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房宫遗址出土高足玉杯之谜
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这件玉杯高足玉杯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体量最大、集多种楚式纹样于一身,玉质致密温润、形制规整、工艺精湛的玉杯,尚未有其他玉杯能与之相媲美。 ...
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这件玉杯高足玉杯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体量最大、集多种楚式纹样于一身,玉质致密温润、形制规整、工艺精湛的玉杯,尚未有其他玉杯能与之相媲美。 ...
酒作为礼仪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历经千年不散且越久越醇,在中华文明中源远流长,而作为其载体的酒具,更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酒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确立、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审美方式反映在酒具形制上也各有不同。我国古代酒具 ...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器物具有浓厚的祭祀之风。尤其是各类铜器,在埋入“祭祀坑”之前应主要陈于庙堂用于祭祀、典礼。与中原商周王朝的青铜礼制系统相比,三星堆显然拥有不同的祭祀制度和信仰体系。对此已有不少详尽研究,如张昌平将“祭祀坑”出土器物分为祭祀者和受祭者、祭器和祭品,提出天地人神的合祭系统。孙华、施劲松、唐际根等学者也各自提出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1927年,一位四川广汉农民在淘浚沟渠时发现了玉石器,三星堆文明得以重见天日。随着一次次发掘,三星堆大量珍贵独特的文物展现在世人面前,古蜀文明的璀璨与神秘震惊世界。古三星堆人为何选择古蜀作为生存繁衍之地?此处出土的文物有何特色?三星堆文明因何衰亡?带您一同探寻三星堆文明的气候密码。▲三星堆商青铜立人像 来 ...
中国古代的神兽千奇百怪,许多都是我们的先民创造出的虚幻动物。人们将那些备受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那些神兽的造型建构上,背后是中华传统非常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及兼容并包的文化观。神兽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寄托着人们由人间到仙界、由现实到理想的转化和转生的愿望,也承载了先民理念中的文学幻境或道德理想。历史与神话之惑: ...
她是秀外慧中、贞顺与孝义并重的汉廷公主,从繁华的长安来到偏远的长沙,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她是风华绝代、胆识与才华并存的长沙王后,为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在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发光发热。▲“渔阳”题凑木,西汉(前202~8)1993年长沙望城坡“渔阳”墓出土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坡古坟垸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 ...
2024年2—3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兰山区义堂镇涑河社区南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8座,出土一批瓷碗、铜钱、串珠等器物。▲发掘区全景(上为北)汉代墓葬1座,M8,被宋代墓葬打破,墓圹残宽0.3、残长1.3米,清理过程中未发现人骨及随葬品等。宋代墓葬7座,M1——M7,均为仿木结构单室砖券墓,由墓道、墓门、甬道、 ...
考烈王墓和安徽寿县李三古堆大型楚墓年代相近,且出土的青铜器和铭文可以相互印证。李三古堆大型楚墓的墓主可能是考烈王的王后,即李园之妹,楚幽王之母。那么在楚国诸王中,这位存在感颇低的考烈王究竟是何许人也?楚国晚期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 ▲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楚考烈王的始荣始枯楚人入夏后,由非夏非夷蜕变为夏文化的重要 ...
唐朝是一个可以梦想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因为唐朝正处在一个社会变迁与转折的关键时期,豪强士族已经衰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兴起;社会结构、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各个阶层人民带来了希望。唐朝是一个可以梦想的时代黄粱梦的故事中,卢生在小店里向一位道士发牢骚,说自己 ...
2024年4—5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临沂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兰山区义堂镇港上社区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4座,出土一批陶器、铜镜、铁器、画像石等文物。▲发掘区全景(上为北)墓葬均为东西向长方形砖椁墓,部分有墓道、耳室等,现选取典型墓葬介绍。M1,位于发掘区北部。该墓无墓道。出土有牙齿、陶片,人骨腐蚀严重,不可提取,葬式和面 ...
7月2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玉石器“生产车间”找到了!这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重要进展。▲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发掘区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揭示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生动实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为世界感悟东方文明打开了一扇窗。这是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用新材料来实证三星堆玉器、石器等 ...
在1931年中国最早的圆形官印出现之前,方形印章曾是不二之选。与中国国印设计传统相似的日本和韩国,至今也仍保留着传统的方形印玺样式。但是,方形印章在当代中国却有了不同命运,如今只在一个地方硕果仅存——人民币背面的“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相反,圆形公章已通行于世。中国的官印为何由方变圆?中国最早的印章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文字写在竹 ...
