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

  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固有门类相比,佛教究竟有哪一些特殊魅力吸引了广大中国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在学术上很冒险,容易得罪很多传统的文化派别。但我还是想从存在方式上,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佛教的第一特殊魅力,在于对世间人生的集中关注、深入剖析。   其他学说,也会关注到人生,但往往不集中,不深入,没说几句就“滑牙”了,或转移到别的他们认为更重要的问题上去了。它们始终认为,人生问题只有支撑着别

• 宿白敦煌学术讲座——敦煌两千年

宿白敦煌学术讲座——敦煌两千年1962.9.11一、汉代边防和敦煌设郡:我们知道,大概在公元前150年左右,中亚的形势是:北边匈奴,西边大月氏,南边是汉朝。这三个力量比较起来匈奴更强大一些。匈奴势力强大,首先排斥了大月氏。大月氏的中心位置原在敦煌祁连间(就是今天我们这个地区),东到兰州北部,正好位于匈奴、汉朝之间偏西。匈奴排斥了大月氏之后,直接和汉朝对立。大月氏被排斥到新疆以后,匈奴还一直在排斥它

• 耿昇|法国汉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思想交流的一条大动脉,曾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法国汉学界十分重视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立法兰西远东学院,吸纳了一大批很有名望的学术英才,推出了一大批在国际上很有分量的丝路研究学术成果,造就了一大批丝路研究的汉学家,他们的成果始终居于欧美之首。一、法国学者研究丝绸之路的背景与机构“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经济、政治、人员、文化和

• 罗新: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波动

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波动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首先我们要说明,本文讨论的华夏文明,是指商周以来以汉字为主要书写手段的社会体。虽然社会体并不总是与政治体相重合,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体的盈缩变化主要是由政治体的兴衰变化决定的,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社会体本身就是由不那么连续和不那么稳定的政治体创造出来的。因此,对文明体和社会体发展状况的描述,势必在很大程度上以政治体的发展

• 朱浒:历史真实与异域想象——汉代胡人图像札记

编者按汉代画像流传下来很多,主要是因为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载体可以长久保存,这些图像给后人了解汉代历史提供了直观而重要的资料。本文作者注意到这些汉画中有大量的胡人形象,既有征战场面,也有贸易往来,以及胡人的容貌、服饰、器物等等,其中不乏实际描绘,但也有很多想象、夸张的因素。考察、分析汉画中存在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的胡人图像,别有意趣。历史真实与异域想象汉 代 胡 人 图 像 札 记文 | 朱 浒(《

• 《读书》首发 | 唐晓峰: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编者按今天“一带一路”的语境下,对“丝绸之路”做文化地理和知识考古学的考察,显得尤为必要。在西方地理学史中,李希霍芬是一位兼具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全才,他曾在《中国》一书中,着重论述“丝绸之路”。虽被同时代的学者忽视、遮蔽,甚至自己也缺乏“自觉”,但其思路,对今天的思想世界和文化地理,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李希霍芬的“丝绸之路” 文 | 唐晓峰(《读书》2018年3期新刊)李希霍芬(来

• 93岁敦煌石窟保护专家孙儒僩:一生危崖千窟游

 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笔耕不辍……93年的沧桑岁月,在孙儒僩身上似乎没有留下深重的痕迹。  时光倒回71年前。1947年夏,得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招人,刚从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孙儒僩怀着对莫高窟的憧憬远赴西北。  迢迢四千里路程,整整走了25天,一路树木寥寥,黄沙漫漫。经过一个叫“甜水井”的地方,他掬起一捧水尝了尝,又苦又涩。  那时的莫高窟几成废墟,积沙甚至高达四五米,封堵了窟门。  作为研究所第 ...

• 考古+博物馆:城市遗产传承的正脉

  城市是人类一切自然和社会关系的集大成者,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从五六千年前标志文明社会开端的第一波城市化浪潮以来,到现在为止城市发展的步伐从没有停下来。在此过程中,如果借助考古发掘与博物馆进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让历史的经验、教训、智慧都能融入城市可持续发展里面,未来的城市应该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因为,一般而言,城市考古和城市博物馆是市民们阅读城市历史非常理想的方式方法。  ...

