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专家:三星堆遗址发掘走到70分,8号坑金属反应特别强烈

黄金面具、龟背形铜挂饰、鸟型金饰片、金箔……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祭祀坑,已经出土的重要文物,超过了500件。这次出土的文物,是否可以和30多年前出土的那些宝贝相媲美?时隔34年的又一次发掘,三星堆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奇?在3月22日的《新闻1+1》中,白岩松连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共同关注:三星堆“上新”,要解什么谜? ...

• 碳14检测:三星堆4号坑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属商代晚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23日消息,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左右。这就印证了三星堆新发现的4号坑碳14的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原题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新发 ...

• 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疑似水泥混凝土

新华社郑州3月23日消息,记者从2020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获悉,河南仰韶村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的疑似水泥混凝土,也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类似水泥混凝土房屋建筑材料。此次发现刷新了对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时期房屋建筑类别、形制、建筑技术等方面认识,为研究该时期房屋建筑技术提供了新材料。仰韶村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李世伟介绍,此次 ...

• 三星堆8号坑发现诸多建筑物构件,专家:疑为古时神庙所在

红星新闻3月23日消息,在三星堆开启第二轮考古后,每一天都有新的惊喜与新的发现。据了解,在目前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中,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等重要文物500余件。8号坑是新发现的6个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在目前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坑内发现石板、木柱、红烧土等诸多建筑物构件。专家怀疑,这里可能是古时三星堆人祭祀的神庙所在地。坑 ...

• 河南再现春秋戎人墓葬群,再次印证春秋时期戎人内迁历史史实

新华社郑州3月24日消息,记者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渑池县鹿寺西遗址发掘出42座春秋时期戎人墓葬。这是继去年河南洛阳徐阳墓地发现备受关注的陆浑戎王族大墓后,中原地区再次发现戎人墓地。该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天池镇鹿寺村。2020年7月至12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 ...

• 新发现三星堆文物何时展出?三万平方米新馆正筹建

金面具、青铜人像、大量象牙,三星堆新发现“再惊天下”。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何时向外界展出?澎湃新闻获悉,早在去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即面向全球发布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其中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加上游客中心、陈列布展、现有展馆改造等附属工程,估算总投资10. ...

• 四川: 三星堆4号坑碳14年代区间属商代晚期

3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左右。这就印证了三星堆新发现的4号坑碳14的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相关阅读  四川:三星堆新出土黄金面具、百根 ...

• 三星堆新国宝③|四川首次发现3000多年前的丝绸遗痕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摄影 向宇  两千多年前,成都平原发达的丝绸织造业,为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令四川成为北方、南方以及海上三条丝绸之路重要交汇点。  四川丝绸织造的历史究竟可以上溯到何时?《山海经》中说,来自西陵的黄帝正妃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始祖,而她的故里相传正是四川盐亭。神话传说或许终有一天能够通过考古得到证实 ...

• 最新 | 山西垣曲北白鹅周代墓地M3出土铭文铜器,全铭文首次发表!

   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白鹅村东,因被盗掘而发现。2020年4月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地方文物部门组建的北白鹅墓地考古队,对被盗掘区域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西周至春秋之际大中型墓葬9座,战国至唐宋灰坑17座,出土铜、陶、玉、漆木、骨、石器等文物数百件。其中4座墓葬出土有带铭铜器,本文将M3出土的2件带铭铜器先行介 ...

• 三星堆新国宝②|黄金面具是如何从祭祀坑中提取出来的

  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摄影 向宇  此次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在5号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体量非常大的黄金面具,被发现之时,由于被挤压和折叠成了一块皱巴巴的金箔。  2021年2月初,根据工作安排,现场考古人员决定对金箔进行提取,转移到实验室中进行后续的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 ...

• 四川:三星堆六大祭祀坑——新出土黄金面具、百根象牙及丝绸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此次发现的铜尊“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持续支持四川省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发掘。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 ...

• 甘肃毛家坪遗址车马坑整体提取及实验室考古发掘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3月19日,甘肃省文物局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张天恩,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杨军昌组成专家组,赴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遗址项目实施现场,对甘肃毛家坪遗址车马坑整体提取及实验室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验收会现场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查阅实验室保护档案资料、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质询讨论后,一致认为,该项目严格按照《甘肃省文物局关 ...

