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敦煌|莫高窟220窟,来自胡地的曼妙舞姿

摘要:     220窟,我们可以唱着李白的诗去欣赏。也许有生之年再也找不回那个《前有一樽酒行》的世界,但我们至少还有220窟,在那里,春风无尽,罗衣曼舞。  与前篇112窟(敦煌|莫高窟112窟,盛世华彩的大唐乐舞——反弹琵琶)不同,220窟是个大窟,相当大,更为幸运的是它是个特窟——特窟的意思,就是作为普通观众,可以有机会亲见。  不过原窟只能停留几分钟。所幸,上海的《敦煌-生灵的歌》大展,220窟的

  

  220窟,我们可以唱着李白的诗去欣赏。也许有生之年再也找不回那个《前有一樽酒行》的世界,但我们至少还有220窟,在那里,春风无尽,罗衣曼舞。

  与前篇112窟(敦煌|莫高窟112窟,盛世华彩的大唐乐舞——反弹琵琶)不同,220窟是个大窟,相当大,更为幸运的是它是个特窟——特窟的意思,就是作为普通观众,可以有机会亲见。

  不过原窟只能停留几分钟。所幸,上海的《敦煌-生灵的歌》大展,220窟的复制窟也来了。在那个昏暗的洞窟中,我一寸一寸的找寻着曾经的大唐气象,曾经的大唐旧迹,霎那,仿佛自己已经跨过千年岁月,来到繁彩的大唐。


  220窟是敦煌豪族翟氏守修近300年的家庙,也被称为翟家窟。此窟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目见的鲜艳的初唐壁画,重见天日只有70余年——此窟创建于初唐,但宋或西夏时,壁画全被覆盖,绘以满壁千佛。1943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剥去四壁之上层壁画,初唐艺术杰作赫然重晖。

  

  

1908年伯希和助手拍摄的220窟的南壁,满绘千佛

220窟场面宏大,内容丰富,但最吸引我的,无疑是两铺巨型经变画的下方那曼妙无双的乐舞图——敦煌壁画中最精美的乐舞图之一。

右壁(北壁),通壁画药师经变。画面中央画立佛七身,着偏袒或通肩式袈裟,或持念珠或持药钵,跣足立莲台上。下方为通壁乐舞图,画面中央的两组舞者,一白裙素裹,一锦衣严身,在小圆毯上旋转腾踏。两侧画两组乐队,共计28人,他们的肤色不同,所持乐器各异。在舞者和乐队之间,二菩萨正点燃灯轮,使豪华而庄严的药师净土又增几分辉煌。

  左壁(南壁),通壁画无量寿经变,在碧波荡漾的宝池中,主尊阿弥陀身着右袒式袈裟,结跏趺坐,双手在胸前作转法轮印。主尊两侧画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胁侍菩萨的周围,众多的菩萨和听法诸天众。下方两身舞伎身披长巾,翩然起舞。两侧画两组乐队,共计16人,正奏乐伴和。

  两幅乐舞图,皆为两侧乐队坐于方毯之上,中有舞伎各自在小圆毯上起舞。曾听过讲解,认为这两幅乐舞图中的六身舞伎,跳的均为胡旋舞,且恰好从正、侧、背面全方位地展现了胡旋舞的曼妙舞姿。

胡旋舞源于西域康国,故又名康国舞。康国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居粟特之首。胡旋舞于北周时传入中原。《新唐书 礼乐志》(卷二十一)载:“胡旋舞,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通典》卷146云:“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说明胡旋舞正因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

胡旋舞的特点:一是舞者急速旋转,动作轻盈、节奏鲜明;二是场地简单,舞者在一块小圆毯上,始终不离开圆毯。胡旋舞的伴奏以鼓、笛、钹等打击乐器为主,这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

