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2020-2021年玉孜干遗址发掘情况:[...] 2023-03-20
玉孜干遗址遗址简介:玉孜干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阿瓦提乡阿瓦提村二组东侧200米。城垣平面近圆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00米。垣墙上窄下宽,底部宽10*15米,残高2*3.5米。高台位于城址内的中心位置,是城址内唯一地面可见的遗迹,平面呈椭圆形,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在国家文物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的大力支持 ...
“描绘爱”,卢浮宫藏画东京展出[...] 2023-03-15
自古以来,爱一直是西方艺术的基本主题之一。3月1日,“描绘爱——卢浮宫藏品展”在日本国立新美术馆开展,展览从卢浮宫藏品中精心挑选出了 73 幅以“爱”为主题的画作,作品年代跨越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重点展示了欧洲画家在绘画艺术中探索对“爱”的表现,以及对“爱”的理解。重点展品包括弗朗索瓦·布歇《丘比特的目标》、安托万·华托《宁芙与萨堤尔 ...
“一眼看尽千年古长安”,周秦汉唐文物湖南展出[...] 2023-03-15
澎湃新闻获悉,“与天无极 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2月24日在湖南博物院开展,展览汇聚了陕西近十家文博单位的120组古代文物精品,被观众称为可“一眼看尽千年古长安”重磅特展,呈现了陕西地区的周礼秦制和汉风唐韵。展品包含商周时期的青铜重器,秦朝的建筑构件、兵器、车马器、货币、度量衡器等多组器物,汉长安城、汉家陵阙和大量汉代文 ...
三千年前的冰鞋现身,新疆发现国内最早骨质冰鞋[...] 2023-03-15
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于2月24日至26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会上透露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出土木质车轮及构件两组共40余件,该发现是国内迄今为止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木质车轮实物资料。同时,遗址中出土的骨质冰鞋也为国内首次发现。专家推测,高台遗存可能是王陵级别的早期畜牧人群的墓葬,对于研究欧亚草原青铜 ...
无“锁”不谈:中国古代锁具专题展亮相舟山[...] 2023-03-15
锁乃百姓生活的常见之物,看似简单平凡,实则包含了技术、礼制、风俗等文化社会功能,寓意丰富而深远。不同的材质与工艺,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造型特别、纹饰吉祥的锁具还承载着特定时空地域的风土人情。澎湃新闻获悉,3月1日,“无‘锁’不谈——中国古代锁具专题展”将在浙江舟山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以古锁丰富的历史实物形态,带观众 ...
让文物“活”起来[...] 2023-03-15
置身占地60平方米、三面幕墙环绕的“一画一世界”展区,看雪花片片飞舞,寒林逐渐清晰,群峰一览无余,就连山间的雾气、山脚的积雪,也如在眼前,透出寒意……这是天津博物馆近日开展的“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中的一幕。在这里,《雪景寒林图》等书画真迹,以数字化立体三维的形式呈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2023年1月17日,天津,“ ...
马王堆文物来沪:漆器帛画里的西汉图景[...] 2023-03-15
“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展览现场(02:10)长沙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发掘,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余件,包括漆木器、彩绘陶器、铜器、帛书帛画、丝织衣物等十几个种类,其中1号墓中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外形完整,全身润泽,甚至手脚指纹仍清晰可见,堪称延续了两千年的永生奇迹。3月3日,特展 ...
甲午沉舰“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发现大口径炮弹[...] 2023-03-15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获悉,为探明威海湾甲午沉舰现况,2022年8—10月下旬,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机构开展了“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起吊弹药箱水下队员抽沙发掘2022年度完成抽沙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确定了沉舰锅炉舱、艏弹药舱、艉弹药舱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舰残骸的整体情况。“靖远” ...
故宫首部儿童剧《甪端》来沪,演绎文物传承故事[...] 2023-03-15
澎湃新闻获悉,3月4日晚,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音乐剧《甪端》登陆上海,在美琪大戏院首演。《甪端》是故宫博物院与艺瑞奇国际文化联合出品的首部原创儿童剧,以故宫瑞兽“甪(lù)端”为原型,围绕如何创新文物传承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小甪端和他的文物家族成员以及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孙子高小端之间的一系列有趣又感人的故事。“这是将文物文化传承和儿 ...
