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堡子洼石造像

堡子洼石造像  堡子洼石造像位于镇原县太平镇兰庙行政村堡子洼自然村,地处茹河支流交口河北岸堡子洼北麓坡地上,造像位于一孔土窑洞内,为横三世佛。中间造像为释迦牟尼,高1.57米,座高0.90米,佛高螺髻,面形方圆,眉清目秀,双耳垂肩,着袒右肩袈裟,双手置于胸前,半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台上。佛后为莲瓣形背光,边缘浮雕一周折枝菊花纹,其上浮雕 ...

• 万佛洞石窟

万佛洞石窟  万佛洞石窟位于镇原县太平镇大岘行政村黑河川寺河滩西崖上,座西向东面临黑河,背依寺崖山。据清代碑记记载,石窟创于明代,先称叶家寺,后称万佛洞。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白衣殿、三官殿、圣母殿、龙王殿。万历(1573—1620年)初建阿弥陀佛殿、弥勒殿、观音殿。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万佛洞。石窟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白骨塔、大山 ...

• 永乐寺石窟

永乐寺石窟  永乐寺石窟位于镇原县城关路坡行政村茹河南岸的石崖上,共有一个大佛窟,窟高10米,宽8米,深6米,内雕一尊石佛像,头残,残高1.8米,座高1.1米,佛结跏趺坐在石雕束腰须弥座上,现已在残像上进行了修复,从出土的石碑上记载,此窟始建于南北朝之南朝明帝刘彧泰始年间,石碑铭文“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字体洪厚,遒劲有力。随后造像被毁, ...

• 高坡石窟

高坡石窟  高坡石窟位于镇原县屯字镇双河行政村高坡自然村茹河北岸的砂岩上,有一个窟为石佛殿,平面呈方形,平棋式顶,窟深2.2米,高2.32米,宽2.3米,原石雕有释加牟尼,两边有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文革”时已毁,现已重塑了泥像,但窟龛形制保存完整。 ...

• 朱家川石窟

朱家川石窟位于镇原县屯字镇双河行政村朱家川自然村茹河北岸的砂岩上,距河床高35米,共有上中下窟龛7个。  上层1个窟已塌毁。  中层有4个窟。1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圆拱形顶,窟高3.4米,深7米,宽3.5米,造像已毁。2号窟平面呈方形,圆拱形顶,有凹字形低坛基,窟高3.8米,深5.4米,宽4.8米,造像已毁。3号窟平面呈方形,圆拱形顶,窟高2.2米,深1.98 ...

• 大咀石窟

大咀石窟  大咀石窟位于镇原县屯字镇大咀行政村茹河河谷南岸石崖上,距河床高23米,共有佛龛5个,造像29尊。1号龛平面呈马蹄形,圆拱形顶,高1.2米,深0.9米,宽1.4米,内雕造像7尊。2号龛平面呈马蹄形,圆拱形顶,高1.2米,深1.2米,宽1.5米,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3号龛平面呈马蹄形,圆拱形顶,龛高1.1米,残深0.8米,宽1.2米,内雕一游戏坐像 ...

• 洛阳寺石窟

洛阳寺石窟  洛阳寺石窟位于屯字镇建华行政村东沟自然村茹河南岸的石崖上,石窟共有5个窟龛。1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平棋式顶,窟高2.95米,深4.7米,宽3.2米,佛像已毁。2号窟平面呈方形,平棋式顶,窟高2.9米,深3.3米,宽3.3米,窟内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风化较严重。3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平棋式顶,窟高3.1米,深6.4米,宽2.8米,窟内造像已毁。4 ...

• 首阳洞墨书题记

首阳洞墨书题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所属年代宋、明、清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成县仙人崖摩崖题刻

成县仙人崖摩崖题刻,位于陇南市成县,是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题刻所处时代宋、元、清

• 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狮子洞题刻

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狮子洞题刻,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文物。所属年代南北朝、唐、宋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安定寺石窟

安定寺石窟,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文物。石窟所属年代金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鹅池洞石刻

鹅池洞石刻,为宋 、明时期文物,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石刻所处时代宋 、明2023年4月,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竹林寺石窟

竹林寺石窟,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文物。石窟所属年代北周、宋、明、清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罗汉洞石窟

罗汉洞石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罗汉洞乡罗汉洞村红沙岩壁上,有上下两层。石窟所处时代北魏至清在长约600米的地段遗存40余个窟龛。石窟入口处遗存北魏立佛石像一尊,高6米。主窟遗存为宋代风格,中心存高1米、宽约2米的石坛,坛四角有一方形石柱与窟顶相接。柱身饰泥塑彩绘高浮雕天王,怒目前视,形象威严。东西两窟壁残存泥塑彩绘壁画约10平方米。其 ...