• 谜一样的考古学家——读《问学之路——考古学人访谈录Ⅲ》

《问学之路》 王巍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考古学家在公众心目中自带神秘色彩,浑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谜。“中国考古网”众多栏目中,“考古人物”的浏览量最大。由网站访谈修改增补结集出版的系列丛书《考古学人访谈录》也已经出版到了第三集,这应该与读者探秘解谜的热情密切相关吧。  这一集中的访谈嘉宾有与罗布泊沙漠中小河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装饰的羽毛都还十分鲜艳”的死者相对无言,在静寂中感受到“小河墓地如 ...

• 读城:考古、历史与地理

  2017年11月20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北大文研论坛”第五十五期“读城:考古、历史与地理”,在北大静园二院举行。座谈会由文研院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刘未主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钟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分别作报告;日本中央大学教授妹尾达彦,北大文研院 ...

• 罗新:匈奴——是故事还是历史

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帝国是从匈奴开始的。从匈奴到蒙古,一千五百年间,无论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欧亚定居社会如中国、印度、波斯、地中海诸国、东欧和中欧诸国曾经如何强盛,但当他们面临草原游牧军队的铁骑时,都显得那样笨拙和孱弱。自古以来,站在定居文明立场上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也都绞尽脑汁想弄明白,为什么拥有高度文明和伟大传统的农业国家,竟如此经不起那些乍兴乍灭的草原政权的猝然一击?除了大肆渲染并极力夸张游牧军队

• 社会变革背景下的世界遗产发展 | 吕舟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摘要:世界遗产的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实践深刻地影响到世界各国对自身遗产的认知和保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经历了45年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交织在一起,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观念也在不断调整,今天已经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世界遗产的发展方向、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讨论,以及对新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评审,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从专业的评估向社会认

• 人以群分 ——读《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新疆哈密地区古代人群的变迁与交流模式研究》有感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在考古发掘中,人体骨骼的发现最为重要,其重要程度,远超过金、银、铜、铁、陶、石、骨、木等或贵重或平凡的随葬器物。人骨携带的信息量是纷繁的,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毫无疑问是体质人类学家。如果认为体质人类学家仅仅是判断一下骨骼的性别、年龄或者所谓的人种,那就大错特错了,骨骼主人生前的疾病、部分生活习惯、经常从事的劳作等信息都会保留在骨骼上,体质人类学家通过对骨骼的研究,可以给我们 ...

• 李健民:孤竹寻音——农耕与草原的交汇

  孤竹国是中国商周历史上北方地区燕山南麓的文明古国。商末,孤竹伯夷叔齐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甘饿首阳的典故,广为后世称道,久传不衰。孤竹国也因此名闻天下。孤竹虽地处北陲,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关孤竹国丰富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对于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因而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廓清孤竹国时空范围    商代是孤竹国初始和兴盛时期。“孤竹” ...

• 以佛为神——简评何志国《汉晋佛像综合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何志国教授《汉晋佛像综合研究》是同类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专著,其特色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认为本书相对他以前出版的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专著”,这应该是志国教授的谦虚之词。其实此前他出版的《中国南方早期佛教艺术初论》《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和《早期佛像研究》等专著,已经引起佛教考古与佛教史研究方面学者的关注,其中不少新观点、新方法,为业内人士所称道。不过志国教授的新作《 ...

• 贺云翱:应建立专门博物馆展示中国的世界遗产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以便更好地展示世界遗产的价值。  申遗规定对中国不公平  贺云翱目前正在主持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涉及到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湖北“襄阳城墙 ...

• 贺云翱委员建议: 建立“丝路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

  “由于丝路沿线的各类相关遗产分布广、形态复杂、涉及省份和城市多,使人们对它们缺少真切的感受、系统的把握和可触摸的体验,难以给人完整的作为‘丝绸之路’而存在的形态特征和内涵彰显。”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建立“丝绸之路文化带”。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连接和造福中国与世界的经济 ...

