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考古丨通过山西侯马上马墓地春秋中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春秋时期青铜金属资源流通网络的复杂性
上马墓地位于侯马晋都新田近郊,是山西地区规模较大、延续时间较长、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两周时期的墓地。1961年在断崖上发掘墓葬14座,其中M13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出土青铜器180余件。1963-1987年间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发现墓葬1373座、马坑3座、牛坑1座、车马坑3座,出土遗物近6000件。其中,19座铜礼器墓出土铜礼器130件。墓地年 ...
上马墓地位于侯马晋都新田近郊,是山西地区规模较大、延续时间较长、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两周时期的墓地。1961年在断崖上发掘墓葬14座,其中M13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出土青铜器180余件。1963-1987年间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发现墓葬1373座、马坑3座、牛坑1座、车马坑3座,出土遗物近6000件。其中,19座铜礼器墓出土铜礼器130件。墓地年 ...
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聚焦夏商周大型都邑遗址的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珍贵研究资料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本次聚焦的重点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的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开辟了怎样的考古视角?让我们窥探一二山西省昔 ...
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将动物与十二地支相结合,是古人对时间观念、日月运行、天象等的认识。 十二生肖肇端于何时,众说纷纭。《诗经·小雅》载“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宋代王应麟将此举为“午马之证”,将生肖的起源追溯至西周末年,后并未经证实。文献史料中,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记载:“寅 ...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景区景观。薛俊 摄(人民视觉) 黄海勾勒出绵长的海岸线,沉淀了百味之首的食盐结晶。在江苏,还有一座因盐而生的城市——盐城。不久前,江苏盐业考古发布多项成果:在盐城沙井头遗址、缪杭遗址、后北团遗址等盐业考古调查发掘中,新发现盐城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盐业遗址点超百处;首次确定了西汉盐渎县城所在区域并揭露出盐渎县城官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对于 ...
泰山碧霞祠全景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缩影、国泰民安的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泰山有着28亿年的地质演化史,有古树名木近2万株,其中23株被列入世界遗产要素。泰山文物古迹众多,有岱庙、碧霞祠等著名古建筑31处;珍贵石刻1800余处;古遗址12处;馆藏文物2万余件,馆藏古籍图书5111部。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泰山:“庄严 ...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封建王朝建立,秦始皇、汉武帝等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域,除实施了郡县制等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外,往往采用出巡的方式对各地宣示主权和治权。今山东地区是秦汉皇帝东巡的重要区域,周代齐国境内有八神主祭祀,文献记载秦始皇、汉武帝等曾出巡八主祠所在的芝罘、成山、 ...
近日,“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在天津博物馆展览,所陈文物来自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其中一件出自哈萨克斯坦南部库鲁克(Khurluk)的陶质“祭坛”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图1),因其形制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灶很相似。图1 哈萨克斯坦南部出土的陶质“祭坛”(笔者拍摄)广义的陶灶包括灶圈和容器两部分。灶圈的组成部分有灶门、灶壁和出烟孔,狭义的陶灶即指 ...
小堡子墓地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小堡子村东南(现属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辖,已拆迁),地处咸阳塬东北部,在已发掘的大堡子西汉墓地之东南,西南距长陵邑约2千米。“片区制”考古实践表明,小堡子墓地处在西汉墓葬密集分布区,故此在配合当地土储工作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进行了全面揭露,共计发掘墓葬近700座,绝大多数为西汉墓葬,出土遗物非常丰富 ...
淮阳平粮台遗址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史前遗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一座龙山时期城址,是当时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之一,引起学界强烈关注。近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掘集中在城内东南部,出土遗存以龙山文化为主。根据发掘简报可知,在一座龙山房址的室外堆积中出土了一件刻纹小陶钵,编号ⅤT3522A②c:4 ...
旬邑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侧约1公里的西头村。考古人员通过拉网式区域性系统调查,确认西头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泾河流域发现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 遗址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西周时期大型城址。城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其中东城墙由两道夯土墙构成,宽度约7米,其东部宽4、西部宽2.7、两 ...
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资料信息中心主任、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考古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暨专家委员会委员。三、1986年至2000年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主要成果 1986年至2000年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全面开展时期。这时期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广大学者积极参与,学术思想十分 ...
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资料信息中心主任、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考古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暨专家委员会委员。5.夏文化探索中有关研究热点的形成 夏文化探索,自1959年开展豫西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以来,从1977年开始进入新的探索阶段,并因二里头遗址重要发现的积累、登封王城岗 ...
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资料信息中心主任、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考古学年鉴》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暨专家委员会委员。1.晋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研究的突破 晋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始于1926年李济进行的汾河流域的考古调查和夏县西阴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新中国成立后,又对晋南地区 ...
作者:朱乃诚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资料信息中心主任。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这个词汇出现较早。但在中国学术界将中国文明起源作为一个学术专题进行探索,大致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而对这个课题首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夏鼐。1983年春,夏鼐在日本演讲《中国文明的起源》时,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这个课题所涉及到的“文明” ...
