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和故宫摄影师一起,爱上这座城

摘要: 爱|上|这|座|城故宫摄影师——张林全国20余个省份、一百多家一级博物馆、数万张照片——文物与博物馆的美好,通过他的镜头与视角被更多的人赞美与记住。他拍花带香,摄雪裹寒,用自己对“这座城”的深沉之爱拍出故宫的阴晴雨雪,四季岁时。他是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团队中的一员,通过他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故宫这些年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上的形象越发深入人心。 ...
爱|上|这|座|城
故宫摄影师——张林

全国20余个省份、一百多家一级博物馆、数万张照片——文物与博物馆的美好,通过他的镜头与视角被更多的人赞美与记住。

他拍花带香,摄雪裹寒,用自己对“这座城”的深沉之爱拍出故宫的阴晴雨雪,四季岁时。

他是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团队中的一员,通过他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故宫这些年在互联网与新媒体上的形象越发深入人心。

他是【柳叶氘】,也是【张林】。



他的镜头下,一座古老的皇城披一身明快鲜活的色彩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她不再是昔日那座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祡禁城,她不再是那座冰冷遥远令人感受不到温度的皇家宫殿。

她,摇身一变:春嗅得花香,夏闻得雨声,秋拾得璀璨,冬踏得琼芳。一年四季,岁月阴晴,月圆月缺,花开花败,都被他用镜头配上画框,以快门捕捉美好,定格,将美,得以珍藏。

这一帧帧被他收于镜头的美好,成为故宫的一张张崭新名片,每一次当有新图发布于故宫官方微博时都会瞬间招来眼球无数,几年下来人们借助他的镜头越来越……

上这座城

彩云嬉金水,好一抹婀娜黄昏。


三月,枝头杏花含笑说春,谁人听。


镜中城,城中镜。

究竟是谁成全了谁的今生与前世。

秋不见风来,唯见云掩面。

怎样的金黄才有勇气装点这里绚烂的琉璃

一阵秋风,奈何用情深处片片金落下。

自2014年起故宫于官方微博上比较成体系的定期推送有主题的系列图片起故宫官微的粉丝数量也自2014年底的143万猛增至如今的489万。

当然这样的成绩并不能归功于他一个人,但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读图时代,每一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必然都会网罗粉丝一片,何况展现在大家眼前的竟然是一座全新视角的别样宫城。

为什么要截取2014年底这个时间点来解释说明这一切?好吧,本篇的重点终于要来了,关于这位神一样存在的传说中的“故宫摄影师”究竟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身世传奇呢?

张林

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后即“入宫”成为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新媒体团队的一员。作为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微信的负责人,不满30岁的张林更为公众熟知的,则是他的摄影师身份。

没错,他就是创作拍摄出众多故宫美图背后的那名神秘人物之一。“爱上故宫的摄影师”这句时常出现于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评论的标签,指的正是张林。尽管,摄影只能算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对于年近600岁的故宫来说,张林实在太年轻。但年轻的思想与天马行空的脑洞恰巧成就了他对这座古老宫城的别样热爱与独特审美。

张林自嘲自己算得上是部门里的“老人”,如今的故宫博物院越来越多的90后员工,这些年轻的血液澎湃着、跃动着,为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尽着一己之力。

2014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毕业的张林如当年众多的应届毕业生一样,对于铺展在他们面前的未来或多或少还有着几分迷茫。找工作,一份又一份投出的简历,其中自然会有专业对口的故宫博物院

张林说:“故宫对于文博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是个极佳的平台,当年投简历时根本没想过会被录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投了一份。”

而正是这一次漫不经心的试试看,却让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考试与选拔,成为了万里挑一的“宫里人”

▲图片来源自网络

办理“进宫”入职手续的那天张林随手拍下了这张,而这只是他对这座城深爱的开始。

面对这样的坊间传说他本人总是显得特别低调,每当有媒体采访他当年“入宫”经历时提及他成功PK掉近万名候选者时,他都只是淡淡的说“哪儿有那么夸张。”

其实这样的回答的确符合他本人低调谦和的性格。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张林,永远带着一身清秀儒雅的学生气,瘦高的个子,干净的穿着,双肩背包,白色球鞋。很安静,笑容有些腼腆羞涩。

对于最终能够“入宫”张林本人也表示特别不真实,不可思议。然而进宫初期的张林对于故宫摄影师这个身份也并不是那样得心应手,毕竟,故宫太大也太多积淀,如何表达成为了一直困扰张林的问题。

起初,他的片子多是色调浓重的,为了突出故宫的古老神秘,拍摄主体也大多为一些略显颓败苍凉的景致。这样的片子无论怎样也难以带给受众目耳一新的视觉感受,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故宫新媒体人们想要传达与表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最终张林和前辈将故宫微博的视觉标签定义为一种更加明快的诗意表达。洋红、宝蓝、鹅黄、柳绿……这些具有相对高饱和度的色彩被广泛应用于故宫新媒体时代。

而大量紫禁城内的四时美景也以“紫禁城岁时”的专题定期发布,一枝玉兰,一对铜环,一片藻井,一方蓝天……都作为可以入画的美景,再配以一两句简洁又古雅的诗句,紫禁城的美开始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2016年的一组“紫禁城岁时”系列,