• 白崖沟摩崖石刻

白崖沟摩崖石刻,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文物。所属年代宋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秦亭魏碑

秦亭魏碑,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文物。所属年代北魏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秦亭魏碑位于清水县秦亭镇秦亭村秦乐寺东侧。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十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碑座四周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 ...

• 信猴沟岩画

信猴沟岩画是一处青铜时代岩画,位于白银市靖远县。2023年4月,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甘肃省白银市糜滩乡碾湾村信猴沟岩画属于露天崖壁岩画,从地理环境及遗存分布上看,信猴沟岩画距离靖远县吴家川岩画、景泰县尾泉沟岩画比较近;在图像的绘画风格上与靖远县的吴家川岩画、大兵道岩画、小沙沟岩画相似,因此它们应是同一地域文化的代表 ...

• 圣容寺六体文石刻

圣容寺六体文石刻,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文物。所属年代元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水峡口下洞子石窟

水峡口下洞子石窟 : 敦煌石窟群之一。位于今甘肃省安西县城南五十公里的榆林河下游。当地群众称榆林窟为上洞子,故称此窟为下洞子。现尚有壁画的洞窟八个(五代窟三、宋代窟三、西夏窟一、近代窟一)。其中南崖七窟,北崖一窟因风沙磨蚀等原因,破毁相当严重。洞窟形制为: 中心柱窟三个(第1、5、8窟),覆斗藻井窟五个。大部分洞窟前室被毁,仅存甬道和主室(后室) ...

• 田园子石窟

2017 年 3 月 18 日,镇原县方山乡蒲河行政村田园子自然村村民在修路拓宽村道施工时,意外暴露出一处石窟寺遗存。镇原县文化广播局接到通知当即报告甘肃省文物局,受省文物局委派,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派专业人员主持发掘工作,此工作就由郑国穆负责,单位派马更生驾车一同前往镇原。同时,按照抢救性考古发掘的一般程序,向国家文物局及时上报申请发掘 ...

• 佛爷崖摩崖造像

  姚家山佛爷崖造像  远景  石窟造像正面图  保护碑  佛爷崖摩崖造像位于陇南市徽县水阳乡姚家山村。石崖坐东朝西,高5米,宽8米,崖面浮雕造像共计18尊,均位于一座浮雕的仿帐形大龛内,居中为4个并列开凿的大龛,每龛内一坐佛,龛外诸小龛内浮雕胁侍菩萨像,帐外两侧各雕1尊护法力士。佛爷崖摩崖造像在风格、题材、组合、雕刻技法等方面呈现出 ...

• 八峰崖石窟

  八峰崖石窟全貌  保护标志  石碑  宋代菩萨  八峰崖石窟位于陇南市西和县石峡镇高灯村。石窟凿建于距地面160米的一处长约60米,高4mdash;15米的天然岩穴内,岩穴仅有一条依崖壁开凿的栈道与山梁相连。现存窟龛为唐代,各类泥塑造像70余身,壁画约50平方米,明、清碑刻5通。八峰崖石窟对于研究唐宋以来陇南地区民间雕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明 ...

• 五佛沿寺石窟

  窟内壁模制影塑(局部)  五佛沿寺石窟正面图  沿寺石窟侧面图  沿寺石窟窟前木阁建筑  中心方柱内泥塑  五佛沿寺石窟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五佛乡,始建于北魏。现存中心柱窟1个,窟内正中凿一方形中心柱,边长4.6米,直抵窟顶,中心柱四面开券顶龛。窟内四壁及中心柱各面龛内为西夏至明清时期塑修的造像和影塑千佛。清乾隆五十九年(1749),建 ...

• 老道呼都格岩画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老道呼都格岩画分布于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共计12处、118组、590余幅图案,制作技法包括凿刻、磨刻和线刻三种,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动物和各种神秘符号等三类。这些岩画意境古朴、形象生动、粗犷有力、风貌独特,活的情景,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岩画的重要组成 ...

• 青崖子沟岩画

  青崖子沟岩画远景(自南向北拍摄)  青崖子沟岩画局部图  青崖子沟岩画(自北向南拍摄)  青崖子沟岩画保护范围(自东向西拍摄)  青崖子沟岩画保护碑(正面)  青崖子沟岩画保护碑(反面)  青崖子沟岩画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岩画分布在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山沟中,共计3处、总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各种图 ...

