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佛寺石窟

丝路遗光:千年不灭的彬县灯山会

摘要: 咸阳城事咸阳日报花果山农历戊戌年正月,我们来到彬县城北的水帘村,探寻这座神秘之山。泾河在这里依崖而过,村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这名字让人不禁想起小说《西游记》中的水帘洞,难道它与神秘之山有什么联系?沿着村道,步行至村中,转过几道弯,神秘之山终于出现在眼前。此山名叫花果山,原名明岨山,是一座红砂岩石崖,北面山体较为陡峭,山上有多处洞穴,像是人工开凿,沿石梯曲折而上,山上有多处悟空像。据说从 ...
咸阳城事咸阳日报


花果山

农历戊戌年正月,我们来到彬县城北的水帘村,探寻这座神秘之山。

泾河在这里依崖而过,村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这名字让人不禁想起小说《西游记》中的水帘洞,难道它与神秘之山有什么联系?

沿着村道,步行至村中,转过几道弯,神秘之山终于出现在眼前。此山名叫花果山,原名明岨山,是一座红砂岩石崖,北面山体较为陡峭,山上有多处洞穴,像是人工开凿,沿石梯曲折而上,山上有多处悟空像。据说从明代开始,水帘村的村民就把明岨山和《西游记》中的花果山联系在一起,而取经路上斩妖除魔、勇敢正义的化身孙悟空也成为人们供奉的对象。

花果山

(一)

彬县灯山会在此地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那就是说,在《西游记》还未成书之前,这些石窟和岩洞就已经存在,那么这些洞穴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又是何人所为呢?

花果山文管所所长李春维介绍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附近的人们为了躲避战乱兵匪,在花果山上凿出了“九曲十八洞”。隐于高崖、大小不一,曲折连通、宛若一体的这些洞穴成了当地人的临时住所,人们将吃喝屯于洞中,利用花果山险峻狭窄、易守难攻的地形,才得以保全生命和财产。直至唐朝,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村民不再有战乱之忧,才逐渐告别了这种穴居生活。出于对花果山庇佑的感激和庆祝太平盛世、祈福丰收的心理,当地人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点灯山。

“点灯山就是我们说的灯山会,每年正月十四、十五,点灯人把花果山崖面上的油灯点亮,灯光构成的北斗七星、雷峰塔等图案,配上灯笼好看得很。”水帘村村委会主任孙建平说,“每年正月十二,灯山会筹备工作就开始了,由灯山会会长带领十余名点灯人,携带贡馍上山,完成点灯前的准备工作,上去以后就不能下来,一直到正月十七,灯山会结束才能下山。”

点灯人肩负重任,是灯山会的“主角”。那么,这些“主角”上山后要做些什么?在山上如何生活?这十几个人又是如何点亮绝壁上1700余盏油灯的呢?

顺着阶梯行至半山腰,一道大门紧闭着,挡住去路。孙建平介绍,为保证点灯顺利,点灯人上山后,山门加锁,其他任何人不能再进入。进门后,半米多宽狭长陡峭的阶梯是上山的必经之路,在躲避战乱期间,更是村民据守的关卡,可谓是“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

景群礼是今年灯山会的会长,这是他第三次上山,经验丰富、行事稳重让他深受大家信任。“今年一共有13个人上山点灯,我负责把年轻人带上,把这搭架、点灯的方法给教一下 ,以后我不能上来了,他们就能摸来这程序了。”景群礼如是说。

正月十二,点灯人开始搭架。搭架是点灯工作的基础,牢固的木架为点灯人在这狭窄的山路上安全点灯提供了保证。站在木架上,向下看去,30多米的垂直高度多少还是让人有些腿软。点灯的仪式是在晚上开始的,要在崖壁密密麻麻1700多个灯孔窝里一次点亮全部油灯,也绝非易事。摆放油灯碗,搓油灯捻子,做火把,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

在大自然的馈赠和前人辛勤的开凿下,“九曲十八洞”为点灯人提供了绝佳的住所。最大的洞穴被用来当做议事厅,角落的长洞成了卧室,靠近洞外的较小洞穴做灶房。吃喝等生活所需物品都需要通过滑轮拉上去。这些,对年长的点灯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对初次上山的史琪来说,可算是开了眼。

“20多岁的时候,我在下面看别人点灯,就非常好奇,想知道山上是个啥样子,这灯咋点呢?但是一直轮不上我,等了十几年,终于等到了。这次能为大家点灯我感到十分荣幸、自豪。”成为点灯人不久的史琪显得有些激动。

点灯人

按照村里的习俗,只有成了家的男子,经过“托会”才有资格充当点灯人。所谓“托会”,是指上一届点灯人以委托的形式将来年点灯的任务托付给他人。水帘村有四个组,370户人家,按照轮流“托会”,每个成年男子一生最多也就只有三次上山点灯的机会。

