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温巴什石窟这处龟兹石窟群开凿较晚,但今天只能透过斑驳画面追寻往日光彩

摘要: 温巴什石窟外景  温巴什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温巴什乡境内,东距拜城县城40公里。石窟开凿于雀尔达格山北麓的一条洪水沟两侧的山崖上,岩质为砂岩或泥岩,表层覆盖着一层浮土。沟口外是大片戈壁丘陵,沟底是宽大的洪水冲沟,最宽处约150米。温巴什石窟现存可统计窟型的石窟有19个,包括有中心柱窟、僧房窟、方形窟、禅窟和瘗(yì)窟。其中,中心柱窟为典型的“龟兹式”中心柱窟。温巴什石窟洞窟

 苗利辉 梵华一念

温巴什石窟外景

  温巴什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温巴什乡境内,东距拜城县城40公里。石窟开凿于雀尔达格山北麓的一条洪水沟两侧的山崖上,岩质为砂岩或泥岩,表层覆盖着一层浮土。沟口外是大片戈壁丘陵,沟底是宽大的洪水冲沟,最宽处约150米。

温巴什石窟现存可统计窟型的石窟有19个,包括有中心柱窟、僧房窟、方形窟、禅窟和瘗(yì)窟。其中,中心柱窟为典型的“龟兹式”中心柱窟。温巴什石窟洞窟组合类型与克孜尔尕哈、森木塞姆等龟兹地区其它中型石窟明显不同,洞窟组合多与禅观相关,具有自己的特点。

温巴什石窟 第16窟

温巴什石窟是龟兹地区开凿时代较晚,延续时间长,可能一直到公元14世纪都在使用的一处石窟群。尽管洞窟数量不多,但其洞窟类型、组合特点、壁画题材、风格均有其独特之处。

温巴什的中心柱窟和方形窟是进行礼拜等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壁画也多绘制于这两类石窟当中。温巴什石窟绘制有壁画的洞窟并不多,保存下来就更少。现存壁画主要保存于第1、9、11、14窟。

壁画内容包括因缘、佛传、天相图、坐佛、立佛、菱格山水树木及动物、纹饰等。遗憾的是,这里的壁画烟熏、剥蚀脱落严重,我们只能透过斑驳的画面去追寻温巴什石窟往日的光彩。

温巴什石窟 第11窟

温巴什石窟现存的因缘故事仅保存于第11窟主室券腹,系以山形界定的四方连续的菱格纹内绘制佛教故事。因缘是原始佛教基本理论之一,是用佛教故事的形式宣传因果报应的道理,称因缘故事。其重点是渲染佛教信徒因为对佛供养、布施而得到的种种善报以及佛度化众生时的各种神通。温巴什的因缘故事画大多是在菱格中央绘佛坐菩提树下的方座上,佛的左侧或右侧绘有一人物,故事内容由所绘人物表现。这是龟兹因缘故事画的一种模式。可惜这里因缘故事剥落、烟熏严重,其题材已无法识读。

温巴什石窟 第11窟 右边壁画局部

佛传故事是有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故事传说。龟兹石窟佛传壁画题材内容大致有两种:一是描述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至涅槃前后的“一生所有化迹”,即赞颂佛一生事迹的本传,一般通称佛传图或佛本行图;另一是以说法为中心,描述释迦牟尼成道后说法教化之因缘,故称因缘佛传图或说法图。在温巴什石窟中心柱窟的主室两侧壁上原绘制有说法图,可惜已脱落殆尽。第9窟主室正壁及甬道内的佛传壁画也大多脱落,依据保存下来的壁画我们已无法辨识其题材,仅能从其保留的金刚、比丘中想象佛陀传法时的肃穆、虔诚的景象。

天相图是龟兹地区佛教石窟中特有的一种壁画题材。它一般绘制于中心柱窟或方形窟的主室和左右甬道的券顶中脊部位,横长方形构图,其要素包括日天、月天、立佛或比丘、风天、金翅鸟、龙、大雁等。天相图实际上是佛教宇宙观的反映,日天是太阳的象征,月天是月亮的象征,风天是风的象征,金翅鸟则是一种具有无限神力的生物,龙则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它们均能遨游于天地之间。此外,佛教认为佛为人天诸界之师,一个婆娑世界即一佛土。宇宙是由无量数的世界所构成,每一世界都有自己的天部,佛土也是如此。

温巴什石窟 第9窟

  

温巴什石窟中的天相图保存于第9、11窟的主室券顶中脊,脱落、烟熏严重。第9窟保存有日天和立佛。日天交脚坐,放射出光明,普照生民大地。立佛俯瞰三界,于当度者即前往度化。第11窟券顶中脊绘立佛,仅绘出身光和头光,表现其光明无限,普度众生。

佛有行、住、坐、卧四威仪,立佛、坐佛分别属于行威仪和坐威仪。立佛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后游化各方度化众生的情形。坐佛则表现了释迦牟尼的成道及说法。温巴什石窟中现保存的立佛绘制于第11窟左右甬道各壁及后甬道正壁。立佛束髻,著通肩袈裟,头顶有华盖。壁画烟熏、脱落严重。坐佛像出现在第11窟主室正壁龛间及第9、11窟券腹下沿,皆着通肩袈裟,结跏趺坐,双手与腹前作禅定印。

温巴什石窟 第9窟 菱格壁画

菱格构图是龟兹地区独创的一种构图形式。将菱格与山水、树木及动物画的结合,不仅是佛教故事情节的必须,也创造了一种“陵峦避远”的幽静氛围,为僧侣们的禅修观想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这种形式在中心柱窟的甬道内大量运用,玛扎伯哈第9窟就保存着这样的构图。整个甬道顶部的拱形壁画,就是一个横、竖、斜成行的菱格组成的大装饰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性。

图案装饰是龟兹石窟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装饰着石窟、雕塑和壁画,同时,有些纹饰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佛教内涵,在不同内容的整体布局中,又起着分隔和联系的纽带作用。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塑像也不完整,整个石窟就难以成为一个整体。如同石窟窟形有着丰富起源及发展变化,它也有着自己的演变规律。

温巴什石窟 第1窟 大雁衔环图

古代龟兹地区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区,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呈现出浓郁的文化交融的特点。今天保存在温巴什石窟中的图案纹饰主要有忍冬纹、莲花纹、卷草纹和大雁衔环纹,主要保存于第1、9和11窟。

温巴什石窟中大部分壁画为龟兹风格,但第11窟甬道侧壁绘制的大立佛,束髻,其下部与发际线间距离很宽,脑后部线平缓,具有回鹘风格的特点。

作者:苗利辉 新疆龟兹研究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图片提供:新疆龟兹研究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