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推动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2023-03-14
黄文弼先生是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先驱者和奠基者,为中国丝绸之路考古、边疆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3月4日,“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会议聚焦黄文弼先生生平事迹、学术理念以及丝绸之路考古等内容,共同推动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 陕西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张彤、校党委副书记张清参加开幕式。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 ...
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在晋宁召开[...] 2023-03-14
2月25日至26日,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工作专家咨询会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召开。会议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物局)主办,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晋宁区人民政府承办。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走进河泊所遗址发掘现场,观摩出土文物、听取河泊 ...
太平遗址现场论证会在陕西西安召开[...] 2023-03-14
2023年2月27日,太平遗址现场论证会在陕西西安沣东新城考古营地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协办。论证会现场 会议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吉 ...
第三届“中国都城考古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3-02-28
为深入开展中国古代城市考古学研究,进一步促进中日学术界在古代城市历史、考古研究中的交流与合作,2023年2月18、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日本东北学院大学亚洲流域文化研究所共同组织召开第三届“中国都城考古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本届会议以“秦汉时期城市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为主题,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 ...
讲座纪要 |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炊煮器利用与稻米烹饪[...] 2023-02-22
2022年12月21日下午,应我系秦小丽教授邀请,日本熊本大学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准教授久保田慎二给复旦大学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线上讲座,讲座题目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炊煮器利用与稻米烹饪》。 久保田慎二博士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于2008-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留学2年,主攻专业为中国考古学、实验考古和民族考古等,现任 ...
何毓灵做客河南博物院讲述“殷墟考古发掘新收获”[...] 2023-02-22
2月6日,河南博物院开展2023年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以《殷墟近些年考古发掘新收获》为主题,介绍了十余年来殷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开启了河南博物院2023年首期学术讲座。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主持讲座。 何毓灵首先介绍了殷墟考古工作的相关背景信息,他强调要把殷墟考古放在“从已知求未知”的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京召开[...] 2023-02-22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 尚义四台遗址第一、二组遗存初步判断为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考古所见成组房址实证了北方地区早期定居村落 ...
2023年“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2023-02-22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各位专家、同志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介绍5项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首先,我代表国家文物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做出了系统部署。二十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河南安阳殷墟,发表了 ...
春华秋实又一载 砥砺奋进续新篇——社科院考古所2022年度创新工程项目汇报会纪实[...] 2023-01-28
2023年1月12日,2022年度社科院考古所创新工程项目汇报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汇报会上,来自各研究室的各项目负责人依次对创新工程项目2022年度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具体工作、经费使用状况及未来规划进行了阐述和说明。会议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施劲松研究员、刘建国研究员、王刃余副研究员、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2022年度期刊出版发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研论坛、青年论坛纪要[...] 2023-01-28
2023年1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研论坛、青年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有8位汇报人进行了汇报,汇报人员准备充分、内容新颖、资料详实。 上午高研论坛由施劲松研究员、丛德新研究员主持。 高研论坛 何以大邑商 主讲人:何毓灵研究员 用考古学方法探索甲骨文记载“大邑商”真实内涵始终是殷墟考古的重要课题。讲座分为六个 ...
山西省2022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晋南考古·商周专题”考古项目专家验收会顺利召开[...] 2023-01-28
2023年1月12日、13日上午,由山西省文物局组织的山西省2022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晋南考古·商周专题”两场主动考古项目专家验收会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验收会会议现场 应邀出席“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考古项目验收会的专家有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雷兴山教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王辉教授、秦小丽教授、湖南大学 ...
保护农业遗产 农耕续力前行——第九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内蒙古敖汉旗召开[...] 2023-01-13
12月27日,第九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在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召开。大会主题为“保护农业遗产 农耕续力前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赤峰市人民政府、中共敖汉旗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敖汉 ...
融合发展:亘古不变的主题——首届仰韶论坛印象[...] 2022-12-27
近日,首届仰韶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物部门、考古科研机构及高校的考古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仰韶文化考古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充分展示了仰韶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新进展。南京博物院藏大汶口文化的花瓣纹彩陶盆 李韵摄/光明图片 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左右,遗存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涉及10多个 ...
第四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纪要(下)[...] 2022-12-27
2022年12月1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继续在线上举行。 甘肃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 论坛第五场主题为:甘肃地区。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在吉大考古夏县基地作《辽上京遗址城市考古实践和思考》讲座纪要[...] 2022-12-16
2022年11月20日晚间,应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为国家文物局2022年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学员及吉林大学考古学院2020级考古专业本科生作了《辽上京遗址城市考古实践和思考》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考古学院教师武松主持,参会成员还有吉林大 ...
陶瓷科技考古(三)古陶瓷科技分析[...] 2022-12-16
2022年12月3日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研究员应邀作了“古陶瓷科技分析”的讲座。本讲座是应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之邀所作“古陶瓷研究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由郜向平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300人参加了此次线上讲座活动。 崔剑锋老师首先提出,根据从文物材料获取的考古信息的类别,可以将文物材料的理化分析分为5大类,分别为:年代学测定、材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在吉大夏县基地作《旧石器时代考古漫谈》讲座纪要[...] 2022-12-16
2022年11月21日下午,应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邀请,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为国家文物局2022年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全体学员及吉林大学考古学院2020级考古专业全体本科生作了题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漫谈》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山西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主 ...
