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我国深海考古重大进展: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文物超十万件

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5月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最近取得的重大进展。2022年10月,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2023年5月20日,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已布放,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开启了中国深海考古新篇章。其中一处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 ...

• 苏博公布年度重点特展:章太炎与苏州、青州佛造像

苏州博物馆以“立江南、观世界”为发展定位,其特展一直备受文化界关注。澎湃新闻从今天的苏博2023年度媒体见面会获悉,苏博下半年度重点展览包括“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龙兴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展”“太炎薪传:章炳麟与近代苏州”等。其中,将于2023年冬季开幕的“太炎薪传:章炳麟与近代苏州”是继“吴门四家”(2012-2015) ...

• 南越王考古文物长沙展出,呈现秦汉岭南史

“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近日在长沙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是广州秦汉时期文物第一次大规模来长沙集中展示,分为“岭南郡国”“和辑汉越”“美食美器”“丝路序章”四个单元,从不同侧面揭示秦汉时期岭南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凸显岭南文化融合交流、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铜熏炉(左)西汉南越国时期南越王博物院藏四连体铜熏炉(右)西 ...

• “版印江南”之美,杭州国家版本馆展中国版画版刻版本

澎湃新闻获悉,“版印江南——中国版画版刻版本大展”正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展出。此次展示的版本文物,大多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比如明天启七年(1627)刊印的《十竹斋书画谱》,保存完好,色彩鲜艳,是目前《十竹斋书画谱》最早的存世版本,极其珍贵。再比如“花鸟鱼虫年画”,整体勾绘精细,设色雅致,堪称年画中的精品,流布极少,个别作品甚至是存世孤 ...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商代最新考古发现

5月3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最新考古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此次会议聚焦商代考古新进展与新收获。洹北商城遗址“郭城”考古新发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于城市形态的认识,发掘 ...

• 国家文物局: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发现晚商时期方国一级墓葬

5月30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河北商代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北京丰台新宫遗址4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发现了晚商时期方国一级墓葬。发现7座“甲”字形墓葬和铸铜遗存等多种类型功能区据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消息,陕西清涧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 ...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发现铁锚与“盲盒”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3家单位联合组成的深海考古队日前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进行第一阶段调查,近日在一号沉船遗址西南方向发现一个铁锚和一个箱子,铁锚和箱子相距约50米。铁锚下部呈半埋藏状态,出露两只锚爪,锚杆为圆柱形, ...

• 台北故宫“亚洲织品展”上新:从包覆盛物到护佑祝福

织品服饰一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与品味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染织工艺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贸易交流、民情风俗等不同影响,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亚洲织品展”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的常设展项,汇集各地的代表性织品服饰文物,呈现亚洲多元文化。该板块5月20日迎来换展,分别从物质功能、社群关系、精神象征等面向,呈现织物跨越时代与地域的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在成都,7200余项活动呈现

6月2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情况。据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1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呈现“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展览。而在全国各地,则将有7200余项线 ...

• 上博“何以中国”第二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继去年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后,6月20日,上博将迎来“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这一展览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展览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20件组,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讲述“文明 ...

• 大都会博物馆馆长霍莱因:上海首展缘何聚焦大洋洲

“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目前正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馆藏大洋洲艺术品首次离开纽约,也是该馆的展览首次来到上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也随着展览来到上海。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他认为,“‘大洋洲展’是与希腊艺术等同等级的艺术展”;“博物馆是一 ...

• 良渚博物院长徐天进:文物手稿图与考古人的艺术理想

2022年11月,良渚博物院“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下简称“晋国玉器展”)开幕,策展人徐天进教授所画的文物手稿图也一并在网络上流传。这些文物手稿色彩明快、细节丰富,空白处密密麻麻的文物信息,记录了作者绘图时的所思所想。日前,展览图录正式出版之际,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接受了采访。他谈到,“对于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我们格外的重 ...