浙江绍兴越城区投醪河路105号,近3000平方米的考古基坑被保护大棚覆盖,掩映在高大茂盛的水杉林之中。近日,稽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沉睡了约2500年的越国大型建筑基址揭开神秘面纱。东汉时期《越绝书》记载:“勾践小城,山阴城也”。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建立越国古都——山阴大小城(今绍兴古城)。绍兴2500年建城史由此而来,但一直缺乏实物证 ...
邢台七里河流域位于太行山东麓中部山前倾斜平原地带,地处太行山与古黄河故道之间走廊地带,古文化遗存丰富,邢台市曹演庄(粮库)、东先贤、葛家庄、南小汪、南大郭等遗址构成了该区域庞大的商周遗址群,展示了当地先商文化,商文化、西周邢文化文化的演进脉络。▲ 太行山东麓与七里河流域为进一步厘清七里河流域先商及中商文化的分布、聚落结构、等级规 ...
为进一步探索先商文化,积极参与“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进程化研究”重大项目,在河北省文物局支持下,2024年4~6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磁县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开展了邯郸漳河中上游岳城水库北岸区域考古勘查,取得新收获。▲ 图一 太行山东麓与漳河、滏阳河流域漳河发源于山西东南部,邯郸岳城水库以上漳河自西向东穿梭于太行山的崇山峻岭,此次 ...
一门三道、墩台包砖、规模宏大……7月12日从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这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景龙门是北宋东京城内城北墙三个城门中位于中间的一座,又名酸枣门。据文献记载,景龙门于北宋崇宁年间由李诫主持重修,城门夯筑、砖墙砌造等工艺与《营造法式》相符,可视为北 ...
8月16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甘草岭遗址(二期发掘)考古现场召开媒体通报会,介绍最新考古发掘成果。▲ 甘草岭遗址二期发现大量古墓葬据了解,甘草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汤村西南部,是一座大致为南北向椭圆形小山岗,面积约14500平方米,遗址面积近8000平方米,最高点海拔为48.65米,与茶岭、镬盖顶岭南北相望,东距茅岗遗址仅80米。▲ 考古工作 ...
近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马古兰考古研究所在东哈萨克斯坦卡顿卡拉盖区发现了13座鲜卑墓。▲ 东哈萨克斯坦卡顿卡拉盖区所在位置鲜卑人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居住在欧亚东部草原,现在的蒙古、内蒙古和中国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根据《后汉书》记载,鲜卑人是东胡族人的一个分支。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农业活动为辅▲ 坟墓照片这些坟墓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
▲ 八里桥遗址发掘现场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议聚焦于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通报3项考古最新进展。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入选发布。这是自2022年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实施以来,继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淮安城市考古之后,江苏又一重要考古成果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
据江苏省南京市考古院发布的消息,一位三国时期重要人物的墓地在南京被发现。他就是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昭。2022年7月—10月,为配合南京市南部新城油库公园的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地块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地下埋藏有大量古代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11月起对该项目地块内勘探发现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共计清理出由 ...
近日,山西太原磺厂村发现一处北朝后期石窟,据学者考证,为目前已知太原市范围内开凿时间最早的石窟,具有重要文物和学术价值。据了解,这处石窟位于磺厂村后山山腰,坐北朝南,石窟长、宽、高均在1米左右。窟内部为三壁三龛式。三壁主尊均有明显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风格,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特别是迁洛后石窟造像艺术汉化趋势,多采用南朝士大夫服饰 ...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十堰市博物馆在丹江口市开展文物调查期间,新发现3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地点),1处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文化遗址。▲ 羊山旧石器遗址航拍旧石器时代遗址据了解,这次新发现的3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位于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茅腊坪村,分别为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第二地点,橘树林旧石器遗址。羊山旧石器遗址第一地点 ...
目前,寺墩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分布于墩北和墩东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现墓葬区、杆栏式建筑、水井等遗存。其中墓葬共40座,分布于墩北台地北部与西部,北部墓葬等级较高,随葬器物多在30件左右,出土璜等玉器。杆栏式建筑位于墩北台地东缘,东西长近30米,南北宽约10米,由立柱、横木、植物茎秆铺面组合而成。▲寺墩遗址良渚文化陶器▲ 寺墩遗址崧泽 ...
▲ 崧泽文化晚期高等级大墓M125航拍图作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位于江苏张家港市的东山村遗址被誉为“5800年前的‘崧泽王’”而受到瞩目。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公布,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在2023年以来的新一轮发掘工作中有了重大发现,再次实证了东山村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是研究长江下游早期古国 ...
日前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完成了重庆市江北区王爷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迹,出土若干遗物。据介绍,王爷庙遗址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寸滩街道黑石子社区,地处长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为配合当地长江北岸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今年7月至11月对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947平方米。 ...
