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通讯|Mr.Bruce Huett:【喜马拉雅区域传统造纸术的复兴:历史、文化与经济】

摘要:   2018年7月12日晚7点,剑桥大学蒙古与内亚研究中心项目协调人Mr.Bruce Huett应邀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演讲。Mr.Huett此次讲座的题目为“喜马拉雅区域传统造纸术的复兴:历史、文化与经济”。我所徐君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玉珠措姆老师任翻译,Hildegard Diemberger教授也出席了讲座,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Mr.Huett首先简单回顾了自己对喜马拉雅区域造纸


  2018712日晚7点,剑桥大学蒙古与内亚研究中心项目协调人Mr.Bruce Huett应邀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演讲。Mr.Huett此次讲座的题目为“喜马拉雅区域传统造纸术的复兴:历史、文化与经济”。我所徐君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玉珠措姆老师任翻译,Hildegard Diemberger教授也出席了讲座,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Mr.Huett首先简单回顾了自己对喜马拉雅区域造纸术的研究经历,接着介绍了喜马拉雅造纸术的特点、造纸所需的材料、造纸术发展的历史背景、经济和社会推动力,随后分别讲解西藏、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四个国家和地区造纸术复兴的不同情况和特点,最后提出比较研究的结论和对造纸术复兴的未来展望。

1.喜马拉雅地区手工纸的特点

Mr.Huett指出喜马拉雅的造纸术的造纸过程与中国内地的造纸过程十分相近,当然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内地造纸术的出现要早得多。喜马拉雅的造纸具有以下特点:1、防蛀、防鼠;2、其材料和生产过程特殊,纸张材质非常好;3、纸张以往用于法律、税务文书以及经文的印制;4、纸张不含酸性,纸质坚韧;5、写作不褪色,持久性强;6、墨水不沁纸;7、纸张很轻,便于携带和储藏;8、纸张可以重复利用;9、对读者的眼睛无害。

2.造纸所需的材料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多次实地考察,Mr.Huett向听众展示了一些该区域造纸所用的独特植物材料,这些植物材料都含有轻微的毒素,因此用这种纸抄写的经文防虫蛀,得以长久保存。这些植物不仅用来造纸,同时也可以用来入药,只生长在喜马拉雅地区,第一种是Stellera chamaejasme(瑞香狼毒),它生长在西藏的高海拔地区,只有海拔2600米地区才会生长,由于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纸非常薄,因此汉语称之为“皮肤纸”。第二种和第三种是Daphne(瑞香)、Edgeworthia(结香) Wikistremia 都是瑞香科的其他品种,它们生长在海拔较低(1800-2800米)的地区。第四种是Euphorbia fisheriana(狼毒大戟)。

Stellera(瑞香狼毒)的纤维在早期的西阿里地区的手抄本里可以发现,而DaphneEdgeworthia更多是用在尼泊尔、锡金、不丹这些地区。印刷术在西藏广泛传播后,这种纸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其纸张韧性远高于Stellera

Stellera chamaejasme(瑞香狼毒)现在广泛地生长在青藏高原,但以前其分布可能并不广泛,它的根是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比较难挖掘,因此,古老的文本和手抄本里鲜少发现这种植物纤维的存在。

Daphne是尼泊尔低地的一种植物。它的树皮被当作造纸原料,在显微镜下其纤维与其他造纸用的植物并不相同。一部12世纪到13世纪波罗蜜多心经是用瑞香的树皮造的纸张,研究人员得以详细地研究这种纸的纤维。另外,20世纪七十年代喜拉雅区域的贸易通道上,纸和造纸用的原料都是进行贸易交换的重要物品。

接着,Mr.Huett简要介绍了喜马拉雅地区的造纸过程。第一步:准备这些植物;第二步:煮原料(有时候煮两次);第三步:沸腾时加入添加物;第四步:将这些原料洗净;第五步:将网框浮在纤维中,并用纤维铺满网框(中国内地是将网框浸入纤维);第六步:晒干;第七步:打磨;第八步:将初步形成的纸进行拼接,使其更有韧性。