左壁(南壁),无量寿经变乐舞图

胡旋舞在唐代开元年间最为风靡,长安城里,一时舞胡旋成风。唐玄宗对于胡旋舞十分偏爱,他宠爱的杨玉环和安禄山,为取悦玄宗,也常常在宫廷上舞胡旋。


关于李、杨、安三人的故事,请看此篇:敦煌|胡旋舞,盛唐的告别演出


胡旋舞的舞者多为女子,有独舞,也有三、四人舞,后来也有男子舞之。据《旧唐书·安禄山传》云:“(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需要注意的是,在唐朝,汉人女子能作胡旋,汉人男子中有身份的人一般不作胡旋。杨贵妃身为女子,可以将胡旋舞跳得极为出色,而安禄山“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乃因他是胡人,而非汉人。

先看右壁:


右壁(北壁),药师经变乐舞图


  这是目前所见敦煌经变画中舞伎最多的一幅,色彩绚丽,栩栩如生。乐队中间的灯楼两侧各有一对舞伎,她们横列一排,立于小圆毯上,翩然起舞,舞姿各异,矫捷奔放。


右边一组舞伎,正从相反方向,对称旋转。她们白衣素裙,肩披绕臂长巾;一手前举,一手略弯于身后;双足立于小圆毯上,似乎正在快速地交替旋转;宽摆长裙裙裾飘展,全身的帛带随风卷扬,发辫与发带高高飞起,急转如回风舞雪。这正在旋转的瞬间,恰如白居易《胡旋舞》诗所写: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线描图中看得更清楚:两位舞伎足不离地,两足交替,快速旋转,她们高高扬起的发辫与发带、全身飘飞的帛带、随着急转激荡开去的璎珞,可见其节奏之快、转圈之急。

左边一组舞伎,头戴尖顶宝冠,上身穿”锦半臂“,下身着“石榴裙”。从头饰和上装的款式纹样来看,很象盔甲,应该是美化版的军服,舞伎因此显得英姿飒爽。她们背向而立,两手执巾,一手上举,一手下压;一只脚立于小圆毯上,另一只脚猛然向上收缩抬起,裙摆也因此呈现一种骤然收拢的瞬间动势,非常写实。此舞刚劲娇健,有一种用力向上伸展的感觉。

胡旋舞以快速旋转为特点,应当会间杂以其他动作,但我个人更愿意认为此舞为胡腾舞,理由为:

1、作为同一场合的舞蹈,若所跳为同一舞种,应以服装统一、动作统一为美。而此二组舞伎,服装明显相异、瞬间凝固的动作也完全不同,也许本身就说明分别跳的是不同的舞种,此场面追求的是一种不对称美、不平衡美。

2、左边舞伎的动作明显是单腿收缩向上,一手用力上举,整体是一种向上的态势,与右边一组双臂平伸、正在快速旋转的胡旋舞显然不同,却与胡腾舞腾跃踢踏的舞姿有些相象(见后文补充资料,可进行舞姿上的对比)。

3、胡腾舞虽多为男子独舞,但也见对舞。此处舞伎的装束为不爱红装爱武装,中性形象或许正是模拟男子,以跳胡腾。但因是女性起舞,舞蹈的动作不会那么激烈夸张,而相对温和柔美一些。

线描图中可以看出,舞伎所着颇似武装,背向而立,一腿后勾,一手用力向上托伸,一手侧垂作“提襟”姿,舞姿极为刚劲矫捷。


胡腾舞源于西域石国。石国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附近,也是粟特人建立的国家之一。魏晋以后,大量粟特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胡腾舞约于此时传入。

胡腾舞是一种男子独舞,流行于北朝至唐代,当时深得中原贵族赏识,风靡一时。其特点是既雄健迅急、刚毅奔放,又柔软潇洒、诙谐有趣。主要舞蹈动作包括勾手搅袖,摆首扭胯,提膝腾跳,以腿脚功夫见长。胡腾的步法以跳跃和急促的蹲舞踢踏为主。但和胡旋舞一样,只能在小圆毯上纵横腾挪,不能离席。伴奏的乐器有横笛和琵琶。


  再看左壁:

