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我从汉朝来”呈现汉代齐鲁风貌,济南展汉代精品文物[...] 2021-01-28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大汉雄风,惊心动魄;赫赫威名,荡气回肠。2月3日,“我从汉朝来——文物世界中的汉代济南”在济南市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汇聚济南地区七所文博单位的300余件汉代文物,还原两千多年前,大汉王朝时期济南先民的生活,展示济南地区的汉代雄风。这也是济南市汉代精品文物的首次集结亮相。“我从汉朝来——文物世 ...
汉唐宋元文物里的戏曲人物,长沙首次呈现“清平乐”[...] 2021-01-28
从造型古拙的“汉代灰陶百戏俑”到惟妙惟肖的“魏晋南北朝歌舞俑”,从曼妙婆娑的“唐代彩绘伎乐俑”到灵动活泼的“宋代杂剧砖雕”,澎湃新闻获悉,1月25日,“清平乐——黄河流域汉唐宋元乐舞戏曲精品文物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开幕,展览精选了198件汉唐宋元时期乐舞戏曲主题的陶俑、砖雕等珍贵的戏曲文物,它们不仅记录了中国戏曲发展史,同时 ...
“滇王与南越王”展在穗揭幕 289件(套)文物亮相[...] 2021-01-27
“滇王与南越王”展25日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揭幕,共展出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重构2000多年前的滇、南越两个地方王国的历史图景,展现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战国时期滇国牛虎铜案(资料图)。图片来自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西汉时期滇国手形銎铜戈(资料图)。图片来自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本次展览是继“大汉楚王与南越王”“ ...
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以考古成果诠释“中国之新疆”历史本质[...] 2021-01-27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摄制的8集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25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该片以重大考古成果诠释“中国之新疆”的历史本质。 据摄制方介绍,中国新疆地区因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历来是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的重要地区。摄制组在全新疆地区及陕西、甘肃、河北、北京等地探访取景,先后 ...
25家博物馆珍品齐聚一堂带你领略星辰大海[...] 2021-01-27
汉代的进口珠宝,宋代商船上的金链子,元代航海用的水罗盘……在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上,来自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海南等10省(市)25家博物馆的160余件文物珍品汇聚一堂,多元、立体地展现了中华航海文明。明青花缠枝莲纹折沿盘 图片来自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什么要航海?因为大海就在那!”中国航海博 ...
198件汉唐宋元时期乐舞戏曲文物长沙展出[...] 2021-01-27
《清平乐——黄河流域汉唐宋元乐舞戏曲精品文物展》25日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幕,展出了198件汉唐宋元时期乐舞戏曲主题的陶俑、砖雕等文物。展出的“唐三彩马上参军戏俑”。 向一鹏 摄 据了解,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各国商队往来不绝,人民生活安定,为广泛开展“百戏”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宋元时期社会经济活跃,政策更加开放,加上 ...
2020年黑龙江省田野考古新成果[...] 2021-01-27
饶河小南山遗址 小南山遗址位于饶河县乌苏里江左岸。按照工作计划,2020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对饶河县小南山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550平方米。本年度在第二墓葬区周围以及与第一墓地之间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发掘面积,重要的是发现2座房址和一些火塘遗迹。2座房址均为半地穴,建于斜坡之上,开凿基岩而成,房内堆积为黑色土。F1面 ...
贵州首次发现祭祀礼器牙璋[...] 2021-01-27
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近日对贵州省铜仁市方田坝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调查时,发现了祭祀礼器牙璋,这于贵州考古来说属首次发现。贵州省铜仁市方田坝遗址发掘区域航拍图(2020年11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图片来自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方田坝遗址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坪茶村,该遗址于2020年7月开始发掘,是锦江流域一处先秦文 ...
湖北沙洋发现楚国贵族墓[...] 2021-01-27
1月25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目前仍在进行的荆荆高铁考古工作有新收获:在荆门沙洋发现一处楚国贵族家族墓地,出土虎座鸟架鼓等典型楚国器物,在楚墓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墓地全景照 该墓地命名为新村墓地,2020年9月至今,为配合荆荆高铁建设项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项目负责人周青介绍,经对1200平方米 ...
新发现 | 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苏庄墓地发现西汉原始瓷璧[...] 刘松林,王小迎等 2021-01-27
原始瓷璧发现概况 2020年7月23日~11月14日,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苏庄墓地发掘了136座墓葬。其中,西汉墓葬85座,隋、唐、宋代墓葬各1座,明清墓葬16座,时代不明墓葬32座。西汉墓葬分布于墓地东西两个南北向岗地上,分为Ⅰ区、Ⅱ区。其中Ⅰ区39座、Ⅱ区46座,Ⅰ区内除M7规格较大外,大多数为小型竖穴土坑木棺墓,Ⅱ区墓葬总体规模较大,多 ...