• 三星堆发现丝绸制品残留物,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起源地之一

@新华视点 消息,记者从20日于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专家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 三星堆重大新发现!一起看看独特金面具的真容

在这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黄金制品,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一张独特的金面具。这张金面具究竟是怎么发掘出土的?它又有哪些独特之处?三星堆遗址的5号坑面积只有3平方米左右,是所有坑里最小的一个,但却是出土金器最多的一个坑,这次备受关注的金面具就是从这里出土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副领队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于孟洲:其实当时 ...

• 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 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新华社成都3月20日消息,记者从20日于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获悉,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据介绍,6个“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 ...

• 故宫北院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建设地点确定

北京日报客户端3月19日消息,《关于报送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文旅财函〔2020〕59号)获得批复。3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消息,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建设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镇西玉河村。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项目总建筑面积按照102000平方米控制,其中,文物展厅33378平方米,文物修复用房16025平方米,文物库房25302平方米 ...

• 殷商青铜虎鸟兽纹觥5596万拍出,纽约佳士得推青铜专场

澎湃新闻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3月18日晚,纽约佳士得连续呈献“商:Ddaniel Shapiro 珍藏高古青铜礼器”与“琼肯珍藏重要中国艺术”两场拍卖会,拍卖共历经 4小时的激烈竞拍,成交总计1597万多美元(约合1.04亿人民币)。据悉,在这一专场上,沙碧洛(Daniel Shapiro)珍藏五件青铜器,除一件流拍外,其余四件共斩获约101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595万元)。 ...

• 新发现 | 紫禁城考古重大收获—清宫造办处旧址发现面积最大遗址区,再现古今重叠型建筑

   清宫造办处旧址位于故宫外朝西路内务府以北、右翼门外西北,慈宁宫东南区域。明初记载阙如,性质不详;明中晚期该处被认为是司礼监经厂直房所在地,为存储日用纸札书箱的地方;清初将养心殿造办处部分作坊挪设于此,故称内务府造办处。造办处为宫中专司内廷交办承造各种器皿之处,下设馆、处、作、厂等诸多作坊,并一直沿用至民国年间。 ...

• 三星堆新国宝①|绝美!举世关注的三星堆神秘金面具出土

  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所保存的商周大金面具,是如今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而此次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件体量更大的黄金面具,虽然是残件,目前所发现的面具只有半张,已足够令人惊喜。金面具正面  “根据目前所发现半张面具推测,这件黄金面具完整的重量应该超过500g。”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 ...

• 讲座预告|庞霄骁:从西方文献看月氏西迁问题

庞霄骁:从西方文献看月氏西迁问题讲座介绍在“月氏西迁”的问题上,中外文献的记载迥异。学界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以汉文文献为线索,通过位置上的对应,再与相关考古成果进行匹配,然后复原。然而,由于文献的相对缺乏,中外文献的记载又差异过大,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复原方案普遍不一致,进而导致争议的产生。鉴于汉文史籍记载国内分析较多,古代希腊、拉 ...

• 三星堆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李瑞/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 ...

•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目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已发掘至器物层,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新发现,将更 ...

• 六座坑挖出了什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详解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权威访谈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  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围绕本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和重要意义、考古发掘工作的亮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6座“祭祀坑”发现罕见文物  ...

• 新发现 | 2020年辽宁省盖州市青石岭山城考古收获

青石岭山城(2016年以前为高丽城山城)位于辽宁省盖州市青石岭镇,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盖州市文物局开始对青石岭山城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山城周长约6485米,通过近年来的考古发掘,青石岭山城已经发现了大量高句丽遗迹和遗物。 2020年青石岭山城考古工作是在2019年基础上,主要发掘东北角楼西侧护坡和四号门外椅 ...

