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佛寺石窟

彬县大佛寺:“男人”的大佛

摘要: 暮色,清凉山显得清冷而巍峨。跟随导游进入大佛窟明镜台里,蓦然,我的视线里出现一座巨大的佛龛,令人震撼而屏息。彬县大佛寺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彬县大佛:它有着宝蓝色的发髻,双眉细修而弯曲,眼帘低垂,注视着芸芸众生。他的脸型方阔,颧骨微微凸起,有着别样的威武震慑之气。从侧门进入大佛窟的底部,可以从下向上仰视大佛。他巍然端坐,左手着膝,右掌举于胸前,掌心向外,结施无畏法印,表示了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能 ...

暮色,清凉山显得清冷而巍峨。跟随导游进入大佛窟明镜台里,蓦然,我的视线里出现一座巨大的佛龛,令人震撼而屏息。

彬县大佛寺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彬县大佛:它有着宝蓝色的发髻,双眉细修而弯曲,眼帘低垂,注视着芸芸众生。他的脸型方阔,颧骨微微凸起,有着别样的威武震慑之气。从侧门进入大佛窟的底部,可以从下向上仰视大佛。他巍然端坐,左手着膝,右掌举于胸前,掌心向外,结施无畏法印,表示了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在大佛东西两侧,各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她们面相丰圆,含蓄恬静,显露出雍容慈祥之态。

佛窟的艺术风格,显现出佛教艺术开始本土化时期的特征。

艺术风格:丝路传入,带来佛教艺术的变化

彬县大佛的艺术风格,显现出佛教艺术开始本土化时期的特征。早期的中国佛像雕刻,还带有印度犍陀罗式“胡貌梵像”痕迹,以北齐曹仲达所创“曹衣出水”为代表,其特征是“其体稠叠,衣服紧窄”,衣纹紧贴身体,好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大约到了盛唐,又出现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吴带当风”风格,特点是“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人物的衣纹飘扬起来,更为流畅生动。彬县大佛,根据相关题记,雕刻于唐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在中国美术史上,这正是佛教雕刻由“曹衣出水”转向“吴带当风”的重要时期。从佛像面部造型来看,在距彬县大佛168年之前的北魏云冈石窟“昙曜五窟”大佛,其外形方折劲挺,带有明显的北方草原民族彪悍豪放的格调。在距彬县大佛44年之后的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其外形圆润,面貌丰满,已经是典型的汉人形象。而彬县大佛则融汇了这两者的特征,既有西域“胡貌”的粗犷,又有中原汉人的敦厚,从地理上看,彬县大佛位于丝绸之路北道之上,正是佛教艺术自西域传到关中地区的重要节点。可以说彬县大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传,这尊大佛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为蓝本雕刻的,但这种说法没有可靠依据。

未解之谜:佛龛相貌以李世民为蓝本?

中国在佛教艺术本土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或者是说法,就是将帝王的相貌与佛合而为一,将世俗权力与宗教神权融汇在一起,互为利用。如云冈石窟“昙曜五窟”,将佛像雕成北魏五位帝王的相貌,象征着“皇帝即是今世如来”的意图。龙门石窟奉先寺大佛,据说以皇后武则天的形象为蓝本雕刻,以感谢武后为雕刻大佛所捐献的两万贯脂粉钱。.

而彬县大佛有更丰富的说法。根据相关研究,李世民曾经在彬州浅水塬与薛仁杲大战,死伤将士众多。他登基后遂在此地开窟造像以超度这些阵亡将士。人们相传,这尊大佛就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为蓝本雕刻的,但这种说法没有可靠依据。然而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佛与帝王合一的传统,似乎又可以得到一些佐证。有人又将彬县大佛同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的李世民形象做对比,发现似乎确有相似之处。从面相的角度来看彬县大佛,他面型方阔,颧骨微凸,虽慈眉善目,但眉宇间透露出一股阳刚之气,非有威权者不能为也。另外,李世民也有少数民族血统,其相貌必然也带有“胡”貌,具有少数民族的剽悍之风。因此,可将其看作是“男人”的大佛。其身上透露出一种男性的特性:阳刚、果敢、坚毅、承担,这也与初唐王朝那开放、自信、勇武的“男人”气质暗暗吻合。

1940年,周恩来、任弼时、邓颖超、蔡畅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苏联回国时,途中曾参观大佛,发出了“只有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感慨!如今,站在这千年古佛面前,除了感叹我国灿烂丰富的文化之外,也更会激起每一位国人保护、传承、发扬中华文明的内在决心。

(作者 田荣军 美术学博士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彬县大佛寺石窟
关键词:

彬县大佛寺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