丝弦是琴乐不可缺少的主体元素。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出现了钢丝尼龙琴弦,之后几乎所有民族乐器之琴弦均发生突变,丝弦的制作濒临失传、丝弦的弹奏日渐式微。本文从荆州楚墓出土丝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研究,对于全面系统复原传统造弦法,使丝弦重归中国丝竹意义重大。在研究蚕丝时,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那就是古代丝弦。丝竹是中国 ...
▲ 遗址东区航拍图经过4个月的考古发掘,8月29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发布马廊厦遗址考古成果。该遗址为姚北平原地区一处大中型人类聚落,年代从商周延续至明清时期,生动展现了宁绍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社会面貌。▲ 汉六朝时期房址马廊厦遗址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堆积深度0.3至1.6米,年代分别为商周、汉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5个时期,共发现灰 ...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备受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关注,日前,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传来最新消息:在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和竹简上,发现写有“楚王酓前”的铭文,经过古文字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武王墩墓主人为楚考烈王,这也为社会关注的“大墓主人是谁”问题,做出清晰定论。大量证据证实武王墩墓主人为楚考烈王▲ 墓室布局前期考古发掘成果多项证据指向楚考烈王 ...
▲ 老庄师宋墓群位置近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配合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以宋金时期仿木建筑的砖雕壁画墓、清代壁画墓尤为精美,对研究古代建筑、家居生活、丧葬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发掘航拍古人“事死如生”, ...
▲ 广汉市狮象村南宋石室墓位置图日前四川广汉狮象村南宋小型石室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出土铜器、瓷器、陶器等器物,其中出土的手印方形砖,弥补了德阳地区该类器物的空白。▲ M1清理情况及墓室结构据了解,该墓发现于2021年,当年9月16日,接群众举报,广汉市新鸥鹏教育小镇工地施工中发现古墓,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经初步勘查 ...
▲ 皇朝墩遗址航拍项目概况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等3项考古最新进展。此次会议聚焦于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其中,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的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9300—800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 ...
上官婉儿墓带有5个天井隋朝王韶墓,系地面有封土的7天井双室土洞墓 我国墓葬中天井最早出现在汉代,隋唐是墓葬天井的盛行时期。对于天井出现的规律和原因等问题一直没有很清晰的认识。西安附近发掘了几批秦汉墓,类型齐全,时代从秦代至东汉晚期,是分析认识墓葬天井的好材料,下面以《塔尔坡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龙首原汉墓》(西北大学出版 ...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所藏的一件商代铜鸮卣内残存的液体日前被证实是蒸馏酒,这将我国发现蒸馏酒的年代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 检测出3000年前蒸馏酒的商代铜鸮卣据检测项目负责人、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研究员吴朦说,经过检测发现,铜鸮卣内残存的液体存在乙醇等成分,确定是酒类。果酒、米酒,只有发酵没有蒸馏环节,会留下糖类、 ...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当阳博物馆,对位于当阳市坝陵辖区的晏坡墓地进行考古发掘,使埋藏在地下2300多年的车马坑得以重见天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当阳晏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和汉代墓葬23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近百件。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一座楚国车马坑,但与之前发现的楚国车马坑不同的是,迄今考古发 ...
埃及宣布重大考古发现:自一个多世纪前发现图坦卡蒙国王陵墓以来首次发现皇家陵墓——图特摩斯二世法老陵墓。据新华社消息,埃及与英国联合考古队近日在卢克索以西的山区发现了图特摩斯二世法老的陵墓,被认为是近年来埃及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18日发表声明说,这是自1922年发现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以来,首次发现法老陵墓。图特摩斯二世是 ...
▲ 遗址位置航拍照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2024年度山西考古新发现——蒿店遗址。据了解,蒿店遗址是继运城市平陆县良庄遗址后,考古人员在中条山南麓又新发现的一处夏时期遗址。▲ 地穴式房址H10航拍照2024年2月至7月,相关部门开始对用地范围内发现的古遗迹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历时近五个月,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因遗址地处蒿店村,故命名蒿店遗 ...
湖北当阳晏坡墓地近期开展考古发掘,新发现楚国车马坑,呈马东舆西的车马排列方式,其3车2马的埋葬方式,在湖北属首次发现。这为研究楚国墓葬制度特别是车马埋葬制度增添了新材料,进一步完善了楚国不同等级贵族车马埋葬制度内涵。▲ 楚国贵族车马坑该考古项目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胡刚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晏坡一号车马坑保存较好,车 ...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考古发掘确认,位于沂沭河流域的临沂毛官庄遗址发现首座龙山文化城址。 毛官庄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毛官庄东北,原为连绵的土岭,平面略呈椭圆形,面积约14.8万平方米。为配合临滕高速项目建设,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占压遗址区域进行发掘,清理灰坑80座、墓葬40座、房址 ...
