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遗址

北疆制造——一个建筑师关于北庭故城遗址工作站的自问自答

摘要: 【AT】北疆制造——一个建筑师关于北庭故城遗址工作站的自问自答这是一座新疆的房子,匍匐在天山北麓的绿洲里,自此向北200m,是曾控制整个北疆的北庭故城。作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重要节点,这里正在建设一 ...
【AT】北疆制造——一个建筑师关于北庭故城遗址工作站的自问自答
这是一座新疆的房子,匍匐在天山北麓的绿洲里,自此向北200m,是曾控制整个北疆的北庭故城。作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重要节点,这里正在建设一座考古遗址公园,它是第一个完成的配建项目。工程从2013年5月开始,7月初结束,消耗了我和工人们的半个夏天。在工地上,我看着这栋房子从图画变成现实。关于它,能讲的故事很多。为了叙述得清晰直接,我设计了一个蹩脚的自我访谈,试着简要描述北庭故城遗址南门工作站建造的点滴。
image002.jpg
北侧(近遗址方向)全景
image004.jpg
南侧全景
image006.jpg
主厅日景
image008.jpg
主厅夜景
image010.jpg
内庭院透视
一个建筑师关于北疆制造的自问自答
六流兼职记者:朱起鹏(以下简称记)
六流职业建筑师:朱起鹏(以下简称建)
记:先介绍一下方案吧。
建:方案从看见基地的第一眼就形成了。因为离遗址很近,房子要尽可能低调,所以选在大道边的一块地。道边有许多大杨树,在那盖房子,大半能被树遮蔽,符合“藏”的要求。房子做低,屋顶覆土,和周围的田野能连成一体。第一轮方案曾把房间扣在一个壳体下面,向遗址敞开,有很美的框景,但壳体这个形式比较抢眼,被否决了。第二轮从进入遗址的路径出发,把工作站做成一个人流的顿点,通过标高和空间宽狭的对比,完成人们进入遗址前的情境转换。后来盖起来,我反复走那个设想的路径,工人们还以为我在哪儿丢了东西呢。
image012.jpg
北入口
image014.jpg
比选方案
image016.png
总平面
image018.jpg
首层平面
记:建成方案好像材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
建:北庭故城是土遗址,为了和遗址环境协调,开始想用夯土或草泥抹面做外墙。但北疆夏季多雨,建筑主体低于周边地面,担心土质墙面会受雨水冲击,就想过换材质。后来在工地现场做了几堵实验墙面,一种用钢网涂抹草泥,一种用当地的大卵石砌筑,还有一种是用天山产的毛石错砌。一圈看下来,都觉得毛石错砌不错,颜色与基地土壤接近,还能和真正的遗址区别开。于是顾不上施工难度,就敲定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挺正确的,它为建筑增加了意想不到的表现力和细部。岁月会在石头上留下痕迹,和遗址一样有时间维度的表达,这让人很兴奋。
image020.jpg
前期试验墙
image022.jpg
实验墙砌筑
记:您说的施工难度指什么?
建:毛石错砌是个手工活儿。想要质朴的效果,石头的大小、形状都要有差异。基本上每块石头都需要石匠的拣选和再加工。低处还好说,工序都在地面进行。可我们的墙面最高点接近4m,需要在半空中搭工作面。石头多数都在750px以上,搬上拿下很花力气。而且我们设计毛石层就400mm厚,砌高了得想办法加强毛石层和建筑外墙的整体性,就需要在里面加连接筋。连接筋是钢的,师傅们砌石头时颇为碍事。林林总总,都是问题。
image024.jpg毛石挡土墙砌筑过程
记:这些在工地上是怎么解决的?
建:主意多半是师傅们想到的。他们用已粗加工过的方料代替完全不规则的毛石,减小再加工的难度。但我一开始对这办法有些抵触,总觉得会降低建筑质朴的特质。但当料石以斜错的“冰裂纹”(石匠师傅的叫法)砌出一段以后,反倒让我觉得料石错砌比毛石错砌更有微妙的人工感。这种感受对于埋没在田野中的工作站来说也许是更好的,它与周边原始环境形成适度的反差,让它自身的存在感增强了。从另一个方面讲,料石极大减小了施工难度,石块的接缝更容易控制,彼此咬合,墙面的整体性也改善不少。
image026.jpg
石墙细腻与粗糙的对比
image028.jpg
内庭院
记:还有没有类似这种表现工人智慧的例子?
建:门窗的制作也算是吧。建筑里有三扇2.4m×2m的落地大窗,和一扇将近5m2的大转门。我们原以为这种特种门窗要指望门窗厂家订做,可工地偏远,制作量又太小,根本没有厂家承接。后来发现当地的木工师傅们也能鼓捣出来,外观、开合都达到了我们预想的状态。还有卫生间窗洞上的石砌过梁,本来要打一个混凝土过梁,但做了好几次都达不到要求。工期临近,石匠师傅提出拿石头砌,但跨度1m多,不能起券,又没有满足跨度的大石材,怎们可能平砌出过梁呢?后来梁砌出来了,挺漂亮。但拆支撑物的时候我还是很揪心,生怕出什么问题。不过建成这么久,没听到什么动静,看来师傅们没有吹牛。
image030.jpg
石砌过梁支撑体拆除中
记:你觉得这座房子属于低技建造的实践吗?
