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古籍服务│一大波敦煌文献来袭!国际敦煌项目(IDP)深入解析

摘要: 2016-07-18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什么是IDP? 国际敦煌项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简称IDP)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古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项目。成立二十余年来,IDP联合世界各地的敦煌西域文献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利用统一的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便利各个层次的使用者利用文献,广为学界人士称道。缘起与宗旨 敦煌遗书和丝绸之路其


什么是IDP?

国际敦煌项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简称IDP)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古文献数字化国际合作项目。成立二十余年来,IDP联合世界各地的敦煌西域文献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利用统一的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便利各个层次的使用者利用文献,广为学界人士称道。

缘起与宗旨

敦煌遗书和丝绸之路其他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献,文种众多、内容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堪称中古中国与中亚文献的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对这些文献的研究,衍生出敦煌学、吐鲁番学等世界性的显学,百余年来始终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学者们利用敦煌西域文献存在种种不便。

敦煌西域文献散藏于世界各地数十家收藏机构,学者要开展研究工作,不得不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经费去获取最基本的文献资料。有的收藏单位的藏品至今没有编纂完整的目录,外界无法知晓其藏品的详细信息,研究工作更是无从开展。


收藏于英国的敦煌遗书(下部钤有英国博物馆藏印)

现有的敦煌西域文献缩微胶卷往往不够清晰,很多文字难以释读;文献图录则大多只是黑白图版,无法完整呈现某些不可忽视的文书信息,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且价格昂贵,流传不广,利用仍感不便。

敦煌西域文献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有待加强保护。过度频繁的使用可能对其造成意外的损伤,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敦煌西域文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0世纪末,国际学术界日益认识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紧迫性。同时,数字摄像与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日臻成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IDP应运而生。

IDP的目标是使敦煌及丝绸之路东段其他考古遗址出土的写本、绘画与艺术品的信息与图像能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它致力于推动文献保护修复与研究的国际合作,向全世界各层次的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敦煌西域文献图像,以解决困扰学界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资料获取困难问题。

国际合作发展历程

在199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等收藏机构的专家在英国萨塞克斯举行会议,倡议成立国际合作组织,共同建立网上数据库,使各国学者能充分利用敦煌西域文献,促进藏品的保护与研究。


1993年萨塞克森敦煌文献保护研讨会

1994年,国际敦煌项目成立,其秘书处设在英国图书馆。次年,IDP交互式网络数据库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1998年,IDP英文网站开通,数据库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2001年,英国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签订协议,开始项目合作,建立国家图书馆IDP数字化工作室。次年,数据库及网站的中文版发布。目前,工作室有一位摄影师,两位图像处理工程师,年均可上传文献图像2万幅。


英方工作人员演示文献拍摄流程

2004年,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建立IDP圣彼得堡中心,在日本龙谷大学建立IDP京都中心。2005年,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成立柏林IDP中心。2007年,敦煌IDP中心在敦煌研究院成立。2008年11月,IDP巴黎中心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成立,同时发布法文网站,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全部敦煌汉、藏文写卷的数字化图像也同时上传到数据库。2010年,韩国高丽大学也设立了IDP中心。

目前,IDP在全世界设立了八个中心,分别维护英、中、俄、日、德、法、韩七种文字版本的网站与数据库,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某一文种的IDP网站了解丝绸之路历史与文献。如此广泛的覆盖面,在全世界的古籍文献数据库中,是独一无二的。


IDP中文网站

数字化及相关工作

文献数字化是IDP的核心工作。IDP各中心都建立了数字化工作室,聘用专业摄像师与图像处理工程师开展文献数字化工作。IDP建立了一套完备、详细的文献数字化工作流程,各中心遵循同样的工作流程、工作步骤、技术标准开展数字化。因此,我们在IDP数据库中看到中、英、法、俄、日、德等各国工作人员数字化的文献,其图片质量都是同等优良的。


英方工作人员讲解图像处理操作

IDP数据库为使用者提供清晰度较高的大图像,方便学者观察文献的细节;对于长卷还提供拼接图,方便学者了解文献的整体样貌。所有图像均可从数据库中直接下载,用于学术研究。当然,如果用于商业活动或出版,使用者应与馆藏机构联系,获取授权。各机构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要求,提供高清图像。

IDP数据库发布的清晰图像


IDP数据库发布的长卷拼接图

IDP坚持质量高于速度的理念,宁可放慢数字化工作的速度,也要保证图像的质量,让研究者和使用者获得满意的文献图像。当然,学者们对数字化速度有着很高的期待。为此,IDP可以为学者提供特别的服务,优先数字化学者急需的文献。只要学者把急需的卷号告知IDP工作室(联系方式公布于IDP网站),且文献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数字化,工作室便可以调整工作计划,先数字化该文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速度与质量的矛盾。

截至2016年7月,IDP数据库已经拥有文物文献图像数据已达48.7万幅。其中,英国国家图书馆上传者最多,为16.9万幅;中国国家图书馆上传者为4,100件敦煌遗书的15.1万幅,居于第二位,贡献率达30.8%,这一比率未来仍将不断提高。

有的成员机构的藏品,已经全部数字化并通过IDP数据库发布,比如法国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等。很多图书馆、博物馆以合作机构的形式参与项目合作,将本馆藏品的数字图像发布于IDP数据库,比如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德国柏林亚洲美术博物、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英国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纽约摩根图书馆、瑞典国立人种学博物馆、瑞典斯文赫定基金会、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等等。

目录是查询资料的必要工具。IDP数据库为每一件文献建立了一个数据条目,内容包括文献的馆藏号、出土地、收藏史、材质、尺寸、装帧、主题、文种、保存与修复情况等等内容,事实上可视为一条比较完备的目录。截至2016年7月,IDP数据库中已录入数据条目146,241条。

IDP还征得作者的同意,将大量已经出版的文献目录编辑成XML格式,上传到数据库,并在目录条目与相应文献图片之间建立链接,使学者能在同一界面上同时看到文献图片和各种目录的著录,便于研究参考。数据库还设置了单独的栏位,用于记录与每件文献相应的研究论著目录与译文,为学者提供研究参考。

如何检索IDP数据库中的文献?

