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中国航海博物馆首展受赠藏品:从“泰兴号”沉船瓷看起

藏品是博物馆立馆之基,更是发展之本。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馆藏中,半数藏品来自社会捐赠。澎湃新闻获悉,“众流归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受赠藏品展”今天(3月9日)开幕,展出明南京龙江宝船厂用工具、“泰兴号”沉船瓷器、“丝业会馆创设闵行救生局记”石碑(残)等代表性和可看性受赠藏品共60件套,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海博受赠文物的整体面貌,藉此感恩公私 ...

• 大河里的文明:在中原看四大文明古国遗珍

澎湃新闻获悉,3月3日,郑州博物馆2023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正式启幕,用203件珍贵文物,共同展示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的璀璨文明,文物类型涉及陶瓷、雕塑、青铜器、木乃伊、碑刻等多种类别。四大文明古国留下的珍贵文物在绿城交相辉映,穿越历史时空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据悉,本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 ...

• 陕西夜塬遗址:展示百万年来远古人类活动清晰轨迹

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今天(12日)公布,其中,陕西夜塬遗址由于展示了百万年来远古人类活动清晰轨迹而受到关注。夜塬遗址位于东秦岭地区洛南盆地西部,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距离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中心约4000米。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为配合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联合对该遗址 ...

•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等入选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今天(12日)上午,“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入选项目6项,入围项目3项。入选项目分别为:1.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商洛市博物馆、洛南县博物馆,项目负责人:张改课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区三维影像图2.旬邑西头遗址,发掘单位: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 秦汉栎阳城考古新发现:初步判断为商鞅变法时期重要办公场所

今天(12日)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对2022年全省范围内的考古发掘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并评选出六大优秀项目。在参评的项目中,有两个项目已经入围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其中就有商鞅变法时秦的都城,也是汉王朝的第一个都城——秦汉栎阳城。秦汉栎阳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考古队先后在这里确定了三座古城,并确定三号古城就是文 ...

• 港大展“萦青绕红”:看早期青花与釉里红

澎湃新闻获悉,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近日举办“萦青绕红:静乐轩藏元至明初陶瓷”展,展出早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瓷器珍藏,共计43件,它们佐证陶瓷在中土和海外销售之盛。青花与釉里红为瓷器的表面纹饰,精致洁丽,说明当时工匠掌握调配釉料和控制窑火的技术。瓷器上所绘图象的象征意义源远流长,承载华夏文化。瓶、碗等出口中东的产品,不仅采用华夏风格,更显 ...

• 文物里的“万里茶道”,从长沙窑荼埦看起

茶是中国的韵味,经由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千变万化的香与甜。茶路漫漫,历久弥新2400余年间栽培、制作、饮用方法不断更新,古道悠悠,驼铃声传百载,熙来攘往,茶香远播万里。春分将至,正是春暖花开,春茶冒尖的时节,3月21日,“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将在湖南博物院特展二厅展出。展览由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及福建、江西、安徽、湖南 ...

• 追寻历史深处的巴人往事:青铜重器“錞于王”来沪

澎湃新闻获悉,3月14日,由中国航海博物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寻巴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列展·贰”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三峡地区出土的一批典型巴文明器物为基础,向观众展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巴人往事及特色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多元之迹。展出的132件/套文物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中的战国青铜器“錞于王”和 ...

• 罗马教廷珍藏的“人类记忆”:梵蒂冈古籍台北展出

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系教皇藏书所在,成立于十五世纪中叶,旨在汇集“所有足以荣耀教皇与教廷之拉丁与希腊文字作品”,“为知识分子提供共同的便利”,为全球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研究图书馆之一,尤以旧抄本、古印本最具特色,素负“文明宝库”“人类记忆”盛誉。与梵蒂冈宗座图书馆发展时期相当的中国明清两代皇室藏书,论质论量均颇为可观。澎湃新闻获悉, ...

• 110件(套)夏商周时期的精美文物集中亮相江苏无锡

  3月5日,“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启幕。该展以“‘铲释’江河文明·鼎立天地之中”为主题,集中展示中原地区和江淮流域考古出土的夏商周时期110件(套)精美文物,向世人讲述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灿烂成就。“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启幕。 郭黛晶 摄  夏商周时期制造的大 ...

• 四川眉山江口沉银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

航拍正在加紧建设中的江口沉银博物馆。 刘忠俊 摄两江汇合处左岸上是正在建设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右侧府河河河道右边是正在发掘的江口明末战场遗址现场。 刘忠俊 摄已封顶正在进行楼内施工建设的江口沉银博物馆。 刘忠俊 摄  2月24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岷江、府河汇合处,造型独特的江口沉银博物馆已初具雏形。目前,江口沉银博物馆项目主 ...

