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新时代夏商周考古,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夏商周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三代考古一直是中国考古的重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乃夏王朝都邑,最新大发现是确认了该都邑的多网格式布局。多网格功能区,很可能是目前所知中国最的“里”,延长了中国城市一脉相承的布局形态与管理制度的历史轴线。近期夏文化研究的重点是早期夏文化探索。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是早期夏文化的粮仓之城,是目前国 ...

• 宜兴发现一处良渚文化聚落遗址 出土的虎纹刻符石钺很罕见

4月1日傍晚,现代快报记者从无锡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宜兴周铁镇太湖西北岸发现良渚文化时期滨水湖岸遗址。据了解,这是首次在太湖西北岸发现规模性良渚文化聚落遗址,这将为太湖流域文明探源工程打开了一扇窗。值得关注的是,考古发掘中还首次发现疑似代表权力的虎纹刻符石钺。▲ 遗址现场据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该遗址于2020年在工程 ...

• 郭家庙曾国墓地的性质

   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处于大洪山、桐柏山之间即随枣走廊的西端,汉水支流滚河的北岸。墓地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800米,由南、北两个岗地组成,以两岗地之间的低洼地为界,北部为郭家庙,南部为曹门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两岗地均发现过曾国青铜器和墓葬。2002年为配合福银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 ...

• 汉代墓葬的双重空间与三维世界

汉代是我国古代墓葬发展的重要时期,西汉与东汉两个王朝统治期间,与墓葬有关的内容均有较强的统一性,同时也体现出继承和沿用、摒弃和改进、创新和推广等特征,而两汉之际,墓葬的诸多内容发生了较大转变,反映出汉代墓葬的发展和演进。除墓葬形制与结构、葬具与葬式、敛葬品与陪葬器物之外,两汉墓葬还有较多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墓外设施,综合体现出汉 ...

• 山西发现北魏汾州刺史薛怀吉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对外公布运城市万荣县西思雅村北魏墓发掘资料,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为北魏汾州刺史薛怀吉,墓葬内出土大量陶俑。薛怀吉墓出土的陶骆驼。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该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贾村乡西思雅村北约300米处,地处黄河东岸、汾河以南,属古河东汾阴地区。2017年8月-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

• 重庆发现千年汉代崖墓,出土文物56件

中新网重庆5月15日电 (记者 钟旖)记者15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新发现一座千年汉代崖墓。经发掘清理出土文物56件(套),时代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图为古墓出土的文物(视频截图)。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2023年4月中旬,江北区北滨路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古墓,当地立即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 ...

• 翘袖折腰的玉舞人

楚王好细腰,高祖乐楚声“翘袖折腰”曾是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主导风尚的舞蹈。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同样也相当程度吸收接纳了楚文化,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高祖乐楚声”,汉高祖刘邦对楚声楚舞尤为喜爱,其宠姬戚夫人更是“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汉代还有不少后宫佳丽能歌善舞,汉武帝时李夫人“妙丽善舞” ...

• 草堰港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钻木取火器

从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江苏泰州兴化市新发现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遗址。该遗址总面积逾8万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骨器和木器,是江淮东部地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草堰港遗址位于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北侧,遗址所在区域为江淮东部里下河腹地,地势低洼、河湖密布,海拔不足2米,原为芦苇、水草遍布的湖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围 ...

• 穿越了!2400年前齿轮已经转动

西安白鹿原上的霸陵,是西汉文帝刘恒的陵寝,这里曾经出土一件极具穿越感的青铜齿轮。说起齿轮,人们最容易联想到工业和机械,它是大机器时代的标志与象征,然而,诸多考古遗址出土的齿轮,却改变了人们这一认知:早在两千多年前,与齿轮有关的机械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周王城的战国棘轮西安霸陵汉文帝刘恒墓中出土的这件汉代青铜齿轮,制 ...

