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置遗址

敦煌遗书中的《贰师泉赋》

摘要: 将军神功甘泉涌——敦煌遗书中的《贰师泉赋》(公元920年乡贡进士张侠写的)《贰师泉赋》在敦煌遗书有三个抄卷:伯2712号,存十四行,行二十二至二十五字。首题“贰师泉赋一首”,尾记云:“凡三百三十七字”,末题“贞明六年庚辰岁二月十九日龙兴寺学郎张安人写记之耳”。贞明为五代后梁末帝朱瑱年号,贞明六年即公元920年。伯2488号,首题“贰师泉赋一首,乡贡进士张侠撰”。此卷首尾完整,存十四行,行二十三字左右,略有残损。伯 ...
将军神功甘泉涌——敦煌遗书中的《贰师泉赋》(公元920年乡贡进士张侠写的) 

《贰师泉赋》在敦煌遗书有三个抄卷:伯2712号,存十四行,行二十二至二十五字。首题“贰师泉赋一首”,尾记云:“凡三百三十七字”,末题“贞明六年庚辰岁二月十九日龙兴寺学郎张安人写记之耳”。贞明为五代后梁末帝朱瑱年号,贞明六年即公元920年。伯2488号,首题“贰师泉赋一首,乡贡进士张侠撰”。此卷首尾完整,存十四行,行二十三字左右,略有残损。伯2621号,仅存两行。末题“戊子年四月十日学郎员义写书故记”。 

此赋不见于唐人诗文集,作者张侠,生平亦不详。颜廷亮、郑炳林先生以为张侠当为张俅之形误。张俅即张球(约825年~约910年),归义军时期敦煌著名文士。他的著述保存在敦煌遗书中的大约有十七种。 

贰师泉,本名悬泉,在今敦煌市东六十五公里悬泉谷中,泉在东崖丈余高处,周围又有多处石隙渗水,与悬泉水汇合,向西北流五十米许,渗入地下消失。水质清冷味甘,百里之内,无逾此水。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兵攻贰师城以取善马。传说在军士饥渴万分的情况下,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泉水涌出。这篇赋借助悬泉的传说,突出地描写了汉将李广利的勇敢精诚及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尚品质。 

水是生命之源,在茫茫戈壁,漠漠沙碛上,更显得无比珍贵。大漠之中的敦煌人,对泉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初入悬泉谷,不见寸草滴水,逐步深入,忽睹泉流潺湲,甘草丛生,红柳吐蕊,胡杨写绿。再向前,更有飞瀑挂练,石隙含津。可以想见,汉唐士卒沿着枯干嶙峋的三危山麓行进,跋涉于这片茫茫沙海之中,是何等的艰辛。百里以内除了这股细微的泉流外再无点滴地表水。而一旦看见这清澈的甘泉,真是惊喜万分。《史记》《汉书》都没有记载贰师将军同悬泉的关系。《艺文类聚》卷九所引东汉刘珍《东观汉记》云:“耿恭校尉,居疏勒,匈奴来攻,城中穿井十五丈,无水。恭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而飞泉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乎?乃正衣服,向井拜,为吏请祷。有顷,井泉喷出。”范晔《后汉书·耿恭传》亦载此事。耿恭居疏勒被围,事在东汉永平十八年(75年)。是则东汉初已有此传说了。敦煌遗书中,涉及贰师泉者还有六个写卷,其中伯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西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利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伯3929《敦煌古迹廿咏》中《贰师泉咏》也写道:“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路指三危迥,山连万里枯。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作者依据悬泉的传说,突出地描写了汉将李广利的勇敢精诚及与士卒的同甘共苦。可见在敦煌人民的心目中,贰师泉是多么的圣洁可贵! 