翩若惊鸿“丽人行”,浙博展瓷器上的女性图像[...] 2023-03-15
“丽人行”系列展览之一的“瓷器上的女性图像”将于3月8日在浙江博物馆展出,共展出80件(组)绘有女性图像的瓷器,表现的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特定的女性形象,也有日常生活中非特定的女性形象。一方面,通过不同器型、不同风格的瓷器,让观众在品味瓷器艺术中获得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带领观众走近图像中各类女性的百态人生,感受多样的女性力量。海 ...
从居延汉简看汉代边塞军队的日常生活[...] 2023-03-15
澎湃新闻获悉,“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其中“居延汉简”专题位于博物馆第六展厅,展览不仅溯源了简牍发展历史,系统介绍了居延汉简的发现历程和重要文物,生动地展示了居延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戍边吏卒的重要职责,真实还原汉代边塞屯戍的 ...
美美与共,看多姿多彩的明清女子首饰[...] 2023-03-15
珠宝首饰的历史也记载着中国女性之美。发簪、布摇、头花、耳坠……古代文献资料中关于女性饰品样式的记载浩如烟海。插于发间,熠熠生辉的簪钗头饰;悬于耳畔,玲珑有致的耳饰;环于皓腕,镶宝嵌玉的腕饰;这些精美饰物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寄托着古代女性对美的追寻。清点翠海棠花纹头花 故宫博物院藏点翠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是用翠鸟的羽 ...
葛饰北斋名作《神奈川冲浪里》 的“前世今生”[...] 2023-03-15
提及日本浮世绘,想必大多数人的脑中都会不约而同地浮现出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中的《神奈川冲浪里》。事实上,这幅享誉世界的木刻版画如今已毫无争议地成为浮世绘艺术的代名词。然而,当我们在不断解读画家的绘画语言、浮世绘版画的制作工艺以及这类工艺美术对西方印象派大师的影响时,或许心中会有一个疑问,对于自唐代起便深受中国绘画影响的日本美 ...
中国航海博物馆首展受赠藏品:从“泰兴号”沉船瓷看起[...] 2023-03-15
藏品是博物馆立馆之基,更是发展之本。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馆藏中,半数藏品来自社会捐赠。澎湃新闻获悉,“众流归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受赠藏品展”今天(3月9日)开幕,展出明南京龙江宝船厂用工具、“泰兴号”沉船瓷器、“丝业会馆创设闵行救生局记”石碑(残)等代表性和可看性受赠藏品共60件套,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海博受赠文物的整体面貌,藉此感恩公私 ...
大河里的文明:在中原看四大文明古国遗珍[...] 2023-03-15
澎湃新闻获悉,3月3日,郑州博物馆2023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正式启幕,用203件珍贵文物,共同展示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的璀璨文明,文物类型涉及陶瓷、雕塑、青铜器、木乃伊、碑刻等多种类别。四大文明古国留下的珍贵文物在绿城交相辉映,穿越历史时空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据悉,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 ...
陕西夜塬遗址:展示百万年来远古人类活动清晰轨迹[...] 2023-03-15
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今天(12日)公布,其中,陕西夜塬遗址由于展示了百万年来远古人类活动清晰轨迹而受到关注。夜塬遗址位于东秦岭地区洛南盆地西部,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距离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中心约4000米。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为配合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联合对该遗址 ...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等入选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2023-03-15
今天(12日)上午,“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入选项目6项,入围项目3项。入选项目分别为:1.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商洛市博物馆、洛南县博物馆,项目负责人:张改课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区三维影像图2.旬邑西头遗址,发掘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秦汉栎阳城考古新发现:初步判断为商鞅变法时期重要办公场所[...] 2023-03-15
今天(12日)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对2022年全省范围内的考古发掘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并评选出六大优秀项目。在参评的项目中,有两个项目已经入围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其中就有商鞅变法时秦的都城,也是汉王朝的第一个都城——秦汉栎阳城。秦汉栎阳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考古队先后在这里确定了三座古城,并确定三号古城就是文 ...
