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案例

“三维圣城”耶路撒冷,九分哀愁九分美

摘要: 撰文、摄影:小A       一直以来都期待着去以色列的圣地探秘,去看那一幅幅史诗般的画卷,去体会靠近天堂的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一个以传奇的犹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这里久经残殇的古老圣迹,孕育着新的生命力。耶路撒冷,这个三大宗教的圣城,融合了多元文化,充满着异域风情。这个充满魅力的圣地足以让你惊叹。           想要最快的了解以色列的历史文化,以色列博物馆是必去的一站,这是耶路撒冷最



撰文、摄影:小A

  

    一直以来都期待着去以色列的圣地探秘,去看那一幅幅史诗般的画卷,去体会靠近天堂的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一个以传奇的犹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这里久经残殇的古老圣迹,孕育着新的生命力。耶路撒冷,这个三大宗教的圣城,融合了多元文化,充满着异域风情。这个充满魅力的圣地足以让你惊叹。

  

  

     想要最快的了解以色列的历史文化,以色列博物馆是必去的一站,这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中所展示的珍品文物中多为各个时代里样式各异的圣经,包括先知《以赛亚书》最古老最完整的版本,所以也可称得上是座圣经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大的区域,室外包括了藏书殿、耶路撒冷第二圣殿模型,艺术花园,室内包括考古、艺术相关的几个馆,如果走心逛的话需要花上一天才能将整个博物馆一探究竟。但如果只有几小时参观时间的话,一定要看的就是第二圣殿模型。

  

  
  耶路撒冷圣殿是古代以色列人最高的祭祀场所。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第一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随即成为敬奉上帝耶和华的崇拜场所,也成了以色列人民族的象征。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推翻了新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居鲁士大帝颁旨,让犹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由于重建过程并不顺利,第二座圣殿于公元前515年完工。在公元前37年,圣殿由大希律王得到扩建。直至公元70年,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暴政,结果提多将军率军围攻耶路撒冷,圣殿被焚毁,仅留下西边一道围墙(哭墙)。

  

  
  以色列博物馆中占地近一英亩的耶路撒冷第二圣殿模型,将公元66年的耶路撒冷重现出来,展示了古城鼎盛期的样子,参考大量古迹,将最贴近真实的一面呈现在大众面前。圣殿模型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灰石(又名耶路撒冷石),自古至今耶路撒冷的建筑物都是由这种石材建造而成。

  

    这么大的模型原来是存放在耶路撒冷的圣地旅馆,但因旅馆现在已改建为住宅区,如果不断的有人来参观的话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后来才将它移至以色列博物馆,游客可围绕着这超大古城还原模型,感受这个国家历史时期的面貌。

  

    耶稣时代耶路撒冷城的建筑群及其所在的地理方位都逐个的被复制展现出来,包括:耶路撒冷城墙城门、第二圣殿、希律王宫、罗马驻兵处的安东尼堡、大卫城堡、等等,当然还有一般的民居区。

  

  
  博物馆的地面上有个名为圣书之龛的独特造型建筑物,外观造型犹如巨大的白色瓷罐盖子,里面收藏着在昆兰(Qumran)地区发现的”死海古卷”及相关文物。圣书之龛里面光线较暗,主要是为了让古卷不受到强光的损坏,这些记载在羊皮卷上的古籍都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了,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脆弱异常。

  

    所谓的死海古卷,是泛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于死海西北昆兰旷野发现的一批古代文献。这些文献基本都著于公元前1世纪到2世纪期间,主要用希伯来语记录了大量当时的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经文。这些古卷刚被发现时大部分都呈碎片状态,保存完整的书卷只占很小一部分,之后经过专家们数十年的努力,才复原了其中的一部分书卷。而那些书卷现在就被保存在这座圣书之龛当中。

  

  

    除了第二圣殿模型与死海古卷,博物馆内还展出着许多古时以色列人的墓葬石棺,石棺的大小代表着观念在演变。人死后是否还有灵魂?如果有,当死后的某一天,我们是否还需要身躯来容纳漂泊的灵魂?

