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通讯|朱丽双: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与于阗图像研究

摘要: 6月1日晚,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朱丽双教授应我所之邀,以“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与于阗图像研究”为题,为我所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本场讲座由霍巍教授主持,熊文彬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罗鸿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陈长虹副研究馆员等出席了讲座。本场讲座系“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六场,开启了2018年度新一轮青年藏学家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到


61日晚,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朱丽双教授应我所之邀,以“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与于阗图像研究”为题,为我所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本场讲座由霍巍教授主持,熊文彬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罗鸿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陈长虹副研究馆员等出席了讲座。本场讲座系“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六场,开启了2018年度新一轮青年藏学家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朱丽双教授向大家讲述本次讲座选题的缘起。自2009年起,朱教授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荣新江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开始以对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进行整理和翻译为主,但在文献整理过程中涉及到图像。本次讲座朱教授即将有关于阗的文献与图像结合,图文并茂地展示古代于阗的一些侧面。

首先,朱教授以地图简单向大家介绍于阗的地理位置。其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沿,中心地区位于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之间。作为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重镇,于阗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接着,朱教授进入本次讲座的主题,讲述本次讲座共分四个部分:一、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二、文献刊布与研究概况;三、于阗图像研究:以于阗八大守护神为例;四、于阗图像研究:以散脂夜叉大将为例。前两部分是对文献的介绍,后两部分属于对图像的探析。

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朱教授将此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传世文献,最为相关的有5种:

1)《无垢光请问经》(Dri ma med pa’i ’od kyis zhus pa);

2)《牛角山授记》(Ri glang ru lung bstan pa);

3)《于阗国授记》(Li yul lung bstan pa);

4)《于阗阿罗汉授记》(Li yul gyi dgra bcom bas lung bstanpa);

5)《僧伽伐弹那授记》(dGra bcom pa dge ’dun ’phel gyislung bstan pa)。

其他有:

6)《日藏經》(Nyi ma’i snying po);

7)《月藏經》(Zla ba’i snying po)。

另外还有《汉藏史集》、《布顿佛教史》、《贤者喜宴》等。

第二类为出土文献:文书和木牍。例如《于阗阿罗汉授记》的三个抄本(ITJ 597598601.2)、《牛角山授记》的两个残片(P.t.953P.t.961)、P.t.960《于阗教法史》(Li yul chos kyi lo rgyus)以及斯坦因(A. Stein)在和田麻扎塔格(Mazar Tagh)、巴拉瓦斯特(Balawaste)、达玛沟(Domoko)等地发现的大量藏文文书和木牍。

(图一 ITJ 601.2

朱教授对以上藏文文献一一进行介绍后,分析国内外对于阗藏文文献的刊布与研究状况。朱教授例举了一系列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托玛斯(F. W. Thomas)著《有关西域的藏文文献与文书》(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rkestan1935-19631-4卷、恩默瑞克(R. E. Emmerick)著《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Tibetan Texts concerningKhotan1967)、武內绍人《英国图书馆藏斯坦因收集品中新疆出土的古藏文文书》(Old Tibetan Manuscriptsfrom East Turkestan in the Stein Collection of the British Library1997-1998)及朱教授本人所著《<于阗国授记>译注》、《<于阗教法史>译注》、《敦煌藏文文书<牛角山授记>残片的初步研究》等论文。

随后,朱教授开始图像的探析。朱教授先以于阗八大守护神为例,分别从文献与图像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有关于阗八大守护神的名称见于汉语、藏语和于阗语等各种文献的记载。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印度乌场那国(Uḍḍīyāna)沙门那连提耶舍(Narendrayaśas)于隋开皇五年(585)译出的汉文佛经《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其次在藏语本《牛角山授记》、《于阗国授记》、P.t.960《于阗教法史》、P.2893于阗语本《发愿文》中亦均有记载。朱教授讲到,以上文献所载的于阗八大守护神在次序及眷属数目方面有所差异,然后她以图表直接明了地对此加以解说。

接着朱教授结合敦煌写本中保存的S.2113《瑞像记》来进一步分析于阗的八大守护神。S.2113依次抄写三项内容,其前后抄写的都是“瑞像记”一类文字,可以分别称之为AB两部分。A61行,B27行。全卷抄录年代当在896年之后,估计不会晚太长时间。A部分中记录了于阗八大守护神的名字,并全部采用音译,而且除了“毗沙门”以外,所有译名都和《月藏经》不符,所以应当另有所本。考虑到敦煌于阗语写卷P.2893和敦煌藏语P.t.960《于阗教法史》都是用音译的方式来书写这八位守护神的名字。朱教授分析道,S.2113A为我们提供了稍晚或大致同时的汉文写法,这应当是九、十世纪敦煌当地指称于阗八大守护神时的规范称呼。

然后朱教授又以敦煌莫高窟第108窟甬道两披留存下来的于阗八大守护神的榜题为例,将其和S.2113A进行对照,分析S.2113A的价值及其记载的失误之处。

再后朱教授将敦煌莫高窟中涉及于阗八大守护神的多个洞窟进行比对。朱教授总结道,从洞窟的年代先后上可以看出,第998108窟这些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洞窟,其甬道两披八大守护神的位置相对固定,图像特征也基本一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画法固定的图像的制作越来越程序化,有时不免显得简略、粗糙,甚至还有画错位置的。很可能,到10世纪晚期,虽然这些来自于阗的守护神依然在敦煌受到人们的膜拜,但是他们的形象特征和所处位置对于膜拜的人们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图二敦煌莫高窟第9窟甬道顶部)

随后朱教授进入最后一部分讲解。朱教授先向大家展示了和田达玛沟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遗址南墙上的一幅壁画。这幅壁画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毗沙门,但是,这尊守护神身后有一头鹿,而藏文文献《于阗国授记》和《于阗教法史》均记载了鹿化身为散脂夜叉大将见尉迟毗梨耶王的故事,此即于阗著名佛寺瞿摩帝伽蓝的由来。因而,朱教授总结壁画所绘应是散脂夜叉大将。她并提及关于此最好的研究是张惠明老师所著《公元六至八世纪于阗佛教护法神系中的夜叉图像》,张老师对散脂夜叉的研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图三 现场图)

讲座最后,熊文彬教授对此次朱教授的讲座进行简单的评议。熊教授讲述道:本场讲座参与人员拥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但朱教授将非常专业且枯燥的于阗藏文文献与于阗图像讲解得诙谐幽默又简单明了,称赞朱教授的实力着实了得。熊教授强调,首先值得大家学习的是朱教授对文本的梳理和于阗研究学术史的了解。其次,从朱教授对问题的回答上还体现出她十分严谨的治学态度。

随后,霍巍教授对此次朱教授的讲座给予高度赞扬,完全同意熊教授的评议。并补充道:通过朱教授此次的讲座,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首先是否在语文学上有充分的准备,是否可以充分利用多样化语言的文献;第二是否勇于跨界,在梳理挖掘文献的同时,不排斥对图像进行观察和思考。霍教授强调,学习研究切勿画地为牢,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材料,才能让研究更充实。在场的校内外师生分别就感兴趣的问题与朱丽双教授进行了探讨,最后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撰稿:徐 理

摄影:周亚玲

审阅:朱丽双

编辑:孙昭亮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