港大展“萦青绕红”:看早期青花与釉里红[...] 2023-03-15
澎湃新闻获悉,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近日举办“萦青绕红:静乐轩藏元至明初陶瓷”展,展出早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瓷器珍藏,共计43件,它们佐证陶瓷在中土和海外销售之盛。青花与釉里红为瓷器的表面纹饰,精致洁丽,说明当时工匠掌握调配釉料和控制窑火的技术。瓷器上所绘图象的象征意义源远流长,承载华夏文化。瓶、碗等出口中东的产品,不仅采用华夏风格,更显 ...
文物里的“万里茶道”,从长沙窑荼埦看起[...] 2023-03-15
茶是中国的韵味,经由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千变万化的香与甜。茶路漫漫,历久弥新2400余年间栽培、制作、饮用方法不断更新,古道悠悠,驼铃声传百载,熙来攘往,茶香远播万里。春分将至,正是春暖花开,春茶冒尖的时节,3月21日,“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将在湖南博物院特展二厅展出。展览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及福建、江西、安徽、湖南 ...
追寻历史深处的巴人往事:青铜重器“錞于王”来沪[...] 2023-03-15
澎湃新闻获悉,3月14日,由中国航海博物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寻巴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列展·贰”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三峡地区出土的一批典型巴文明器物为基础,向观众展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巴人往事及特色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多元之迹。展出的132件/套文物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的战国青铜器“錞于王”和 ...
罗马教廷珍藏的“人类记忆”:梵蒂冈古籍台北展出[...] 2023-03-15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系教皇藏书所在,成立于十五世纪中叶,旨在汇集“所有足以荣耀教皇与教廷之拉丁与希腊文字作品”,“为知识分子提供共同的便利”,为全球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研究图书馆之一,尤以旧抄本、古印本最具特色,素负“文明宝库”“人类记忆”盛誉。与梵蒂冈宗座图书馆发展时期相当的中国明清两代皇室藏书,论质论量均颇为可观。澎湃新闻获悉, ...
110件(套)夏商周时期的精美文物集中亮相江苏无锡[...] 2023-03-14
3月5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启幕。该展以“‘铲释’江河文明·鼎立天地之中”为主题,集中展示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考古出土的夏商周时期110件(套)精美文物,向世人讲述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灿烂成就。“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启幕。 郭黛晶 摄 夏商周时期制造的大 ...
四川眉山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 2023-03-14
航拍正在加紧建设中的江口沉银博物馆。 刘忠俊 摄两江汇合处左岸上是正在建设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右侧府河河河道右边是正在发掘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现场。 刘忠俊 摄已封顶正在进行楼内施工建设的江口沉银博物馆。 刘忠俊 摄 2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岷江、府河汇合处,造型独特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已初具雏形。目前,江口沉银博物馆项目主 ...
唤醒沉睡的“六朝古都”——记“邯郸楷模”群体邺城考古队[...] 2023-03-14
初春时节,冀南大地万物复苏,陶醉在暖暖的春风里。徐光冀在邺城考古工作站整理出土瓦件。 出临漳县城向西南约20公里处,广袤田野之下沉睡着一座千年古城——邺城遗址。它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和邺南城组成,是全国唯一没有叠压在大城市地下的大遗址。朱岩石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邺城佛教造像发现情况。 邺城是汉唐之间的“六朝古都”。中华文明的 ...
考古上新 精彩之疆——看2022年新疆考古[...] 2023-03-14
2023年2月24-26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各地的考古人汇聚于此,会上,来自十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40位学者回顾了他们的2022新疆考古成果,也分享了属于他们的2022新疆故事。 2022年,新疆地 ...
山西公布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 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详实资料[...] 2023-03-14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8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山西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暨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推介新闻发布会,众多考古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8日召开山西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暨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推介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自山西省政府新闻办 围绕“考古中 ...
史前四方文化交流辐辏之地太平遗址现场论证会召开[...] 2023-03-14
2月27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陕西西安太平遗址等22个项目入围终评。同日,太平遗址现场论证会在陕西西安沣东新城沣东考古基地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太平遗址的发掘现场,参观了考古基地的出土文物展、文物库房、修复中心 ...