IDP数据库设有多个层次的检索体系。最简单、最快捷的,是通过网站左侧的检索框,输入文献卷号进行检索。IDP的初衷是解决学术资料共享的问题,因此其检索方式也非常学术,进行检索的最有效检索词是文献编号。各馆藏单位都为自己的藏品设置了编号,各馆的编号各不一样,我们需要利用一些目录索引,才能很方便地进行检索


IDP数据库检索界面

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曾经使用过千字文号、缩微胶卷号等多种编号,近年已经统一使用BD号。B代表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D代表敦煌遗书。要查询每一个卷号,可使用方广錩、李际宁、黄霞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总目录·馆藏目录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要查询BD号与早期其他编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使用方广錩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总目录·新旧编号对照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又如,查询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的编号,可使用Lionel Giles所编Descriptive Catalogue of the Chinese Manuscripts fromTunhuang in the British Museum(有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影印本)、荣新江《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13624)》(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方广锠《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号~斯8400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等目录。

整合全世界所有敦煌遗书的总目录,目前还没有出版。迄今为止最好用的敦煌遗书总目,是施萍婷主撰稿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该书的基础是王重民主编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商务印书馆,1962年),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大部分敦煌文书的目录,但四大藏家中缺少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仍然不够全面。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

检索吐鲁番文书,则可以利用荣新江主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陈国灿等主编《吐鲁番文书总目·日本收藏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目录。

根据这些目录,查到所需文献的编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调阅文献图片了。为了方便不熟悉文献编号的使用者快捷地获得资料,IDP设置了高级检索、目录查找、书目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

高级检索提供三种选项:

(1)文献馆藏号检索:如果使用者熟知藏品的馆藏号,可使用该选项;假如并不确定准确的编号,可使用“包含匹配”。检索结果显示前300条。

(2)特定条件检索:可通过文献类型、收藏机构、主题或关键词、简短标题、形态、考古遗址、语言/文字等七个角度检索某一范畴的全部文献。检索条件可组合使用,比如浏览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历史照片,可在“收藏机构”下选择该图书馆,同时在“文物种类”下选择“照片”,然后点击“提交”,即可索得所有符合条件的文献图像。

(3)文献目录自由检索:检索IDP数据库中的文献目录,可使用文献标题、人名或目录中著录的任何其他信息进行检索。若须检索某个或多个特定目录,可使用“目录限定”选项。

目录查找用于查找某种敦煌西域文献目录,并浏览该目录所著录的所有文献。如选中Boltz的Non-Buddhist Documents from Dunhuang in the BritishLibrary,点击“提交”,可查得此目录的所有339个条目,点击条目即可看到相应的文献图片。IDP在提供文献目录的同时,也提供少量遗址考古报告与写卷译文,如Victor Mair教授的《伍子胥变文》译文The Story of WuZixu等,译文同样与相应的文献图像相链接。

书目检索用于检索数据库中有关中亚考古、文物与文献研究的参考书目,可查得标题、作者及出版信息,便于进一步研究参考。

文化交流的桥梁

数字化之外,IDP还是一个文献保护、文化交流的平台。

敦煌西域文献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修复措施,以防止其老化或受损。IDP致力于推动化学家、纸张保护专家、文献修复专家亲密合作,发展保护文献原件的新技术,提升保护方法与修复技艺,为藏品建设良好的保存环境,并尽可能减少原件的使用。IDP已分别在萨塞克斯(1993)、巴黎(1996)、柏林(1998)、圣彼得堡(1999)、斯德哥尔摩(2002)、北京(2005)和伦敦(2007)举办了七次保存保护研讨会,促成保护修复专家交流经验。其中第六次会议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会后出版了中英双语的论文集《融摄与创新:国际敦煌项目第六次会议论文集》。


国际敦煌项目第六次会议


融摄与创新:国际敦煌项目第六次会议论文集

IDP致力于为研究者提供更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同时也组织学术活动。1998年,IDP举办了一场以敦煌伪卷为主题的研讨会。2004年,为配合“丝绸之路:贸易、旅行、战争与信仰”展览,IDP组织了一个关于于阗王国的学术讨论会。2006年11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与IDP项目联合在北京举办“西域文献学术座谈会”,主题是丝绸之路上的《金光明经》。


英国藏中国老照片展

IDP在文化交流上也有不少作为,以它为合作平台,成员机构间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举例来说,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英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联合举办“1860—1930年:英国藏中国老照片展”,该展览在武汉等城市巡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如2012年10月,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共同庆祝IDP中文网站发布十周年,联合举办了“敦煌旧影——晚清民国敦煌历史照片展”,及IDP项目专家讨论会。


敦煌旧影——晚清民国敦煌历史照片展

国际敦煌项目专家座谈会

敦煌西域文献全面地反映了中古时代中国和中亚地区的文明,学者以外的普通公众也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或有趣的信息,IDP工作人员通过演讲、展览、教育项目与编纂普及读物等方式向学术界以外的人士推介这些精彩的资源。IDP网站设有教育版块,为学习丝绸之路文化、历史、艺术、宗教和语言的学生提供资源,也可供教师教学参考。


作者│国家图书馆IDP工作室 刘波 供稿

编辑│赵洪雅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