• 张广达:我和隋唐、中亚史研究

  一  我于1949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次年转系进入历史系。我非常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这些老师学识渊博,在当时虽都已卓然成家,但仍然焚膏继晷,潜心向学,刻苦自励,精益求精,使我大开眼界。他们在授业解惑、教育学生上循循善诱,汲引有方,期待学生成为有用之材,盼望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这种心情体现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上,他们所具有的敬业献身精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宗教般的赤忱。今天回想起来无限感念这些老

• 让更多博物馆享受政策福利 促进博物馆多样化发展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好时期,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从不同方面给出了建议。“博物馆免费开放10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接受记者 ...

• 全国人大代表黄艳:建设殷墟遗址博物馆 打造华夏文明传承殿堂

 2018年10月,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将迎来科学考古发掘90周年。在全国人大代表黄艳看来,作为经甲骨文、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是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此,她建议进一步认识和发掘殷墟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设体现华夏历史与文明为主题的殷墟遗址博物馆。  殷墟应成为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头堡  殷墟遗址是经甲骨文、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确证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确证了商王朝的存 ...

• 袁靖:长城的保护利用依然是难题

 “关于保护长城的提案,我今年已经是第二次提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作为连任委员,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关注长城保护的问题。图片来源:人民网  2017年,全国政协从审查立案的4156件提案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41个重点督办提案题目,袁靖委员《关于努力做好长城保护工作的提案》就是其中之一,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为此也组织了监督性调研。  从建议“努力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到“ ...

• 刘庆柱:“中和”基因生成中华国家认同

“历史文化基因”乃借用遗传学的学术用语“基因”而来。基因支配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如同生物世界的“基因”,人类、国家、族群、氏族、家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延续着自身文化的核心因素成为各自的“历史文化基因”,它具有长时段的生命力。“中华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的,是属于“中国”、“中华民族”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就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基

• 荣新江|还原古代龟兹王国的生活百态

《光明日报》—光明阅读微信ID:gmreading 还原古代龟兹王国的生活百态 撰文|荣新江虽然《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的“龟兹”条目是我撰写的,但与敦煌、高昌、于阗相比,我对古代龟兹的历史不敢说做过真正的深入研究,原因就是自己对于当地出土的所谓“乙种吐火罗语”(龟兹语)文献没有下过功夫。△《中国大百科全书》因此,当我2008年在巴黎见到阔别多年的庆昭蓉并得知她学习了四年吐火罗语之后,我

• 葛剑雄:为什么中国古代不重视丝绸之路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国家战略。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如火如荼。“丝绸之路”的定义何时产生?这条交通路线什么时候形成?为何中国古代并未意识到这条路线的重要性? 12月10日,葛剑雄在上海图书馆增爱世界文化论坛上做了题为“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讲座,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解答。葛剑雄。澎湃新闻 资料图丝路历史早于张骞出使西域“今天我们讲丝绸 ...

• 马健: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马健摘要: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古部族在联系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北方草原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联系。自青铜时代以降,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本文试以金器为线索,分别比较了中亚草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中原地区在铜石并用时

• 林岗:从古地图看中国的疆域及其观念

流传至今而能够反映古人在国家规模上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理空间的早期地图,是北宋人制作的。当然,北宋人绘制的地图也承继了唐代甚至更早时代对地理空间的认知、经验和疆域观念。年代越早,流传下来的古地图就越罕有,本论选取由北宋迄清代有代表性的古地图为讨论对象,配合历代正史中地理志和方域志的记载,讨论中国疆域及其观念的变迁以及由历史上中国的疆域问题伸延而来的相关问题。笔者以为,历代古地图最能够显示古人对自己疆

• 伊拉克古城倾盆大雨后出土75件历史文物

 据瑞士资讯2月25日援引法新社报道,伊拉克政府当日宣布,在首都巴格达南部的巴比伦省的波尔西帕(Borsippa)考古遗址内,竟因一场倾盆大雨而出土了75件古老文物。  巴比伦省的考古人员弗雷侯赛因(Hussein Fleih)表示,这批出土文物中的部分赤陶器、钱币和金属器物可追溯到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时期。  报道称,在伊拉克,因降雨出土古文物并不罕见,当地仍有多个考古现场正在继续挖掘遗迹。弗雷说,“去年 ...