2022年度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2023-03-14
3月1日,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2022年度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临淄区南马坊战国大墓、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山东威海“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是2022年山东考古成果的集中体现。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廷琦介绍,2022年,山 ...
苏州元和塘古窑确认为南宋“平江官窑”[...] 2023-03-14
从2日召开的元和塘古窑考古遗址文化价值与保护规划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元和塘古窑址群为南宋“平江官窑”所在地。相关专家表示,这是苏州考古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对江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元和塘古窑遗址南窑出土的人形柱。资料图片 “平江官窑”所在地之谜是陶瓷考古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之一。据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 ...
继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走向深入[...] 2023-03-14
中华文明起源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之际,充分挖掘文物与文化遗产承载的信息,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阐释远古先民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就和文化基因、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然要求。 为了 ...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裴李岗时期遗址[...] 2023-03-14
从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新发现并确认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兼具磁山文化因素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是目前所知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河南安阳八里庄遗址出土的夹砂侈口深腹罐残片。图片来自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据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申文喜当日在论坛上介绍,安阳八里庄遗址分布 ...
郑州商都遗址金覆面等是中西文明交流实物体现[...] 2023-03-14
从在郑州举行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考古新发现填补多个空白,特别是金覆面、铜覆面、金泡等器物的出土是商代早、中期墓葬考古首次发现,扇贝形金覆面不仅为商族源流的探讨提供了极具符号特征的文化线索,还为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来源提供了确切依据,同时也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实物体现。出土的金覆面。 郑州市文 ...
山东淄博发现一处龙山时期遗址[...] 2023-03-14
在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路一处建设工地,考古工作者近日发现一处史前遗址。根据现场出土的陶器等,确认该处遗址为4000多年前的龙山时期基层聚落遗址。目前,对遗址的科学发掘与保护工作正在进行。 “看,这个陶鬶就是龙山时期的典型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房书玉展示着手中的一个陶器。据介绍,龙山时期距今约4350年至3950年。 经过国家 ...
考古确认陕西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2023-03-14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对位于洛南盆地的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确认了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该盆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工作照。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洛南盆地是中国旧石器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 ...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聚落遗址[...] 2023-03-14
稳定的定居生活、发达的手工业、熟练的采集和渔猎……记者近日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发现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7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材料被不断还原。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申文喜介绍,安阳八里庄遗址分布区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宽约230米,南北长约150米,现存面积 ...
湖北石家河古城被确认为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古城[...] 2023-03-14
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据最新考古成果确认,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面积由120万平方米更新为348.5万平方米,系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古城;同时还新发现古城水利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石家河古城及长江文明进程,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心的石家河遗址被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 ...
山西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地 出土陶器体现中原与北方文化交融[...] 2023-03-14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对外公布东周时期后寨墓地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在山西朔州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器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原与北方文化的交融。后寨墓地出土的陶带耳罐。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后寨村,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关键地带。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为配合朔州市新殡仪馆建设, ...
山西运城盐湖附近发现仰韶文化晚期重要遗存[...] 2023-03-14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辕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晚期重要遗存,为研究晋南地区仰韶文化发展、演变、消亡提供了实物资料。 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村,地处盐湖北部、芦沟河两岸台地上。经调查,辕村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遗存为主体的古代聚落遗址。辕村遗址位置示意图。 该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 ...
湖南澧县发现明代夫妻合葬壁画墓[...] 2023-03-14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日前,考古工作者确认在澧县王家厂镇南河村发现一座明代浇浆合葬壁画墓,这是湘西北澧水流域发现的首座明代壁画墓。 “去年,我们在开展澧县西北部山区文物调查工作时,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座墓葬的存在,随即对其进行保护并上报相关情况。今年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遣专家,与我们一起对古墓葬进行了发掘。”澧县 ...
