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介绍
价值特征
大雁塔是8 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其所在的大慈恩寺由唐代皇室敕令修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由玄奘法师主持,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1 2 4之一,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大雁塔为寺内重要建筑,也是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唐长安城的名胜之地、标志性建筑。
基本概况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即唐长安城遗址南部,又称大慈恩寺塔,始建于6 5 2 年(唐代),7 0 1 年重建,经历代维修,现存塔为1 6 0 4 年( 明代) 修复。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砖砌塔基之上的七层四方形砖塔。塔基底边长4 5 . 5 - 4 8 . 5 米,高4 . 2 米。塔含塔基通高6 4 . 1 米,底层边长2 5 米。四开券洞。大雁塔南门洞两层嵌有的唐太宗与唐高宗亲撰之“ 大唐三藏圣教序” 和“ 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
丝路价值特征重点物证
大雁塔是7 - 8 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玄奘(6 0 2 - 6 6 4 年), 初唐高僧, 于6 2 7 -6 4 5 年间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半岛取经求法,历时十八载,行程遍及五天竺1 2 5。归国后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经,由玄奘口授、弟子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是玄奘亲见亲闻的旅行记录,是中国与中亚、印度交往的珍贵记录。据大雁塔碑文记载, 该塔便是为存放玄奘带回的经卷佛像而建。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
此外, 大雁塔的修建,也是塔这种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至中国的结果。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 砖面土心, 不可攀登, 每层皆存舍利, 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1 2 6。这一过程生动体现了佛教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并逐渐中国化的过程。
- 大雁塔
- Great Wild Goose Pagoda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
- 唐
- 5.33公顷
- 作为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后放置从印度取回来的佛经所在,价值要素包括:唐代方形砖砌塔基、七层四方形砖塔;唐代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唐代门楣石刻等;并逐渐成为唐长安城标志性古迹。
- 公元7-8世纪
- 古建筑
- 中国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佛塔
- 354.32公顷
- 大雁塔是8 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大雁塔作为大慈恩寺内重要建筑,也是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唐长安城的名胜之地、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