作者:程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价值挖掘与传承传播研究”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特别研究员 清华简新整理出的竹书《两中》,依托夏启君位初定为故事背景,构拟了启与两位神人圭中、祥中的对话,以阐述作者对道德法制、国家治理的全方位理解。该篇的背景 ...
以1921年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并命名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为开端到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走过了百年历程。在2021年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了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如下: 旧石器(5项)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山西襄汾丁村遗址、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 新石器(33项)河北武 ...
1月13日上午,“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贾强,陕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周勇,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眭俊,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王幼平,入选项目负责人与成员及媒体记者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由 ...
02项目简介2022-202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渭南市博物馆、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在陕西中部、渭河北岸一级支流石川河流域(富平段)新发现12处旧石器遗址,并对其中的朱黄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该区域首次发现和发掘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川河右岸周家坡、庙沟等8处遗址的石制品主 ...
贾里村唐代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原)北部最大村落——贾里村,为配合长安区贾里村棚改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内所涉及的遗址、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盛唐时期的董氏、梁氏家族墓地的发现是本次发掘最为重要的收获。一、董氏家族墓地该家族墓地为盛唐玄宗董贵妃之亲族董氏家族墓,出土八方石刻墓志,确认该墓地以祖 ...
工地局部航拍照片M14出土纸质陀罗尼经咒墓主人生前居住里坊M367、M260天王俑
西郭村墓地平面图M525全景M482陶器组合铜銗镂(M328:3)02项目负责人简介
M415墓室开口及围沟戳印陶文M58出土铜灯M58出土铜剑02项目负责人简介陈秋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主持塔尔坡秦人墓地,重庆忠县老鸹冲战国秦汉墓群,新疆库车库木吐喇石窟寺壁画修复,冯晖墓彩绘砖雕修复等考古发掘和文物修复工作。发表简报论文数十篇。 ...
张闫遗址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街道张闫村,东南约1公里为汉安陵邑北界。遗址所在属渭河北岸二级阶地,海拔445米,地形平阔,周边2公里范围内曾发掘有多处两汉时期遗址、墓地。2023-202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23)第1014号、考执(2024) 第1197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该遗址展开工作,清理房址、灰坑、水井、道路、壕沟、墓葬等丰 ...
02项目简介小堡子西汉列侯墓园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小堡子村东南,地处咸阳塬东北部,西南距长陵邑约2千米。2024年为配合土地储备工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项目用地内开展考古发掘,共计发掘墓葬近700座,出土遗物非常丰富。十分重要的是,在地块东北部发现了相对独立的大型墓园,规模宏大、随葬丰美,部分墓主应与西汉富民侯田千秋相关。墓园以宽大围沟为周界 ...
霸陵祔葬墓(编号FM1)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刘家坡村北200米处。该区域为白鹿原东侧,海拔约717米。墓葬位于汉文帝霸陵(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之间,西距文帝陵约400米,东距窦皇后陵约300米。2021年12月至2024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汉陵考古队,对陵园内的祔葬墓FM1进行发掘。 ... ... ...
魏家崖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千(汧)河与渭河交汇处的东夹角,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年代从龙山时期延续至汉代,其中又以春秋时期秦文化为主。上世纪80年代在遗址曾发现小型编钟、金虎、玉铺首。2008年“关中秦汉离宫别馆”考古队正式发现该遗址,采集到鬲足、筒瓦、陶范。2014年村民取土发现了一座春秋早期秦贵族墓,经抢救性清理。202 ...
02项目简介六营遗址位于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西。为配合凤翔区新博物馆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区博物馆对项目建设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1000余处,出土各类器物3000余件(组)。本次发掘最为重要的是在秦雍城外围发现了战国中晚期的平民聚落遗址,遗址主体时代为东周。房址为半 ...
02项目简介长春遗址位于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长春村,地处石川河东岸、北山山系南麓的开阔台地上。从2022年10月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渭南市博物馆、富平县文旅局对遗址内部分被盗西周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24年,为进一步弄清遗址范围、聚落结构及墓地分布等,开展了系统性的调查、大规模勘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通过调查,初步廓清了遗址的 ...
谢家河遗址I区航拍图 仰韶房址F1战国秦墓M5战国秦墓M16出土器物组合图文| 赵旭阳编辑 | 李 懿初审 | 李彦峰终审 | 张改课
02项目简介蒋家遗址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蒋家村东,北距渭河约5公里,南距秦岭约15公里,坐落在沋河出秦岭北麓东侧的山前台地上。2024年因渭南市蒋家水厂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勘探发现的古代遗存进行全面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分为北侧第Ⅰ发掘区、南侧第Ⅱ发掘区,发掘的文化堆积以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遗存为主,清理该时期环壕、 ...
保养维护是古建筑维护与加固的一项工程,等同于古建筑的局部修缮、迁建、抢险加固等工程项目;实施保养维护工程需要申请立项,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工程管理;同时,保养维护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改变建筑物的现状结构、外貌、装饰、色彩等价值要素,而进行除草、勾抹、简易支顶、局部揭瓦补漏、防潮防腐、除虫防火等经常性的工作。古建筑的保养维护工程采用申请立 ...
