• 国家文物局局长谈山西汛情受损文物:正有序推进保护修缮等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介绍说,10月上旬,山西突发汛情,据统计,1700余处文物不同程度受损,文物建筑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地基坍塌,个别博物馆小面积漏水。目前,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文物部门组织各方面文物专家,正在有序推进受损文物的排险处置、保护修缮等工作。他表示,针对气候变化对 ...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介绍说,10月上旬,山西突发汛情,据统计,1700余处文物不同程度受损,文物建筑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地基坍塌,个别博物馆小面积漏水。目前,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文物部门组织各方面文物专家,正在有序推进受损文物的排险处置、保护修缮等工作。他表示,针对气候变化对 ...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院11月2日消息,由该院主持发掘的一处古代墓地近期顺利完工,共发掘29座东汉晚期、金元时期和清代墓葬,出土文物90余件(组)。其中,较为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样的花纹砖、画像砖,为同时期山东地区少见。济南29座古墓显真容,出土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样的花纹砖、画像砖。图片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据此次考古发掘 ...
▲山西省山川形势图 陶寺遗址位于晋南的临汾地区 ▲陶寺遗址出土的龙盘▲陶寺文化中期大墓M22示意图 “谁最中国”? 曾是文博界一个“终极之问”。 陶寺与二里头, 谁更“最中国”, 是一个至今仍在争论的问题, 但确凿无疑的是, 二者在研究中华早期文明中, 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那么, 当陶寺遇见二里头, ...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探索中一个关键支点性都邑遗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发掘,大墓M3016龙盘现世,引发全国关注,随着考古的进展,一座都城的面貌开始显露,成为推动“尧舜禹传说时代”成为信史的关键遗址,因此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本次考古成果精华展是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的首次大规模展览,也是山西陶寺文物 ...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皮洛遗址考古工作站获悉,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皮洛遗址首期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考古队员正进行最后的文物整理等工作。这处遗址为何重要?10月29日,封面新闻专访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在他看来,稻城皮洛遗址的新发现,“超出以往想象”,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高星认为,这无疑是近年最重要的 ...
总书记致信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强调:“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大考古 ...
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田野教学是北京大学考古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自1957年在河北邯郸开始田野考古实习起,北大的“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建立的“北大模式”影响深远。《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解决考古学术问题的重 ...
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1年,内蒙古金斯太旧石器时代遗址下部第5—2层出土石制品、动物化石、陶片、青铜器等1100余件遗物,这些新收获为研究东西方古人类迁徙、技术扩散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考古实证。 2021年,考古学家对内蒙古金斯太旧石器遗址下部的第5—2层进行发掘,最大发掘深度约1米。发掘中,共清理火塘7处,在4层和5层发现 ...
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经历了前不久大降雨后的山西古建筑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近日,首届“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在山西高平举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论坛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守望”山西论坛启动仪式、“文明守望工程”研讨会和“米烛之光”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修缮推介会三部分。“在刚刚经历了一场无情秋雨的 ...
一场传世稀见的唐碑善本大展,从唐碑宋拓本里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笔法奥义,一直读到李世民、武则天的书法气势,再读到历代收藏家董其昌、伊秉绶、何绍基、龚心钊等的题跋。11月1日起,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对外正式展出(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展出的65件 ...
据英国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消息,古典学家、古希腊史学家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于2021年10月27日去世,享年81岁。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1940.8.10-2021.10.27)彼得·约翰·罗兹系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荣休教授及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FBA),曾任英国古典学协会主席,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古希腊史和古典学专家。 ...
展览现场,策展人陈洁讲述外陶瓷的演变,捐赠人倪汉克介绍捐赠的外销瓷。 编辑 陆林汉(02:50)疫情之下,如何办成一个跨国界的,汇聚全球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展览?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今天的“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展览上海博物馆展览史上“筹划最复杂、变数最多的展览”从2019年正式筹备以来,该展比原计划推迟一 ...
为配合孟州会昌小学学校餐厅基础建设项目工程,并贯彻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双利”方针,实现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双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批准,于202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对孟州会昌小学学校餐厅建设工地楼基坑槽内发现的一座古墓葬(编号为M1)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考古发掘,根据墓葬形制特征和 ...
为了配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的开展,2021年4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凉城县文物保护中心的配合下,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基建项目开始对沿线地段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其中,在和林格尔县小红城汉代墓葬、榆林城汉代遗址、凉城县双古城汉代遗址、南房子元代遗址等进行 ...