两舞伎作“吸腿“姿立于小圆毯上,双手一上一下作挥巾对舞。两舞伎舞姿完全相同,只是左右各异。

  唐代舞蹈分健舞、软舞两种,健舞主要表现矫健之美;软舞主要表现柔和之美。胡旋舞和胡腾舞均属于健舞。而这幅壁画中的舞蹈,温和软媚,我个人更倾向于是软舞中的一种。

  两位舞伎身姿窈窕,体态优美。身披的长巾轻扬曼卷,衬托出舞姿的圆润流畅,舒缓柔婉。

  如此的婀娜多姿,如此的灵动飘逸,如何不令人想到中原的美妙舞姿?请看此篇:玉舞人|玉舞人--历经千年的优雅

  在敦煌墓画中,与以上舞伎形象类似的壁画还有:215窟(盛唐)、197窟(盛唐)、341窟(盛唐),她们都舞于一小圆毯之上。另外还有334窟(初唐)、331窟(初唐)、335窟(初唐)、129窟(盛唐)、180窟(盛唐)、194窟(盛唐)等。所有这些舞伎皆长巾飞扬。

  

莫高窟第215窟 (左)、197窟(中)、 341窟(右)


  以上关于胡腾与软舞的设想,皆为本人一厢情愿之浅见。非专家、无考证,仅为博己一哂。

  补充阅读:

  -石国与康国的方位

  (图片来自于“地球知识局”)

  -胡腾舞源于西域石国,胡旋舞源于西域康国。

  -胡腾舞和胡旋舞的舞姿不同,一个是“腾”,急蹴的跳腾;一个是“旋”,飞速的旋转。

  

  -胡腾舞的舞者多是男子,且为独舞,后来也有对舞形象出现。胡旋舞的舞者多为女子,有独舞,也有三、四人舞,后来也有男子舞之。

-有关胡腾舞和胡旋舞的唐诗:

  《胡腾儿》 唐 李端

  《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 唐 刘言史

《胡旋女》 唐 白居易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胡旋女》 唐 元稹

  -有关胡腾舞和胡旋舞的文物:

鎏金铜胡腾舞俑 唐(618-907年)

20世纪40年代由路易·艾黎于西安古玩摊购得并捐赠

山丹县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藏

  舞俑通高13.5厘米,铜底座高3.5厘米。舞者圆目钩鼻,阔嘴大耳,头戴卷檐尖顶帽,身着窄袖紧身衫和长裙,足蹬长筒翘头软靴,腰束长带,身背酒葫芦,作腾跳舞状;右臂上扬,左臂下弯,右腿斜踢,左腿单足挺立于垂瓣莲托之上。长袖翻飞,裙角轻扬,表现了舞者形动意扬的瞬间。当是唐诗中描绘的胡腾舞者。

  黄釉乐舞图瓷扁壶 北齐(550-577年)

1971年出土于河南安阳范粹墓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扁壶通高20.5厘米 ,宽16.5厘米。扁体,圆口,细颈,肩有双系钮,通体施黄釉,其形状显然是仿照了西域皮囊壶。在壶腹两面,模印着同样的“胡腾舞”图,画面的中央是一舞者,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翻领长衫,腰系宽带,衣襟掖在腰间,足套长统靴,正回首、摇臂、扭胯、提膝,做扭动踢踏舞蹈状。其右侧立二人,一人执钹,一人弹琵琶。左侧立二人,一人吹横笛,一人击掌伴唱。五人均深目高鼻,着胡服,显系西域胡人。据专家考证,该图表现的是西域"胡腾舞"。

  胡人乐舞绿釉扁壶 北魏(386-534年)