• 花大门石刻

  花大门石刻全景  花大门石刻近景  花大门石刻局部  花大门石刻位于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四社花大门内山体上,东西长约1000米,高约2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石刻始凿于西夏,有塔形佛龛50余座,佛龛宽0.5-1米,高0.5-1米,深0.5-2米不等,为附近寺庙僧伽藏瘗骨龙之所,因其形似门而得名。花大门石刻为研究西夏石刻艺术、佛教文化等提供了重 ...

• 阿尔格力太岩画

  阿尔格力太岩画全景  阿尔格力太岩画局部  阿尔格力太岩画单体  位于肃北县城东南148公里沟口两边的崖壁上。面积为266平方米,共分15组画面,有图像50幅,主要是早期的游牧人、骆驼、大角羊和野牛等形象。凸刻而成。保存较好。这些岩画是春秋、战国至西汉期间生活于这一地区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对研究这期间居于河西走廊的乌孙、月氏等古代 ...

• 华盖寺石窟

  华盖寺石窟全景  华盖寺石窟观音洞  华盖寺石窟千手观音殿  位于甘谷县二十里铺村东。据15窟 (无量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维修碑文记载“华盖洞辟于元朝”。《伏羌县志》记载“开辟于元至正年”。其塑像分期以明、清两朝代为线,清乾隆二十七年至三十七年(1762mdash;1772),曾全面增修,形成现在规模。洞窟开凿在圆柱形山体上,山壁陡峭,呈 ...

• 建沟石佛群

  建沟石佛群原址全景  建沟石佛群佛像1号  建沟石佛群3号佛像头  位于华亭县河西乡建沟村西北1.6公里。均系佛寺遗存,始建于金元时代。分布在建沟村的刘家沟和易家沟。刘家沟现存一佛二菩萨石造像一尊。通高1.7--1.8米。一佛一菩萨颈部断裂,另一菩萨手部断裂。易家沟另有造像15尊,除一佛一菩萨外,东西两边为12尊罗汉像,高0.55--0.9米,头部多 ...

• 昌马岩画

  昌马岩画全景  昌马岩画局部  昌马岩画图案  位于玉门市昌马乡南、北山岩石上,已发现7处。多为单线条,凿刻而成,亦有刻出轮廓后再在中间平涂研磨而成的。内容多为羊、狗、豹、马、骆驼及狩猎图等。其中有一块2平方米的青石面上,共刻有21只动物,轮廓清晰,笔法古朴,形象粗犷生动。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地区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  .

• 榆木山岩画

  灰房底子岩画  象牙台子岩画  象牙台子岩画  位于肃南县韭菜沟乡东北9公里榆木山内。凿刻于黑石头沟和寡妇房山崖的青石壁上。两处相距500米,共23组,内容为射猎等生活场景和牛、羊、狗、鹿、豹等动物形象,多为单线系凿刻而成,亦有轮廓后再在中间平涂研磨而成的。另有个别奇特的原始文字。主要采用线刻法和剔地法,构图粗犷,手法简洁明快。保 ...

•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陈家寨村北400米的青山石壁上。分布于长10、高9米的北山脚下石壁上,面积90平方米,画幅略呈三角状。计有个体图案32个,多为动物图形,内容有放牧、单人骑鹿等,动物有鹿、狗、羊等。岩画均为石头砸刻,采用凿点成线勾勒画面的技法,手法简洁,构图明快。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民族文化有重要价 ...

• 红山寺石窟

  红山寺石窟全景  红山寺石窟主体建筑  红山寺石窟万佛塔  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 ...

• 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全景  法泉寺达摩洞外景  法泉寺达摩祖师造像  位于靖远县东湾乡杨梢村西5.5公里。又名红山法泉寺。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窟开凿于红粘土山崖的断面上,初开于北魏,兴盛于隋唐,历代多次维修扩建。原凿洞窟为支提式及平顶窟两种,有四面开龛、三面开龛、一面开龛三种形式。龛中有圆雕、高浮雕、浮雕(彩塑)等,圆雕主要有佛像,浮雕则多为 ...

• 王仁裕神道碑

  王仁裕神道碑全景  1268T00006-00018王仁裕神道碑刻纹  王仁裕神道碑碑首(正面)刻文拓片  位于礼县石桥乡斩龙村。墓已毁,神道碑且存,并出土墓志铭一方。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秦州西南(今礼县境内)人,五代时期著名学者,以文辞知名,入蜀为翰林学士。《新五代史》有传。碑为砂石质,通高3.05米,首高0.8、宽1.25、厚0.43米,上凸雕六龙 ...