• 金代不崇佛?金中都“大觉寺”遗址发现或重新刷新认知

近日,北京考古研究院发布重大成果,在西城区和丰台区一带,发现目前所见最大的金代“官式建筑组群”,即大定年间赐额的“大觉寺”,出土了玉册(帝王祭祀告天册书,玉石制成;一说是谥册,即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瓷器、瓦当、铜印、琉璃瓦件等,并在附近找到陶塑关公像残件。对于金代,一般印象是笃信萨满,宋人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中称:“ ...

• 辽宁发现辽代帝陵高等级建筑

在辽宁沈阳近日举办的“四海一家:历史与考古视域下的中国古代边疆”学术研讨会上,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辽宁近5年来在辽代帝陵考古方面取得新成果:辽代帝陵高等级建筑现身。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说,在位于辽宁锦州北镇市的新立辽代建筑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该遗址的廊院形制古朴,方正严整,属礼制建筑。同时,建筑台基、庭 ...

•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遗址发现编钟祭祀坑

近日,记者从河南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新郑郑韩故城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在黄帝故里遗址发现一座编钟祭祀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余洁介绍,该遗址编钟祭祀坑东西长2.6米,南北宽1.4米,深0.8米,坑内出土有三排钟架,共24个编钟,分别有鎛钟4枚,钮钟20枚,10枚为1套,共计2套。编钟保存完整,未经盗扰,木架清晰可见,年代为春秋中晚期。另外,本次发掘 ...

• 长春境内首次考古发现明代女真遗存

吉林省日前公布一项新的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对位于长春市新湖镇西湖村的东照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后,证实该遗址为首次在长春地区发现的明代女真遗存。为配合长春至双阳公路建设,2022年7月至8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对东照地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共4层地层堆积,清理出房址1座,灰坑11座,灰 ...

• 周口出土的两周时期带铭文文物

周口位于河南东部,历史上正处于北方中原文化、南方楚越文化、东方海岱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是典型的文物大市。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馆藏文物30万余件(含铜钱),其中国家珍贵文物2万余件,非国有博物馆登记藏品7万余件(套),时间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几乎没有断代,可以说中国发展的 ...

• 三千年后的邂逅——长子口墓的发现与发掘

老子故里鹿邑县太清宫镇及其附近现存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太清宫镇附近还有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隐山遗址。1997年,为探索老子故里的遗迹,了解鹿邑太清宫一带的古代历史,按照河南省政府部署,在河南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市、县文物部门组成考古队,对隐山遗址及太清宫、洞霄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 ...

• 山西考古新发现!又见西吴壁,或为区域冶铜中心!

▲2018—2019年发掘工作中,西吴壁遗址二里头灰坑中出土的铜矿石9月12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绛县西吴壁夏商冶铜遗址2020年考古发掘资料。本次发掘工作,丰富了西吴壁遗址的文化内涵,也为全面复原与冶铜相关的聚落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2020年发掘区位置图该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2018年—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 ...

• 无锡成功获取6000年前古人类DNA

9月17日,在无锡阖闾城举行的“考古前置背景下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研讨会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华东工作站揭牌仪式”上,无锡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最新科技考古成果——无锡市马鞍遗址马家浜文化时期人骨检测报告。报告显示,这是中国考古界首次成功获取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古人类基因组数据,填补了因为环境影 ...

• 湖北随州考古重大发现

随州考古重大发现!夏家湾遗址考古发掘收获颇丰发现石家河文化、西周、战国至秦时期遗存▲夏家湾遗址地理位置图日前从随州市博物馆获悉,因配合随信高速项目建设而开展的广水市夏家湾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丰,发现石家河文化、西周、战国至秦时期遗存。其中,西周时期铜器冶铸遗存、战国晚期至秦时期墓葬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随枣走廊地区的文化演进有着极大的 ...

• 郑州商城遗址考古新发现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迄今为止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填补了对郑州商城南部空间布局认知的空白。塔湾古街项目石砌挡水墙(从东向西拍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9月13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传来新消息,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数处商代早期沟渠遗存,这是郑州商城遗址供排水系统的一部分,改变了对郑州商城南 ...

