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为了梦回宋元古城

  曾经有专家认为:就历史遗存、文化传承、古韵重现而言,如果说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那么宋元就得看泉州。宋元时期的古建、遗址、文物等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留存;宋元时期的艺术、语言、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展现。  客观而言,泉州是座幸运的城市,历史上多次避过战火袭扰,大量遗迹遗存得以历经千年而保存。而从主观上,泉州人很 ...

• 澳门历史城区“后申遗时代”遗产保护探索: 东望洋未完工建筑的实践与启示

东望洋山未完工建筑事件始末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产区划的面积占到澳门半岛的10%以上,与城市关系极为密切、重叠性较高,加之管理中对遗产环境整体性的要求较高,客观上放大了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建设控制问题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08年以来,历届世界遗产大会多次对澳门历史城区的景观视廊保护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依 ...

• 从钟鼎彝器到花卉蔬果,博古图中的物与人

“博古”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衡《西京赋》,“博古图”一词则最早见于北宋徽宗时期编纂的《宣和博古图》。这一名称用于卷轴画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清河书画舫》中,但画面内容今人已无从知晓。在现存博古图题材的绘画作品中,青铜器出现得最多,这与宋代以来金石学的兴起背景密切相关。进入明代,古铜器鉴赏之风盛行。明人对书画和青铜器的偏爱和重视,直接 ...

• 考古新知 | 大连营城子汉墓金带扣主人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利用中科院高能所实验室工业CT进行断层无损检测,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城子汉墓群76号墓出土的锈蚀印章进行扫描,终于揭开龙纹金带扣主人神秘面纱。图一 锈蚀印章采用中科院高能所自主研发的450kV工业CT对印章整体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被锈蚀层遮挡的印面 ...

• 拓展石窟寺考古研究方法

  石窟寺作为艺术的综合体,承载着灿烂文明,维系着历史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最有力见证。针对我国石窟保护与研究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作为中西交通“咽喉之地”,敦煌在欧亚文明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表示,敦煌 ...

• 从盂克双鼎重聚上海,再看商周考古与青铜研究

“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原定于7月18日结束,主办方将延长展期至7月25日。其中潘氏家族捐赠的大盂鼎、大克鼎时隔17年再度在上博聚首,尤堪瞩目。上海博物馆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举行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数十位国内学者围绕商周考古新发现、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展开研讨。澎湃新闻选取部分 ...

• 世间声色与石雕之妙——关于川南宋墓石刻

政治史、思想史之外,两宋时代的日常生活史,是最教人以为亲切的故事。饮酒、烹茶、焚香、抚琴、作画,士大夫引领的诸般韵事,流风生活史浸润于后世而成为人们艳羡的近古时代风雅之渊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扬之水长期从事古代名物研究,近日通过四川泸州、泸县、合江三地博物馆的考察闻见,经由宋墓石刻讲述了两宋蜀地普通人的生活,“可以说,宋 ...

• 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五期)综述: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图像研究

2021年7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五期在院小报告厅举行。本期分享会的主题是《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图像研究》,分享嘉宾是敦煌研究院孙毅华副研究馆员。图1.分享嘉宾图2.与会情况此次分享会内容主要包括:佛寺建筑群、佛塔建筑、世俗建筑、单体建筑和建筑细部技法特征五部分内 ...

• 《牡丹亭》与明代女性“照镜写影”图像研究

中国历代存留下来的女性题材绘画中多有女性照镜图像出现,不过无论是“对镜饰性”的东晋女范形象,还是“孤芳自赏、对影自怜”的宋代仕女,图像中的“镜”,或为指代女性心境,或为表达特定时代观念中对于女性社会化的规范要求,均与照镜写影无关。明末是女性自画像图像相对集中的产生时期,比如,陈洪绶笔下的崔莺莺在图像角度的深入人心,甚至超越了《西 ...

• 江苏何以称“鱼米之乡”?南博考古展有答案

“考古江苏”这些天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澎湃新闻获悉,展览分“实证鱼米之乡”“追溯文明之源”“探寻古国踪迹”“印证大汉雄风”“勾勒六朝风华”等7个单元,诉说考古在阐释江苏古代文明、描绘江苏灿烂历史和回馈当下民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其中第一单元“实证鱼米之乡”通过苏州草鞋山遗址、高邮龙虬庄遗址、泗洪顺山集、韩井遗址等印证江苏水网发 ...

• 滕固龙门石窟考察中的新艺术史眼光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第一位留德艺术史博士、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史奠基学者之一的滕固,在学成归国后对龙门石窟进行过两次实地考察。与以往中国传统读书人在造访踏查龙门不同的是,滕固开始从雕刻这一艺术本体语言的视角,去关注龙门石窟造像的艺术风格与价值,并把它视作一把进入北魏至唐代艺术史研究堂奥的钥匙。一二〇二〇年五月,法国汉学家埃玛纽埃尔- ...

• 颜真卿早年书写的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考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去年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发掘唐代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一座曾引起较大反响,该墓出土墓志两合。墓志所载内容对研究北魏皇室苗裔的传袭,唐代皇室成员姻亲状况多有补益。其中罗婉顺墓志由颜真卿于 39岁时书写,提供了研究其早期书法风格的珍贵实物例证。现将相关内容考释如下,以飨读者。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志罗婉顺墓志(局部 ...

• 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四期)综述:莫高窟北朝晚期石窟中的天宫栏墙隐秘图案

7月8日下午2时30分,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四期在敦煌学信息中心研讨室开讲。本期分享会邀请了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赵燕林副研究馆员,他分享的主题是《莫高窟北朝晚期石窟中的天宫栏墙隐秘图案》。此次分享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问题概述、敦煌北朝晚期石窟中的栏墙隐秘图案、隐 ...

• 什么是倾斜摄影测量?在考古中如何应用?——以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为例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极大推动了考古学科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尤其是测绘技术在考古发掘信息记录、可移动文物三维影像还原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层面均有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在与具体考古遗址发掘的磨合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不断根据考古发掘与研究的要求进行优化,向着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的方 ...

• 巴蜀符号探索的现状与趋势

  在四川、重庆地区的战国秦汉时期器物上,常见有一些图形符号,与平常所见的纹饰有异,又与汉字不同。这类符号,学界多称之为“巴蜀符号”,或称之为“巴蜀文字”“巴蜀图语”。对古文字特别是死文字的解读,是学术界的重大课题,巴蜀符号是其中的难题之一,也是目前尚未明确其性质与含义的符号系统。巴蜀符号是川渝地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