• 唤醒沉睡的“六朝古都”——记“邯郸楷模”群体邺城考古队

  初春时节,冀南大地万物复苏,陶醉在暖暖的春风里。徐光冀在邺城考古工作站整理出土瓦件。  出临漳县城向西南约20公里处,广袤田野之下沉睡着一座千年古城——邺城遗址。它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和邺南城组成,是全国唯一没有叠压在大城市地下的大遗址。朱岩石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介绍邺城佛教造像发现情况。  邺城是汉唐之间的“六朝古都”。中华文明的 ...

• 考古上新 精彩之疆——看2022年新疆考古

  2023年2月24-26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各地的考古人汇聚于此,会上,来自十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40位学者回顾了他们的2022新疆考古成果,也分享了属于他们的2022新疆故事。  2022年,新疆地 ...

• 山西公布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 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详实资料

  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8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山西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暨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推介新闻发布会,众多考古发现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文明进程、文明交流互鉴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山西省政府新闻办28日召开山西近年考古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暨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推介新闻发布会。 图片来自山西省政府新闻办  围绕“考古中 ...

• 史前四方文化交流辐辏之地太平遗址现场论证会召开

  2月27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陕西西安太平遗址等22个项目入围终评。同日,太平遗址现场论证会在陕西西安沣东新城沣东考古基地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太平遗址的发掘现场,参观了考古基地的出土文物展、文物库房、修复中心 ...

• 2022年度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3月1日,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2022年度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平度市三埠李家遗址、临淄区南马坊战国大墓、济南元代张荣家族墓地、山东威海“靖远”舰遗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是2022年山东考古成果的集中体现。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廷琦介绍,2022年,山 ...

• 苏州元和塘古窑确认为南宋“平江官窑”

  从2日召开的元和塘古窑考古遗址文化价值与保护规划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专家论证后一致认为,元和塘古窑址群为南宋“平江官窑”所在地。相关专家表示,这是苏州考古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对江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元和塘古窑遗址南窑出土的人形柱。资料图片  “平江官窑”所在地之谜是陶瓷考古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之一。据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 ...

• 继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走向深入

  中华文明起源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之际,充分挖掘文物与文化遗产承载的信息,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阐释远古先民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就和文化基因、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必然要求。  为了 ...

•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裴李岗时期遗址

  从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新发现并确认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兼具磁山文化因素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距今约7800年至7400年,是目前所知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河南安阳八里庄遗址出土的夹砂侈口深腹罐残片。图片来自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据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申文喜当日在论坛上介绍,安阳八里庄遗址分布 ...

• 郑州商都遗址金覆面等是中西文明交流实物体现

  从在郑州举行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考古新发现填补多个空白,特别是金覆面、铜覆面、金泡等器物的出土是商代早、中期墓葬考古首次发现,扇贝形金覆面不仅为商族源流的探讨提供了极具符号特征的文化线索,还为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来源提供了确切依据,同时也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实物体现。出土的金覆面。 郑州市文 ...

• 山东淄博发现一处龙山时期遗址

  在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路一处建设工地,考古工作者近日发现一处史前遗址。根据现场出土的陶器等,确认该处遗址为4000多年前的龙山时期基层聚落遗址。目前,对遗址的科学发掘与保护工作正在进行。  “看,这个陶鬶就是龙山时期的典型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房书玉展示着手中的一个陶器。据介绍,龙山时期距今约4350年至3950年。  经过国家 ...

• 考古确认陕西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对位于洛南盆地的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确认了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该盆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工作照。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洛南盆地是中国旧石器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 ...

• 河南安阳发现距今约7800年聚落遗址

  稳定的定居生活、发达的手工业、熟练的采集和渔猎……记者近日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河南安阳八里庄发现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7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图景正依托丰富的考古材料被不断还原。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申文喜介绍,安阳八里庄遗址分布区呈不规则椭圆形,东西最宽约230米,南北长约150米,现存面积 ...

• 湖北石家河古城被确认为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古城

  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据最新考古成果确认,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面积由120万平方米更新为348.5万平方米,系长江中游同时期最大古城;同时还新发现古城水利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石家河古城及长江文明进程,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心的石家河遗址被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 ...

• 山西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地 出土陶器体现中原与北方文化交融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对外公布东周时期后寨墓地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在山西朔州发现321座东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器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原与北方文化的交融。后寨墓地出土的陶带耳罐。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后寨村,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关键地带。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为配合朔州市新殡仪馆建设, ...

• 山西运城盐湖附近发现仰韶文化晚期重要遗存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辕村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晚期重要遗存,为研究晋南地区仰韶文化发展、演变、消亡提供了实物资料。  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村,地处盐湖北部、芦沟河两岸台地上。经调查,辕村遗址是以新石器时代和夏商时期遗存为主体的古代聚落遗址。辕村遗址位置示意图。  该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 ...