  1986年6月出土于宁夏固原小南寺巷

  固原县文物管理所藏

  扁壶残高11厘米,宽9.3厘米,陶胎,通体施绿釉。壶口残,扁腹,腹边缘饰一圈联珠纹,腹面中间为一组七人乐舞的场面。 当中一人,回首、头微仰,右臂弯曲舞过头顶,左臂向后甩动,右脚后勾,左腿微曲跃起,身躯扭动,于莲花座上翩翩起舞。两边舞伎双腿曲蹲,击掌按拍。左右共有四个乐伎,皆双腿跪踞在莲花座上,分别弹琵琶、吹笛、击钹、弹箜篌。七人均深目高鼻,头戴蕃帽,身着窄袖翻领胡服,足登靴,为西域人形象。乐舞形式似为胡腾舞。

胡腾舞纹玉铊尾 唐(618-907年)

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唐昭陵陵园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

  长10.5厘米,宽5.1厘米,厚0.9厘米。白玉,乳白色,圆首矩形,两面边缘均削棱,正面雕出一跳胡腾舞的男子。舞者长发卷曲,高鼻深目,面带微笑,上着圆领紧身长袖衣,腰系长裙,裙下摆饰花边,足蹬高筒靴。屈肘扬右手,左手摁于臀侧,双手均藏于袖中,右腿腾起,左腿微曲,肩披飘带,舞于圆毯之上。圆毯周饰垂索,其内阴刻一“田”字。背面方形一端削低一层,所切的平面呈圆把形和长方形,并在其上钻出五个隧孔,以便将鞓末端与其固定在一起。

  虞弘墓石椁饮宴乐舞图 隋(开皇十二年 592年)

1999年7月出土于山西太原晋源区王郭村南

山西博物院馆藏

虞弘墓的汉白玉石椁呈仿木结构的歇山顶式殿堂建筑形式,由椁座、椁壁、椁顶三部分组成,在椁座和椁壁四周,雕刻有内容丰富的浮雕图案,且施以彩绘或描金。图中人物、服饰、器皿及花鸟等纹饰带有强烈的中亚民族文化色彩。

  石椁后壁居中正对椁门处的石板上,描绘的是男女主人(也有说是虞弘与女神)在帐中欢宴,欣赏歌舞的场面。毡帐内平台上,坐着一男一女。男子深目高鼻,留西亚常见的络腮胡子,波形长发,头戴萨珊波斯国王常见的日月王冠,冠后有两条长达臂肘的飘带右手执多曲长杯,举于胸前,目光温和地平视着对面的女子。女子面对着他,曲腿坐于平台上,头戴花冠,身着半臂裙装,左手放于左膝,右手前伸,举一高足杯,陪男子饮酒。在二人后侧各有两名男女侍者,两两相对。

台下有六名男乐者分左右跪坐于两侧,每侧三人,手中分别执曲项琵琶、箜篌、腰鼓、筚篥、横笛、铜铙。乐者中间,一男子正在舞蹈,舞者深目高鼻,上着半袖衫,肩披一条极长的帔帛,下穿紧身裤,赤脚,腰间系一长软带,脚下铺小圆毡,左脚着地,右脚后翘,肩上帔带和腰间软带在空中飘舞,表现出舞蹈者舞步的急速,他的两臂一上一下一种明显地来回翻动的舞姿,身首扭转正在急速地跳着粟特地区东传来的“胡腾舞

  加彩围屏石塌 北齐(550-577年)

据说出土于河南安阳

日本Miho(美秀)博物馆藏

  日本Miho博物馆藏北齐加彩围屏石榻,在夫妇宴饮图的前方,也有跳胡腾舞的形象。中间一胡服男子双手相握,奋力上举,右腿崩直,左腿用力上勾,正在急速舞蹈。两侧有十个乐者分立左右,分别持箜篌、曲项琵琶、直项琵琶、横笛、铜钹等乐器,为舞者伴奏。

  安伽墓围屏石榻 北周(大象元年 579年)

  200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北郊未央区大明宫乡炕底寨村西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安伽墓围屏石榻中间,是一幅男女主人宴饮图。此二人在其他画面上也有出现,特别是男主人,每个画面都有,装束一样。他们应该就是安伽夫妇。 安伽头戴粟特人特有的帽子----虚帽,身穿圆领窄袖长跑。夫人则盘发,身穿圆领束胸长裙。

