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沙龙进行时|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

摘要: C沙龙第51期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内容概要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一概念源于西方,其保护体系、法律法规都受到西方物质文物(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虽则“文化遗产”乃一新名词,然于古物保护、收藏及纪念先贤、怀旧的情怀则自古有之。本讲座从中国历代史籍整理与书写、皇室收藏、古代城市规划和游记切入分析中国文化遗产的起源。通过和西方遗产理念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的文化遗产一脉相传,延续至今。与西方以“物”为主

C沙龙第51期

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一概念源于西方,其保护体系、法律法规都受到西方物质文物(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虽则“文化遗产”乃一新名词,然于古物保护、收藏及纪念先贤、怀旧的情怀则自古有之。本讲座从中国历代史籍整理与书写、皇室收藏、古代城市规划和游记切入分析中国文化遗产的起源。通过和西方遗产理念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的文化遗产一脉相传,延续至今。与西方以“物”为主的遗产理念不同(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遗产观念、传承则以“文字”、“实践”和“意境”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传统文物观念中,文物本身的创造和破坏与文化和精神传承相比并不那么重要,中国的文明因着皇室和地方士绅文人的实践得以传承和延续。


时间:2018年7月9日下午19:00-21:30
地点:东城区中老胡同28号四合书院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主讲人:

朱煜杰,德国海德堡大学人类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遗产与博物馆研究中心讲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EAES)旅游人类学委员会副主席,批判遗产研究学会(ACHS)执行委员。

对话嘉宾:

燕海鸣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 副研究员

梁勇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 馆员

张帆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讲师

梁周洋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理事

场外嘉宾:

傅舒兰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 副教授

耿朔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 讲师

主持人:

齐晓瑾 清华同衡规划院人文与创意城市研究所 副所长

海报设计:林艺苹

海报摄影:周淼

主办: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协办:C太太的客厅


场外嘉宾发言


傅舒兰

从概要看,本次有一个很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当下的语境、用当代的词汇和概念去讨论过去的东西,要注意哪些问题?另外,值得讨论的是其关注点,中西方的差异。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文化根源来看,差异一定存在,但如果放到人这个基本层面,共性会不会更多?

每次出去考察古迹,我都会关心一下历史上曾经有人去过,留下过什么样的记录,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常常带来许多启发。去年夏天,我们几位研究中古文史的年轻学人,一起从郑州到洛阳,踏访中原古迹,旅途中我一直研读乾嘉年间著名学者黄易的《嵩洛访碑日记》和《嵩洛访碑图》,他在1796年秋天的访碑之旅,与我们的足迹颇多重合。对黄易来说,寻访碑刻是要务,而对途中其他古迹的态度似乎是能看则看,看不到拉倒。我们在出发前,先由我列出值得看的文物,然后大家在微信群里反复讨论,最后制定了一条相当高效的线路,而所依凭的主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份包括了4296处国保的名单,多年以来一直在塑造我对地方历史的初步认知。这趟旅行让我发现,黄易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未必都还感兴趣,而我们眼中的珍奇,又有不少是黄易未曾措意的。这些差异,除了个人趣味的因素外,实际上反映了有关“文物”的定义以及研究“文物”的角度,也已发生了某些根本性变化。


耿朔

欢迎关注“C太太的客厅”

微信号:C-Salloon

“C太太的客厅”是由来自京城文保机构和高校的几位青年联合发起的文化学术沙龙。作为一个跨学科的开放公益平台,容纳城市、建筑、考古、美术、遗产、设计和传播等领域的青年精英,促进遗产领域的交流和自律,探讨学科间协作的模式,以实际行动推进遗产保护的跨界实践,以及公共参与的实质进步。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