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三星堆两件新出土文物将首次公开展出[...] 2022-05-19
16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5月18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川渝两地将以四川宜宾市为主会场,围绕“博物馆的力量”主题,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届时,多件三星堆祭祀区最新出土的青铜器将在活动中亮相,其中,铜神兽、爬龙铜器盖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铜神兽。资料图片 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丰富,包括发布2021川渝博物馆发展成果 ...
绘制文物“标准照” 的考古绘图师:“要对得起历史”[...] 2022-05-19
凝神观察一件陶器残片许久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绘图师李福秀拿起三角板仔细测量其尺寸。随后,她用铅笔开始熟练地在坐标纸上按比例绘制器物外框、纹饰,很快就描画出一张漂亮的底稿。这一步骤结束后,她还需要再细细地上一次墨线,这件器物的“标准照”才算绘制完成。李福秀绘制的阳刻昆虫类动物纹玉牌图。 受访者供图金沙遗址出土的阳刻昆虫类 ...
考古拓片师:不漏掉任何历史细节 为考古研究提供珍贵资料[...] 2022-05-19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拓片室内,“70后”拓片师戴福尧正手握自制的红色拓包,不轻不重地在覆盖于石碑表面的宣纸上拍打,伴随她灵巧的动作,碑文逐渐清晰显露出来。拍打一遍后,她紧了紧拓包内的羊毛,又蘸上浓黑墨水,开始第二遍拍打过程……“拓印一块这样的石碑,通常需要反复拍打四五遍才能完成。”戴福尧正为即将拓印的文物上纸。 王磊 摄 从 ...
唐朝皇家梵香来自何方?中国考古团队最新研究揭开谜团[...] 2022-05-19
法门寺作为唐代皇家寺院,其地宫内供奉的香料缘自本土还是来自何方?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不过,因香料难以长期保存,遗址少有实物出土,对其成分、来源的分析工作更是开展较少,相关谜团一直待解。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故宫博物院与法门寺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团队,最新完成对唐代皇家寺院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三类香料样品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初步揭晓 ...
湖南永州东安县后背山清代墓群发掘简介[...] 2022-05-19
后背山墓群位于永州市东安县宥江桥村,西南距县城约3公里,地处湘江一级支流紫水河北岸山间盆地中的一处石灰岩山坡西侧。为配合永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永州市博物馆、东安县文旅广体局等单位于2022年上半年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布设5mX5m探方27个,发掘面积675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出土各类器物60余件,取得了 ...
国际古迹遗址日聚焦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2022-05-18
4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称:全球1/3的世界自然遗产和1/6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教科文组织重申将世界遗产中的文化古迹和遗址充分纳入气候行动和战略的承诺。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遗产与气候”。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这些年国内时常出现极端降水,此前应对雨患经验较少的北方也饱受灾患。去年,河南、山西等地强 ...
日本“大安寺”特展,呈现奈良时代的木雕佛造像[...] 2022-05-17
“大安寺的一切:奈良时代的佛与祈祷”展览现场。 视频来源:奈良电视台(01:40)奈良大安寺是日本第一座由天皇下令建造的官方寺院,前身为飞鸟时代的百济大寺,后迁至平城京(日本奈良时代首都)成为大安寺,与兴福寺、东大寺、药师寺等并称南都七大寺。近期,特展“大安寺的一切:奈良时代的佛与祈祷”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通过佛像、佛画、佛器及建 ...
从巴蜀到吴越,看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互鉴[...] 2022-05-17
从长江上游的巴山蜀水到下游的江南水乡都保存着丰富的青铜文化遗存。澎湃新闻获悉,“5·18国际博物馆日”临近,“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将于明天在福建博物院开幕,展出长江流域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百余件文物,其中半数以上为一级文物,系统展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长江流域是中国铜矿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早在夏商之 ...
