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考古揭示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价值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穿过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跨越帕米尔高原,沿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和土耳其,最远可达埃及和希腊。这条贯通欧亚大陆的文明交往之路,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同民族和文明交流的大量遗迹。在日前举行的以“考古所见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科技交流”为主题的北大人文论坛上,与会学者探讨了近年来的 ...

• 吐蕃时期壁画所见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的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因为年代久远,加之屡遭盗掘,壁画剥落较严重,但从仅存的壁画上,考古人员还是判断出“仪卫人马”“狩猎”“宴饮”“舞乐”等场景,以及各类飞禽走兽、帐居宴饮、山水花卉、日月星辰等内容,尤其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唐制蕃韵为壁画墓最显著特征,这 ...

• 奥斯曼-土耳其: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历史研究不是只关注过去,也为解读现实提供了一种方法和路径。面对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世界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土耳其在欧亚、中东地缘政治中呈现新态势。我们该如何从一个长时段的历史角度进行思考?“帝国”和“民族国家”到底是什么?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和转型?是哪些因素催生并构成了现代土 ...

• 古基因组学引领考古学第二次科学革命

  以碳十四测年技术的运用为标志的考古学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该技术可以确定物体的绝对年代,改变了只能以层位关系判定相对年代的局面。古DNA技术尤其是近十年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重建古人基因组序列成为现实,古基因组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带来考古学的第二次科学革命。此前的考古学多基于类型学对器物等实物资料进行分期比较,但对 ...

• “多元一体”概念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

  “多元一体”是中国考古学从文化共同体角度解读中华文明形成历程的重要理论创新,不仅不会淡化我们对中华文明一体性的认同,而且可以更清晰地描述广大地理空间内的多元互动中“大一统”式宏大政治理想的孕育和“文明型”国家的形成。  概念的提出  1989年,费孝通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首先提出“多元一体”概念。“多元”指中国各民族 ...

•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有何交集?最新研究称在欧洲或共存逾1400年

  长期致力于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前不久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尼安德特人相关研究更受关注。被认为是法国和西班牙北部最后一批尼安德特人制造的各式石刀(图片来自Igor Djakovic)。 图片来自施普林格·自然  尼安德特人灭绝之前与现代人有何时空交集?两者在何时 ...

• 红山文化实证早期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

  红山文化遗存早在20世纪初就已被发现,其主体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西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代表性考古学文化,距今年代约6500—5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各地区之间交流日益密切,包括生产技术、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出现过以彩陶扩张和玉礼器传播为标志的大范围文化整合过程。这一时期,中华文明格局形成期的仰韶 ...

• 中国考古学的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中国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变化规律,为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新时代这十年,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 ...

• 五代《雪竹图》曾过其手,看钱镜塘的鉴藏人生

钱镜塘是中国书画收藏大家,一生笃爱金石书画。抗战时期,他携藏画避居上海,这其中就有国之重宝五代徐熙的《雪竹图》。他一生先后向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嘉兴博物馆、海宁市博物馆等 11 家文博单位捐赠文物3900余件,其中嘉兴博物馆获赠119件。为致敬钱镜塘先生捐赠义举,近期,嘉兴博物馆推出“大爱有痕——钱镜塘捐赠文物精品展”,在展示书画文 ...

• 梁国庆的国庆节:探秘“海丝”遗存的水下考古之旅

  观察潮汐起落、安排考古队工作计划,穿上潜水服、背上高氧气罐、深潜到水下约30米……这是梁国庆在国庆节期间的日常工作状态。作为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发掘领队,梁国庆已经在海域坚守了一个多月,带领队员们有条不紊地推进水下考古作业。  本次发掘的元代海船遗址位于福建漳州圣杯屿附近海域,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和东洋航线的交汇处。 ...

• 破译古人类的“多彩生活”

  “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想象为4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一次周末露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石霞将插画师刚刚完成的下马碑遗址复原画传给我们看。  画面的中心是一处火塘,围着火塘,有的人在打制石器,有的可能在加工皮毛。离画面最近的西北角的两个人特别突出,在将赭石加工为颜料,涂抹在脸上……图中每个细节的呈现,都有科学研究 ...

• 穿梭于黔桂两省,寻找三座国家级文保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花桥,由桥、塔、亭组成。桥面铺木板,两旁设栏杆与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与亭则建在石桥墩上,普遍采用飞檐翘角,可供行人躲避风雨,因此得名。清朝时期,朝廷为了加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合,推动当地文化和教育,原先常见于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江西东北部的廊桥文化也随着汉文化传入侗族地区,成为侗族的标志性建筑。风雨桥在 ...

• 看古希腊以来艺术大家间的较劲:是偶像、也是对手

谁能栩栩如生地描绘一个物体,甚至以假乱真?古希腊画家宙克西斯(Zeuxis)的画中葡萄吸引了鸟类;他的同事兼对手帕拉西奥斯(Parrhasios)创造了一块帘幕,真实到宙克西斯试图将其拉开。文艺复兴以来,这个故事被反复提及——古代被视为艺术的典范。澎湃新闻获悉,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HM) 近日举办秋季大展“偶像和对手”,展览汇聚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 ...

• Antiquity:仲巴县顶琼洞穴:一处青藏高原上的早期洞穴丛葬遗址

今天推送的是四川大学吕红亮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于2022年4月发表在国际知名考古学期刊《Antiquity》的论文《Sding Chung: an early multi-burial cave site on the Tibetan Plateau》(顶琼洞穴:一处青藏高原上的早期洞穴丛葬遗址)。本文报道了2021年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边境附近的仲巴县调查的顶琼洞穴发

• AAS:青藏高原东北部新石器中晚期的陶器流通与文化交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哦~今天推送的是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侯光良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于2022年8月发表在国际考古学期刊《Archaeological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的论文《Pottery circulationand cultural exchange during the mid-late Neolithic Age in the northeas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