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700多件文物讲述西域历史——《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出侧记

摘要: 来源:新疆日报  泥塑彩绘文官坐俑(唐代)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泥塑佛头像(北朝)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土丝绸之路贸易集市泥塑景观,再现了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图片均由于雷摄  彩绘泥塑镇墓兽及伏听俑 ...

来源:新疆日报 

 700多件文物讲述西域历史

  泥塑彩绘文官坐俑(唐代)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700多件文物讲述西域历史

泥塑佛头像(北朝)

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出土

 700多件文物讲述西域历史

丝绸之路贸易集市泥塑景观,再现了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图片均由于雷摄

 700多件文物讲述西域历史

  彩绘泥塑镇墓兽及伏听俑(唐代)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700多件文物讲述西域历史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唐代)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8月21日,《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大型专题展览在自治区博物馆正式和观众见面。该展览是在已经展出9年的《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基础上进一步改陈提升后,呈现给国内外观众的一个全面展现新疆悠久灿烂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的大型文物展览。

  一个展览是否成功,参观者最有发言权。经过两年多的打磨,12次对展陈大纲进行修改,《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这个新展能否被各族观众认同和接受?我们或许可以从参观的人流量中找到答案。

  10月8日上午,自治区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张蕾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次国庆长假期间,参观人数近2万人次,创自治区博物馆日均参观人数新高。特别是我们的《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非常受欢迎,展厅里面一直是人头攒动。”

  《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这个特色精品展,究竟为什么如此吸引观众?精彩文物又有哪些?现在,记者就带各族读者去一瞧究竟。

  700多件文物讲述西域历史

  10月8日,记者参观《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时,一进展厅就被门口的一组大型沙雕吸引,思绪仿佛被带回那遥远的古代,那条充满神秘西域特色的文明之路,不知留下了多少精彩的故事。

  这个展览精选了我区历年出土的各类精品文物700多件,其中不乏稀世孤品。有闻名中外学术界的吐鲁番文书,有数千年前绚丽多彩的毛、麻、棉、丝织品,有罕有的晋、唐绘画,有造型奇伟的唐代泥俑,有光彩熠熠的金银器物,也有见证丝路繁荣的古代钱币和极富生活气息的唐代面食与瓜果谷物,精品荟萃、令人惊叹不已。

  记者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新展与旧展的明显不同。首先文物从原来的400多件增加到700多件,不仅是展品数量上有增加,还充分吸纳了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使用人物复原像、摹绘、历史文献和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多种表现手段,既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感,又不失现代感。参观者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历史的长河,在感官享受的同时,思想亦得到浸润和升华。

  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侯世新介绍,《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是全疆唯一一个全景展示新疆通史的大型专题展,它以新疆“三史”为主线、“四个认同”为落脚点,由8个单元组成。使展览与之前相比具有更高的研究性、教育性和观赏性。

  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展出的许多文物都蕴含着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息。徜徉其间,会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文物所证明的历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文化一体多元的地区。

  色泽艳丽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金光灿灿的八龙纹金带扣,威严方正的汉归义羌长印、司禾府印和土尔扈特部银印等国宝级文物,还有内容丰富的吐鲁番文书、清朝政府治理西域图录等,都在无声诉说着,西域的漫长发展史。两千多年来,历代中央王朝积极经营西域,不断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为形成今天各民族血脉相连,团结进取、开放包容的和谐局面奠定了基础。

  历史与艺术并重

  “为了整个展览更丰富、真实、立体,我们请了多位我区历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先后4次对展览的每个部分内容进行论证把关。”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侯世新说。

  不久前,在自治区博物馆组织的《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专家论证会上,我区清史研究专家、研究员齐清顺,《新疆通史》编委会专职副主任、原新疆社科院副院长苗普生,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新疆大学学报》主编孟楠等专家参加了论证会。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此次改陈提升,新展不仅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恢弘大气,还亮点层出,做到了“历史与艺术并重”。

  侯世新介绍,这个展览中有多件镇馆之宝,属国宝级文物:如距今2500年的青铜武士像,距今2800年的木箜篌,还有汉代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唐代的“伏羲女娲”绢画以及中国最早的《三国志》手抄本,文物各个精美、艺术价值很高。

  其中,汉代佉卢文木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文物,它出土于尼雅遗址。木牍呈长方形,由上下两片相叠而成,木牍中央凿有方形泥封坑和三道绳索的沟槽,以细毛绳捆扎,并在正面和背面的封泥坑中黏附泥封,正面泥封上有花形印章,聪明的古代人用这个方法为书信内容加密,令人叫绝。这也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信件。

  而唐代彩绘天王踏鬼木俑是由一个彩绘天王和一个素面小鬼组成,天王全身施彩,小鬼除了头绘小红帽,全身均裸露出木质本色。这件木俑是用30余块大小不等的木料雕琢后黏合而成,连牙齿这样细小部位都可以自如拆卸,让人感叹古代先人的不凡智慧。更有趣的是,这件天王俑虽然身着中原武将的服饰,但是不经意露出的裤腿和袖口,却是漂亮的西域特色花纹,两种不同的文化元素亲密融合为一体,显得和谐而又自然。

  “伏羲女娲”绢画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这些绢画构图完美、笔法简练、着色浓艳。其实“伏羲女娲”在内地也有出土,但在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娲绢画中,有汉人形象,也有胡人形象,说明了西域少数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共同华夏始祖神的认可。

  这些汇聚了几千年历史沉淀的精品文物充分证明:各民族只有秉承开放包容的观念和心态,才能在不断的交流、学习和创造过程中走向辉煌的未来。

  各族观众热议新展

  “我们是从宝岛台湾过来旅游的,在博物馆看到古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感受到浓郁的西域风情,真是大饱眼福!尤其是那个《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内容太丰富了,许多文物是第一次见,看完后对新疆的历史就有了清晰的了解。”8日,刘嘉怡女士和丈夫花了近三个小时才看完博物馆各项展览后,兴奋地告诉记者。光看展览她觉得对新疆了解得还不够,她在博物馆服务总台又购买了相关的书籍。

  《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馆中,在乌鲁木齐生活多年的赵贵老人带着老花镜站在清代乌鲁木齐南关文昌阁的老照片前看了又看,“这是1910年乌鲁木齐的老照片,现在跟过去一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我们新疆的发展真是特别快,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这些巨变。”

  “假期,我带着孩子一起来看看,一起来感受生活在我们新疆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先民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的灿烂文化,这些文物太震撼了。我没想到古代的服饰那么漂亮、时尚,可以看出古代先民很懂生活。”在乌鲁木齐红雁街道居住的郭云霞高兴地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参观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时地拍照发微博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收获。新疆大学大一学生王毅告诉记者,“展览中有大量的精美绘画、雕塑、青铜器和玉器等,都说明了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在享受这文化之旅的过程中,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这个展览全景式地展示了新疆通史,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受到‘三史’的教育。” (玛依古丽·艾)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