展示荆楚千年文脉,湖北考古博物馆开放在即[...] 2022-05-17
五一前夕,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试运行,引起广泛关注。澎湃新闻获悉,位于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湖畔的湖北考古博物馆也将于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后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建成后将集考古出土文物的保管、展示、研究与传播于一身,致力服务荆楚文化、长江文化研究。“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将作为湖北考古博物馆举办的首个展览,于近日向公众 ...
518国际博物馆日|看看博物馆都有哪些直播[...] 2022-05-17
在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主会场开幕式将采用线下启动、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进行。届时,将公布“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品牌推介活动结果,“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也将在湖北省博物馆揭幕。此外,腾讯微信视频号、央视频、文博圈等联合发起见证 ...
国际博物馆日将至,中国主会场聚焦早期乐器文化[...] 2022-05-17
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聚焦“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主会场设在湖北省博物馆,主会场开幕式将采用线下启动、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进行。届时,将公布“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品牌推介活动结果,“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也将 ...
六十年考古 半世纪传薪——追忆父亲苏秉琦[...] 2022-05-17
苏秉琦先生与夏鼐先生并称考古学界的“苏夏二公”,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作为考古教育家、考古理论家、考古思想家和考古实践家,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87岁时完成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以60余年的考古生涯为主线,回顾了在实践中探索考古学科理论和方法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反映了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历程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方面的主要 ...
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按下“重启键”[...] 2022-05-13
10日记者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核心设施之一的弧形梁恢复加工,标志着因疫情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正式重启。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核心设施之一的弧形梁恢复加工现场 图片来自上海市文旅局 上海市文旅局介绍,5月9日晚间,在浦东新区的一家加工企业内, ...
山西发现春秋晚期卿大夫墓 出土成套编钟乐器[...] 2022-05-13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洪洞县发现春秋至清朝时期墓葬9座,从出土器物分析,其中一座春秋墓葬的墓主人级别或为当时的卿大夫。墓葬出土编钟乐器组合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上世纪80年代曾在 ...
因疫情“暂停”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近日重启[...] 2022-05-10
澎湃新闻从上海市文旅局获悉,5月9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核心设施之一的弧形梁恢复加工,标志因疫情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正式重启。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是本年度上海文化旅游领域最重要项目之一, 于今年3月2日正式启动整体打捞和考古工作。“弧形梁”是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 ...
动物考古揭开5000年前“良渚人”的餐桌美食[...] 2022-05-10
澎湃新闻获悉,5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考古平台推出了“良渚的动物世界展”,该展全面、系统整理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近三年来,动物考古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揭示了5000年前“良渚人”的餐桌美食。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钟家港古河道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钟家港遗址出土的骨制品、良渚文化动物群、考古学家如何识别家猪、被良渚先民“偏爱”的鹿科 ...
贵州首次以考古方式探究屯堡文化[...] 2022-05-10
9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屯堡考古队完成对安顺羊边城遗址测绘及安榨城遗址调查工作,这是贵州首次从考古的角度,对屯堡及相关遗存展开系统考古工作。周必素(右一)对采集到的遗物和考古人员进行探讨。 应腾 摄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中原、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明朝初年,全国推行卫所制度,以此加强中 ...
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取得重要发现[...] 2022-05-10
日前,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历经前后两个阶段、近一年时间的深入挖掘,该处明代金砖窑址群已出土明代金砖、宋代陶灯等文物70余件。昨天,记者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获悉,新近发现的“陆慕窑炉”、晾坯区、大型沉淀池、沿河砖路等,独具江南特色,对探源苏州文明、研究江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该处遗址系2020年市考 ...
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试行开放[...] 2022-05-06
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28日对公众试行开放,建立起考古知识体系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使考古知识不再“典藏”在“象牙塔”中。展出的文物。阿琳娜 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田野考古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成果,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等的专题博物馆。 ...
鸡叫城遗址考古新收获[...] 2022-05-06
位于洞庭湖西北澧阳平原的鸡叫城遗址,以其科学的田野考古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入围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鸡叫城遗址考古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9年再次启动,经过连续3年发掘,收获颇多。 洞庭湖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是通过考古构建的。早在距今50万年前就有人类分布于洞庭湖及周边。考古发现了湘北澧水类群和湘西潕水类群两个旧石器文化序列。 ...