经过几天的准备,终于到了要点亮山灯的日子。

正月十四一大早,会长景群礼就带领众人祈福祭拜,以期顺利点亮山灯。一个点灯人负责敲钟,用钟声提醒同伴在山崖上时刻注意安全。随着夜幕逐渐降临,景群礼开始招呼大家做好准备,出洞点灯。身手矫健、年轻力壮的点灯人爬上木架,用火把开始点亮白天已经放好的油灯。在大家密切的协作下, 1700余盏油灯全部点亮。黑黢黢的花果山崖面顿时熠熠生辉。沉沉夜幕下,美丽的“雷峰塔' “北斗七星”等跃然眼前,宛若人间仙境、海市蜃楼。这时,点灯人的使命宣告完成。

而村民和附近群众早早就携家带口,簇拥在山下,翘首以待,一同等候观赏这流传千年的民间灯山奇观。

“我们文化部门一直在保护灯山会这个项目,并成功将这一民俗活动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彬县文化馆副馆长任致远介绍说,“对灯山会的保护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花果山山体的自然形态进行物质形态的保护,另一方面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传承人以及对传承这个点灯山的仪轨、程式进行保护。”

如果说火最初是来自上天的恩赐,那么灯一定是人间精心呵护的光明。它温暖、祥和,是巴山夜雨里的思念,是西窗下新剪的一朵烛花,是上元夜穿梭在火树银花中的鱼龙之舞。

当泾水上升起春天的第一轮满月, 灯山亮起,人间欢庆盛世;灯山黯淡,生灵或遭涂炭。

这灯山便是千百年来人间祸福的见证。

彬县大佛寺

(二)

转过灯山,溯泾水而上,有西出长安丝绸之路上现存第一大佛教寺院——应福寺,民间俗称大佛寺。西北望,在陕甘两省的交界处,更高一些的黄土台原上,有一片突兀的开阔地带,这就是初唐时期著名的浅水原大战的古战场。

灯山会、大佛寺、浅水原之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元618年5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新建的唐政权立足未稳,隋炀帝、王世充、李轨、刘武周、薛举等各自割据一方。对于李渊父子来说,扼守关中是重中之重。而占据着兰州的薛举,这时候也已称帝,并自称“西秦霸王”,对关中虎视眈眈。6月,薛举率兵前来东犯,李渊命李世民挂帅,统领约4万兵力前往迎战。浅水原之战,凡经三次血战,双方伤亡惨重,最终以唐军胜利而告终。经此一战,新生的唐朝,彻底消灭了西秦薛氏集团,保卫了京师长安的安全。

烽烟散尽之后,浅水原大战更凸现其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一战,就没有随之而来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歌舞升平、和乐天下,就没有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巅峰的到来。

10年之后, 浅水原大战的青年主帅李世民已经登基称帝,每每思及此战,总是感慨万千,为了纪念大战中牺牲的数万将士,李世民命人在泾河旁建成了应福寺,塑大佛,即大佛寺。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几个世纪的社会动荡,开辟了一个相对长治久安的新时代。成千上万将士的牺牲奠定了李唐政权稳固的基石,泾河旁的百姓也得以结束朝不保夕的穴居生活。

彬县大佛

1300多年过去了,古丝绸之路上,悠扬的驼铃声依稀远去,大佛寺依然矗立在清凉山下,古刹庄严,吸引着游人络绎不绝,驻足观叹。花果山上,山灯绵延千年,依然长明。

点亮灯山,是千百年来人们世世代代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祈愿,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愿幸福平安,江河安澜。这是深藏于民间、涌动在我们血脉中的民族密码。人民有力量,国家有希望,民族有未来。

如今,大佛庄严,灯山璀璨。在二十一世纪初叶,中华民族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一个盛世的到来。但我们不能忘却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牺牲的人。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世代铭记自己的历史,敬仰自己的英雄,怀念为之献出生命和鲜血的人。

葆我敬仰之情,养我良善之心。在这个美丽的春天,这也许就是大佛寺和花果山所带给我们的最为圣洁的精神洗礼。

2018上元之夜,花果山上的灯山又一次点亮了,这是盛世的吉祥之光,这晶莹的灯光,是善良的人们精心呵护的温暖和光明,在春天的第一个月圆之夜里流光溢彩,和这灯光一起倒影在泾水中的,还有庄严的大佛寺。大佛寺西北,乔家坡山如一尊睡佛安详地仰卧在茫茫天地之间,默然无语,见证着世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点亮的油灯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彬县大佛寺石窟
关键词:

彬县大佛寺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