  安伽围屏石榻的舞者图像共有三幅,均刻绘于墓中之石榻围屏上,为浅浮雕贴金彩绘,分别为石榻后屏之一、之六和石榻左侧屏之二。后屏之一中舞者,身着褐色紧身对襟翻领长袍,襟、袖口、下摆为红色,白裤,黑靴,双手相握举于头顶,扭腰摆臀向后抬右脚,正在跳胡腾舞。后屏之六中舞者,身着红色对襟长袍,浅色裤,红袜,黑长靴,正拍手踢脚跳胡腾舞。左侧屏之二中舞者,身着褐色圆领紧身长袖袍,领、袖、前襟及下摆均饰红彩,红裤,黑长靴,正扭头、伸右手、屈左臂、甩袖、踢腿,表演胡腾舞。

史君墓彩绘贴金浮雕石堂宴饮图 北周(大象元年 579年)

2003年6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北郊未央区井上村东

西安博物院藏

史君墓彩绘贴金浮雕石堂,东西长2.46、南北宽1.55、高1.58米,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底座、中部墙板和椁顶三大部分组成。瓦当、斗拱、立柱等部位均贴金。石椁墙板四面分别浮雕有四臂守护神、祆神、祭祀、升天、宴饮、出行和狩猎等题材的图案,在人物脸部、服饰和山水树木等部位施有彩绘或贴金。图案内容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

后外壁左二男女主人宴饮图前方,有一舞者,扭头、伸右臂、屈左臂、甩袖、弯右腿,抬左腿,正在跳胡腾舞。其左侧有二乐者伴以腰鼓和横笛。还有数人立于堂上,执琵琶、箜篌、筚篥、横笛等以伴奏。

  

  北朝石堂

  日本收藏家崛内纪良先生捐赠(不知出土地点、墓葬信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石堂无彩绘贴金痕迹,二维的平面线刻形式也限制了画匠的创作发挥,但具有北朝同时代粟特葬俗的印辙和鲜明的祆教元素。

  石堂正面左部,主角是满脸鬚髯的胡人首领,卷发头上戴花冠状头饰,冠上套小方软帽,他手持水杯盘腿坐在有镂空壸门的方榻上,身边有七个卷发撇胡的人围绕他站立,有的手举垂穗流苏华盖,有的手持綵结羽葆仪扇,腰带系佩带鞘小刀、鞶囊等。榻下一个无髭年轻胡人双手举起,等待接杯续水。地下放着长颈水壶和汤勺、圆钵,似要用最纯净的水调制饮品。胡人首领一手持水杯,一手指压嘴唇边,这种粟特典型手势表示赞赏。相应地,首领满脸笑容,肚腹隆起,显出心醉神迷、自负得意的神态。

  厅堂内一对胡人袍衫束带,腰挂刀具,足穿无后跟软鞋,面带微笑,翩翩起舞。他们双手合拢,插指窝腕,两臂高举头顶,扭腰撅臀,抬脚踢腿,是典型的胡腾舞造型。伴奏的乐队有吹排箫者、弹琵琶者、吹胡笛者、吹筚篥者、拍腰鼓者,神态各异,形象质朴,展现出一幅奏胡乐、观胡舞的聚会图景。

  石堂背面中心场景的左侧是一幅胡人乐舞图,共有十三个卷发胡人男子站立。后面为乐队,有的横抱琵琶,有的手拍长鼓,或吹筚篥,或吹排箫,正在演奏。前方两个胡人翩翩对舞,弓腰撅臀,弯臂抬手,与石堂正面的胡腾舞形象相似,并在脚下放置有胡瓶钵碗。中心场景的右侧,一群侍女翩翩起舞、乐器齐鸣,仿佛与对称位置的胡人男子载歌载舞场面相呼应。女性乐队中有人演奏四弦或五弦琵琶以及排箫,最前面的手拨大型箜篌,与男子演奏的乐器稍有差别。画面中心是两个舞女正在对舞,她们身穿交领高束胸长裙,宽大的长袖随舞舒展。