• 丈地均粮碑

  丈地均粮碑  丈地均粮碑(拓片局部)  位于舟曲县城北街。大理石质,圆首,座佚,碑高1.7米,宽0.76米,厚0.17米。大明万历十年(1582)立。碑阳额篆“丈地均粮碑记”,边刻麒麟图案。碑文楷书竖行20行,每行38字,记载巩昌府策奉陕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之命,在西固境内丈量田亩和依规纳粮的情况,详载了面积和富地、民地各纳粮的数额。碑阴额篆“ ...

• 首阳山辨碑

  《首阳山辨》碑及周边环境  《首阳山辨》碑背面  《首阳山辨》碑正面  位于渭源县莲峰乡孟家庄村东500米。青灰岩石质,圆首方趺,碑通高2.45、宽1.17、厚0.19米。万历四十七(1619)年立。碑阳额刻云纹,额篆“首阳山辨”,首楷题“首阳山辨”,碑文竖行28行,每行40字。碑文内容辩证天下五处首阳,唯有陇西首阳为真,是伯夷叔齐埋骨之地。尾题 ...

• 万象洞石刻题记

  万象洞碑刻题记  万象洞碑刻题记拓片  万象洞碑刻题记之碑刻  位于武都县汉王镇杨宠村。该洞为天然溶岩洞。洞深10余公里,历代游人不绝,碑刻、题记甚多。摩崖石刻有元祐六(1091)年秦凤路刑狱公事游师雄、南宋绍兴二十九(1159)年阶州知州高基景、万钟、宇文景仁等人的巡游题刻6方,明代巡按陕西监察御史、阶州知州巡游石碑2通。北周出巡大臣武定 ...

• 玉山寺石窟

  玉山寺石窟远景  玉山寺石窟2号窟外西侧力士现状  玉山寺石窟4号窟现状  位于镇原县彭阳乡刘大夫村南200米。共有5个洞窟,保存石造像82身。1号和5号窟仅存残龛,2至4号窟保存较好。2号窟平面呈长方形,宽4.1、深5.8、高2.95米,主佛像已毁,两壁各有二排5个圆拱浅龛,上排龛内均雕半浮雕佛像1尊,下排龛内均雕文仕造像1尊。3号窟平面呈长方形, ...

• 灰湾子岩画

  灰湾子岩画全景照  灰湾子岩画  灰湾子岩画局部  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泉脑村东北8公里。面积37平方米。分6组人物、动物图形34幅,有鹿、岩羊等野生动物。以凿点成线和单线条阴刻构成画面。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

• 七个驴岩画

  七个驴岩画远景  七个驴岩画单体  七个驴岩画单体  位于肃北县石包城乡七个驴大版。面积240平方米。分20组,计有人物、动物图形101幅,多为单人牵骆驼、骑马奔跑场面及岩羊、骆驼、马个体图形等。用凿点成线和阴刻单线条构成画面。岩画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

• 明昌铁钟

明昌铁钟铸造于金章宗明昌丙辰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1196年7月,距今已有809年的历史,是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省级保护文物。钟上的铭文记载,该钟铸造于当时的宜禄县(今陕西省长武县)郭村。明昌铁钟的总重量达6吨它原陈列于灵台寺砠的一所寺庙里,寺庙被烧毁后便被运到了灵台上院。要把这么重的一口钟挂上去确实十分的不容易。传说最初挂钟时人们用 ...

• 宫山顶天圣石碑和大安铁钟

天圣石碑,立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4年),碑质紫沙石,通高283厘米,碑主体高274厘米,厚17厘米,宽86厘米,龟形座,碑额阴篆书,碑名“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文为翰林大学士陶谷作于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后于北宋天圣3年由上官重书,现保存于王母宫石窟碑房内。

• 承天观石碑

承天观之碑原位于正宁县罗川乡承天观遗址内,现移存至正宁县博物馆。承天观,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713 ~ 741 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重修,立碑纪事。后寺院毁,仅存碑。现存碑高 272 厘米,宽 89 厘米,厚 22 厘米。额篆“大宋宁州真宁县承天观之碑”,“朝散大夫、行尚书兵部员外郎制诰上获军赐紫金鱼袋臣李维奉敕撰”,“翰林待诏朝奉郎守秘 ...

• 天圣铜钟

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治平寺。寺院已毁,不知原址,仅存钟。抗日战争时期,钟移至东门楼,用为报警,解放初期迁至柳湖。1981年移宝塔院(现区博物馆)建亭保护。钟为北宋天圣七年(1029)铸。高1.7米,口径1.14米,沿厚0.85米,为青铜质,重约1500公斤,钟顶有兽首钮,口沿为连弧六角形,钟身有莲瓣纹、团云纹、圆形纹饰和"皇帝万岁"、"乘佐千秋"、"国泰 ...