河南黄河河道汉墓群为寻找平侯国方位提供新线索[...] 2022-05-06
墓葬为何被置于黄河水中?他们是谁?又从何而来?……经过持续考古发掘,河南洛阳孟津黄河河道汉墓群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阶段性进展。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墓葬群出土器物及丧葬习俗呈现明显的非洛阳本土特征。考古人员结合史料判断,或与文献中记载的西汉平侯国高度相关。 2020年12月,随着黄河进入枯水期,水位持续下降,河南洛阳 ...
《虎峰山麓 寺隐茔藏——曾家虎峰山村考古成果展 》在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幕[...] 2022-04-29
近日,《虎峰山麓 寺隐茔藏——曾家虎峰山村考古成果展》在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幕,展览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沙坪坝博物馆承办。展览展出了曾家虎峰山村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成果,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考古发掘工作的原貌。《虎峰山麓 寺隐茔藏——曾家虎峰山村考古成果展》 新华网发 真实的考古发掘工作是 ...
马王堆汉墓出土纺织品新发现文字,填补研究空缺[...] 2022-04-27
澎湃新闻获悉,湖南省博物馆近日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中,最新发现有织入的文字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缺。 据悉,这是首次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是典型的篆隶,体现了汉初高超的纺织品织造技艺。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 ...
多图|上官婉儿墓志将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2022-04-27
近日,我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4月28日将面向社会试运行,馆内将首次展出上官婉儿的墓志。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她的墓志内容补充了她在唐隆政变被杀后,由太平公主礼葬的相关信息。而且考古发现上官婉儿墓室被严重损坏,可能是因为唐玄宗认定她是太平公主一党,进行了“官方毁墓”。
“黑科技”如何辅助古陶瓷鉴定[...] 2022-04-27
作为一家海内外驰名的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自1952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收藏、保护、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为己任,且尤重文物研究与保护的传承,七十年传承,文脉在兹。《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与上海博物馆独家合作推出的系列报道“70年看上博”,本期关注的是上海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在文物研究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
太原晋阳古城遗址内发现隋代瓷窑遗址[...] 2022-04-27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晋阳古城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称:2021年,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队在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处隋代瓷窑遗址。据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韩炳华研究员介绍,这是晋阳古城开展考古工作60年来第一次发现的瓷窑遗址,也是山西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址。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源镇,西依龙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未整理纺织品首次清库 发现新刺绣纹样[...] 2022-04-25
从湖南省博物馆获悉,近期,湖南省博物馆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最新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缺。 湖南省博物馆21日完成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系统性清库,将仓库内未入账的所有文物有序编号,共清理出藏品21000余件。其中,纺织品库19000余件,漆木器库1700余件。喻燕姣( ...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2022-04-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 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 ...
6枚西汉简牍记录“全民阅读”历史变革[...] 2022-04-24
湖南益阳市兔子山遗址出土的6枚西汉时代简牍,记载了从“禁止民间收藏图书”到“民间借书、献书、藏书成风”的一次历史变革。 自2013年益阳兔子山遗址发掘以来,考古发掘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龙一直在对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简牍进行系统性研究。近日他向记者披露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6枚简牍,在兔子山遗址7号井出土,经过清洗,发 ...
西藏昌都发掘一处汉唐时期石棺墓葬[...] 2022-04-24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2021年,西藏藏东发掘一处东汉至唐代墓地。 昌果吉墓地位于西藏边坝县边坝镇,海拔4020米,分布面积约万余平方米,2017年4月调查发现。 据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介绍,为了对怒江上游地区石棺墓遗存的形制、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了解与研究,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两级文物保护研究所与边坝县文化局 ...