百年前,受雇于北洋政府农商部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 Andersson)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考古发现揭开了现代考古学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序幕。自此之后,安特生的学术研究重心也逐渐从地质学转移到了考古学,他对中国考古资料的介绍及系列研究是国外考古学家了解中国史前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出于保存和研究安特生从中国获取地质标本和出土文物的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为进一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根脉,推广长江文化品牌,10月28日,作为“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文物报社、南京博物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21长江文化节主题展览——“考古里的长江文明”在张家港博物馆拉开帷幕,接待观众。 长江,是古老中国的母亲 ...
金斯太遗址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达拉胡嘎查,北距中蒙边界约20公里。遗址所在的东海尔汗山为花岗岩丘陵山地,洞穴发育其中,海拔约1400米。遗址航拍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金斯太洞穴被确定为一处考古遗址 ...
10月23日,一场主题为“考古是什么——《我在考古现场》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为现场观众详细解读了“考古是什么”。考古是什么——《我在考古现场》新书分享会现场。胡子轩/摄 “考古学曾经是非常冷门的学科,现在大家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考古到底是什么?这就像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数学一样, ...
大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唐碑拓本是历代碑帖收藏家的首选品种,国内外现存的高古碑帖善本大都集中在唐碑领域。澎湃新闻获悉,11月1日起,上海图书馆将举办为期14天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展出的65件(组)展品中,不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名篇,就是馆藏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国宝级的唐碑善本倾囊而出,如吴湖帆旧藏的 ...
10月19日,“交融·魅力——北魏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足迹”展在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与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汉城百济博物馆共同推出。其中,大同市博物馆选送了30件(组)珍贵文物。
澎湃新闻获悉,由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与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汉城百济博物馆共同合作的“北魏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足迹”近日在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对外殿出。作为今年仅有的两个出国交流展览项目之一,展览主要选取呼伦贝尔嘎仙洞、大同司马金龙墓、洛阳杨机墓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共计85件(组)。此次展览是2021 ...
10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介绍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相关情况,介绍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前期工作情况。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主持发布会。胡冰介绍,国家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中 ...
听说了吗?隋炀帝墓、董汉墓等多个墓葬内出土的文物即将展出啦!真的假的?在哪儿?真的呀!10月26日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璀璨惟扬——扬州考古成果展》!赶紧的,约一波! 扬州,有近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国内为 ...
10月21日,由国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通过十一个主题展区展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开幕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参加了 ...
10月20日,北京市2021年10个长城抢险加固项目之一、怀柔区130-131号敌台边墙抢险加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这段边墙与箭扣三期修缮段相连,至此,箭扣东段全线完成抢险修缮。20日,记者跟着验收团队前往现场。从雁栖镇西栅子村南的箭扣关登上箭扣长城,向东爬,登上的第一个敌台是怀柔131号敌台。站在敌台上向东看,城墙先是向下俯冲,到三分之一处又沿着山势 ...
《我在故宫修文物》:揭秘世界顶级文物由谁修复,怎么修【点击图片查看详情】现场|“我在上博修文物”:画芯善补精全,残木拼出宝座【点击图片查看详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影片让大众对“文物修复”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以故宫博物院来说,180余万件文物,历史长河中蒙尘的、甚至支离破碎的文物如何以熠熠生辉的样子呈现在大众面前,这背后少不了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当日上午,同步推出的《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考古成就展》在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展。展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承办。其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推荐参展的近百件文物精彩亮 ...
洛阳市文物局讯10月18日至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文物保护处调研员胡传耸一行三人,在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洛阳市政府副市长魏险峰、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陪同下,调研洛阳市文物考古工作情况,并参加“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 宋新潮一行先后调研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和龙门香山寺遗址考古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向大会致贺信,令考古工作者心潮澎湃。100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深秋,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优美古朴、图案绚丽的彩陶破土而出,将一段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灿烂史前文明画卷逐渐铺陈在世人面 ...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之际,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秦始皇陵等100项考古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百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栉风沐雨与不懈努力,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 ...
考古学者近日在辽宁朝阳举行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上发布了牛河梁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新发现,该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中发现“祭祀”活动遗迹。 红山文化中心区分布在朝阳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间,牛河梁遗址即位于此间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其核心是发掘出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之际,开幕式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和西夏陵2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 水洞沟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迄今该遗址已经发现12个地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SDG1)和第2地点(SDG2)。该遗址于1988年1 ...