• 城市考古研究的探索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古今重叠型城市”,是历史城市的延续。这类城市的共性是沿用时间过长,历史古迹破坏严重,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就是这类城市的代表之一。而建都时间早在公元前770年、建都时间长达500余年的东周王城,作为古都洛阳城市考古的一部分,从文献和考古整合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可谓是城市考古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  碎片化资料分类分析以求达到体系化  城市考古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料的碎片化。笔 ...

• 天山西段璀璨的青铜文化

  打开门锁,推开铁门,把车子开进一片布满巨石的草场……对于每天在此进行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领队丛德新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此刻,记者内心激动难耐,只因为即将跨进的是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从记者得知它的名字到走近它,中间跨越了5年时光。也是在这5年,这处偏居西天山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经过持续考古发掘工作,终于绽放出了越来越璀璨的光彩。  天山西段 博河之畔   ...

• 从遗址与墓葬中探寻古代国家制度

  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的三国,留下了太多演绎和传说,如何识其真面目?它对后世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历史学者习惯从文献中寻找答案,而考古学者更善于从历史遗存中发现蛛丝马迹,通过对物质遗存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揭示背后的历史原貌。  都城遗址和贵族墓葬有重大发现  今年4月初,“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安徽当涂‘天子坟’孙吴墓”,两座代表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的高等级墓葬同时入围“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 ...

• 城市史视角的蜀汉都城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这是左思在《蜀都赋》中对成都的描写。作为晋代文豪,左思精心撰写《三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魏蜀吴三国都城的认识和描写,词藻华美,一时洛阳纸贵,传诵至今。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63年,魏灭蜀。成都作为蜀汉都城的时间 ...

• 洛阳地区曹魏贵族墓葬:从汉制向晋制过渡

  汉末至魏晋丧葬习俗从崇尚厚葬向倡导薄葬的转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课题。自上而下推行薄葬制度,正是从曹魏开始。近年来,一批中原地区曹魏时期贵族墓葬的考古发现,为学界了解曹魏时期墓葬打开了一扇窗口。通过对这批同类型曹魏时期墓葬的建筑、结构、随葬品等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界对其反映出的丧葬观念、习俗、制度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形制与随葬品趋于简化  事实上,相对于其他断代时期的墓葬,曹魏时期墓葬在 ...

• 五代南汉国历史的“考古拼图”

  南汉国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南方的一个封建地方割据政权。南汉国疆域东至今广东福建之交,北抵湖南郴州,西控广西大部,南逾海南岛,周边与闽、南唐、楚国和少数民族政权大理等地方政权相邻。自刘岩以降,南汉历三世四主,凡五十五年。宋开宝四年(971)被北宋所灭。有关南汉的记载,见于北宋薛居正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清代学者梁廷楠的《南汉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五代南汉国 ...

• 张小贵:敦煌文书《儿郎伟》与祆教关系辨析

敦煌文书《儿郎伟》与祆教关系辨析张小贵敦煌写本中存有一批题为“儿郎伟”的俗文学作品,其中P.2569(亦见P.3552)号文书的第二首驱傩文,出现“部领安城大祆”六字,学者们多将其与祆教联系,更有进而将“儿郎伟”目为祆教术语者,认为敦煌文书的“儿郎伟”作品即为祆教驱魔之法。汉籍有关祆教祭祀仪式的记载,本属稀见,诸如“聚火咒诅”及祆主用幻术下祆神之类,只言片语,语焉不详。若果能证实“儿郎伟”确

• 滕磊:关于在华祆祠的几点认识

关于在华祆祠的几点认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滕 磊 九世纪阿拉伯旅行家马苏第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他说:“祆教徒们还崇拜位于伊拉克、法尔斯、克尔曼、锡斯坦、呼罗珊、泰伯里斯坦、米迪亚、阿塞拜疆、阿兰人地区、印度、信德和中国的许多圣火。”1文中提及的“圣火”正是指琐罗亚斯德教的拜火庙,在中国又称为祆祠、胡天、火祆庙、祆神庙等。 中国的古代文献对祆祠多有描述,通过这些记载可知,在华祆祠

• 陈凌:马镫起源及其在中古时期的传播新论(下)