• 殷墟甲骨、晋公盘等国宝首聚蓉城,看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距今8000余年前的“贾湖刻符龟甲”,殷墟甲骨、史墙盘、晋公盘等国宝重器,宋代词人、爱国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敦煌遗书……澎湃新闻获悉,6月10日,这些国宝级文物将在成都博物馆开幕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上对外展出。据悉,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的重要活动,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 ...

• 碑帖上的苏轼游踪,上图新展聚焦北宋书家人文之旅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近日推出新展览“游目骋怀——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以馆藏宋四家的碑帖为基础,开启跨越时空的北宋山水行旅世界。展出的30余件碑帖作品中(其中有部分为复制件),与苏轼有关的碑帖作品就占14件,跟随碑帖上的行动轨迹,可勾勒出较为完整的苏轼生平游踪。展览所涉碑帖,除了“宋四家”苏轼,还有黄庭坚、米芾、蔡 ...

• 用一个展览,追溯伦勃朗四十年创作生涯的演变

伦勃朗(1606—1669)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并跻身于西方古代艺术大师之列。这位荷兰画家极其高产,四十年间创作了300多幅油画、300幅蚀刻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澎湃新闻获悉,6月2日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NGV)新展“伦勃朗:真实生活”以时间为序,从伦勃朗早年在莱顿到1631年移居阿姆斯特丹,再到声名鹊起和最终破产;从最初戏 ...

• 包华石、唐宏峰:东西方比较视野下的图像学

从17世纪尼德兰的绘画,直到20世纪的晚期印象派绘画等等,现代的西方艺术史似乎就是一个不断的凸显纯粹的视觉形式和平面的历史,从膜拜价值变为强调展示价值,还有画家自觉的意识。在这一点上面,现代社会越来越凸显视觉,一种纯粹的、去魅的、大量的视觉。近日,世纪文景与UCCA联合发起“图像及其超越”系列对话活动,结合图像学研究传统,试图在当下跨文 ...

• 全球视野下的非遗保护:古埃及草画、正仓院展陈

6月8日下午,第十一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行。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专家、代表分享各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做法、管理机制和保护策略、实施情况与案例,为全球各国间开展非遗保护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从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具体做法,到古埃及纸莎草画,再到正仓院文物的展陈,与会各国专家学者进行 ...

• 浙江境内“唐诗之路”上的唐代石刻

若简单梳理《全唐诗》作者目录,就会发现,那些在当时就闻名天下的大诗人,基本上都曾在浙江境内留下过足迹,骆宾王、杜审言、贺知章、李白、杜甫、孟郊、皮日休、孟浩然、李邕、杜牧、张志和等等,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辉耀着大唐的天空。浙江全境唐代石刻保存状况如何?作者多年来对浙江全境唐代石刻进行实地勘察和案头整理,用路线行进式的方法按地区记 ...

• 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地考古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时发现了“隋尚书右仆射、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北平襄侯”段文振家族墓地。段文振一生戎马倥偬,可谓名起于军旅、身没于军旅,为维护统一、定边安塞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家族墓地虽遭严重盗掘破坏,仍为研究周隋之际的礼制、官职、文化、经济及其所反映的朝代更迭、社会变化和门阀制度提供了重要 ...

• “吉金万里”,看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青铜文明展

先秦至秦汉时期,西南各地先后进入青铜时代,孕育出了灿若星辰的古代青铜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澎湃新闻获悉,“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正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展览集结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5省市32家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294件/套,以先秦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为代表,涉及考古遗址近百处,有88件/套文 ...

• 牧溪《六柿图》等首次离开日本,今秋亮相旧金山

澎湃新闻了解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将于今年秋天带来特展“禅之心”(The Heart of Zen),呈现南宋画僧牧溪所作的《六柿图》《栗图》。牧溪是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佛名法常,他以其清幽、简净、不假妆饰与写意的风格,在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尊崇,被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其《六柿图》曾被认为是禅宗意境的代表画作。据悉,这两件作品 ...