土耳其考古学家发现2500年前的阿佛洛狄忒神庙[...] 2021-01-27
「核心提示」 考古人员在土耳其西部的Urla-Çeşme半岛进行调查,发现了一座公元前六世纪的神庙,其中供奉着阿佛洛狄忒女神。"阿佛洛狄忒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崇拜,"团队负责人、米玛尔-西南美术大学的考古学家埃利夫-科帕拉尔对媒体这样表示。 团队发现了部分女性雕像和一个女性头像的兵马俑雕塑,以及一个铭文,上面写着 "这 ...
考古前沿|| 湖北:盘龙城遗址发现约3万平方米铺石遗存[...] 2021-01-25
1月23日,盘龙城联合考古队对外宣布,盘龙城遗址考古又有重要收获:发现一处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铺石遗存,年代为商代早期,有专家分析认为,或为祭祀遗存。如此大规模遗存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盘龙城作为商王朝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 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郊,自2012年至今,由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起初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牵头的联合考古队在 ...
“陕西首届六大重要考古新发现”重磅揭晓[...] 2021-01-25
1月22日,“陕西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文物局举行。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考古学会领导,获奖考古项目负责人、专家评审组代表、媒体记者出席参加。会议由陕西省考古学会秘书长种建荣主持。 在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孙周勇宣布了“陕西省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获奖名单,分别是陕西府谷寨山石峁文化 ...
从曾侯乙墓“挖出的诸侯国”:百余古曾国青铜器苏州展出[...] 2021-01-25
曾国,是史籍中失载的西周封国,随着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发掘和带铭青铜器的不断发现,逐渐被世人知晓。曾国也成为两周时期唯一一个能利用考古材料构筑其基本历史的诸侯国,被誉为“挖出来的诸侯国”。苏州吴中博物馆“穆穆曾侯—曾国出土青铜器特展”共展出湖北随州、枣阳等地出土的历代曾侯青铜器116件,勾勒出曾国从周初始封屏卫周朝,到战国中晚 ...
从吴越王后裔钱裕墓出土文物看元代“豪门富户”[...] 2021-01-25
钱裕(1247—1320),吴越王钱镠的后裔,生于南宋淳祐七年,卒于元延祐七年,经宋历元。元朝的江南,商贾辐辏,富庶繁华。这段时期的艺术和物质文化,呈现出多元文化激发的新艺术形式和风格。1960年发现的钱裕墓,墓中出土金银器、玉器、丝绸服饰、漆木器、纸币和铜镜等丰富的文物共154件套,它们不仅本身就是绝美的艺术品,同时也十分具体而生动地折射出当时 ...
“七宝玲珑”里的五色眩目,喜马拉雅工艺精品将展四川[...] 2021-01-25
喜马拉雅山脉,雄据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缘。这里地域辽阔,不仅孕育了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那样雄壮的自然景观,更创制出绚烂缤纷,带给后人无数惊喜的工艺精品。澎湃新闻获悉,从建筑装饰到仪典法器,从饮食器具到文房用品,从刀、马具到日用杂物,从节庆装扮到日常穿搭的......这些来自喜马拉雅的艺术珍品将于2月1日起在由金沙遗址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 ...
湘博今展“烟云尽态”,呈现《三希堂法帖》系列善本[...] 2021-01-25
《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始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是清高宗弘历敕命梁诗正、蒋溥等人,历时七年,从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里的历代书法名迹中甄编、摹刻而成。其中收录了珍藏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中的三件乾隆皇帝的“最爱”——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因而得名。帖刻成后,乾隆于北海公园中特建“阅古楼”以储帖 ...
在文物中跨越千年“寻找夜郎”:重构秦汉帝国的边疆[...] 2021-01-25
贵州号称“夜郎故地”,夜郎不应该只有“夜郎自大”这样的偏见,夜郎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贵州的夜郎,也是南越国相邻的夜郎,更是秦汉帝国边缘的夜郎。早在2000多年前,地处岭南的南越国与地处西南的夜郎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2000年后的今天,代表夜郎文化的珍贵文物来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南越文化相遇与碰撞。“寻找夜郎”前不久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 ...