《贰师泉赋》一开始,先描绘在贰师将军的率领之下,汉军将士浩浩荡荡,戈矛森严的阵势:“昔贰师兮仗钺专征,森戈矛兮深入虏庭。伐不宾之獯鬻,射芒角之狼星。”然后写行军旅途的漫长与艰难: 

于是北出雁门,崎岖峡斜。长城黯黯,漠漠平沙,指燕山而难进,陟眇邈之天涯。既而经过狼峤,乃渡金河。铁门险峻,玉岭嵯峨。跋李陵之战所,思陈汤之止戈。 

据《汉书·李广利传》载,李广利三次西征皆未向北绕道雁门、乌岭,更不可能折向东至燕山。雁门、乌岭、燕山,狼峤,皆汉击匈奴之处,赋家信手拈来,不必信实。而李陵于天汉二年(前93年)率步兵五千人击匈奴,在浚稽山一带与匈奴连战数十日,兵败投降。李广利征伐大宛比李陵与匈奴鏖战的时间还早一年,且李广利并没有经过浚稽山。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与甘延寿矫制击杀匈奴郅支单于的陈汤,更比李广利晚半个世纪。赋家骋其想象,顾不得这些史实。这里我们只能理解以“李陵之战所”喻边塞之险恶,“陈汤之止戈”则指“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书·陈汤传》)的显赫武功。于是在茫茫沙碛上,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发生了:
直趋瀚海,掩袭雕窠。纵貔貅之百万,围十角于天罗。周獐黠虏,败衄星驰。既乘胜而奔逐,擒名王之禄蠡。虏生俘而回捷,献赤刀于彤墀。 

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匈奴老巢,“瀚海”、“雕窠”是两个相距很远的地方,但它们都是中原王朝大败胡人之处。《史记·匈奴列传》:“骠骑封于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资治通鉴·周显德元年》:“北汉主入寇,世宗亲将兵御之,北汉兵大败,北汉主自雕窠遁归。”貔貅,指汉军勇猛的将士。十角,则指匈奴王庭及贵族。面对汉军神兵掩袭的天罗,匈奴贵族只有惊惶恐惧,仓猝逃亡。“周獐”,言其惊惶,“败衄”写其惨败,“星驰”则喻其遁逃迅疾。汉军乘胜追亡逐北,俘获甚夥。“名王”、“禄蠡”都指匈奴王庭中的要员。于是汉军将士准备凯旋而归,向汉天子呈献杀敌的宝刀。彤墀,即丹墀,指宫庭中的台阶。汉军将士在凯旋的路上,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渴。赋家正是从此落笔描写: 

于是回戈天堑,朱夏方兼。经敦煌之东鄙,涉西裔之危阽。皑皑大碛,穹隆岩岩。前无指梅之麓,后无濡溇之沾。三军告渴,涸困胡髯。枯山赤坂,火薄生炎。 

天堑,意同下句的“危阽”,这里指大漠的艰险。时间正是盛夏,将士们还要日夜兼程。放眼望去,天如穹隆,炎阳似火,茫茫大漠,皑皑白沙,枯山赤坂,渺无人烟。岩岩,高峻貌。当年魏武帝曹操行军,当军士告渴时,还可用“前有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的号令使士卒口中出水,得及前源。而这里却连沾濡丝缕的一滴水也没有。只有热浪袭人,空气如同燃烧,士卒们口干舌燥,唇裂喉枯,汗已流尽,血在沸腾。我们的将士,只有死路一条了。然而正是在这绝望之时,贰师将军出现了: 

我贰师兮精诚仰天,拔佩刀兮叱咤而前。想耿恭之拜井,思夫人之濯绵。刺崖面而霹雳,随刀势而流泉。山裂地吼,鬼哭神A。虫狼嗥叫,毒蛇生烟。三危震而AA,泉水涌而潺潺。军吏大A,相谓而言:我将军之神武,使枯鲈而复鲜。一队队饮,一队队穿。人马多而湓涌,人马少而涓涓。 