• 山西考古新发现!战国戳印陶文佐证“尧都平阳”位置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襄汾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最新考古收获。2020年6月—2022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襄汾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工程建设范围内所涉及的遗址、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区域以汾河为界,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共清理发掘遗迹348处,墓葬215座。△2021年三区俯拍正视河东区域涉及桥子沟村、古城庄 ...

• “石破天惊!”——探寻四千年前的石头城

九曲黄河,奔流不息。黄河在中华大地上划出了一个巨大的“几”字湾。这里,是远古人类演进的重要区域和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在进入晋陕大峡谷之后,接纳了来自黄土高原的支流秃尾河。在秃尾河的岸边,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古城,默默守护了这片土地数千年。石峁遗址外城东门遗址。 受访者供图进入21世纪,考古学家终于叩开了这处史前城址的大门。石峁古城 ...

• 山东济南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

发掘区域全景(上为北)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位于今济南历城区章灵丘村北。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初步判断相关墓葬32座,包括砖雕壁画墓5座、石室墓9座、土洞墓18座,墓葬排列有序,自北向南成排分布。出土各类瓷器及陶俑500余件(组),其中官窑和青花瓷器共计40余件。另外,还发现石碑4件、龙纹碑首2件、赑屃碑座1件、 ...

• 二里头文化出土器物撷英

陶器撷英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已复原者数千件。大体可分为酒器、食器、炊器、盛贮器、汲水器、食品加工器和杂器数种。陶器装饰运用了磨光、滚压、拍印、刻划、堆塑等手法。二里头陶器以酒器和食器的制作最为精致,它们往往被随葬于贵族墓中,成为显示身份与地位的礼器群的组成部分。▲陶方鼎▲陶鬶▲陶爵▲鸭形壶玉器集萃二里头遗址出 ...

• 藏礼于器—早期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中华文明起源

古代手工业代表着人类社会技术成就水平,但又非是独立于社会与文化发展之外的一个存在,像是陶器、玉器、青铜器的生产,涉及原料开采、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组织管理等多个社会方面,产品使用与流通与古代人类的认知、观念、信仰密不可分,因此手工业经济可定义为将物质资源、知识技术、劳动实践、政治文化等交互转化的人类实践活动。正因如此,“中华文明 ...

• 三星堆文化属于“中国”

透过遗存见到“人”历史的书写其实是有尽头的,就像司马迁撰述《史记》,虽然“通古今之变”,但真的上溯到商周之前,不免“烟涛微茫信难求”。历史的书写有尽头,但在史书里文明的起点似乎难以穷尽,两厢错愕,如同以寸量尺,以河度海,便显出了历史书写的局限性。史书在努力回答“我们从哪里来”,但一直无法圆满地回答“我们从哪里来”,于是探索文明起 ...

• 陶寺遗址出土4000年前扁壶朱书文字成功破译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和山西省临汾地区文化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多年来对陶寺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田野发掘,屡有重要发现,尤其是出土扁壶上的朱书文字,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探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证(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 ...

• 探访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10月29日,记者探访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考古发掘现场。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出土物包括人科化石、石制品及多种脊椎动物化石,是目前欧亚大陆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距今已有200余万年历史。图为工作人员进行古地磁取样。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图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介绍出土文物。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图为 ...

• 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灰陶井

图版七八灰陶井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高26厘米,口径13.9 -19厘米 1953年洛阳市烧沟59A号墓出土井身近似圆筒形,平折口沿上立一梯形井架,其中部有长方形孔,孔两侧立短柱,上置一滑轮,中有绳槽,另有两只卷口沿小罐,可缚绳汲水。井沿与外部四周皆模印圆形、方形和乳钉纹图案。(参见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 ...

• 秦始皇陵陵西墓葬发现罕见羊车、四轮马车实物资料

成语“羊车望幸”,讲的是西晋皇帝司马炎每天晚上会乘坐羊车在宫中巡游,羊停到哪座宫殿门前,哪座宫殿就是他就寝之处。这是羊车第一次出现在历史典籍的记载之中。23日至25日在西安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蒋文孝透露,在对该墓陪葬车马坑的发掘中,发现了羊车的实物,这在中国考古史上也非常罕见。在陪葬车马 ...