• 镇海寺蒙文碑

镇海寺蒙文碑原在径川县镇海寺中,现移置于县文化馆的碑亭内保存,是研究我国元代历史、政治、佛教史和古代蒙古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据考证,此碑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年)。碑呈圆形,已残缺,有荷花雕饰,龟形座。通高1.85米,宽0.86米,厚0.24米。正面碑额阴刻直书四个汉字"镇海之碑"。正面上端为真体八思巴文(元史上称为蒙古新字和国 ...

• 修筑新子州州墙及署衙纪石碑

修筑新子州州墙及署衙记碑(牛公碑)位于宁县新宁镇庙嘴村东。五代(梁)龙德二年(922)二月立。碑高2.20、宽1.10米。圆首方座,碑额篆“刺史牛公创修衙之记”。碑文楷书,通行竖写。记载刺史牛知业版筑新子州州墙,创修诸公署及新衙功绩。李明启撰文,梦庄书丹,上官武镌字。 1983年由庙嘴坪迁至县博物馆内。石碑完好,文字清晰。对研究五代城建史有重要 ...

• 普照寺贞元铜钟

现悬于庆城县博物馆院内。普照寺已毁,仅存铜钟一口。钟高2.2、口径1.5、厚0.1米,钟钮为一龙双首饰,龙嘴与爪固接钟顶,负系钟身。钟身上饰卷枝莲瓣、雷纹、回纹一周;下有钟牙八瓣;腹部铸有金贞元四年(1156)铭文。重约4000公斤。钟口之文载:"……因睹宁州普照寺旧钟,自唐贞元年辛未岁,奉天王子乔铸成,岁久似有所损,兼器小而声□□不足以震幽冥,遂 ...

• 天庆观老子道德经石幢

天庆观老子道德经幢刻于宋景祐四年(1037 年),原位于庆城县城钟楼巷祐德观老君殿前,1985 年移存于庆城县博物馆。根据创建记文,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 年), 桂州观察使康继谟知庆州,提出在庆州天庆观刻凿老子道德经幢的构想,但未施工。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 年),循州刺史李余懿知庆州,也计划刻凿老子道德经幢,亦未能实施。此后,一位叫“□ ...

• 重建宋代范韩二公祠堂之石碑

范韩二公祠堂碑记碑镌刻于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为嘉议大夫,工部左侍郎刘昭篆额,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马文升撰文。该石碑原在位于庆城南街的范韩祠堂内。1985年收藏于庆城博物馆,碑文内容饱含深情,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范韩二公在庆阳的公德。这通石碑:高2.4米、宽0.97米、厚0.21米,为青石质。碑正面刻字24行,每行52字;碑背面刻字三层,每 ...

• 明摹刻黄庭坚云亭宴集诗碑

明摹刻黄庭坚云亭宴集诗碑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 年)立,分守河西道、陕西布政司左参议、南都陈凤模仿黄庭坚《云亭宴集》诗文手迹,刻于碑。原存于庆阳府考院内,1954 年移置于庆阳县鹅池内,1985 年移植到庆阳县(今庆城县)博物馆。

• 慈云寺女真文铁钟

悬于庆城县钟楼上。钟楼建于中间辟券门的石砌台座上,平面呈正方形,阔、深均二间6.2米,楼为青瓦单檐歇山顶,高1.5米,檐下施单翘五跴斗拱。铁钟高1.8米、口径1米,重4000公斤,钟钮以双龙口衔宝珠紧贴钟顶,双龙一体,弓腰为穿而悬于横梁之上。钟顶有五孔,肩饰莲瓣纹。钟有八耳,上饰弧弦纹,弦纹弧角处饰奔马、雄鸡、小兔、荷花、牡丹等图案。腹铭" ...

• 镇远桥铁柱(将军柱)

黄河铁桥西桥头南大概10米,矗立着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的锈迹斑斑的大铁柱——镇远桥铁柱。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镇远浮桥建造时,宋国公冯胜和卫国公邓愈先后共铸造了四根粗长的铁柱竖立在黄河两岸,用以系栓一百二十丈的铁缆,以固定浮桥。 铁柱长一丈八尺,重数吨,柱上铸有年号和铸造人姓名。现存的一根为 ...

• 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传统法式,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 ...

