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回顾|熊昭明 研究员:合浦的汉代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摘要:   2018年6月11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熊昭明研究员应邀在我院五楼会议室做题为《合浦的汉代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我院2018年学术讲座的第二讲,由朱海仁院长主持,我院业务人员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开始前,朱海仁院长首先介绍了熊昭明研究员的学术背景。熊昭明是考古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兼任广西古代丝绸之路中心主任


  2018611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熊昭明研究员应邀在我院五楼会议室做题为《合浦的汉代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我院2018年学术讲座的第二讲,由朱海仁院长主持,我院业务人员到场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朱海仁院长首先介绍了熊昭明研究员的学术背景。熊昭明是考古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馆长,兼任广西古代丝绸之路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汉代考古及中西文化交流,在国内外出版和发表相关著作、发掘报告和论文40多篇(部)。自2002年起,熊昭明持续开展汉代合浦港相关遗存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历年主持合浦汉墓、大浪古城和草鞋村遗址等发掘项目。目前,为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保护研究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熊昭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聘任为该项目的首席专家。

熊昭明首先谈起了15年前合浦港课题的立项以及实施经过,然后简要介绍合浦汉墓及城址考古的情况,与大家分享合浦考古工作以来的思考和认识。

合浦墓葬和城址分布示意图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即通常所称的南洋航路,在汉武帝平定南越国、设置合浦郡后,由官方正式开通。基于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初步复原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来自合浦的物证合浦汉墓群考古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发掘墓葬已超1200座。以汉墓居多,部分为三国墓、晋墓和南朝墓。合浦汉墓的形制与广州汉墓基本相似。按构筑材料不同,汉墓可分为土坑墓、木椁墓、砖木合构墓和砖室墓四类。出土文物近二万件,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玻璃器以及各类珠饰。出土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中,国内输出的有黄金和杂缯,国外输入的有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波斯陶壶、铜钹等。

六棱柱钾玻璃

钠钙玻璃碗

波斯陶壶

铜钹

金饰

城址发掘与港口位置合浦港考古的重点是发掘大浪汉城址和草鞋村汉城址,从考古发现和当时的聚落特征来看,人口多是在城及周边分布,港口不可能脱离城而单独存在,两者相互依存,在空间上也应是连接的。

对岭南社会的直接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对岭南社会产生了直接影响。胡人俑、钵生莲花器、迭涩穹窿顶等透露出外来文化因素植入的痕迹;摩羯佩、三宝佩的珠饰等暗示着佛教的海路传入;海上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早期贸易不仅仅直接输入印度、东南亚所产的钾玻璃器,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对外来玻璃制作技术的吸收和发展,形成本地生产的钾玻璃体系;以平南六陈冶铁遗址群为代表的“碗式”炼炉的冶炼技术可能更多地受南亚、东南亚南地区的影响,是西亚“碗式”炼炉冶铁技术经由海洋扩散的结果,而合浦采珠业,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带动起来的新兴产业。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熊昭明进一步介绍合浦周边地区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广东徐闻、广州汉墓也有出土大量的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琥珀、玛瑙、水晶、玻璃、玉石等珠饰。我国东南沿海和东部沿海一带,扬州、宁波出土的珠饰也与合浦汉墓出土器物相似。

在交流互动环节,我院业务人员就合浦汉墓和城址的发掘、穹窿顶、出土珠饰、铜钹等问题积极提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回应接下来的工作规划时,熊昭明认为主要是拓展研究课题及项目,做好基础研究,为申遗提供技术支撑。

讲座结束时,我院向熊昭明赠送我院的文创产品——仿西汉铜镜、印有铭文“长贵富、乐毋事、日有憙、宜酒食”的丝绸扇子,以表达我院的感谢与祝福。

本次学术讲座使我院业务人员了解合浦的汉代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概况,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促进了两广学者的交流学习,更助力于我院的考古研究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注:文中讲座内容照片采自熊昭明研究员此次讲座PPT

撰稿:林莉琼

摄影:郑立华

排版:易 偲

审核:张强禄

审定:朱海仁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熊昭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