重大发现: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额头有贴金残留[...] 2022-04-22
直播现场,高丹(左)介绍卢舍那大佛 4月13日下午,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研究院“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在奉先寺举行第三场直播。龙门石窟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马朝龙、陈列展示中心研究人员高丹为网友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大像龛在选址 ...
龙门石窟唐代香山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2022-04-22
塔基遗址 4月16日,在龙门石窟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观盛唐,来洛阳,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研究院“云上龙门”系列直播活动的第四场直播在龙门石窟唐香山寺遗址举行。直播中,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主任路伟,第一次向公众展示了唐香山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让我们有机会一睹“龙 ...
五代至宋:“丹书铁券”是如何从免死金牌变成儿戏的?[...] 2022-04-22
“免死金牌”是民间对“丹书铁券”的俗称。所谓铁券,是古代帝王赐给大将勋臣以保证其本人与家族世代享有朝廷优渥待遇以及免罪等特权的证书。因其证书如版,用铁制成,故名“铁券”。铁券上的文字,一般用朱砂写成,或者在其上刻字而镶嵌以黄金,故亦称“丹书铁券(铁契)”、“金书铁券”等。铁券形制铁券的形制,南宋程大昌《演繁露》卷十六尝有颇为详细 ...
山西晋阳古城首次发现隋代瓷窑遗址[...] 2022-04-22
“晋阳”又被称作中国的“庞贝城”。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自1960年代考古工作开展以来至今已有60年。2021年,晋阳古城考古队第一次发现了瓷窑遗址,据判断其年代或为隋代。 该窑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址,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区晋源镇,西依龙山、天 ...
“地下文物看陕西”,陕西考古博物馆开放倒计时[...] 2022-04-22
澎湃新闻获悉,陕西考古博物馆历经10余年建设,即将于4月28日迎来试行开放。作为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将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文物考古学研究及反映考古学科发展史。展出的4218组文物中九成以上为首次对公众展出。陕西考古博物 ...
汉文帝霸陵出土文物首次向公众展出,含鎏金车马器、刑徒俑等[...] 2022-04-22
记者4月22日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获悉,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联合承办的《治世之光——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调陈完成,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江村大墓也就是汉文帝霸陵考古出土的23件(组)文物首次向公众展出。《西汉帝陵考古成果暨致敬考古百年展》回顾了西汉帝陵百年考古史,呈现西汉帝陵百年考 ...
陕西考古博物馆将试行开放[...] 2022-04-22
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近日在陕西西安正式建成,将于4月28日对公众试行开放。陕西考古博物馆展览现场。郑重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教育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考古研究机构,是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 ...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 2022-04-22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各考古发掘资质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新时代中国考古工作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 ...
专家指湖北史前城址见证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发展[...] 2022-04-20
湖北于2021年12月全面启动长江文物资源调查,此次调查设置了史前城址调查专题。此间多位专家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布于湖北境内的多处史前城址,为探寻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进程提供了关键资料。 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共发现史前城址20余座,其中大部分在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大约开始于油子岭文化时期,发展到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 ...
完善中华文明起源 中国考古部门重新“梳理”红山文化[...] 2022-04-20
中国考古部门正在借助“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重新梳理蜚声中外的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7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得到的消息显示,目前,“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内蒙古区科研工作已全面启动。 即日起,考古部门陆续开始对柳河上游、老哈河上游、教来河流域等区域性考古 ...
晋阳古城发现隋代瓷窑遗址 系山西目前发现的最早瓷窑址[...] 2022-04-20
“晋阳古城遗址第一次发现瓷窑遗址。”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韩炳华研究员19日表示,该瓷窑的时代大致在隋至唐代早期,但根据晋阳古城此时间段的相关遗迹与历史背景分析,更倾向于隋代。晋阳古城二号窑炉(东-西)。 图片来自受访者 韩炳华告诉中新网记者,该遗址是山西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瓷窑址,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 ...
