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考古所见之西域艺术交流——读《西域考古与艺术》

摘要:   所谓“西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西域,通指古代新疆。广义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囊括了新疆地区以及中亚和西亚的部分地区。西域向来扼扣亚洲腹地要道,尤以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备受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多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访古城,赴日本、英国、美国、瑞典等国调查流散海外的文物,著有《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汉 ...
  所谓“西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西域,通指古代新疆。广义的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囊括了新疆地区以及中亚和西亚的部分地区。西域向来扼扣亚洲腹地要道,尤以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明,备受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林梅村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多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访古城,赴日本、英国、美国、瑞典等国调查流散海外的文物,著有《西域文明——考古、语言、民族和宗教新论》、《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等多部著作。

  我曾读过他的《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作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既体现了专业的扎实,也起到了普及的作用。林梅村的近作《西域考古与艺术》分作十五章,在形式、篇幅、气质上,都和《十五讲》很接近,同属学科通识读物。梳理该书,可分四类:第一类涉及民族迁徙,包括1、3、6、7章所讲述的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大月氏人、乌禅幕东迁和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第二类涉及古城考察,包括5、8、10、12章所讲述的康居王庭、西域都护府、龟兹王城、怛罗斯城;第三类涉及两座唐碑考,即11章的《碎叶城裴罗将军城出土唐碑考》和13章的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藏《石堡战楼颂碑》;第四类为其余各章,分述汗血马、五花马、黄金、珠宝、吐蕃番锦等珍品研究。

  民族迁徙带来文化交流,定居聚落发酵新兴观念,碑刻记录相关事宜,实物包容大量信息。我之所以要详列各章节主题,是为了说明该书的写作方法,即系统地,又分主题地抓重点,所据者大多是丰富的考古材料,由此得出作者的考证和见解。

  以《乌禅幕东迁蒙古高原考》为例,林梅村依据墓中出土的铜镜、带扣、铜镞等文物,结合典籍记载和民族生活习惯,推断乌禅幕文化就是哈萨克斯坦南部塔斯莫拉文化。乌禅幕东迁,把中亚黄金工艺传入天山南北,依据就是在新疆青河县发现的两件中亚艺术风格的动物纹金饰品和一件塔斯莫拉式青铜鍑。他们还给匈奴人带来了中亚希腊化艺术,依据就是,俄罗斯外贝加尔湖查拉姆匈奴墓出土的希腊神话半人半羊森林之神萨提尔金饰件,与意大利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萨提尔面具,如出一辙。另外,汉代中原艺术受到了匈奴文化的影响。林梅村以各地汉墓发掘的麒麟、狮子玉器,佐证汉代辟邪文化受到中亚艺术风格的影响。

  西域文明的显著特点之一,对各种宗教和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不同宗教的杂糅和交融特别突出,反映在艺术交流史上,中国接受外来艺术的特征,或者外族接受中国艺术的特征,也无不受到该艺术的使用价值、被整合的难易程度、各种艺术之间的冲突等因素的制约。比如,大宛汗血马得到汉人喜爱,不仅在于改良马种,更被武帝视为“天马”。汉朝墓葬、壁画、雕像里就有大量的西域良马作品。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代表天命的祥瑞,大多是远方的贡物,它们的形象永久地保留在艺术史上。

  西域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忍冬纹和佛像、飞天、菩提树叶等,经常出现在壁画和器物装饰。西方的葡萄、石榴、独角羊等也相继传入,它们的形象出现在唐五代陶瓷、金银器等工艺品装饰上。另外,不同民族的身份往往决定所传播文化的特征,丝路作为大陆国家文化交流之空前最大联络网,居中为媒介者如粟特人、波斯人、大夏人、安息人、吐火罗人、叙利亚人等,亦将各自的宗教信仰融入中国人的日常。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古代遗存来研究古代文化及文化史的学科。它既包括考古学家对考古遗存的揭示,也包括对认识结果的交流。必须去发现遗物与人类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具有的内在共同特征。林梅村的著述建立在大量考古新发现、墓志碑刻以及传世文献记载的基础之上,用简练的语言和图片相配合,因此呈现出扎实的说服力。

  (原文刊于:《浙江工人日报》2018年1月6日第3版)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