• 新发现 |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新收获

小南山是黑龙江省饶河县城东南的一座孤立小山,属完达山余脉,南北1000米,东西400米,海拔106米。小南山上现生长着柞、桦和松等组成的针阔叶林,乌苏里江从山脚下自南向北静静流过,对岸为现属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小南山遗址最早发现文化遗物是1958年,1971年和1980年做过小规模的考古工作,1991年基建时意外发现一座出土较多玉器的墓葬。2015年至2017年 ...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个“祭祀坑”,20日将揭晓重大考古发现

本文图均为 微博@新华视点 图@新华视点 3月18日消息,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2020年,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新发现6个“祭祀坑”。这个神秘的“堆堆”,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记者20日将揭晓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敬请期待。(原题为《三星堆 ...

• “册府千华”,见证姑苏千年书香

苏州自古风物清嘉,在江南烟雨氤氲中,书香绵延,世泽久长。尤其是明清两代,藏书刻书家层出不穷,高峰迭起,如钱谦益绛云楼、瞿启甲铁琴铜剑楼等,皆独步一时,翘楚书林。澎湃新闻从苏州图书馆获悉,3月16日,“册府千华——苏州市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对外展出,“册府千华”系列展览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古籍展览,这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 ...

• 走进“桃源工”,“仙境有花开”特展湘博展出

陶渊明流传至今的名篇《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令人向往的桃源仙境。在湘西桃源县,这一因陶渊明文章而扬名的山水胜地,有着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明清以来,享誉朝野的“桃源工”就发源于此,所谓“桃源工”是集与建筑、家居、文化交往有关的木雕、刺绣、玉石雕等手工艺的简称。3月16日,湖南省博物馆“‘桃源工’系列展刺绣篇:‘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 ...

• 国内考古专家盘点过去一年河北16项主要考古成果——追寻燕赵大地的文明足迹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从青铜文明到冰雪文化,从雄安新区到大运河流域……2020年,广袤的燕赵大地上,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追寻人类历史本源、探索河北古代文明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日前,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2020考古业务汇报会在石举办,国内考古专家对过去一年河北16项主要考古成果进行检阅。  上溯“石器时代”  追寻人类起源  以泥河 ...

• “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启动2021年度工作

  3月12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2021年度启动会议在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等地“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专家学者及文物主管部门60余人参加。会议明确了2021年度各省工作任务,拉开了夏文化研究新的序幕。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

• 山西北白鹅墓地出土酒类遗存 填补先秦果酒研究空白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发布对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果酒遗存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在出土的铜壶内发现乙醇、有机酸等化学物质,证实其确为古代酒类遗存,首次从实物角度填补先秦果酒研究空白。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铜壶。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文物机构对垣曲北白鹅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两周之际高 ...

• 2021年度“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启动

  3月15日,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获悉,“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14项与夏文化研究相关的主动性发掘项目,发掘面积约1.45万平方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绿松石文物。 曾宪平 摄  其中,二里头遗址项目的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将从地貌、环境及传统考古角度探索二里头时代聚落的现状及其成因,重点勘探二里头遗址 ...

• 科技助流失海外敦煌文物"回归":让敦煌文化"活起来"

  图为敦煌研究院数字展。(资料图) 杨艳敏 摄  甘肃省科技厅立项支持敦煌研究院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启动,旨在加快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推进敦煌文化传承与传播,落实“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回归”。  日前,该厅与敦煌研究院签署项目任务合同书,并宣布项目启动。这既是甘肃省深度 ...

• “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展览在白银开展

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共同策划主办,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白银市文物局协办,敦煌研究院和白银市博物馆承办的“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展览于3月18日上午在白银市博物馆开展。  开展仪式现场  白银市副市长高云翔致辞甘肃省文 ...

• 新疆:卓尔库特古城确认为汉晋时期一处高等级城址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通过对轮台县卓尔库特古城的考古发掘,初步确定其形制布局为三重城结构,时代为战国至魏晋,主体年代为两汉,高台城址内建筑体量大、规制高。可以确认,卓尔库特古城为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北沿一处高等级城址。▲ 俯瞰发掘前的卓尔库特古城卓尔库特 ...