  

    将历史倾倒而出,走马观花的随处游逛,支离破碎的记忆只是尘封的窑甁中的冰山一角,而这里正静静地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慢慢阅读、细细品味。

  

  

    世界是多维度的,一维天国,一维凡尘,还有一维是历史,耶路撒冷将这三个维度多方面的展现,无论是天国的历史还是凡尘的历史,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根源的追溯。有人说:“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这是一座美丽与哀愁、纷争与融洽同在的“悲情”城市。它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视作圣城,是人间唯一享有这项殊荣的城市。作为一个普通游客,即使是无神论者,也可以将这里发生的故事理解为尘世间普通的故事,但只有对宗教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解读耶路撒冷那一层独有的神圣面纱背后的故事。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耶路撒冷的宗教和历史,一定要从古城开始,世界三大宗教的根源都来之于此。

  

  
  古城分成四个宗教区域,分别为犹太区、穆斯林区、基督教区和亚美尼亚区。一条长4.5公里的城墙将老城和外界分开,城墙上共有8座城门,七开一闭,各具特色,各有故事。我们是从“狮门”进入耶路撒冷老城的,它的名字源于城门两侧各有两个石狮子雕像。

  

  
  关于四只石狮子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苏丹塞利姆一世曾经计划要夷平耶路撒冷,一天晚上,他梦见被一群狮子围困,直到他允诺修建城墙来保护这座城市,才得获救。塞利姆一世梦醒之后,放弃了夷平耶路撒冷的计划,下令要修建城墙,城墙修好后,四只狮子也被请上了城门作为耶路撒冷的守护者。

  

    穿过狮门就是老城的基督教区,穿梭在拱形的城门之间,一阴一阳的不断交替,似乎在讲述着这里经历的故事,历史与期待在不停的转换,穿过前方门洞的明媚阳光,或许又会有另一段阴暗的历史进程。而以色列正是在这多变的环境下,一直保持着感恩当下的心,不断的去期待下一个洞门的精彩。

  

  

    对于历史本不是很敏感的我,只是从粗略的文学作品中知道耶路撒冷,有些人说,耶路撒冷的故事都刻画在这一面面的砖墙上,每一块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故事。步行在古城,你会发现,耶路撒冷只有一种颜色,淡淡的米黄色,随着时间的轮转,建筑的石头深浅不一,但当阳光洒在砖墙上时,历史所刻画的纹路又被强光所淹没,藏起了自己的伤痛,只有临近抚摸,才能感受到历史为这些石头刻画的轮廓。

  

    一步步跟着历史的足迹,追寻着最神圣的故事,本是圣经上的故事,在耶路撒冷,就这么可以直接的追溯到一砖一瓦,踩在脚下的就是曾经讲述的故事场景。

  

  
  我们跟随着圣经描述,找到耶稣被判死刑后,所步行的苦路14站。苦路是基督教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沿着这条路走向刑场,其间经历了14件事,因而苦路也就有了14站。现在的路线是18世纪确立的,人们把耶稣在这段路上的苦难历程编号,在事发地点用刻有罗马数字的铜牌标明,以示后人。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是最虔诚的朝圣之旅。

  

    从狮门进入,可以先看到苦路14站的总图,生动的描绘着每一站发生的故事:

  

    从第一站耶稣被判死刑,一直到第十四站耶稣被埋葬,每一站轻描淡写的描述背后是耶稣为世人承受苦难的艰辛,之前苦难14站还提供十字架让后人亲身经历一路的痛楚,可因虔诚的信徒经历一路之后,身心的负罪感太重,后来也就将这个活动取消了。

  

  
  文字或者照片都只是片面的感知,只有身处与上帝最近的地方,追寻这一刻骨铭心的足迹,才能感同身受。这座悲情的圣城,只要有光的地方就会有生机,一切在历史和开始中旋转,忘却伤痛,记录这一刻的珍贵,才是耶路撒冷最渴望的。一步步的阶梯都值得驻留,每一阶都有刻痕,记录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我们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几千年来的王朝纷争让这里的人们更加珍惜如今所拥有的一切,也让信仰更有份量,就算是认真游览一番之后,也不敢轻易说对这座圣城有所感悟,所有的文字都是苍白肤浅的,只是一种抒发,而远远未领悟真谛。

  

  

    沿着苦路到达最后一站便是圣墓教堂,又称“复活大堂”,这个教堂并不大,对于基督徒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这里就是耶稣基督遇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这也是苦路的终点。

  

    教堂的外观并不宏大,方型的大房子三面连着,外墙的石块大部分残旧。整个圣墓教堂的焦点就是圣殿里面的耶稣圣墓,栏杆内挤满了前去瞻仰的人,因为需要排队半小时以上,我们最终放弃了参观圣墓。

  

  
  阳光从圣殿的大门倾斜而入,门上没有任何装饰,室内只靠烛火照明,比起欧洲那些华丽的大教堂,这里显得异常古朴却很肃穆。

  

  
  穿过大门就看到了一块石板,据说当时耶稣的尸体被人从十字架上取下,就被放在这块石头上抹药。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们跪在这里抚摸着石板,感受着耶稣遇难时的悲悯,有不少人甚至痛哭不已。石板身后的壁画就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仔细端详,每个人的神情都那么鲜活,仿佛你也成了那个故事的亲历者。