3.经济和社会推动力

Mr.Huett认为古代西藏造纸术的产生需要一些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的推动力:1、农奴是造纸的主要劳动力;2、造纸所需的材料或纸张是税收的项目之一;3、造纸也是乌拉差税之一。然而,鉴于传统的造纸术存在各种缺陷,因此它被现代工业化造纸术所取代。尼泊尔、不丹也出现了类似的社会推动力。

Mr.Huett 坦言,现代以来喜马拉雅地区传统造纸术的复兴使这项古老的技术得以重见天日,这也让他有机会能够对这一技术进行研究。现在,这种古老的造纸术被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在中国,除了西藏,新疆维吾尔族、云南纳西族也保留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纸技术,这些造纸术的复兴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而在尼泊尔、不丹、锡金,造纸术的复兴被当作女性职业发展项目和扶贫项目。除此之外,全球化为这些纸张带来了新的市场,与此同时,传统的造纸术如何减少植物的使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变成了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将我们的视野放长远一些,展望这些传统造纸术的未来,其面临的困难仍不容小觑:1、高度的电子化使得纸张的利用频率不断降低;2、全球的经济衰退也将影响传统造纸术的发展。

喜马拉雅地区的造纸术在参与者的构成上体现着独特的多元性,各种各样类型的人和机构都参与到传统的造纸过程中。除了大型的造纸厂以外,也有一些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作坊。僧人们也参与了造纸,其中德格地区有悠久的造纸传统。有趣的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有一些造纸的手工艺人背着传统的器具,走乡串村地为寺院和村民生产纸张。造纸过程也伴随着一些独特的歌舞。学者特里尔(Trier)在1972年时指出在1959年之前藏区的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造纸术,如:Tingri(定日)、Shigatse(日喀则), Lhasa(拉萨), Giamda Dzong (工布江达), Ghiamdo (昌都), Batong(巴塘)、Litang(理塘)等地区。即便如此,当时西藏所产的纸张仍供不应求,需要从尼布尔和不丹进口。另外,特里尔认为这种纸张贸易与商道有关,Mr.Huett则认为当下的造纸术复兴与一带一路不无关系。

4.西藏造纸术发展的历史

一些传统观点认为西藏造纸术第一次出现是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时从汉地带去的。伯希和于1961年时指出《唐史》中专门记载了648年松赞干布请求汉地向吐蕃传授造纸术。然而,一些藏族学者强烈认为在文成公主入藏之前,西藏已经有了造纸术。藏文典籍中记载了噶东赞向唐太宗求婚时,所呈文书就是用纸所写一事,苯教典籍中也有类似观点。Mr.Huett分享了另一相关材料:最近牛津大学的研究者找到了一部5世纪的西藏以西地区的文献,其纸张经过分析被认定为是来自尼泊尔的Daphne纸。这部文献是在新疆的叶尔羌(又作莎车)(Yarkand)被发现的,而这条支线位于丝绸之路的西部,包括了和田、叶尔羌,一直到达巴基斯坦。

根据上述材料,Mr.Huett提出了他的猜想,即西藏的造纸术应该出现在7世纪,做出这样的推测理由如下:17世纪创制了藏文;2、吐蕃王朝统治需要文书;3、宗教抄经的需要;4、丰富的劳动力为密集的手工造纸提供可能;5、便于获得低地的造纸植物;6、频繁而发达的贸易产生了记录的需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藏传统的造纸术原料主要是当地的植物,而非汉地所用的布和麻。Mr.Huett推测这一差别的原因在于:1、藏纸含有微量的毒素,具有防虫鼠的特点;2、藏纸的质量更高;3、藏地布料的纤维可能不适合造纸;4、藏式的造纸术被广泛使用之后很难再改变。

近代以来,西藏地区大概在20世纪20年代这种传统的造纸技术失传,20世纪50年代大型的传统造纸工厂被关闭;1959年由于西藏和尼泊尔的边境被封锁,贸易通道也被关闭。与此同时,新兴的工业化造纸术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传统的手工造纸术被废弃。