汉帝国边疆的两道异彩,“滇王与南越王”特展今起呈现[...] 2021-01-25
澎湃新闻获悉,1月25日起“滇王与南越王”展览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呈现来自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滇国文物以青铜器为大宗,既有气势恢宏的大型青铜器,也有制作精巧的小型器物,它们不同于汉中原青铜器的风格,而是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南越国地处汉帝国最南端,受越秦楚汉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又有诸多海外文化因子的输入。 ...
文物工作坊在浙江率先启动![...] 2021-01-24
1月17日,文物工作坊(第一站)在浙江台州临海市于至楼庭院艺术博物馆率先启动。临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荣杰,台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任志强,临海市博物馆馆长陈引奭,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贾刚,于至楼庭院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章海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还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连线了文博专家学者。 开幕式现场 ...
夏文化重要新发现——豫西北地区发现虞夏时期“城池”[...] 温小娟,陈学桦 2021-01-22
河南省夏文化探索又有重要新发现——孟州禹寺遗址发现东西并列的两个环壕聚落。其中,东边环壕的北面和东面内侧,发现了夯土墙基槽,经解剖确认均不晚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有可能早到龙山文化时期;西环壕目前虽尚未发现城墙,但也不排除存在城墙的可能。 1月20日,刘海旺、方燕明、魏兴涛、靳松安、赵海涛等省内外夏文化研究专家来到发掘现场 ...
新发现 | 福建安溪清洋下草埔冶铁遗址——国内首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 沈睿文,等 2021-01-22
泉州安溪清洋村下草埔遗址属于青阳冶铁遗址的一部分。该遗址于1966年发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下草埔遗址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遗址。遗址位于安溪县尚卿乡青洋村南的梯田处(25°10′59″N, 117°57′26″E),东西两侧夹山,南部为水田,北部为现代采矿场。 2019年10月-2020年8月,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市文旅局、安溪县 ...
国家文物局印发2021年工作要点[...] 2021-01-2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国家文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中央文件落地见效,做好“十四五” ...
2021年山东将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实施焦家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 2021-01-21
1月18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从会上获悉,2021年山东将加强考古工作,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城子崖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 据悉,2021年山东将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落实省委文物保护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做好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筹备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办考古面对面活动 专家现场“揭秘”考古细节[...] 2021-01-21
16日,一场以“听夏风云”为主题的考古面对面活动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办,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围绕新发现的高规格夏代墓葬,“揭秘”二里头考古细节。大家在听专家“揭秘”考古细节 1 深色土壤引发考古人员注意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内新发现的高规格夏代墓葬备受关注。那么,考古人员是怎么发现这座 ...
新发现 | 云南大理五指山遗址发现南诏官家寺庙 或供奉王室舍利[...] 朱忠华,李建新 2021-01-21
五指山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太和街道阳南村西,地处苍山马耳峰余脉五指山山脚冲积扇,北距太和城600米。为配合洱海保护“1806”小镇建设,2020年1-7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6000平方米。 遗址分为四个考古发掘区,第一、二、四发掘区分别位于冲积扇西部扇顶、中部坡地、东部缓坡,第三发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 2021-01-21
登高望远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了一批有思想含量、理论分量、话语质量的研究成果。 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出版专著近400部、研究报告近30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理论文章近300篇,报送内部研 ...
吐谷浑伏俟城钻探调查取得突破性新发现[...] 2021-01-21
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18日公布了吐谷浑伏俟城的钻探调查报告。专家表示,本次调查采集了大量瓦片和陶片,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吐谷浑王城多年未有的突破性新发现。 据考证,“伏俟”为鲜卑语,汉语意为“王者之城”。2019年10月7日,伏俟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 ...
陕西发现秦始皇开凿的“兰池”遗址[...] 2021-01-21
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一条水系遗存,沿线有类似湖泊的不规则大面积静水淤泥堆积。结合考古资料,判断东部水域即为文献记载的兰池。 通过多年考古发掘,秦咸阳城遗址北区的整体布局面貌逐渐明朗,其宫、署、郭各区分列,利用人工壕沟结合水系、台塬等自然环境,区分各功能区界域并形成防卫设施。秦咸阳城遗址(资料图) ...
清代海上丝路的“璀璨中国造”,辽博展“物映东西”[...] 2021-01-21
日前,“物映东西——18-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制造”展览在辽宁省博物馆1号展厅开展,计划展出至2021年4月5日。本次展览共展出243件(套)展品,分为“中国外销艺术品的源与流”“海丝路上的东方奢侈品”“中国外销艺术品上的华风欧韵来样定制”“中国外销工艺品中的生活图景”四个部分。展览以可读性的叙事语言,展现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