10月1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大会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主题,聚焦新时代新使命,谋划考古学新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河南 ...
10月19日,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总工程师张斌远,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险峰,以及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洛阳职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部署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介绍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相关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国家文物局人事司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 ...
10月15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教授赵丰带领敦煌丝绸研究团队与世界各地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历时15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丝绸遗存进行集中系统整理研究而成的史料巨著——《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在东华大学“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论坛上整体发布。 该著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集包括《英藏卷》《法藏卷》《俄藏卷》《旅顺卷》《敦煌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同时,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提名,从已挂牌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中推荐22项候选项目,线上投票产生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大会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贺信。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大会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主持会议。考古学界专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
2021年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三门峡举办。本次大会指导单位为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本次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图片来源文博中国 全国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包括新疆三项,分别是“夏商”类别中的若羌小河墓地、“秦汉”类别中的民丰尼雅遗址、“三国至隋唐”类别中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 此次评选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涵盖全国31个省、 ...
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总结仰韶文化百年考古成果,通报了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仰韶文化考古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魏兴涛汇报了河南仰韶文化考古新发现,仰韶村、城烟、双槐树等遗址新发现的丝蛋白,淀粉粒、酵母等可能与酒有关的遗存,大型带回廊 ...
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将于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地河南省三门峡市举办。近日,河南日报记者走访了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场所,提前探寻纪念大会的亮点所在。博物馆初露芳容近4000件文物全部进场在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迎宾大道与召公路交叉口东侧,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初露芳容,将于10月17日纪念大 ...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首次设立了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内容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文献、敦煌遗书等等,这些研究领域目的是研究、坚守、继承学术传统,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薪火相传,只有高站位谋划、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升级,才会影响一代学人的学术风格,用一流水平成果掌握学术话语权,所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6年5月17日,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展 ...
一、前言 保靖酉水明珠工程路网建设项目位于保靖县迁陵镇,线路连接保靖县老城区和钟灵山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中的洞庭路与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有关,线路K1+220-K2+087.64路段位于四方城遗址洞庭墓群范围内。为配合项目建设,201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洞庭路东北区域(线路K1+650-K2+087.6)内墓葬考古发掘,发掘两汉墓葬30座 ...
2021年10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太和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本次论坛以“考古视野下的文明交流与互鉴”为主题。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故宫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季,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小城,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 ...
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大降雨中的山西古建筑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澎湃新闻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昨天专门主持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支持山西省因灾受损文物抢险和保护修缮工作。国家文物局目前已派出专家组实地勘查掌握文物受影响情况,指导文物救灾工作,紧急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相关学者撰文认为,此 ...
延期数月后,德国德累斯顿收藏馆历代大师画廊“维米尔:镜像”(Johannes Vermeer. On Reflection)大展在9月开幕,展览核心是馆藏维米尔《窗边读信的女孩》(创作于1657-1659),这件作品经过四年修复、显现出被遮盖的丘比特后,首次公开亮相。展览还云集了借展自美国和欧洲其他博物馆的维米尔作品8件,这些作品均与《窗边读信的女孩》有关,加之馆藏的《 ...
随着苏州博物馆西馆近日的正式开馆,由大英博物馆支持的特展“罗马:城市与帝国”也同期正式对外展出,展览细致地呈现了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罗马城市意象。古罗马是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罗马这座城市和帝国的传奇故事,直至成立以后将近3000年的今天,依然扣人心弦。第一期“罗马:城市与帝国”展览展出200多件大英博物馆罗马艺术精品,讲述罗马如何 ...
10月9日,湖南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在湖南澧县召开,会上公布了该遗址最新发掘成果。本次发掘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建筑台基、大型木构建筑和谷糠堆积等。与会专家纷纷用“震撼”“壮观”“百年一遇”评价此次鸡叫城考古发掘成果的重要性。专家认为,本次发掘揭示出的大型木构建筑是史前考古,特别是史前建筑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中国百年考古史上的第 ...
澎湃新闻获悉,10月3日以来 ,山西降雨显著增强,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记录。这一大降雨也导致山西不少古建筑受到影响,其中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而据当地媒体报道,除平遥古城外,山西不少全国重点文物都受到影响,如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山西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城墙出现多处裂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