5.西藏地区的造纸术复兴

1978年,政府开始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藏式造纸术也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西藏的一些村民被鼓励恢复藏式造纸的传统,这种手工纸也出现在展览当中,一些地区档案局也开始将其纳入档案保存。1998年,保护藏式造纸术成为了“拯救西藏文化”的五条计划之一。2006年,藏式造纸术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Mr.Huett还分享了一些其他实地调查的案例。

在拉萨,Jampa Tsundhup先生是在藏纸复兴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其出版了《藏纸生产工艺的抢救与发展过程一书》。他去了尼木、昂仁、德格等多地,召集、鼓励和培训人们重拾传统的藏纸制造技艺。Jampa Tsundhup先生召集了10位来自拥有长久造纸传统家族的手工老艺人,另有3位顾问,2位尼泊尔手工艺人。单是造纸所需的网框就需要高超的技艺,只有这些老人才会做。Jampa Tsundhup所造的纸有以下特点:1、纸类产品种类和尺寸多;2Stellera and Daphne两种植物造的纸都有;3、有的纸张是作为军用永;4、有的出售给游客;5、也有抄经所用的蓝黑色纸(Thing shog);6、有一些工业化操作;7、非经济利益目的,旨在恢复传统技艺;8、尚不清楚这些造纸厂能否盈利。

在尼木(Nyemo)的一个手工小作坊,训练一个造纸熟练工需要花费5年时间,而这家小作坊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资助。原来从事藏纸制造的有16个家庭,30位工人,但现在只有1个家庭、5个工人仍从事该工作。并且现在很多寺院开始使用工业化商用纸而非传统手工纸。一些艺术家、寺院、游客和档案馆都是其客源。

在定日(Tingri),Mr.Huett认为非常有趣的是一位老妇人从一个偏远的小村落骑着摩托车来向他们展示她造的纸。为保护这项造纸技艺,当地政府参与其中,而那位老妇人也是主要的造纸工人之一。

在惊动(Kyemtong)的造纸厂曾是一家重要的政府支持的工厂,但在20世纪50年代关闭了。这种纸被称为“金学”(Kyemshog),所需的原料只生长在当地的气候环境中,因此十分稀少,但其制造出的纸张非常精美。“金学”纸的恢复得益于一位与Jampa Tsundhup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女性。2013年政府支持了该项目,政府为其出资购买机器设备,但工人们拒绝使用工业化设施,坚持运用传统的手工方式造纸。这家造纸厂也具有一些特点:1、生产这种纸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因此质量很好;2、雇工大部分是妇女;3、造纸具有季节性,一般造纸时间为三个月,其他时间务农;4、纸张的大小有各种不一样的。造纸厂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销售不畅,入不敷出。

Mr.Huett指出上述大部分造纸厂无法真正实现经济上的获益,它们不仅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另外也需要政府成为纸张的主要消费者。而对纸张感兴趣的艺术家的需求量也远远无法维持造纸厂的日常运转。与不丹、锡金、尼泊尔的造纸厂相比,西藏的造纸厂没有国际市场。而且西藏也没有大型的印经院成为这些纸张的消费者,相反一些印经所需的纸和游客买的纸实际上来自于尼泊尔。

6.尼泊尔的造纸术复兴

尼泊尔的造纸术与藏式造纸术大同小异。其纸张主要用于出口,但全球经济衰退、普遍的电子化对尼泊尔的纸张出口影响重大。另外,尼泊尔造纸也存在一些可持续性的问题:1、尼泊尔的湿冷高地难以晒干Daphne植物,取而代之的是伐木生火,但大量的伐木引起了政府对其的关停;2、政府限制了采集Daphne植物的地区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在尼泊尔,妇女再一次成为造纸的重要劳动力,一些公共组织也参与了造纸。加德满都一些手工纸零售店称其所有商品都是可持续的,自称“良心公益”,为妇女、穷人、孤儿院提供帮助。