神A,神灵恐惧而难行也。三危AA,是指三危山的重沙叠砾。大A,大叫。赋家骋其如椽巨笔,通过气氛的渲染,把贰师将军刺崖泉涌的过程写得极为神圣、壮观。雷霆轰鸣,泉流淙淙,山崩地吼,鬼哭啾啾,虎嗥狼叫,军吏欢腾呼喊。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浩大声势中,巍然矗立着的是顶天立地的贰师将军。我们仿佛看到他持剑怒目、雄视苍茫的伟岸神情,更感到他心潮澎湃,感慨万端的灵魂世界。他的精诚和勇武感动了苍天厚土,震慑了干鬼旱魃,于是大地奉献出了神水甘泉。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姬李氏之兄,他三次西征,除第二次获得一些马匹外,两次惨败。第三次兵败降敌,为匈奴所杀。所以历代文人言及广利,很少有作为英雄加以歌颂的。最早记载李广利西征事迹的是《史记》,但司马迁作为提起之笔的句子则是“欲侯宠姬李氏,拜广利为贰师将军,以往伐宛”,鄙嗤之情见于言外。像敦煌遗书中这样极力歌颂李广利者,罕有其文。李陵兵败降敌,在敦煌遗书中也有《李陵变文》、《苏武李陵执别词》专言其事。作者怀着满腔的同情,描写李陵降敌的万不得已及投降后的矛盾痛苦。敦煌人民理解李陵由于一时软弱而未能以死殉国之后,所遭受的被世人遗弃的寂寞和耻辱。敦煌地区遭受吐蕃贵族铁蹄蹂躏几八十年,在这漫长岁月中,吐蕃贵族对作为奴婢的敦煌人民动辄凌辱杀戮,“斑斑泪下皆成血,片片云来尽带愁”(伯2555所抄无名氏《晚秋》诗)。敦煌人民从自身遭遇中热切地期盼并景仰誓扫强胡的英雄,也理解其中一些人委屈求生的心情。他们能够理解李广利的降敌,所以也就能衷心讴歌他的勇武。 (倒不对李陵李广利中任何一个说坏话。)
贰师泉赋
[唐]张侠
  昔贰师兮仗钺专征,森戈矛系深入虏庭。伐不宾之獯鬻,射芒角之狼星。才登乌岭,始誓众而前行;初涉大河,愁落日之西倾。于是北初(出)雁门,崎岖峡斜;长城黯黯,漠漠平沙。指燕山而难进,陟眇邈之天涯。既而经过狼峤,乃渡金河;铁门崄峻玉领嵯峨。跋李陵之战所,思陈汤之止戈。直驱瀚海,掩袭雕巢。纵貔貅之百万,围十角于天罗。周獐黠虏,败衂星驰。即乘胜而奔逐,擒名王之禄蠡。卤(略)生俘而回捷,献赤刀于彤墀。
  于时回戈天堑,注夏方兼。经敦煌之东鄙,涉西裔之危阽。皑皑大碛,穹窿岩岩。前无指梅之麓,后无濡溇之沾。三军告渴,涸固胡(左长右角)。枯山赤板,火薄生炎,我贰师兮精诚仰天,拔配到兮叱吒而前。想耿恭之拜井,思夫人之濯绵。刺岩面而霹雳,随刀势而流泉。山列(裂)地吼,鬼哭神(左走右亶)。虫狼嗥叫,毒蛇吐烟。三危震而(左山右上日下丝)々,泉水荡而潺潺。军吏丈(左谷右敢),相谓而言,我将军职神武,使枯鲈而复鲜。一队队饮,一队队穿。人马多而溢涌,二门少而涓涓。时振旅东去,神功永传。煞白马以旌信,酬圆盖而飨乾。铭常乐之乐石,纪灵通于万年。


贰师泉咏
无名氏
贤哉李广利,为将讨匈奴。
路指三危回,山连万里枯。
抽刀刺石壁,发矢落金乌。
志感飞泉涌,能令士马苏。

——————————————————————————————
  以上两篇文本都是参考《敦煌赋集校理》(张锡厚,《敦煌研究》1987年第四期)手录,如有错误脱漏请不吝指出,当然请多包涵。(因为短所以觉得手录无所谓,谁知一堆不认识的字……)关于《贰师泉赋》和《贰师泉咏》的介绍见以下所引用的《敦煌赋集校理》赋下的校记:
敦煌写本《贰师泉赋》,唐人文集未载,作者张侠,生平未详。从《敦煌遗书总目索引》。
  该赋所云“贰师泉”,因贰师将军抽刀刺崖,飞泉涌出而得名。贰师将军即李广利。见《汉书》卷六十一《李广利传》:“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本传述及征伐,并未关涉泉水之事。考敦煌写本《沙洲都督府图经》载其事云:“悬泉水,在州东一百三十李,出于石崖腹中。其泉旁初细流,一里许即绝。人马多至,水即多;人马少至,水出即少。《西凉异物志》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这里所言悬泉,即与李广利事合。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悬泉置遗址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