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却也长期是颇为禁忌的话题,究其根源在于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需要边界,主体不明确、边界不清晰、底线不确定,致使文物受损的同时利用方式受限。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景观遗产和环境作为整体阐释价值,再依据遗产价值和保护情况、周边发展趋势、 ...
202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对于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是做好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基于新发展理念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文化遗产内涵与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物工作更好地融入当代 ...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考古工作者坚持在田野考古第一线踏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和新成果。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的22项考古工作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11项历史时期考古成果中,唐代以后的项目有6项,既有中原地区的新成果,也有边疆地区的新发现,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证。东 ...
土墩墓指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以封土成墩、随葬印文硬陶和原始瓷器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其年代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浙北、苏南地区陆续发现了部分年代延续至汉代的墓葬,通常将其称为“汉代土墩墓”。21世纪以来,在山东青岛、日照、临沂地区也陆续发现了与江浙地区汉代土墩墓在土墩、单体墓葬形制、随葬品种类方 ...
考古纪录片作为以考古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考古成果进行编辑、制作、传播的电影或电视形式,正充分发挥着传播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重要功能。考古纪录片一方面为考古工作留下纪实性的资料影像,成为历史真实的有力载体;另一方面通过讲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能够增进观众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亦能展现考古从业者的 ...
田野考古发掘在目前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实践活动,按目前多数工地的做法,发掘期间的作息时间要靠下雨来调节。尤其是秋冬季,常能碰到持续的晴好天气,这种情况下发掘工作往往还会持续进行下去。读梁思永《后冈发掘小记》一文时,笔者注意到在1931年该遗址春、秋两季的发掘时,除雨天外,周日也不上工,时间可自由支配。此做法与目前考古发掘实 ...
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陕西旬邑西头遗址,是近年来商周考古领域的重大发掘成果。该遗址目前已发现并清理诸如城墙、壕沟、大型建筑基址、高等级墓葬区、铸铜作坊、储粮坑等重要遗迹,出土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石器等各类遗物千余件,是目前泾河流域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周时期聚落遗址。西头遗址墓葬区位于城外东部偏南紧邻城墙外 ...
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 ...
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京外名刹之首的正定隆兴寺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隋开皇六年(586)敕建以来,深得历代封建皇室的垂顾。尤其是至清一代,帝王后妃的多次驾幸和康熙帝“上为慈闱祝釐,下为兆民祈福”敕令阖寺大修及乾隆帝在其70大寿前夕应地方大吏屡请,命吏发帑重修,使隆兴寺在丛林中的地位愈加显赫。而镌刻康、乾重修纪事和 ...
考古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考古本身,也在关注考古与大众之间的交流,强调考古与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方式来拉近考古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公众考古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一种新兴媒体——自媒体短视频得到迅速发展和大众认可,本文就从自媒体短视频如何助力公众考古学发展做简要探讨。图片图片一、 ...
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早已从最初的“证经补史”而逐步完善成为研究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揭示真实完整古代中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科学,因此也到了需要系统回顾学科发展历程,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方法体系的时候。2001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 ...
7月25日至27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山西大同举办长城沿线博物馆、纪念馆、乡村博物馆建设研讨班。来自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等8个长城沿线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和相关博物馆、纪念馆、乡村博物馆代表,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指出,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中 ...
一、《探析》与《反思》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核心遗址,一般被认为是最接近夏代晚期都城的遗址。二里头文化可分为四期八段,其中关于第四期晚段遗存的讨论近年来较为热烈。对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遗存的分析,关乎二里头遗址于何时废弃及其废弃过程,并与夏商王朝更替这一重大问题密切相关。赵海涛先生在《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遗存探 ...
6月1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联合大学主办,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山水连城 与都同辉——2023三山五园文化论坛暨第十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徐振涛和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萌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研 ...
七月底在河北阳原举办的“考古科学大会”上,与会学者就考古学的科学性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样的讨论是前所未有的,触及到了学科的根本。有些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关系,也因为场合因素,大家未能就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这里抛砖引玉,希望把大家意犹未尽的讨论延续下去,深化大家有关考古学性质的理解。图片考古学科学性的由来图片从日常的视角来看考古 ...
在浙江省的中部,杭州市区和绍兴市区一线的以南地区,留存着不少聚落型文化遗产——古镇,曾经作为农村和城市之间交流往来的中转站。如果对标知名度较高的江南水乡古镇,前者有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的建筑风貌特征,但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聚落的平面布局和内部环境也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因天时地利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目前这些古镇的保护保存和开发 ...
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文物考古和保护、湖湘文化保护传承、革命文物保护传承、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数字化、文物人才队伍建设等六大重点工程。湖南省文旅厅和益阳市文旅广体局2023年工作要点中对“六大工程”进行了具体细化,现就省厅和市局工作要点中的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谈谈自己 ...
考古类型学,又称考古标型学或考古形态学,是通过比较遗物、遗迹的外部特征,对遗物和遗迹进行分类和排序,实现对考古学文化的分类,为复原古代历史提供有序的实物资料。概括起来讲,“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排比,以确定遗存时间和空间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古类型学自出现以来就备受各国考古学家重视。考古类型学方法“不仅在于描述器物形态,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