• 湖南澧县发现明代夫妻合葬壁画墓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日前,考古工作者确认在澧县王家厂镇南河村发现一座明代浇浆合葬壁画墓,这是湘西北澧水流域发现的首座明代壁画墓。  “去年,我们在开展澧县西北部山区文物调查工作时,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座墓葬的存在,随即对其进行保护并上报相关情况。今年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遣专家,与我们一起对古墓葬进行了发掘。”澧县 ...

• 河南苏羊遗址发现6000年前防御性环壕

  近日从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洛阳苏羊遗址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发现约6000年前仰韶早期防御性环壕,环壕系人工挖掘,形制较规整,反映了当时较高的社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的具体体现。2月28日在洛阳苏羊遗址考古现场拍摄的人工环壕。新华社发  苏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任广介绍,该内环壕位于苏羊遗址西部,环壕平面 ...

• 江苏苏州发现南宋时期大型古窑址群

  从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该市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南宋时期大型古窑址群,专家初步判断为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所载的“平江官窑”。  古窑址群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地区,发掘面积2918平方米,发现窑炉、晾坯区、沉淀池、墙址、房址、道路、水井、灰坑、窑头屋等遗迹99个,发现金砖、陶罐、陶灯等文物225件。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 香港故宫首个馆藏特展:金器里的贸易与交流

澎湃新闻获悉,2月22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个馆藏特展“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出220件精美古代中国金器,呈现黄金制品在中国过去三千多年历史中的艺术和技术成就,探讨金器在古代政治活动、文化生活以及跨区域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件入藏文物“双龙戏珠樑冠”首次亮相龙的 ...

• 故宫琉璃窑厂,将“重燃”琉璃古窑研究

起源于古埃及彩釉陶器生产技术的琉璃,为灰瓦添彩,为红墙添花,造就了紫禁城这一古老建筑群的磅礴气势,是其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在在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永定河畔琉璃渠村,坐落着一座元、明、清三朝琉璃官窑,曾是紫禁城重要的琉璃供应基地。近日,改建后的琉璃古窑成为了一座集产、学、研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了“重生”之旅。站在景山之上, ...

• 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公布,“郧县人”等22个项目入围

澎湃新闻获悉,2月27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2个项目入围终评。入围项目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包括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等。据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推介活动,在2023年2月初启动,所有候选项目均为全国各发掘资质单位 ...

• 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外贸:淡出欧洲,转向粗放

嘉庆、道光时期,正值19世纪上半叶清代中期向后期(即近代)过渡阶段,也是鸦片战争爆发前的约半个世纪。以往学界一般认为,乾隆朝以后中国陶瓷对外贸易趋于衰落,但随着近几十年来水下沉船实物资料的相继披露,对此时段中国陶瓷的对外贸易状况有了新的认识。本文试结合所发现此时段的部分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揭示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对外贸易 ...

• 马王堆文物将巡展到沪,呈现两千年前西汉风貌

长沙马王堆汉墓于1972-1974年发掘,是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三座墓葬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余件,包括漆木器、彩绘陶器、铜器、帛书帛画、丝织衣物等十几个种类,其中1号墓中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外形完整,全身润泽,甚至手脚指纹仍清晰可见,堪称延续了两千年的永生奇迹。澎湃新闻了解到,3月3日,特展“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 ...

• 上海展“柘林遗址”考古发现,呈现良渚文化聚落

柘林遗址位于上海史前时期重要地理分界线——冈身的最南端。就是在这片沙堤高岗之地,奉贤地区在良渚文化时期迎来了首批先民,逐渐揭开了奉贤史前文明的序幕。澎湃新闻获悉,“奉海荣光——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月24日在上海奉贤区博物馆开展。展览汲取了柘林遗址近年发掘出土的部分文物,展示最新考古成果。展出的陶器、玉石制品、骨角器以及刻符陶 ...

• “郧县人”遗址等列入2022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澎湃新闻获悉,今天(2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2022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郧县人”、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等6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另有6个考古项目入围,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本次评选共收到全国43项考古新发现申请材料,经评审,最终评选出了6项入选项目和6项入围项目,时代跨度从旧石器 ...

• 心游万仞 方寸大千——中国古代瓦当艺术观览

  古人讲:“道在瓦”。  瓦当,过去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古物,而且皆限于战国秦汉瓦当。近代考古学已找到了瓦当艺术的源头,对东汉以后的瓦当演变也积累了一些资料。如何拂去历史的尘埃,使瓦当艺术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是我们考古工作者的责任。《屋檐艺术——中国古代瓦当》陈根远 朱思红 著文物出版社  在《屋檐艺术——中国古代瓦当》一书的写作过程 ...