• 山西沁水八里坪考古探明史前三重环壕聚落

山西日报新媒体综合报道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山西沁水八里坪考古发掘资料,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西距沁水县城约25公里。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以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对遗址进行系统勘察、发掘与研究。内壕、中壕 ...

• 汉字起源与早期文明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 山西大同智家堡唐代纪年砖墓信息印证藩镇割据史实

中新社太原11月17日电 (记者 李新锁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发布大同智家堡唐代纪年砖墓形制、墓志等信息,从中可以印证唐代晚期因藩镇割据势力膨胀、中央集权衰落,导致出现较混乱的墓葬等级制度。该考古发掘项目领队侯晓刚介绍,编号M90的唐代砖室墓有明确年代和墓主身份信息。M90为竖井墓道圆形单室砖券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和耳室组成。该 ...

• 张公巷窑的第三次考古发掘:地层堆积错综复杂,发掘清理难度之大终生难忘

张公巷窑的第三次考古发掘2004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甲申猴年除夕的钟声还未走远,元宵佳节的红灯笼还未挂起,人们还沉浸在新年普天同庆的氛围时,突然接到了工地负责人电话通知,说是汝州张公巷窑址近期要开始发掘,所有考古队人员需要在2004年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前赶到工地,于是我们分头准备行装,带着略感不舍的心情于2004年2月1日(农历正 ...

• 周原遗址(西岐城)是西周时期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中新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考古学家、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雷兴山教授11月19日在北京表示,经过持续多年的考古发掘研究,可以确认,位于陕西宝鸡的周原遗址是西周时期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代表着“礼乐文明之都,中华礼仪之邦”。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文化遗产研究所、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生论坛当天在该 ...

• 山西辕村遗址出土商周时期遗存

▲ 发掘区平面图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2024年度山西考古新发现——辕村遗址。据了解,考古中出土的“亚生”、“戈”族徽,为研究晋南地区商周时期遗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陶鬲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村南侧,是一处以新石器、夏商周时期遗存为主体的古代聚落遗址。本次考古工作自2024年7月开始,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2024 ...

• 河南周口发现夏文化遗址140多处 或为“夏代遗址群落”

12月12日—13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周口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夏时期的周口”考古发现交流咨询会在周口市淮阳区召开。来自全国知名学府和考古研究院的十多位考古专家学者先后到淮阳区蒋台遗址、朱丘寺遗址和太康县刘庄遗址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夏时期周口遗址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考古发掘等情况,对周口地域内的“夏代遗址群落”考古新发 ...

• 广州东风东路小学考古发掘发现71座古墓

已清理71座古墓葬出土各类质地文物100余件据介绍,东风东路小学本部校区及广州市第二幼儿园教学楼改扩建工程项目用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南侧,东邻福今路,南邻三育路。项目用地面积20744平方米,由广州市越秀区代建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建设。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项目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2月、3月、10月对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勘探, ...

• 江西发现明代城门遗址

近日,记者在饶州古城鄱阳县城区采访时获悉:3月,该县在饶州街道沿河路实施城市改造工程时,不经意间挖出带有铭文的古城砖。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历时6个月对现场进行考古发掘,确认为我省境内当前最为清晰完整的明代城门即鄱江门遗址。遗址呈现饶州古城从宋元时期到近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印证了文献对古城的记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 ...

• 豫东地区考古发现4000年前夏代“粮仓”

新华社郑州12月20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记者20日从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河南周口市朱丘寺遗址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年夏代粮食仓储建筑,该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水平、粮食存储技术和建仓史提供了崭新材料和考古实证。▲朱丘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航拍图 朱丘寺遗址考古队供图朱丘寺遗址位于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 ...

• 渡头古城遗址古井出土近万枚东吴竹简

纸张发明之前,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书写材料是简牍,从先秦到魏晋,一直肩负着记载和传播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历史重任。它们是中华文明宝库中重要的瑰宝,而湖南出土的数量占到全国出土总量的三分之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湖南,当之无愧地成为学界公认的简牍大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日前又有重大发现,出土三国时期吴国简牍近1万枚。这里的 ...