二月玉兰初绽

三月杏花满枝

四月海棠芳菲

五月芍药斗艳

六月榴花似火

这座古老的城,从春至秋总是如期绽不放同的芬芳。同样一朵花,如何能体现出其身在宫中的高贵血统也是作为故宫摄影题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然而对于一位有强迫症的处女座摄影师而言,比突出主题更加让他为难的则是:花粉严重过敏

拍花手要稳,镜头不能抖动。于是,每年万物复苏百花吐蕊的美好季节来到的时候,你便有可能会在宫中某棵花满枝头的树下看到一位“腿长两米”戴着大口罩、外表斯文的摄影师一把鼻涕一把泪、喷嚏连天地举着相机望花取景。

“九月 ·镜天”系列

一次去兄弟部门交材料的路上途经这条幽深的走道,用手机拍下这幅将天空投影在地面的神奇画面觉得简直有种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于是张林一路小跑回办公室取了相机又回到同一地点二次创作。并最终为九月岁时系列选定了主题——镜天。

既然有了既定主题,那么整个系列的每张图片都要围绕着“镜”与“天”交相呼应这一主旨。于是,处女座摄影师就在这样的辛苦找寻中度过了整个九月。








“每年总是会有那么几次被故宫晒的自家美景美哭。”如今已是张林进宫的第四个年头,拍了那么多宫中春秋,总是会有令自己最为印象深刻的记忆吧。

张林回忆“2015年冬天有场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气放晴又赶巧周一闭馆,我们申请拿钥匙开门,去拍三大殿。当时整个太和殿广场只有我们两个摄影师站在太和门下面,看着银装素裹的太和殿广场,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美,简直动人心魄。”

那年的一组故宫三大殿瑞雪图片发布后反响空前。两条微博总共转发有20多万次,创下了故宫官微开放以来历史转发量最高的一次纪录。以至于后来每逢下雪都会有无数网友在故宫官微上隔空喊话摄影师“北京下雪了,快去拍照片啊!”、“下雪了,故宫美图啥时候晒出来?”、“下雪啦,故宫摄影师快快出工啦!”

2016年预报有雪的2月某天,被催无奈的张林戏谑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已经在去拍了的路上,各位不用私信了。”

当然,对于一名处女座摄影师而言他每日的工作远比我们看到的、以为的多的多。除了日常的拍摄以外,张林还负责故宫官微、】的采编、运营与管理。

为了确保对外宣传风格的统一,故宫的每张图片都要经过张林精心的后期处理,他说后期处理是对照片的尊重。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相片张林绝对不会放在网上使用。也正是因为这种强迫症似的工作偏执才会确保故宫的每张照片发布都会令人感叹不已。其实张林就是故宫专属的美颜自拍神器

当然,作为一名考古专业毕业的非科班摄影师,张林工作以外的最大爱好就是逛博物馆。从本科阶段开始张林为博物馆的文物拍“艺术照”,几年下来全国一百多家一级博物馆他已经拍了一半以上。

比起“故宫摄影师”这一神秘身份以外,张林更为知名的另一层身份则是国内小有名气的博物馆摄影师【柳叶氘】

最早让张林开始对博物馆摄影产生浓厚兴趣的是一张他在首博拍摄的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织物图片。当他蹲下来平视它时,原本的折射突然消失了,而织物本身也呈现出几何感很强的造型,照片的效果意外地不错。

“原来文物也可以拍得这样漂亮。”自此,张林的博物馆文物拍摄之旅一发不可收拾而且越拍越好。

能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相结合无疑是幸运的。在张林心中他更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他拍摄的故宫美图爱上这座城的同时也不忘记故宫还是一座博物院,这座城里还有无数值得人们去探寻与关注的文化与文物。

张林说他永远忘不了自己为拍摄而进入过一处禁苑,那里有两株静静开放的玉兰,看到它们的那一刻他甚至能想象它们在那样漫长的无人问津的岁月里,就那样年年花开花落,那么寂寞,那么美。

那个瞬间带给他太多的触动,或许也正是因为某一次曾经令你动容的驻足便注定了今生的“命中注定”。

如今张林拍摄的众多故宫美图与博物馆美图在网络上被越来越多的粉丝喜爱转载,但他自己的生活轨迹却始终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在他心里拍照也是他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感受与表达方式,并没有特别刻意。

2014年北大研究生毕生之际张林将自己多年拍摄的博物馆图片集结整理成了一部名为《馆记》的PDF文档,在序言中他自己这样写道:“博物馆是被定义为教育机构的,深以为然。但它不应重复与学校教育雷同的内容,博物馆承担的应是多元化的教育,重在素质养成,而非知识灌输。”

张林和他的同事们正致力于此,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向大众进行着文化的传承与传递。

谈及未来张林总会淡淡地说自己很幸运能够成为宫里人,也十分热爱现在的工作。未来,他还会是那个时常令网友想舔屏的屏幕背后的“故宫摄影师”。

“爱上这座城”的那一刻开始,你和故宫的缘分也就再也剪不断了。从现在就开始期待2018年更多的故宫大片吧!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