• 李将军石碑

李将军碑为唐代刻立,碑全名“唐故大将军李公之碑”,俗称“ 李将军碑”,原位于临潭与卓尼两县交界处,20 世纪 70 年代末移至甘南藏族自治州博物馆院内,并建一碑亭。

• 赵孟 书赵世延家庙碑

赵世延家庙碑,刻建于元代延佑三年(1316年),翰林学士程钜夫撰文,著名书法家赵孟 书写。碑刻为赵晚年作品,书体用笔圆润,骨力内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为稀世之珍品。

•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元代碑刻。亦称"高昌王世勋碑"。文宗至顺二年(1331)奉诏撰文立此碑。碑文收入《道园学古录》、《元文类》等。

• 西宁王忻都公神尊碑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该碑位于甘肃凉州城北15公里处的永昌镇石碑村,该碑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通高5.8米,高1.6米,厚0.45米。碑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蒙文),全文共32行,每行63字,碑文为元惠宗时参知政事危素撰写,由于忻都及其先祖对元室建立过卓著功勋,加之忻都之子翰栾之父忻都为西宁王,特立此碑作为纪念,这 ...

• 莲花寺石窟

莲花寺石窟位于平定川口葫芦河北岸,石窟开凿在向南延伸的一段红砂石崖面上,为一摩崖大龛,长19米,高6.4米。大龛内依山势而开小龛,崖面雕佛像,龛室相连,追像密集,布局巧妙,工艺高超,令人折服。石窟内现存唐、宋时代所开龛18个,其中1号龛为自然形龛。据铭文记载,此龛同巨幅五百罗汉雕像均为惠文一家所做的功德,刻于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 内 ...

• 寺儿湾石窟

寺儿湾石窟位于靖远县北湾乡天字村东北2公里。又名红罗寺,窟凿于红砂岩崖面上。创建于唐,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原有6窟,现存1窟,为平顶式,坐东向西,窟内有石雕一佛一菩萨和唐代造像释迦、伽叶、阿难、观音、力士、天王、十八罗汉等泥塑像66尊,高0.03--0.2米。窟门为砖券拱结构,上方有木结构小阁一座,出檐处为斗拱木雕,为清康熙十二(1674)年增建 ...

• 哥舒翰纪功碑

哥舒翰纪功碑 : 该碑位于临洮县城南大街。约立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5 年)。通高7.6米,宽1.84米; 额高0.92米,身高4.25米,座高2.4 米。坐北向南,巍然屹立,颇具盛唐风采。因年深日久,字迹剥落, 碑额仅存“丙戌哥舒”四字。丙戌即天宝五年,哥舒为唐名将哥舒翰。 碑文传为唐明皇御笔,隶书12行,现可辨者67字,清临洮籍诗人吴 镇曾集剩字为 《唐雅》六章。根据 ...

• 野麻滩黄河岩画

野麻滩黄河岩画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绵沙湾村。2010 年被平川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岩画刻凿于大浪山东麓黄河红山峡谷东、西两岸山崖上。东岸凿刻于距地面约 10 米的红砂岩上,长约 4 米,高约 2 米。分为两处,其中一处刻有山羊 1 幅,人像、月亮、太阳像各 1 幅,人手像 3 幅,人头像 5 幅,鼎状像 3 幅。下部风化,残缺不全 ...

• 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

7-1976-4-003.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北朝至宋.甘肃省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石窟寺及石刻.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山石窟.第七批

• 水帘洞--大像山石窟

27.水帘洞--大像山石窟.北朝至唐.甘肃省武山县、甘谷县.石窟寺及石刻..第五批

• 鲁恭姬造像碑

54.鲁恭姬造像碑.南北朝.甘肃省清水县.石窟寺及石刻.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第六批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6.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西夏(公元1032-1227年).甘肃省武威县.石窟寺及石刻..第一批

• 西峡颂摩崖石刻

位于成县西10公里处鱼窍峡中天井山下,俗称黄龙碑。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是汉代书法三颂之一。“惠安西表”篆额,全是汉隶真迹,记载武都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政迹。是古代摩崖石刻碑之珍品,字体清晰,笔触遒劲,结构美观,刀法有力,为书法之瑰宝,在国内外书法界和史学界享有盛誉。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相传有黄龙自潭底飞出,因名黄龙潭。这 ...

• 大象寺塔

大象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南杨家洼村,又称龙王庙塔、安阳塔,2003年被列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象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现仅存塔。大象寺塔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底边长4.6米,共十三层,残高28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已超过5度。

• 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2020年4月1日,《嘉峪关市黑山岩画保护条例》经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战国至明。岩画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石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延绵约2公里。岩壁黑紫色,刻石较浅,手法 ...