• 苏羊遗址发现多人二次埋葬坑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这里发现墓葬300余座,这一墓葬区可能是中原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成人墓地;这里发现的可能是仰韶文化早期的多人二次埋葬坑,长径约4.4米,有何意义?在位于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的苏羊遗址,一件件出土文物讲述着新石器时代我国多个区域文化间的交流互动,一个个探方则为河洛地区的文明化进程 ...

• 穿越古代“元旦”,解锁古人跨年新姿势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孙中山 ...

• 太和这里挖出大量古钱!约1000余斤...

2023年12月14日阜阳市太和县五星镇于大、稻香桥两村扶植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尖张庄施工现场发现大量铜钱接到报告后太和县文旅体局迅速上报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市文物管理中心并配合辖区派出所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管控省、市文物部门到达现场后初步分析研判该处应为一处清代铜钱窖藏见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年号 ...

• 杭州小古城遗址商代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浙江考古工作者经过持续对杭州市余杭区的小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系列重要商代遗迹,获得浙江商代考古的重要成果。这是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小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的信息。▲专家2023年12月30日考察商代水门遗迹小古城遗址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2023年12月29日至3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古城考古项目负责人罗汝鹏研究员 ...

• 宁波发现两处古遗址可追溯至良渚时期

▲树桥遗址Ⅲ区出土木屐。本文均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提供近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公布了2023年度两大考古发现——海曙区洞桥镇树桥遗址和潘家耷遗址。为配合基本建设,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组织专业队伍对海曙区洞桥镇拟建设区域开展了先期考古勘探,发现了两处古遗址,根据考古学命名原则,分别命名为树桥遗址和潘家耷遗址。2023年3月 ...

• 贵州普定穿洞遗址取得重要突破

历经两年考古发掘,贵州普定穿洞遗址取得重要突破!近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最新考古研究结果:在光释光与碳14测年的基础上,普定穿洞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发现新的地层,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穿洞北洞口周围环境这不仅丰富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重新认识约5.5万年前的“穿洞人”和研究 ...

• 全国罕见!襄阳发现一处南北朝家族墓

日前,襄阳王寨发现一处集中使用画像砖且年代跨越南、北朝多个政权时期的家族墓,这在全国实属罕见。该南北朝家族墓共出土画像砖317块,首次发现“高山流水”以及带“五音直郎”“小舆大驾行”“牵诞马”榜题画像砖。▲“高山流水”画像砖据项目负责人李晓杨介绍,王寨墓地位于襄阳市樊城区王寨社区。2023年6月至9月,为配合襄阳市基建项目,经国家文物局 ...

• 浙江良渚石器考古又有新发现

提到著名的良渚古国,许多人都会想到美轮美奂的良渚玉器,而在5000年前,石器在良渚人的生活中也非常重要,要用它们伐木建房,耕田割稻。杭州最新发现的沈家里遗址和沈家畈遗址中,都有良渚时期的石器加工场。在1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汇报会”上,考古学者介绍了上述发现。▲图为沈家里遗址现场图。(受访者供图)沈家里遗址和沈 ...

• 殷墟遗址发现西周遗迹 或再现周人灭商历史传奇

殷墟王陵遗址是世界最古老、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之一。在殷墟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数量庞大的人祭遗址。2022年,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王陵遗址发掘祭祀坑时,还发现了从未见过的牺牲组合,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商王陵区西南部一带发现了周人的生活遗迹,这是否暗藏了周人灭商的历史线索?2022年,殷墟商王陵区有了最新考古发现,出土了青铜鼎、青铜爵、青铜觚等武 ...

• 陕西“杨家将”故城取得考古新发现

“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2月2日揭晓,其中,北宋时期著名爱国群体“杨家将”曾驻守的神木市杨家城城址取得重要考古收获。杨家城城址位于神木市店塔镇杨城村西北侧的黄土梁峁区域,据地望和年代考证,该城应为唐宋时期的麟州城,因而在2006年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其命名为“麟州故城”。麟州为唐宋时期的西北边关重镇,北宋名将杨业一族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