• 这些清代文物如何到德国?西方首次系统追溯八国联军掠夺文物

德国各大博物馆中,拥有着数千件来自中国清代的重要文物。这些文物是如何从北京到德国的?它们是否为德国在殖民战争中非法掠夺的战利品?澎湃新闻获悉,德国七家博物馆前年联手启动的“追踪义和团文物”溯源项目将在今年11月完成,旨在解答这些问题。同时,德国方面也与故宫博物院建立合作,将德方挑选出的70件代表性文物,进行追溯工作。这是西方世界首次 ...

• 唯一胡冠亮相上海,“漠北锋鸣”特展再现早期匈奴

“大漠无垠,锋镝争鸣。长空鹰击,铁骑奋蹄。”6月9日,展览“漠北锋鸣——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物精品展”在上海闵行博物馆开幕。从金凤冠、双虎相拥纹银饰件、再到双虎相拥纹银饰件等,展览以300余件器物还原了长城沿线地带以匈奴为代表的早期草原文明的生活场景,展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质朴刚健、自由豪放的气质。展出的鹰顶金冠是迄今我国所发现的唯一的“胡 ...

• 上博将展金石传拓技艺,青铜器海内三宝全形拓齐亮相

上海博物馆收藏历代金石拓本,其中不乏精稀之品与名家鉴藏之作。自上博建馆以来,将传统的金石传拓技艺应用于青铜器、古文字等专业,运用大量拓片资料,既是上海博物馆学术研究的传统,也是展览陈列中展示文物的重要手段。7月7日,上海博物馆将在多年整理研究基础之上,推出“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特展,用37件组文物让观众欣赏中华吉金乐石之美,体验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贾湖刻符龟甲为始,看汉字里的中国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其演变历程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赓续。澎湃新闻获悉,6月10日,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配套活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特展厅启幕。展览汇聚全国20个省、直辖市,40个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共220件,展品包括贾湖刻符龟甲、西周史墙盘 、春秋晋公盘,以及唐代虞世南、柳公 ...

• 惊艳亮相!三星堆又有两件神像跨坑拼对成功

伴随着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进入文物清理、保护和修复阶段,越来越多的残断文物经过跨坑拼对实现“合体”。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公布了两件青铜器物跨坑拼对成功的消息。这两件文物分别是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和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器物组成分别来自二号坑、三号坑以及八号坑。两件铜器均由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二次 ...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在成都揭晓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四川成都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作为今年的主场城市,成都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人熟知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就来自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 ...

• 走近“欧洲旅行嘉年华”中的艺术博物馆

在有着浓郁人文艺术气息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欧洲,参观艺术博物馆与人文古迹一直是旅游的重头戏之一,除了世人最熟悉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等,欧洲艺术之旅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目的地。6月10日,由上海约莱文化和静安漫选主办的“2023欧洲旅行嘉年华”(以下简称“嘉年华”)在上海地铁静安寺站漫选商业街拉开帷幕,来自瑞士、英国、克罗地亚、 ...

• 浙商美术馆展陈继儒、陈洪绶、王铎等明清书画

明清,之于中国的历史及中国的艺术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传统”的荣光与“求变”的焦灼混同,“复古”的主张与“尚奇”的倾向并存,也因此造就了艺术领域的群芳斗艳。6月10日,作为浙商美术馆开馆的首次展览,“墨林华光”——明清书画撷珍特展臻选了40多件明清时期的名家精品书画。如明代范允临、陈继儒、王思任、李因、陈洪绶等,清代王 ...

• 那不勒斯考古珍藏展:呈现古罗马的尚武与日常

澎湃新闻获悉,6月12日至10月8日,“古罗马文明之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于北京中华世纪坛呈现。展览通过近70组古罗马时期遗珍,展示古罗马文明之美。此次展览分为三个主题单元——“美的承继” “生活之美”“美的演绎”。通过近70组古罗马时期遗珍,含雕塑、壁画、青铜器、玻璃器、马赛克等多种艺术品类,展示古罗马文明之美。从这 ...