• 大黑沟岩画

大黑沟岩画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东约40公里处的大黑沟,绵延3.5公里,分布零乱,位置高低不一,最高处距地面100多米,最低处只有两三米。岩画共有34组,图案190多幅。  画面多采用凹刻和凸刻形式,大部分刻画在避风向阳的山坳陡峭的花岗岩和石灰岩上,大部分内容为射猎、放牧、练武、乘马作战等场面。图中动物有梅花鹿、大角羊、野牛、野骆驼、象、虎 ...

• 仙人崖石窟

仙人崖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东南23公里朱家后川。群峰中幽谷长约3公里。分东、西、南庵及燃灯阁、献珠山、宝盖山等部分。东、西庵建在簸箕形岩穴中,西庵岩穴长90米,深10余米,建殿阁14座。东庵岩穴长70米,深8米,内建罗汉堂(水莲寺)。南庵有一尊高约3米的摩崖造像,仅存头部、脚部及水波莲座,为宋代精品。四周原有千佛影塑,现仅存7尊,为北魏遗物 ...

• 东千佛洞石窟

12.东千佛洞石窟.北魏至西夏.甘肃省安西县.石窟寺及石刻.归入榆林窟.第四批东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 ...

• 五个庙石窟

五个庙石窟是古代瓜、沙地区(今瓜州、敦煌地区)以敦煌莫高窟为中心的外围中、小石窟之一,位于莫高窟正南约100公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峭壁上。洞窟开凿在党河水冲刷形成的砂崖上,砂崖高约30米,洞窟悬于半崖,距地约12——15米。在由南向北长约300米的悬崖峭壁上,现存的洞窟共有19个,唯有中间5窟可以登临,故被人们称为“五 ...

• 石拱寺石窟

石拱寺石窟,在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北侧山梁崖面上,是陇东地区北朝时期重要的佛教石窟寺遗存。现存窟龛14个,造像皆为石雕。大的洞窟是第2窟和第6窟,规模相当宏伟,窟内均造三佛及胁侍菩萨,前壁门两侧雕天王。第6窟高8米,佛高6米。此窟是保存好的一窟,造像布局,雕刻手法,姿态表情均有独到之处。

• 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

甘肃省庄浪县韩店乡佛沟(云窟)和水洛镇东北25公里六盘山麓陈家堡村。云崖寺石窟建于北魏永平五年(512年),金、元、明各代均有增建。现存大小窟龛12个,分三层,上层白云洞大,洞内无遗存。白云洞下为北魏开凿的二洞窟,内有石佛十二尊,其中一尊高3.2米,神态生动。下层大窟深10米、宽5米、高4米,保存明碑两块,一为《主山云崖寺成碑记》、一为《云崖 ...

• 西狭古栈道遗址及题刻

西狭古栈道遗址位于陇南市成县抛沙镇丰泉村西南1.2公里。该遗址分布在两处:其一位于下峡峡口,此处共有4个栈道孔,为圆形孔,口略向上倾斜,孔径0.17米,深约0.2米,栈道遗迹共分布在长13米的石崖上,最南端的栈道孔距西入口大门5.7米,栈道孔距地面0.3-0.5米不等,位置较低,应为栈道下部支柱栈孔。其二距西入口约800米,位于“西狭十渡”第三拦水坝南1 ...

• 河峪摩崖石刻

汉河峪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县恭门镇河峪村,主要记述了汉阳太守刘福生平政绩,以及主持修复陇道的事迹。该摩崖石刻是研究秦汉史、古代交通史以及羌、汉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资料。题文,第一行12字,第二行至十四字数不清,根据刻面整体情况,以及每字所占的空间计算,则满行18字,第十五行应为撰文者和建造者信息,建造者信息清晰可见,撰文者信息已脱 ...

• 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面紧靠村庄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南北走向的约50米的山崖,山体南北长约500米。2019年10月7日,昌马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昌马石窟开凿于五代宋初,后历元明又有续凿和修复。原有石窟共计24座,分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分布在昌马乡水峡村的上窖山和下窖山一 ...

• 童子寺石窟

童子寺石窟座落在民乐县城东面约十公里的童子坝河的中游。 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石窟穿凿于河水冲刷而咸的一段砾石崖面上,有大小石窟几十个,窟与窟之间有暗洞相连。窟内壁画清晰可见,多受喇嘛教影响。而最南窟1号洞所画的《西游记》故事,最为生动逼真。画面有猴子出世、悟空拜师、 八戒受戒、溪边饮马,柴门问路,穿越 ...