  

  
  教堂二楼的殿堂内有一座供人膜拜的耶稣像,周围布满了金银器,在摇曳的烛光下散发着神圣的光芒,殿中石柱纵横,据说有大量传说中的圣迹和遗物。

  

    教堂顶部的绚丽,让人心生敬畏,规则的几何图案,中心透着光芒,信徒们仰头眺望,据说可以与上帝更深的交流。

  

  
  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的耶路撒冷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它融合了几大洲的文化精髓,各种元素交织在古城的各个角落,成就了这座多元化的城市,散发着迷人的气息。离开圣墓,又归世俗,来到了老城最大的穆斯林区,拥挤的街道两旁排满了充满伊斯兰风情的阿拉伯市场,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头巾、陶瓷盘、水烟、装饰灯具等生活用品以及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整条街市被装饰的富丽堂皇,多样的色调吸引着眼球。

  

  
  这是一个文化与生活相交相融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群穿梭其中,有时尚现代的游客,但居多的还是包裹着长袍的阿拉伯人。

  

    经营这些店铺的老板,基本上是以阿拉伯人为主,店铺里售卖商品的价格各异,个别心思活络的店主还会根据不同的面孔,开出不一样的价格,所以中国式的砍价,在这里也是必备的技能。

  

  
  离开热闹的阿拉伯市场,转眼就来到了犹太区。哭墙是犹太教最重要的圣地。在第二圣殿被摧毁后,仅留下了这段位于西面的墙。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因而得名“哭墙”。所谓的哭墙仅为一段12米高的基础墙,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分隔出代表三种不同宗教的部分,耶路撒冷就像有种神圣的力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朝圣者。

  

  
  哭墙作为犹太教最重要的圣地,入场前所有人都需要先过一关严格的安检。哭墙分为男女祈祷区,男左女右,男生进入哭墙,需要佩戴小圆帽,以表虔诚之心。哭墙的气氛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伤感,更多的是庄重,或许,这里更像是犹太人的聚集地,他们中有人手持圣经,晃动身体,朗诵着赞美诗,也有人只是轻轻抚摸那千年的砖墙倾诉心底的一切,斑驳的墙面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安抚着每一颗柔软的心灵。若是安息日,这里的人会更多,各种传统或现代装束的犹太人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祈祷,正统犹太教徒会全家来此祈祷。

  

  
  哭墙里还摆放着圣经供人翻阅诵读。打开圣经,我们可以感触犹太民族的悲情所在,两千年的流亡,面对哭墙自然会有种种倾诉,渴望着上帝的聆听。

  

    耶路撒冷寄存着历史的残骸,如果说这是天国留在人间的驿站,那哭墙就像是直达天国的邮筒,收集着世间的诉求。除了向上帝倾诉,人们还会通过向石壁塞纸条,将心“呈阅”给上帝。哭墙的缝隙里层层叠叠塞满信条,或许会通过广场的信鸽送往天堂。关于这些小纸条,还有个有趣的新闻,据说之前有人在祈祷时发现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几百张支票,总金额竟高达5亿美元!当地媒体还调侃称,总有人在“哭墙”祈求经济保障,他们的祷告终于有了答复。

  

  
  哭墙也是一个可以让你了解犹太文化的窗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服饰的犹太人。正统的犹太教徒都会穿西装戴黑色礼帽,鬓发垂颊,络腮胡,如果是已婚犹太男人,在安息日和节日的时候会佩戴大毛帽,非常的庄重。还有一种装饰是缠绕在手臂上的皮带,还有皮制小盒分别置于额头和上臂。

  

  
  哭墙广场戒备森严,内外都有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警层层把守。这里对游客自由开放,却禁止穆斯林入内。但众多游客在广场驻留,抬头便能看见哭墙的前方矗立着两座清真寺。信徒的内心想必都是渴望着和平的,不然这种三教鼎立的局面也不会在上帝面前如此和谐的共存着。

  


    比起基督区,犹太区并没有过多的忧伤,或许只有在哭墙,犹太人的内心才会被释放。谈笑,游玩,寻乐才是生活的动力,想必也是支撑这个民族的动力。

  

  

    犹太区广场偶遇一群出来郊游的小学生,面对镜头毫不羞涩,每个人的笑容都是如此阳光。也许他们和我们一样,只能从书本上了解了这个民族所经历的一切,但他们一定都有着感怀历史的心和对于未来的满满期待。

  

    耶路撒冷,你能在这里看到宗教间的求同存异,你能在这里看到文化间的和谐共生,你能在这里看到游客和居民的互相尊重,你能在这里看到的还有很多,关于这里多说无益,只能去看去感受。



分类: 中文 研究 域外案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