沙埠窑学术研讨会暨宋瓷论坛会议纪要[...] 2022-12-16
2022年12月11日,沙埠窑学术研讨会暨宋瓷论坛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安排了19组项目进行汇报。会议开幕,由浙江省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蔡文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分别致辞。 蔡文富局长致辞,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陶瓷的发展史。台州具有一万年的 ...
中韩线上举行城市考古论坛:两国专家交流城市考古新发现[...] 2022-12-16
8日,中韩·韩中城市考古论坛以线上形式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考古专家、学者共话两国城市考古的新发现、研究新成果、研究新理念。 论坛由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韩国国立中原文化财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韩国国立中原文化财研究所的6名学者围绕城市考古的发现与 ...
“如是我闻”:佛教叙事范式与逻辑[...] 2022-12-05
广义而言,一切口头与书面作品皆具文学性,佛教文献资料概莫能外。其中既有道德与教诲之宗教追求,其潜在目的终究必与佛教之解脱论相始终,并亦与若干浓郁之宗教感情相伴随。无论是风格质朴的巴利语上座部佛教文献,还是想像瑰奇伟丽的大乘佛教经典,尤其是极具文学特色的各类本生故事、譬喻经典以及佛传、僧传,再到受佛教思想影响的世界各国诗歌、小说、 ...
讲座纪要|何利群:《对佛教考古“模式”概念的理解与思考——以邺城考古发现与探索为实例》[...] 2022-11-30
2022年10月29日下午,“纪念宿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石窟寺考古系列讲座”的第六讲在线上平台举行。本次讲座的题目为《对佛教考古“模式”概念的理解与思考——以邺城考古发现与探索为实例》,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利群,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主持。 何老师回顾,1986年,宿白先生综合武威天梯山 ...
钱耀鹏:尖底瓶的设计奥秘[...] 2022-11-17
11月10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钱耀鹏教授应邀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做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公众考古中心多功能厅举办,由种建荣副院长主持。主持人:种建荣 钱耀鹏教授以《尖底瓶的设计奥秘》为题,引入设计学相关概念,综合中外考古实物、历史文献、古文字、民族学资料、模拟实验及现代科技分析手段,从尖底瓶的形态演变和制作工 ...
讲座纪要 | 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阶段的年代研究[...] 2022-11-17
2022年11月1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中华文明探源的北大实践”系列讲座的第五讲《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阶段的年代研究》在考古楼A座101教室举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主讲。图1:吴小红教授在讲座中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缘起 吴小红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阶段划分,并以 ...
古DNA揭示的中国史前人群演化史[...] 2022-11-16
2022年11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物质文化常识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四讲在立德楼403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主讲,她以《古DNA揭示的中国史前人群演化史》为题,基于大量实验结果及实证案例,系统阐述古DNA所绘制的东亚数万年来人群的遗传演化图谱,从遗传学角度阐释了人类、环境及文化间 ...
风好正扬帆,奋楫逐未来——科研局与考古研究所团组织联合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2022-11-1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励中青年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凝聚青春力量,勇担青春使命,心系“国之大者”,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贡献力量,11月10日,科研局与考古研究所青年工作组(团支部)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为主题联合组织开展青年团日活动,全 ...
讲座纪要丨赵志军老师:从进化论视角探讨农业起源[...] 2022-11-08
2022年11月3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师史学论坛举办的“交叉学科—科技考古”系列讲座第四场《从进化论视角探讨农业起源》专题讲座如期展开。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老师为我们进行讲述,由我校历史学院王涛副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赵志军老师用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 ...
讲座纪要|彭小军老师:众城之邦——屈家岭文化的聚落与社会[...] 2022-11-08
2022年11月3日晚,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考古文博系列讲座”《众城之邦——屈家岭文化的聚落与社会》主题讲座如期展开。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史前研究室副主任、湖北工作队负责人彭小军老师主讲,由历史学院王涛副 ...
《一幅图与一部建筑史——宿白先生建筑考古的当前意义》李志荣老师授课纪要——2022年辽上京“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系列报道(二十九)[...] 2022-11-08
2022年10月8日,“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继续课程学习。本次课程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教授主讲,题为《一幅图与一部建筑史——宿白先生建筑考古的当前意义——城市考古中古建筑问题白话六题》。李志荣老师围绕宿白先生的一幅图和“古代城市考古”、“古代建筑考古”这两个学术领域提出了六个 ...
专家学者齐聚 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德阳广汉举行[...] 2022-11-01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南地区先秦时期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10月29日至30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中共德阳市委主办的“中华文化天府论坛·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广汉市举行。研讨会的 ...
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第十七期):北凉三窟研究——石窟开凿次第[...] 2022-10-25
10月21日下午,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和敦煌学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十七期“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分享会”在敦煌学信息中心信息服务大厅举行。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蓉博士作了题为《北凉三窟研究——石窟开凿次第》的分享。分享会由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米小强博士主持,吸引了线上线下近300名学者参与。分享会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