(接上文)三 匈牙利的中世纪马镫匈牙利业已记录的属于阿哇尔时期的墓葬有上千座,但破坏得相当严重。多数墓葬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做了发掘,但只有少量做了完整的发掘和研究。匈牙利国家博物馆(Hungarian National Museum)原计划以“匈牙利阿哇尔时期墓葬”(Cemeteries of the Avar Period in Hungary)为题,出版共计五卷的系列研究报告,以介绍

• 陈凌:马镫起源及其在中古时期的传播新论(上)

马镫起源及其在中古时期的传播新论陈 凌一 引论在南俄草原、蒙古高原等地区出土了大量的马镫,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俄罗斯(前苏联)、匈牙利的一些学者在马镫的形态发展、年代判别、属族认定上做了不少工作,尽管未臻完善,但有蓝缕之功,诚属可贵。另一方面,由于关注马镫与社会变迁(特别是欧洲社会)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欧美、中国学者也以不同方式参加讨论。韩国、日本学者因为关注东亚地区马具的交流和

• 金申:佛教初传期的佛像

    金申简历:  1949年北京人,1968年内蒙古上山下乡,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美术五年。一直从事佛教美术考古及文物鉴定,为中外大专院校和文博单位授课,挑李天下。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点评专家。文物著述三十余种,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善画达摩类佛画,对草原人马有深入体会,画风刚健,独树一帜,美术圈及艺术市

• 辛德勇漫谈《燕然山铭》︱苍茫沙腥古战场:兵未穷时武不止

辛德勇来源:澎湃新闻窦太后虽然在安排窦宪出征北匈奴并如愿取得大胜这件事上酣畅地展现了自己统治国家的威风,但统治者所向往的威风,总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总是以为,威风越强盛,越能慑服民众,也能慑服对其不服、甚至觊觎权柄的同侪。永元元年这次北征,把北匈奴打散了,但还没有彻底灭亡。穷兵黩武,一旦尝到甜头,便会愈加疯狂,直到兵力穷尽,才会罢手。永元元年的私渠比鞮海战役,使北匈奴遭受重大挫败,汉军又乘胜扫荡了鄂 ...

• 宫崎市定:波斯文化的东渐

宫崎市定 著 谢辰 译古代波斯文化的发展西亚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在伊朗民族崛起并建立了古代波斯王朝之际达到了顶点。此后,经帕提亚王朝直至萨珊王朝被阿拉伯民族消灭,西亚各国大体上都处于波斯民族的统治之下,他们发展并继承了波斯文化。在此期间,尽管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使希腊文明一度传入此地,波斯文化的传统似乎也因此中断了,但是如果我们加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希腊文化的冲击非但没有破坏波斯文化的传统,反而促 ...

• 王小甫:隋唐时期的吐蕃,从和亲到征伐再到会盟

吐蕃即今天藏人的先民,本为西羌的一支。“蕃”是藏语,为吐蕃人自称。吐蕃人原居雅隆河流域(今西藏山南地区),后来扩展到拉萨河流域。吐蕃有城居,能制造金、银、铜器等,主要从事高原畜牧,养牦牛、猪、犬、羊、马等,也从事高原农业,种植青稞、豌豆、小麦、荞麦等。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手工业。吐蕃有截发、黛面、黑衣居丧的习俗,喜用赭红色涂面;信奉苯教(萨满教一类的原始宗教)。隋唐时期的吐蕃隋朝时,吐蕃进入 ...

• 施展:丧失理解草原的能力,是中原王朝灭亡的前兆

施展来源:澎湃新闻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在平民社会时代,草原与中原的关系,仍然是东亚大陆帝国的秩序基础。这在五代的时候便有展现。五代中只有后梁,作为黄巢余脉,是出自中原系统,其余后唐、后晋、后汉皆是来自中原、草原过渡地带之晋北代地的沙陀系统,中间还插上短暂的契丹统治时期,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开创者郭威是河北出身的汉族,但也是沙陀军阀的部下,中原的秩序创生点还是来自过渡地带。赵匡胤是郭威的部下,勉强也 ...