• “越国真容”掀开新一页,越文化进入聚落考古新阶段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绍兴大湖头、南山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在多位国内考古专家的见证下揭开神秘面纱,一幅东周时期越国人们生活、生产的真实画卷徐徐展开,好似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历史之门。丰富、复杂的遗迹存留,令专家们大为振奋,大家普遍认为,两处遗址现阶段的考古发掘,填补了史料的空白。这是越国考古的新突破,也充分展现了越城考古前置工作的新 ...

• 中国文博界泰斗孙机辞世,享年94岁

澎湃新闻获悉,文博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于今天上午8时零九分逝世,享年94岁。孙机先生的学生、知名文物学者葛承雍以及孙机的同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都向澎湃新闻确认该消息。据朱万章介绍,他是今天上午从孙机先生的女儿处获知孙老逝世消息,心情十分悲痛。“我的老师孙机先生是中国考古界、文物界、美术界的一座 ...

• 炎夏中的“莲荷意象”,川博呈现两百余莲荷文物

自古以来,莲荷题材不仅广泛出现在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中,还以不同形式留存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莲荷文化遗产。澎湃新闻获悉,“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正在四川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集合了全国44家文博单位的218件莲荷精品文物,将古代文人墨客对莲荷的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展厅现场展厅现场此次展览以莲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为主线, ...

• “十八世纪欧洲大师”展九月来沪,戈雅、布歇等领衔

来自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的特展“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正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展出,近日,乌菲齐美术馆馆长史艾克受邀来到上海,在参加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东一美术馆与乌菲齐美术馆“五年十展”战略合作中的第三个大展“十八世纪欧洲大师”展将于今年9月28日在上海举行。这一特展将精选来自乌菲齐美术馆的72件重要馆藏作品。其中, ...

• 典籍中的书香茶韵,国家图书馆展“茶和天下”

茶起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形成了灿烂悠久、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茶文化既活在当下我们的生活里,又载于浩瀚的典籍中,成为中华文明最典雅馨香的组成。而中国茶与茶文化也在世界影响并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澎湃新闻获悉,“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对外展出。该 ...

• 良渚“琮王”初现上博,“何以中国”第二展将揭幕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继去年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后,下周将迎来该系列第二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这一展览将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其中将展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为此次展览最大的看点之一。6月16日下午,《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探访了上博布展 ...

• 直面“千年微笑”,苏博将展青州龙兴寺佛造像

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遗址(青州博物馆南邻)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600余尊佛教造像,一经发现,即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又获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西方学者誉之为“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这批神秘的窖藏佛像成为了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澎湃新闻获悉,7月1日,“微笑千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将在苏州博物 ...

• 如何走进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世界

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上的赫赫名迹,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图像同样有着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6月17日,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所著的《清明上河图深度游》(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与公众见面。该书作者余辉在现场与浙江大学艺术史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震展开了对谈。 ...

• 五千年前最重石猪与良渚琮王,史无前例齐聚上博

走进“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澎湃新闻记者 陆斯嘉 陆林汉(04:08)距今五千多年前,迄今为止考古出土的最大、最重的凌家滩文化石猪,造型“萌萌哒”的人首陶瓶,刻有完整神人兽面纹的良渚文化“琮王”,上海福泉山遗址出土的史前最精美象牙权杖……这些中国考古史上的重量级文物史无前例地首次相聚上海。备受期待的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 ...

• “关山戎马到江东”:苏博新展呈现百余战国西戎文物

“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现场(01:21)考古学家童恩正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一条大胆设想:在我国的东北到西南存在一条绵延达万里的半月形地带,这一地带内享有相似的自然景观,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铁器时代之初,众多活跃过的族群留下共同的物质文化,这些遗存迥异于中原诸国,勾勒出了最早的“夷夏之防”。澎湃新闻获悉,6月20日, ...