• 新疆五年来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75项 年代自旧石器时代至宋元

  从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获悉,过去五年来,疆内外的10余家单位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在新疆共同实施73项主动性考古发掘,涉及新疆8个地(州、市),年代自旧石器时代纵跨至宋元,累计发掘面积54305平方米,获得不少重要发现。从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获悉,过去五年新疆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75项。 苟继鹏 摄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

•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2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发布了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郧县人)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北尚义县四台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庆阳市南佐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 ...

• 陕西秦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成果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清平堡遗址等多项重要考古成果。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初步搞清军阵排列规律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14260平方米。2009年至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约430平方米。共清理陶俑220 ...

• 河北大名发现一处两晋时期墓葬

  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队获悉,2022年12月,考古队在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过程中,发现一处古代墓葬,经过2个多月的研究,根据墓葬开口层位、墓葬形制、随葬品等,判断为两晋时期墓葬。  大名府故城遗址考古队队长任雪岩说,墓葬中出土了16件器物,均为陶器,器型为耳杯、罐、牛车、马、奁等,根据随葬品推测墓主人可能为女性。“ ...

• 山东济南出土50余件唐三彩 含天王俑等大型器物

 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该院在济南市历城区樊家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清理各时期墓葬200余座,其中唐代朱满墓葬(M49)出土50余件三彩俑、20余件瓷器及一盒墓志,为本次考古发掘中较为重要的发现。唐代朱满墓葬出土的天王俑。 图片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人佣、牛、羊、鸳鸯等数十件色釉鲜艳的唐三彩整齐陈列 ...

• 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发现距今6000多年石制蚕茧

  从吉林大学获悉,过去一年,该校考古团队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首次发现2枚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石制蚕茧。  2019年以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曾发掘出的距今6000年的石雕蚕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之一。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夏县师村遗 ...

• 山西霍州窑发现金元明窑业遗存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作为山西地区金元时期生产瓷器的代表性窑场,霍州窑发现一批金元明时期窑业遗存。  霍州窑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陈村。自1975年发现以来,霍州窑一直没有进行考古发掘。  202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霍州市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霍州窑址开展了首次科学考古发掘。  据项目负责人刘岩介绍,通过 ...

• 陕西清平堡遗址考古明确长城修建时的主观定位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陕西清平堡遗址发现民居与商铺等遗迹,并出土大量彩绘泥塑神像等。专家表示,这些遗迹反映了当时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情况。清平堡彩绘泥塑。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2020年4月,当地村民在此处取沙 ...

• 考古确认石家河古城面积逾300万平方米 与良渚古城规模相当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确认天门石家河古城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面积近350万平方米,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同时还新发现了古城的水利系统。  此外,考古工作还首次确认内城河流、水门、拦水坝、小型水库等古城的水利设施。专家表示,这是长江水利文明发展高度的体现,水利系统的新发现,深化了对长江流域早期城 ...

• 青花瓷何以成为“中国风”的代表

中国自唐代以来就有青花瓷器销往海外,随着元代青花瓷的兴盛,青花瓷的外销在晚明清早期繁荣一时。青花瓷被视为中国文化与审美风格的代表而进一步形成了后来风靡西欧的所谓“中国风”。本文节选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馆员江建新主编的《瓷器改变世界》一书,勾勒了中国的青花瓷在不同历史时期外销和走向世界的历程。青花瓷是以含钴的矿物 ...

• “画中三千界”:读明清水陆画与罗汉手卷

道释人物画像是中华传统美术门类,其艺术风格浓烈、画面内容丰富,是宗教美术中的集大成者,体现古人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澎湃新闻获悉,“画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甄选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余件,从水陆画到罗汉手卷,呈现了皇家敕造、民间捐制、文人情怀等多种风格与类型的宗教美术作品 ...

• 考古新发现:古埃及木乃伊防腐材料要“海淘”

埃及和德国考古人员对在埃及出土的一座制作木乃伊的作坊开展研究后发现,古埃及人对尸体做防腐处理使用的不少材料并非产自本地,而是从地中海地区甚至东南亚地区进口。考古人员对作坊中31个陶制容器的有机残留物开展研究,相关报告刊登在2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这些容器上刻有说明所装物质及其用途的文字,例如,有的容器上写着“清洗用”,有的 ...

• 丹青湖山,笔墨成春

“立春”不仅是一个季节的序幕,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春意料峭,悄然掀开一角,春姑娘就迫不及待地携带着色彩、气味、能量、节奏、智慧与情感,四处游逛,无远弗至、无孔不入。对于立春,感悟最多最深的,当然是文人。宋代是文人专属的时代。况且在古代,文人就是书家,书家就是文人,充分展现“书文合璧”的特点。苏轼《洞庭春色赋》乃铭心绝品。因为是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