• 新疆:西域都护府遗址群考古取得重要进展

历经3年考古发掘,西域都护府遗址群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卓尔库特古城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凌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卓尔库特古城应为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北沿一处最高等级的中心城址,其建筑规制明显遵循中央王朝的尺度。卓尔库特古城的发掘对于确定西汉西域都护府治所遗址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研究中央王朝治理新疆、丝绸之路 ...

• 万里长城永不倒——甘肃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公园(长城段)建设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作,形成强大合力。”3月1日,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嘉毅强调。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何建设,如何建设,何时建成?记者先期关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同了解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来龙去脉。

• 文博日报

2021年3月16日(星期二) 【综合】■ “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 国家文物局举办全国石窟寺管理人员线上培训班(第二期)【博物馆】■ 北京:按75%限流开放公园景区、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 故宫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博士后招聘简章■ 河南自然博物馆挂牌成立【考古】■ 2021年度“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在洛阳 ...

• 山西将新增一座重量级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奠基

▲彩绘龙盘 公元前2300年陶寺城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陶寺遗址博物馆规划效果图陶寺,帝尧之都,最早中国。3月14日上午,陶寺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暨塔儿山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山西临汾襄汾县举行。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为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4500~3900年。从1978年开始的40余年来,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 ...

• 促进考古成果传播 迎接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年——“弘扬中华文明成就,助力考古成果传播”座谈会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考古工作室成立会议在京召开

  3月12日“弘扬中华文明成就,助力考古成果传播”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召开。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本次会议旨在落实总书记对 ...

• 二里头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迈上新征程

2020年以来,洛阳市按照河南省委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发掘保护利用和夏文化研究专班的工作要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开展专题研究和部署,制定并印发了《洛阳市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考古保护利用和夏文化研究专班工作机制》和《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各项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自2019年10月以来,洛阳市先后承办了第 ...

• 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巩义北宋皇陵如何焕发新生机?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占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北宋九帝除徽、钦二帝死于漠北外,其余七帝均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北宋皇陵各类石刻共计1027件,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群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2019年按照郑州市 ...

• 良渚古城遗址高质量开展世界遗产监测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世界遗产监测提供了根本 ...

•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会举行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及“年代学与动植物考古联合实验室”项目建设,2021年3月1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于考古A座101会议室共同召开了项目推进会。项目推进会现场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副主任王大民,负责相关工作的张治国、杨招君等同志 ...

• 中国流散文物追索工作下一步怎么干?国家文物局局长回应

中国新闻网3月9日消息,中国农历春节除夕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这让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再次受到中国网友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国家文物局将继续致力于从多方面、多维度、多方式开展追索返还工作。资料图:位于山西省太原 ...

• 中国最早“紫禁城”申遗列出时间表

中新社郑州3月10日消息,60余年前,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揭开了古老“夏都”神秘面纱。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第一龙”的绿松石龙形器、世界上最大单体夯土建筑……60余年来,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不断被刷新。60余年后的2021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这座学界公认的“夏都”正在忙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实,早在2019年,二里头夏都遗 ...

• 台北故宫里的“画琳琅”:宋元明清,看尽“货郎”

货郎图是南宋时期流行的一类风俗画题材。传世南宋的四本《货郎图》均为临安画家李嵩所绘,画面采用细笔勾勒,方寸之地精细的程度甚至直追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李嵩《市担婴戏》(货郎图)4月13日起将在“画琳琅—货郎图特展”中对外展出,与之一同呈现的还有宋元明清的各式货郎图,包括传宋苏汉臣《货 ...

• 石窟寺专项调查记|栉风沐雨,四川新发现石窟寺121处

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 %,已完成1366份调查报告。“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近期陆续呈现这些调查的成果与现场,本期走进的是拥有两千余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的四川省。截至2021年3月7日,四川省实地调 ...

• 先秦贵妇用什么化妆品?山西北白鹅考古揭谜团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的科研团队对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微型铜盒内残留物进行取样分析,证实其应为高等级女性贵族盛放、储存化妆品的容器。垣曲北白鹅墓地铜盒化妆品的发现,实证了文献的记载,丰富了我们对先秦时期化妆品的认知,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越千年解密古代女性容妆的契机。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的微型铜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