• 辛德勇漫谈《燕然山铭》︱苍茫沙腥古战场:单于的离场

辛德勇来源:澎湃新闻地理,是历史的舞台,是上演历史剧目的场地。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终归没有不散场的演出。谈到窦宪北征的战果,不能不再简单交待两句匈奴人最后的结局,看看他们是怎样离开中国北方这个大剧场的。在中国的汉文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匈奴人习惯称呼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为“单于”,但这“单于”是表示“广大之貌”的意思,实际上只是一个形容词。这些游牧民膜拜“英明领袖”的正式称谓,其实是叫“撑犁孤涂单于 ...

• 米华健丨“丝绸之路研究”与清帝国边疆

“丝绸之路研究”与清帝国边疆米华健 文 张莉 校译  关于丝绸之路的两种流行概念  在中国近年来对于“一带一路”规划的宣传中,常常提到两条关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普遍看法。首先,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之路,它的兴盛依赖于穿梭来往在欧亚大陆的商人。其次,丝绸之路在近代早期已经衰败了。也正因如此,当代中国将“一带一路”定义为“重新恢复”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在我们的想象中,“丝绸之路”主要是一种商业联系

• 陈星桥:佛教在印度是如何消亡的?

佛教教义及其文化博大精深,覆盖地域广,在三大世界性宗教中历史最为悠久,对过去和当今的世界文明影响巨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风靡印度一千多年的宗教,却于公元十三世纪在其诞生的故国印度彻底消亡了。这不仅对于佛教徒来说难于理解和接受,在宗教发展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佛教在印度过早地消亡,有其内因和外缘,教界、学界比较共识的主要内因是印度佛教的日益学术化和印度教化,主要外缘是印度教的崛起,蚕食、消融、取代了佛

• 吕舟:城市是我们自己的样貌

  本文是春节专题《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第一篇。观点城市是我们自己的样貌。保护城市历史、建设美好城市本质上是构建一个理想社会。吕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场所,其形态的改变是人类生活变迁的必然结果。城市形态的改变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塑造。建筑被认为是人审美趣味、生活要求

• 王小甫|中国与阿拉伯古代关系史的若干问题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分别处于亚州大陆的东、西两边,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却早从公元前就开始了。中国与阿拉伯固有种族、文明截然不同,却在两千多年的关系中长期保持和平友好往来,除了751年在中亚怛逻斯偶然发生过一次遭遇战外,从未产生过直接冲突,其间原因值得深究。世纪之交以来,由于全球范围一系列重大政治变化,各国各地区间相互联系相互

• 沙武田|敦煌藏经洞封闭原因再探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摘 要】封闭藏经洞的外层壁画 , 即莫高窟第16 窟千佛变所反映的是末法思想。辽代有1052 年 “末法住世” 思潮,敦煌曹氏与辽有交往,发展到曹宗寿 、曹贤顺初期二地更是关系密切,因此辽代的末法思潮便传到敦煌,与敦煌原有的末法思想相结合,在敦煌的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于是敦煌佛教教团便采取了以 绘画表示 “ 末法度人” 的千佛变 、藏经洞“ 存经以备法灭”

• 葛兆光:蒙元时代首绘亚非欧地图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长一百五十厘米、宽一百六十三厘米,原藏日本京都西本愿寺,后归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1910年,京都大学教授小川琢治摹写和解说过它,一百年前摹写的地图,至今保存在京都大学。由于葡萄牙人迪亚士1488年才绕过好望角,达伽马更晚,在1497年才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所以一般认为,在1508年版托勒密《地理学》之前,欧洲人并没有整体的

• 杨浪:地图上的丝绸之路

  在“丝绸之路”这个话题被德国人李希霍芬提起100多年之后,一卷新发现的古地图重新点燃了中国人对“丝路”的热情。  一卷地图的传奇  2013年5月1日至4日,保利拍卖与旅游名城甘肃省嘉峪关市合作,在当地举办了“起点——明代丝绸之路地图嘉峪关大展”,专门展出了保利八周年春拍最重要的拍品:描绘了明代丝绸之路全貌的30米巨幅绢本青绿山水地图手卷《蒙古山水地图》。紧接着,国内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卷古地图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