• 石涛的“搜尽奇峰”与迁想妙得

“清代四僧”之一的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有着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他大胆地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观点,在他所处的时代,提出这一观点是需要有智慧和勇气的。因为那个时候画坛的主流还是被清代“四王”书斋式的艺术行为所笼罩。石涛像石涛山水卷《搜尽奇峰打草稿》局部作为一位画家,石涛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深知笔墨是中国 ...

• 见证元大都繁华,大运河博物馆呈现元代瓷器专题展

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金中都的东北营建立新城——元大都,作为元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务最盛,各国商贾辐辏于此、百货云集”。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发达的水陆交通,商贸物资源源不断流向大都,其中就有来自南北各地的瓷器。澎湃新闻获悉,“大都:元代北京城”瓷器专题展近日在地处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出,其中既有山东菏泽元代 ...

• 以美洲豹为主线,湘博将展墨西哥古代文明

说起墨西哥,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玉米、辣椒、仙人掌,还是口感浓烈的龙舌兰酒?是神秘的玛雅金字塔,还是雨林之王美洲豹……澎湃新闻获悉,7月1日至9月17日,“美洲豹的传人——墨西哥古代文明展”将在湖南博物院对外展出,展览汇集了9家墨西哥文化机构收藏的154件(套)精品文物,以美洲豹为主线,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对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地理环境 ...

• 考古学者谈上博“实证中国”里的良渚新发现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二展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近日开放。展览通过358件文物,呈现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浙江良渚遗址出土文物,包括出土于浙江反山遗址12号王陵的良渚“三大神器”——“琮王”、“钺王”和玉权杖,反山遗址20号墓 ...

• 重读《茶经》,回到“人”本身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本茶学专著。《茶经》出,茶道兴。然而,身处当下社会,又该如何体会《茶经》?《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诗画问茶”系列,本期专访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原馆长、茶学专家王建荣。“茶有‘茶道至简’之说,茶道是没法表演的,能够表演的是茶艺。茶道只是一种领悟,《茶经》中提出‘茶之为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历代文人 ...

• 上博“百物看中国”:汉代文物首展匈牙利

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上海博物馆与徐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作为上博“百物看中国”全球巡回展首展,展览于6月24日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馆拉开帷幕。这一天,也是匈牙利的博物馆日,为此,博物馆开放至晚上12点,当天吸引近万名观众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莫拉·弗朗茨博物馆(M ...

• 何其盛哉,《永乐大典》原本“苏字册”回到苏州

《永乐大典》是一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巨编。它卷帙浩繁,版式精美,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七八千余种典籍,历来有“文献渊薮”之誉。在《永乐大典》的编纂流传过程中,有三十多位苏州先贤参与其中。他们或作为监修、都总裁、副总裁负责《永乐大典》的编写,或率先倡议将《永乐大典》中的秘本刊刻流传。澎湃新闻获悉,为展示《永乐大典》 ...

• 品铁观音之乡的茶文化,国家博物馆展“凤鸣于溪”

福建泉州安溪,置县千年,山水灵秀,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中国乌龙茶之乡,也是世界藤铁工艺之都。澎湃新闻获悉,“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是安溪历史文化首次以较大规模、较为系统丰富的展陈在京展示。此次展览将持续3个月,共有160余件(套)展品、100多幅图片集中亮相现场。安溪茶山“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 ...

• 首次用考古文物讲述“云冈的经典与范式”

吴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陈小玲导览“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特展。(02:32)“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这是千年前大同武州山南麓的云冈石窟,也是北朝艺术的滥觞,中国早期石窟的代表。近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及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云冈研究院也多次尝试了将云冈文化带出去。7月1 ...

• 这是延续千年的微笑,青州佛造像来到苏州

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遗址(青州博物馆南邻)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400余尊佛教造像,一经发现,即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又获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批佛造像曾先后在中国、日本、德国、瑞士、英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誉为“改写世界美术史”的重大发现。7月1日,“微笑千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在苏州博物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