河南苏羊遗址发现6000年前防御性环壕[...] 2023-03-14
近日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洛阳苏羊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发现约6000年前仰韶早期防御性环壕,环壕系人工挖掘,形制较规整,反映了当时较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的具体体现。2月28日在洛阳苏羊遗址考古现场拍摄的人工环壕。新华社发 苏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任广介绍,该内环壕位于苏羊遗址西部,环壕平面 ...
江苏苏州发现南宋时期大型古窑址群[...] 2023-03-14
从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该市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南宋时期大型古窑址群,专家初步判断为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的“平江官窑”。 古窑址群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地区,发掘面积2918平方米,发现窑炉、晾坯区、沉淀池、墙址、房址、道路、水井、灰坑、窑头屋等遗迹99个,发现金砖、陶罐、陶灯等文物225件。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香港故宫首个馆藏特展:金器里的贸易与交流[...] 2023-02-28
澎湃新闻获悉,2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个馆藏特展“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出220件精美古代中国金器,呈现黄金制品在中国过去三千多年历史中的艺术和技术成就,探讨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动、文化生活以及跨区域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件入藏文物“双龙戏珠樑冠”首次亮相龙的 ...
故宫琉璃窑厂,将“重燃”琉璃古窑研究[...] 2023-02-28
起源于古埃及彩釉陶器生产技术的琉璃,为灰瓦添彩,为红墙添花,造就了紫禁城这一古老建筑群的磅礴气势,是其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在在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永定河畔琉璃渠村,坐落着一座元、明、清三朝琉璃官窑,曾是紫禁城重要的琉璃供应基地。近日,改建后的琉璃古窑成为了一座集产、学、研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了“重生”之旅。站在景山之上, ...
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公布,“郧县人”等22个项目入围[...] 2023-02-28
澎湃新闻获悉,2月27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2个项目入围终评。入围项目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包括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等。据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推介活动,在2023年2月初启动,所有候选项目均为全国各发掘资质单位 ...
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外贸:淡出欧洲,转向粗放[...] 2023-02-28
嘉庆、道光时期,正值19世纪上半叶清代中期向后期(即近代)过渡阶段,也是鸦片战争爆发前的约半个世纪。以往学界一般认为,乾隆朝以后中国陶瓷对外贸易趋于衰落,但随着近几十年来水下沉船实物资料的相继披露,对此时段中国陶瓷的对外贸易状况有了新的认识。本文试结合所发现此时段的部分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揭示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对外贸易 ...
马王堆文物将巡展到沪,呈现两千年前西汉风貌[...] 2023-02-28
长沙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发掘,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余件,包括漆木器、彩绘陶器、铜器、帛书帛画、丝织衣物等十几个种类,其中1号墓中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外形完整,全身润泽,甚至手脚指纹仍清晰可见,堪称延续了两千年的永生奇迹。澎湃新闻了解到,3月3日,特展“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 ...
上海展“柘林遗址”考古发现,呈现良渚文化聚落[...] 2023-02-28
柘林遗址位于上海史前时期重要地理分界线——冈身的最南端。就是在这片沙堤高岗之地,奉贤地区在良渚文化时期迎来了首批先民,逐渐揭开了奉贤史前文明的序幕。澎湃新闻获悉,“奉海荣光——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月24日在上海奉贤区博物馆开展。展览汲取了柘林遗址近年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展示最新考古成果。展出的陶器、玉石制品、骨角器以及刻符陶 ...
“郧县人”遗址等列入2022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2023-02-28
澎湃新闻获悉,今天(2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2022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郧县人”、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等6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另有6个考古项目入围,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本次评选共收到全国43项考古新发现申请材料,经评审,最终评选出了6项入选项目和6项入围项目,时代跨度从旧石器 ...
心游万仞 方寸大千——中国古代瓦当艺术观览[...] 2023-02-28
古人讲:“道在瓦”。 瓦当,过去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古物,而且皆限于战国秦汉瓦当。近代考古学已找到了瓦当艺术的源头,对东汉以后的瓦当演变也积累了一些资料。如何拂去历史的尘埃,使瓦当艺术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是我们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屋檐艺术——中国古代瓦当》陈根远 朱思红 著文物出版社 在《屋檐艺术——中国古代瓦当》一书的写作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