7.不丹的造纸术复兴

8世纪时,不丹就已经出口纸张到西藏了。一些10世纪或11世纪的藏文材料中记录了不丹的纸张优于藏纸的说法。2015年手工纸成为不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丹的造纸术有一些不同之处:漂浮的方法、竹制的网框、使用海拔较低地区的植物等等。与藏纸的发展轨迹相似,20世纪90年代不丹的传统造纸术被废弃。2013年政府开始支持一些恢复造纸术的活动,邀请日本造纸专家进行培训项目,政府强调要将其打造成盈利并有长期规划的项目。当然,世界经济衰退也对其产生了影响。不丹的扎西杨则宗喀(Trashi Yangtse Dzongkhag)项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接受了日本专家的训练。最初这个工厂由政府支持,后来成为当地造纸合作社的一部分。不丹的一些大型的商业机构售卖手工纸张,其顾客主要来自国际市场。

8.锡金的造纸术复兴

锡金有三种手工纸生产机构,即手工艺部、合作社和寺院。在锡金纸被做成各种各样的物品。锡金造纸所用的植物与尼泊尔、西藏不同,但仍属同一科类,这些植物也生长在海拔更低的地区(1500-200米),相对容易育苗生长。这种植物所造的纸拥有很好的韧性,一般用于印经和政府土地登记。

锡金的发展基金会出资建设一个造纸项目——“波绒波洛造纸项目”(BORONG-POLOKPAPER MAKING UNIT),为50个家庭提供生计,主要针对单亲母亲和离异家庭。新加坡的一所大学也参与支持这个项目的发展。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当地社区的自我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除了培养技术工人之外,该项目更重要的是使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并具有竞争力。

9.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Mr.Huett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其研究结论。

在贸易和市场方面,造纸厂应该了解面对的市场以及自身的市场定位;需要生产种类丰富的产品,以及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应关注到传统的市场和贸易通道所起的作用的衰弱;那些致力于国际市场的造纸厂也将面临世界经济衰落的影响。

在用途方面,原本手工纸用于政府造币、法律文书、寺院印经,而造纸术复兴之后,其使用群体也发生了变化。低质量的纸主要用于纸板、包装、壁纸、窗户等;中等质量的纸主要用于办公用品和旅游产品;高质量的纸主要是出口,用于艺术创作、保护、折纸、以及一些日本纸质服装的制作。

造纸机构的类型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小至一夫一妻的小型家庭手工作坊,大至大型的造纸工厂。

造纸术的复兴也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比如,全职和兼职并存;受到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具有季节性;生产和销售分离。

在获得的项目支持方面,西藏、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四个国家和地区各不相同。在西藏,造纸术的复兴主要是受到当地政府非盈利目的支持,一些拉萨的慈善机构也介入其中,国家针对少数民族的帮扶政策也起到推动作用。在尼泊尔,造纸术的复兴大概没有政府的直接支持,只有一些非政府组织(NGO)和带有慈善目的的零售机构的支持。在不丹,造纸术的复兴主要得益于来自政府的支持,另外也获得了外国的帮助,其主要目的是扶贫和女性职业发展。在锡金,锡金发展基金会、国外大学、商业机构、寺院等都参与到了传统造纸术的复兴当中。

10.手工造纸术的发展展望

关于手工纸是否有发展前景?Mr.Huett提出鲍勃·斯坦因(Bob Stein)认为未来的书只有两种可能性的观点,即一种是拥有精美图画和文字的艺术品,另一种就是电纸书。1986年乃吉·麦克法伦(Nigel Macfarlane)在用喜马拉雅地区纸张印刷的有关喜马拉雅造纸术的书中写到,他在书中介绍的这种造纸技艺很可能不会继续存在。而Mr.Huett 关于造纸术的复兴研究正面地回应了乃吉·麦克法伦的猜想。但是手工造纸术的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和风险,如何发展和保护这项传统手工技艺引人深思。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向Mr.Huett提问进行互动,Mr.Huett一一作了解答。最后,徐君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精彩点评,认为有着商业和会计专业背景的Mr.Huett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讲座内容十分精彩;而传统手工造纸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主要目的应在于传承保护而非市场化;作为学术研究区域的喜马拉雅地区在历史和现实中都充满了族群、人口、物资、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国内对该区域的研究方兴未艾,徐君教授鼓励在场同学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积极关注和投身喜马拉雅区域的研究。





撰稿:滕 昕

审阅:徐 君

玉珠措姆

摄影:薄辉龙

编辑:孙昭亮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