  

  胡旋舞石刻墓门 唐(618-907年)

  1985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唐墓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盐池何姓粟特人墓,墓门出土时是成套的两扇紧闭的石门,单扇石门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

  两门扇正面凿磨光滑。在两门上,中间各减地浅浮雕一个跳胡旋舞的男性。舞者深目高鼻,虬须鬈发,胸宽腰窄,体魄健壮,发束带。上着圆领紧身窄袖衫,下着贴腿紧裙,脚蹬长筒皮靴,踩在一小圆毯上,双人对舞,舞姿造型略有不同。左边侧身回首,左脚站立圆毯上,右腿后屈,左手正微微上举,右臂屈至头顶;右侧舞伎右脚立毯上,左腿前伸,双臂上屈,至头顶上方合拢。两人均手持长巾,熟练挥旋,飘逸潇洒。四周剔地浅雕卷云纹,恰似舞伎腾跃于云气之中,造成流动如飞的艺术效果。

  韩休墓乐舞图 唐(公元745年)

  2014年出土于陕西西安长安区大兆街办郭辛庄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乐舞图原绘于韩休墓墓室东壁,为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大型唐代乐舞壁画,画幅宽410厘米,高230厘米,画中乐舞场面壮观,胡汉乐舞交相竞技,气氛热烈。此壁画以墨线勾勒,玄黄、石青、石绿、石墨、赭红等颜色平涂,绘有伎乐、竹子、芭蕉、垂柳、松柏、乐器、地毯等。

  整幅画面分为三组,共绘制人物16人,左边站一男一女,女伎形象损毁,男伎头戴幞头,穿黄色圆满领袍服,腰束革带,左手拿一条状物,类似今天的指挥棒,右手扬起,应是乐队的指挥;其后四女坐于方毯之上,一人弹奏箜篌,一人弹筝,一人吹笙,一人执拍板;中间一男一女分别立于圆毯上跳舞,其中女伎头梳倭堕髻,身穿袒胸长裙作旋转状,男伎头戴黄色抹额,身穿圆领袍衫,腰束革带,右脚抬起,亦作旋转状;右边人似乎全为胡人,五人跪于方毯之上,正在演奏,乐器有笙、琵琶、箜篌、箫、钹,旁站一人,前放一筝。

  

  整个乐舞置于山水环境中,是唐墓壁画乐舞图中难得的精品。根据文献资料和场景分析,其所跳之舞应是唐代著名的男女双人胡旋舞或汉化了的胡旋舞。乐则有可能是龟兹乐,印证了史籍所述之“胡部新声”的风格气象。

  苏思勖墓乐舞壁画 唐(公元745年)

  1952年2月出土于陕西西安东郊经五路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画高149厘米,长420厘米。原壁画被揭取分割为三幅。苏思勖墓壁画在色彩运用上一反初唐浓烈重墨的特点,呈现出焦墨薄彩的清淡风格。线条流畅、洒脱,一笔而成,准确而细腻。

  乐舞图右面置一黄毯,上为一组由五人组成的乐队,分前后两排,前排三人跪坐,分持竖笛、七弦琴、箜篌等乐器;后排立二人,一人吹排箫,一人以右手平伸向前,未执乐器。左面亦设黄毯,毯上乐队由六人组成,亦分前后两排,前排三人跪坐,分持琵琶、笙和钹;后排立三人,一横笛,一击拍板,另一人以左手平伸向前。乐队皆男性。

中间起舞者为胡人,高鼻深目络腮胡,头包白巾,穿长袖衫,腰系黑带,足蹬黄靴,立于黄绿相间的毯上。舞者左腿直立右腿屈膝抬起,左臂举至头上,右臂垂拂,视线向下,好像一个跳起后刚落地的舞姿。舞者是男性“胡人”,其服饰、舞姿与唐诗中描写的《胡腾舞》有相似处。




长安若耶出品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