建:低技是什么呢?低技不是很低的建造技术,相反它是一种需要很高智慧的建造策略。以高效率配置所能得到的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达成建造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低技。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尝试可能算不上低技。首先这个技术不是本地的,石匠们老家都在陕北。石材虽然产自本地,但当地人不用它盖房子。说到底,这是在用外地人、使用外地工艺和本地材料,建造一个适应本地环境的房子。因此它的建造费用远比周围农民房高,付出的管理成本也大得多。
当然,北庭有它的特殊性,地埋、覆土、现代需求的引入,肯定不该与周遭的民宅相比。而且它毕竟尝试利用在地化建造技术展现在地化的特征。施工中,手工艺的部分很大,我们尽量用简单的方式处理复杂的建筑问题,对很多建造方式做了变通,这表达出了偏远建造的特质,算是部分符合了低技的初衷。
在偏远地区,我们总希望结合当地传统的建造模式实现建筑,但这其实是很奢侈的想法。中国多数地区,所谓正规的施工技术水平不高,但乡土建造却飞速退化。许多低技建造手段正在连同建材、工具和建造者一并消失。在这种上下够不着的潮流中,低技建造变得很尴尬。有时仅仅是去为常规建造“补台”,成为个别聪明工匠的灵光一现。系统而有效的乡土建造机制越来越难寻觅,我现在突然很理解王澍培植工匠团队的行为。活着并发展着的乡土建造需要人来真实地传承,而不是作为一个标签被随意粘贴。
image032.jpg
与石匠师傅的合影
记:在北庭的施工现场,建筑师起到什么作用?
建:首先是监督设计意图的落实。地处偏远,项目又小,所以是标准的乡镇施工模式,层层分包,由一个大包工头带领着好几拨小包工头来做。小包工头们身上都背着好几个活儿,这个200多m2的小房子,大家都没有太放在心上。工人们多半是仓促赶来,尽快干完,抬腿就走。系统地理解图纸根本谈不上。糟心的是现场常驻的施工员也并不大懂图纸,大家都按照常规的盖房习惯去操作,弄出不少问题。所以这个项目里,驻场建筑师更多充当的是施工员的角色,将图纸转译成工人们可以理解的指令。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去新疆之前还做了大量细部三维拆分示意,形成一本施工指导册带过去。后来证明挺有用的,工人们看这个比看蓝图理解得快。
其次是把握施工质量,主要是手工艺部分。砌石头、拼接木质外墙,都是手工活,全靠师傅们的手艺和心情。盯得严一点,完成得就好,松一些,就出纰漏。这样的例子很多,有时是要冷下脸要求返工的。这让我想到赫连勃勃修统万城的故事,无论古今,好工程肯定是严格控制的结果。
image034.jpg石砌墙面返工
记:这好像都不是建筑师的工作,一个属于施工员,一个是监理。
建:是的,北庭比较特殊,但这也许是这类偏远小工程的共性。建筑师往往要分饰很多角色,才能使项目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建筑师在现场,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做。譬如临时的设计调整,这是最多见的。
image036.jpg电瓶车停车坪
  拿室外地面说吧,本来希望做出类似水刷石的效果,但做了几块实验地面都不理想,不是露浆严重,就是石子脱落。后来听说西安类似的地面使用沥青做粘接剂,施工队就联系了一堆施工路面的单位,可是人家的大型机械根本塞不进去啊。机器做不了,人洒又很难保证质量。眼看交工日期临近,再去请专业的景观队伍也不现实。于是我就试着在混凝土基层上直接干铺石子,因为在日本古迹中见过类似的铺地例子,也算说得通。结果视觉效果非常漂亮,脚感也有特色,只是但浮石容易藏污纳垢,脏了不好清理,这点比较遗憾。
记:房子建成了,类似的遗憾多吗?
建:多了去了,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建筑更是了。从室内石地板的颜色到小便斗的间距,很多地方和理想有差距,但最没想到的是建筑进入使用时的阵痛。建筑落成后,我就离开新疆,半个月后那边传来使用的照片,令人大跌眼镜。即使之前为他们订了管理章程,并选了很多室内设施,但这种远程控制实在是太乏力了。
image038.jpg
竣工后建筑室内
image040.jpg
image042.jpg
使用情况
后来想想,是不是建筑本身也有问题呢?好建筑应该是禁得起折腾的,这个我们还有差距。建筑师总是给建筑设想一个完成状态,在这个状态里,它该有怎样的家具、怎样的装饰、出现怎样的字体都是确定好了的。但其实不可能,使用的人们总有自己的想法,总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东西钻进设想的场景里。这就要求建筑要有更大的吸附力和包容度。自己做的太纯净,反倒拒人千里之外,这种建筑的适应力就太小了。
image044.jpg
竣工后建筑室内
image046.jpg
落地窗木质开启扇开闭情况
image048.jpg
石砌外墙和木质外墙关系
记:那现在你觉得好建筑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建:满足现在和较长时间后的功能需求;对形成良好区域风貌有益;能反映时间的存在感;施工便捷;牢固耐用;建筑花费与综合效益对等。暂时想到这么多。
项目信息
业主:吉木萨尔县文物局
建设地点:新疆昌吉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遗址南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一合设计研究中心U10工作室
设计人:于海为、朱起鹏
建筑面积:193㎡
设计时间:2013.3
竣工时间:2013.7
作者简介:
image050.png
朱起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U10工作室建筑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会员。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
新浪微博:@朱起鹏给北阙削铅笔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北庭故城遗址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