•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

Ⅳ-61.《新修白水路记》摩崖.宋.甘肃省徽县.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新修白水路记碑,位于甘肃徽县大河店乡瓦泉村白水峡,徽(县)白(水江)公路(即白水路)左侧石崖之上,距地面高7米,碑通高2.83米,宽1.83米,碑面凹进石崖0.25米,拱顶额篆新修白水路记为书法家雷简夫斗书,碑文颜体正楷,右起竖写26行,每行37字,撰书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2006年5月 ...

• 木梯寺石窟

木梯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乡杨家坪,在榜沙河边依山建造,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木梯寺北魏始建,唐、宋增建。仅有北端一门入寺,传早年架一数丈木梯于绝壁处以便登梯入寺。寺西有大石佛一尊。寺内现存窟龛18个,有造像78尊、壁画234幅,绘画面积2100平方米。木梯寺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最大,保持原作风貌。造 ...

•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开凿于公元509年,距今1509年。    222号窟开凿于盛唐,是典型的“贞观样式”,塑像轩昂大气。    165号窟中的乘象普贤菩萨和阿修罗天单体造像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造像。    222号窟中的阿修罗三头四臂托住日月造像,在石窟中极为罕见。    窟内分层密集的小佛龛,每个龛内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 ...

• 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群位于酒泉市西南约15公里的祁连山北麓,洞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窟龛100多个,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禅窟1座,窟前寺院遗址28处。明、清两代喇嘛教盛行,同时还有道教也以文殊山为圣地,以致多数的洞窟都加建窟廊或殿堂。据调查,文殊山共有大小寺观三十多所:属于道教 ...

• 王母宫石窟

  泾川古称泾州,位于西安西北二百多公里的泾河岸边,在泾川城西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开凿于北魏的王母宫石窟。  石窟所在地称为回山,传说这里是西王母的居所,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的马车来到这里与西王母相会,传说归传说,这里留下一座石窟却是真的。  王母宫石窟仅存一窟,是中心塔柱窟,内部高约11米,塔心柱四面及周边三面墙壁上雕刻两层造像,由 ...

• 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位于甘肃庆阳市镇原县金龙村旁,距县城三公里,据记载开凿于宋代,明清等历代修缮,现存主要有1号和2号两个大龛。石空寺造像开凿在距地面约十米的山崖上,主尊造像的高度在六米以上,原为石像,明清时期外面包了泥,以至表情看起来怪异。1号龛雕刻的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2号龛为五世佛,佛间有四尊胁侍菩萨。石空寺还有多座小型窟,内装为明清时期样 ...

• 水帘洞石窟-拉梢寺

武山水帘洞石窟位于甘肃天水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钟楼山峡谷中,现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四个单元,为丝绸之路东线上一处重要的石窟寺院。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历代屡有修建。其中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现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 ...

•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分为五层,南北全长1680米,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也是我国内容最丰富、历史最长久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称为“东方卢浮宫”。  据唐代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

• 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东7.5公里的泾河北岸,是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石窟寺。  (上图:北石窟寺)  南石窟寺,与北去45公里的庆阳北石窟寺合称为“陇东石窟双明珠”,都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造的。石窟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开始开凿,一直延续到唐代。现存5座洞窟,大部分已经塌毁破损,只有一号窟还保存较为完整。国内以表现七佛为主的佛窟,最早出现在南石窟寺。  一号洞窟为主窟,高11米、宽18米 ...

• 榆林窟

榆林窟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西南76公里处,与敦煌莫高窟有着密切的关系,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  石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东西两岸的砾岩层断崖上,东崖30窟,西崖11窟,东西相距100多米。从洞窟的形制和壁画推断,现存洞窟最早开凿于初唐(618~704年),历经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陆续建造,终于元代。现存壁画一千多平方米, ...

•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地处祁连山北麓,是一处重要的十六国时期开凿的早期石窟群。(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为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十六国时期,北凉王沮渠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通”,大力发展佛教,开凿了马蹄寺千佛洞部分洞窟及金塔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群近景)  北魏晚期 ...

•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位于现今甘肃省武威市境内祁连山中,由于登山如同爬天梯,故名天梯山,开凿于十六国时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石窟发展史乃至整个佛教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丝绸之路的地缘影响,天梯山石窟是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产物,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全方位的反映了该地区社会历史形态,文化意识样态,审美情趣 ...

•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东西南北交通的要冲附近的位置致其佛教艺术受到了同时代西方、南方和中原的多重影响,保存迄今在中国佛教石窟寺内发现的最早的纪年题记。炳灵寺石窟是佛教初传入汉地时中国早期石窟面貌的特殊证据。

•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型石窟寺。是中国石窟遗产中西魏、北周石窟的代表窟群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石窟群经云冈石窟汉化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

•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