· 项目概况 ·新庙庄遗址为冀西北泥河湾遗址群的一处重要地点,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新庙庄村西200米处的西沟两岸,地处泥河湾盆地中部南侧的深山中,桑干河南岸一条支流的两岸。与泥河湾盆地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盆地内桑干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区域不同,该遗址分布于盆地南缘大南山中的一个小盆地中,所在位置海拔较高,约1200米。图1 遗址位 ...
· 项目概况 ·一遗址概况郑家沟及其周边遗址分布图郑家沟遗址位置图(上为北)郑家沟遗址位置图(上为北)郑家沟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南隅塔儿村乡郑家沟村西100米处的高地上,海拔1014.6 米,东北距宣化古城30 公里,北距张家口市中心 25 公里。南有桑干河,北临洋河,东北为燕山山脉,西为阴山山脉,南有太行山山脉,处于“三山两河”之间, ...
2月22日,记者从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中获悉,苏峪口瓷窑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高石英瓷”,将瓷胎“二元配方”从元代提前至宋夏时期。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苏峪口瓷窑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2021年至2024年,为探索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生产的窑业面貌、找寻西夏陵与西夏寺院等出土精细白瓷产地等学术问题,宁夏文物 ...
蜀道,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跨越了3000年历史。2015年,蜀道正式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8月,四川省政府成立了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尹力任组长,全面开启了蜀道申遗的“冲刺”之路。早在古蜀道正式启动申遗之前的2012年,一场旨在全面调查米仓道的高规格考古探险便已完成。专家们普遍认为,米仓古道以汉中为起 ...
摘要:2016年,张献忠沉银遗址盗掘案破获后,追缴回一枚永昌大元帅金印。从形制特点和印文风格看,它应为一方明代金印。此印采用干支“癸未年”纪年,与宋代以来官印年号纪年的方式不符,印文语言又与明代各个地方民族政权的官方文字不吻合,应为明代农民起义军所铸。整个明代,农民起义军活动的年代中有“癸未年”的,只有明末,金印当为明末农民军铸造。 ...
羊耳坡遗址 墓地(航拍)12月18日,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重大考古成果通报会在西昌举行。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这次专项考古发掘中,在铁路施工红线内,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和文物。此次考古,不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同时,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也 ...
摘要:2016年,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挖案件破获后追缴回一件“永昌大元帅印”。该印的虎钮及尺寸与明代和南明将军印类似,同时采用了明代官印的九叠篆文,当为明代至南明时期所制。金印多见于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中,但“元帅”为起义军最高领导者才能有的称号。明末农民军领袖能和江口沉银遗址产生联系的只有张献忠一人,该印制作于1643年,正是大西军向南征战 ...
近日,2018年度“四川古代石刻文字调查与整理”完成招投标工作后,各中标单位分赴所承担的工作地域广元、绵阳、德阳、宜宾、雅安、南充、达州、眉山、自贡开展工作,标志着四川古代石刻文字的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工作方案,本年度确定了上述9个市为今年开展工作的范围,要在3个月内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述地域共约1万处古代石刻文字的4万张拓片,可 ...
我省古代石刻文字大多分布于野外,以砂岩为主,由于遭受自然风化、霉苔、酸雨等自然侵蚀和随意刻划等人为破坏,导致石刻文物损坏严重,保存现状不佳,亟待采取抢救性措施。另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重要石刻文字不能使用人工捶拓,以免对石刻文物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坏。 为全面调查和保存我省的古代石刻文字,原则上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三级以上 ...
在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古人类拥有怎样的生业经济模式与植物利用方式?气候环境变化又如何影响古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吴妍研究员团队联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伙伴,分别在广西福兰遗址、江西岸遗址开展植物考古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 ...
流经晋陕大峡谷的黄河从偏关入晋,奔腾而下,途经山西4市19县,共计900多公里。虽日夜穿梭,始终未能阻隔两岸先民的交流,先后形成了十余处流传至今的古渡,成为南来北往、东进西越的重要关口,搭建了南北民族交流融合的山西桥梁,铸就了山西黄河文明的参天丰碑。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万年文化史的塑造以来,黄土高原东部黄河先民一衣带水,彼此促进,在距今4 ...
一、引 言 绵羊(Ovis arie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洞角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绵羊属(Ovis)。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养动物之一,绵羊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古代人类社会提供了许多稳定的、高品质动物蛋白来源和皮、毛、奶等产品,还在宗教祭祀和占卜等方面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