浙江德清中初鸣遗址新发现十余根古木桩[...] 2022-04-20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的中初鸣遗址,是良渚文化晚期的一处大规模制玉作坊遗址群。俯瞰中初鸣遗址挖掘现场 姚杰杨 摄 该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距离良渚遗址群只有18公里,毗邻苕溪和京杭大运河,面向太湖平原。关于该处,在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二就有记载:“中初鸣、下初鸣、桑育、高桥、地中时掘有杂角古玉及圈环布坠等物…… ...
匡家岗遗址发掘出8000年前城背溪文化遗迹遗物[...] 2022-04-20
近期,湖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荆州博物馆正式承接了松滋市南海镇匡家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这是湖北大学首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本次考古工作将持续到今年5月。 匡家岗遗址考古队队长、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辉介绍,当前,现场已经陆续发掘出土从新石器时代、东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尤为重要的是,本次发掘出土 ...
全方位展示考古发掘、保护、研究: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 2022-04-19
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4月16日在西安正式建成,预期将于近日开放。图①:陕西考古博物馆内展出的西汉早期彩绘陶器(陶俑)。张丹华摄图②:陕西考古博物馆外景(无人机照片)。李一博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依秦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馆舍采用唐代风格、园林化设计,与秦岭生态区融为一体。该馆总体布局分 ...
明中都考古的新发现[...] 2022-04-19
城市考古是考古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明中都、明南京、明北京城是大明王朝先后营建的三座都城,南京、北京广为人知,明中都由于其短暂的命运,长久地迷失在历史尘烟中。幸有历史学家与考古学者拨云廓雾、寻遗觅踪。在元大都、明南京和明清北京城难以大规模发掘的情况下,明中都就成为研究明代都城规划理念和形制布局的关键环节。1982年,明中都皇故城被 ...
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签订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合作协议[...] 2022-04-19
4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就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签订合作协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国春,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陈星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总编辑李让、副总编辑李学良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科研处负 ...
西藏首次系统性发掘吐蕃高等级建筑遗址[...] 2022-04-19
“温江多遗址是西藏地区首次系统性发掘的吐蕃高等级建筑遗址,该遗址是吐蕃行政和佛教中心之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博1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它对研究公元7世纪到9世纪,吐蕃高等级建筑、手工业、佛教以及与唐蕃交流都有着重要价值。 2021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拉萨温江多遗址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
东京展“空也上人”:他平息疫病、祈求世间安定[...] 2022-04-14
以“阿弥陀圣”而闻名的“空也上人”是日本平安时代最早传播阿弥陀佛信仰的僧侣,他信奉南无阿弥陀佛,祈愿极乐世界。951年,日本京都爆发疫病,空也上人为平息疫情,祈求世间安定发愿制作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及抄写大般若经。以这尊十一面观音菩萨像为本尊所建造的寺院,便是六波罗蜜寺的前身——西光寺。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是空也上人圆寂1050年。东京国 ...
仇英唯一巨幅全景山水,台北故宫新展《秋江待渡》[...] 2022-04-14
为什么明代仇英的《秋江待渡》是中国书画史的国宝之一?《秋江待渡》展露了哪些高超画技?历代有哪些人收藏过《秋江待渡》?澎湃新闻获悉,4月2日,台北故宫“国宝聚焦”专室迎来换展,展出的《秋江待渡》围绕这些问题给出了解答。《秋江待渡》是距今约五百年前明代画家仇英存世唯一一件大尺寸的全景式山水精品。北宋以来,“山水画”大多以山景为表现主体 ...
台北故宫“笔墨见真章”:呈现范成大董其昌墨迹[...] 2022-04-14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数月轮换一次的专题陈列“笔墨见真章——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昨日更换展件。新一期“笔墨见真章”展出于右任藏著名“鸳鸯七志”之一的北魏《穆玉容墓志铭》,宋代吴说《上问堂上帖》、宋代范成大《荔酥帖》、明代董其昌《仿欧阳询千文》等古代书法珍品,揭示历代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次展期持续至7月5日。秦汉时代是书法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