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青铜时代新疆干尸小河公主来自哪——中外团队基因测序有新发现

新疆塔里木的干尸“小河公主”流传甚广,小河墓地的发掘也曾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然而“小河公主”到底是哪里人却一直是考古谜团。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和李文瑛在一篇文章中曾如此描述:从外观看,小河墓地是一座椭圆形的沙山,高出地表7米余,长74、宽35米。沙山表面密密丛丛矗立胡杨木柱百余根,远远望去,犹如沙海中的一区丛 ...

• 艺术开卷 | 汉代的艺术纹样与意识形态的建立

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轴心时代”。其发生、发展、确立的过程,仍未被充分讲述。近期,浙江大学教授缪哲所著的《从灵光殿到武梁祠——两汉之交帝国艺术的遗影》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讲述了绘画传统在两汉之交确立的经过与制度机制。通过辨认、撷取山东平民墓葬画像中的“皇家因素”。本文为该书导言,澎湃新闻授权摘选刊 ...

• 活化百年考古 触摸中华脉动

  5300年前,中华文明的一缕曙光从长江下游一片水乡泽国中缓缓升起。一个临水而居、夹河筑城的神秘古文明开始在东方大地上大放异彩。早在新石器时代,位于现在的浙江杭州余杭良渚古城遗址反山王陵出土的“玉琮王”上就有了1毫米内能雕刻五六条纹路的“微雕技术”,有了8个故宫那么大的古城,有了集防洪、蓄水、调水等功能于一身的水利工程。《中国考古大 ...

• 在四季的风中写下他们的名字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00年里,考古学家发现、发掘了上万处古代遗址,通过艰辛的工作探寻遗址中埋藏的秘密,揭示人类自身的历史。每当我走进这些遗址时,尘封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湖北省的石家河和屈家岭,便是那种虽短暂接触却让人感触深刻的遗址。  湖北天门的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经过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的考古工作,现今知道这 ...

• 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规划:从网红打卡地变成文明教科书

圆明园、良渚、殷墟、大运河……每逢节假日,这些“网红打卡地”从风景到文创,总是引人关注、频上热搜。你或许不知道,这些“网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遗址。“大遗址”几个字看上去颇为“高冷”。按照官方定义,它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 ...

• “多插瓶花在处安”——中国插花源流考

插花,狭义地讲,是将植物的一部分从母体上截取下来,按照一定规则插贮在容器内。至于选择哪些植物,插在什么样的容器里,遵循怎样的取势规则,就成了不同插花艺术的主要区别。插花大概是少有的明明以静态立体实物为作品,却无法长时间保留的艺术形式之一。一件插花作品,长则一二旬,短则一二日,最美的姿态即如烟花归于寂寞。这一特性导致我们对古代插花 ...

• 考古西南天地间 探索上下十万年 | 西南考古协作会的前世今生

  近二十多年来,各省市为了加强交流与合作,纷纷成立了考古联盟,以会议促进考古合作。其中的西南片区考古工作协作会是成功的典范,前后坚持达20余年之久。1998.5成都首届西南片区考古工作协作会1999.11成都  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2003.12兰州第一届西部考古协作会2005.4成都青藏高原东麓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考古协作会2006.8贵阳第三届 ...

• 深化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流域积淀并保存着不同时代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11月9日,“北京大学—剑桥大学流域文化遗产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河流在史前的作用、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夯实流域遗产保护理论之基  在人地系统中,流域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理单元。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 ...

• 仰韶文化彩陶研究日趋兴盛

  仰韶文化彩陶研究与中国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可以说,仰韶文化彩陶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缩影。中国考古学的诞生,通常是以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安特生(J. G. Anderson)首次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继而提出仰韶文化为标志的。研究仰韶文化、研究彩陶,成为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常常念及的重要课题,仰韶文化的彩陶研究常议常新 ...

• 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回眸

  今年10月,是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掘100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考古学 ...

•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探索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地处大别山余脉与江汉平原间的过渡地带,分布在盘龙湖、破口湖与府河之间的低岗上。遗址三面环水,曲折的湖岸线造就了多条隔湖相望的半岛型岗地,南缘府河自西向东注入长江,西北有甲宝山、横山作为屏障。盘龙城遗址保护范围3.95平方千米,重点保护区1.39平方千米,包括宫城区和杨家湾、杨家嘴、李家嘴、王家嘴、小嘴、 ...

• 【青年视角】运河乡村与大运河活态文化遗产实践研究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内容提要:活态保护作为大运河遗产实践的重要原则,与运河遗产核心社群密不可分。以运河乡村五杭为例,研究运河乡村作为大运河遗产核心社群的内涵,分析大运河文化的延续与变迁,可以为当代大运河文化的文旅融合提供启示。运河乡村作为大运河遗产的核心社群,体现着大运河文化的延续性和变迁,在大运河文化的活态保护、传承和变迁 ...

• 【青年视角】遗产研究的社会学路径:共情与体察

燕海鸣-供图内容提要批判性遗产研究为传统遗产保护范式提供了崭新视角,对“权威化遗产话语”进行反思,更加关照“人”在其中的角色。本文认为,在使用批判遗产研究方法时,也要对“批判”本身保持警觉,并以“同情之理解”的路径去体察遗产价值建构过程中的事件与人物。通过对大运河世界遗产申报历程的回顾,文章分析了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动机、互 ...

• 【青年视角】遗产与权力:权威化遗产话语思想面面观

  马庆凯-供图内容提要:“让遗产活起来”是国家对文化遗产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权威化遗产话语”思想可以为当前的遗产活化工作提供理论分析工具。它反思了现代遗产保护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了一批遗产研究学者,开创了一种新的遗产研究范式。在反思的基础上,遗产被理解为一种涉及多个主体的文化实践。本研究梳理了“权威化遗产话语”思想产生的社会 ...

• 【青年视角】本期主题:批判性遗产研究的最新进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下设的青年学者工作组(Emerging Professionals Working Group,简称EPWG)成立于2017年在印度召开的第19届ICOMOS全球大会,旨在全球范围内培养青年学者,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自该工作组成立以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一直派专员为代表积极参与工作组的工作,并向国内的青年学者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