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用文物“讲”出不一样的郑州

摘要: 港澳学子利用暑期在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体验考古今年暑假,来自内地与港澳三地的60位优秀中学生来到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参观体验。澳门高中毕业生曾慧琳兴奋地告诉记者,见到“传说中”的各种文物,让她对河南、郑州有了具体而直观的认识——这种用文物“说话”来讲述历史、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方式,正是郑州文物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目标。10月9日,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解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 ...

港澳学子利用暑期在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体验考古

今年暑假,来自内地与港澳三地的60位优秀中学生来到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参观体验。澳门高中毕业生曾慧琳兴奋地告诉记者,见到“传说中”的各种文物,让她对河南、郑州有了具体而直观的认识——这种用文物“说话”来讲述历史、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方式,正是郑州文物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目标。

10月9日,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解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时提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要突出“四个重点”,其中“创新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认知传播方式”“推动文物工作融入现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也是今后文物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令人欣慰的是,郑州文物工作已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擦亮博物馆“窗口”

“70后”市民小王喜欢了解历史知识,去外地旅游,总喜欢到当地博物馆转转。“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博物馆。”小王说,令他喜悦的是,郑州也有不少博物馆在展品陈列、展览设计上让他这个“郑州土著”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外地朋友到了郑州,带他们去看看博物馆,喷喷郑州的代表性文物,也是一件乐事。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近年来,郑州博物馆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目前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3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9家、行业博物馆2家、非国有博物馆20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门类齐全、多样化的博物馆体系。

“很多人过去一提到‘博物馆’,就觉得高深莫测、文物难懂。我想只有先引起观众的兴趣、把他们吸引到博物馆看展览,才能慢慢养成参观习惯,逐渐了解城市历史、知晓文物知识,最终让博物馆成为公众终身学习的‘免费课堂’。”郑州博物馆馆长张霆告诉记者,市博物馆就推出了公众微信号、参观语音导览、与陈列展览配套的知识讲座等灵活的方式,使博物馆这个“阵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投资15亿元、陈展面积14.74万平方米的郑州博物馆新馆建设进展顺利,将为更多的市民打开了解郑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对郑州民营博物馆来说,2018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郑州市今年出台了《郑州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按照年度考核评估奖补细则,对全年绩效考核优秀的非国有博物馆在建设、提升、运营等方面进行奖励扶持。”郑州一家非国有博物馆的负责人期待地表示,通过《办法》,将激发非国家博物馆的办馆热情和活力,为推动全市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注入新生血液。

送上门来“演”文物

今年6月,郑州市文物局联合郑州电台举办的“文物知识进校园”活动最后一场在郑州师范学院压轴上演,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件件文物知识,伴随着动人的乐曲、趣味横生的小品表演深入观众的心田。这种把“文物”送进校园,把“历史”搬上舞台的方式,就是郑州市文物局寻找到的和年轻人受众交流、分享文物知识的更好方式。

“通过这次文物宣传活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不是大家对我们的文物历史知识不感兴趣,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传播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用心去寻找合适的讲述方式,厚重的历史也能令大家喜闻乐见,让文物、历史文化成为一种热潮甚至是一种潮流的新动力。”郑州市文物局信息中心主任潘振萍欣喜地表示,年初推出的公众号“吾空空博物馆”每周日推送与郑州历史文化有关的文章,目前已吸引众多用户的关注,不少青年用户看得大呼过瘾:“这个博物馆真酷!”

伴随着“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首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商周青铜器和金文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东亚牙璋学术研讨会”“中国古都学研究高峰论坛”等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在郑召开,郑州以及郑州丰厚的历史文化不断出现在省市乃至国家级近百家主流媒体上,考古界“国际郑”的大名声名远播。

“我们还协助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先后拍摄了《大运河传奇(郑州段)》《考古中华河南篇:穿越三千年的大河村》等专题片,播放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任伟介绍,郑州文庙迎新年撞钟系列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局里还组织拍摄了《发现郑州》纪录片,编纂出版《天地之中·嵩山》《郑州大运河》《郑州市文物地图集》《郑州文化遗产》《郑州文物考古与研究(三)》《文明之光:古都郑州探索与研究》等一批书籍,编撰了《郑州文物志》,不断增强了郑州的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重塑郑州文化核心形象

“郑州地区历来是古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区,鉴于郑州地区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其在传统宇宙观中的地位、在全球华人精神世界的地位,以及在华夏民族起源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我们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郑州城市文化可以定位为‘天地之中、文明之源’。”谈到目前的工作重点,任伟坦言,长期以来,郑州可宣传的文化品牌很多,如嵩山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少林文化等,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天地之中、文明之源”这一核心文化衍生的文化分枝,而按照“天地之中,文明之源”的文化定位,以重点项目、大项目为引领,将中原文化根源性、正统性、连续性、多样性的特质凸显出去,形成“一枝独秀”的文化特色品牌,将郑州市建设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片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部文化高地,为国家中心城市强化文化支撑力,让中原更加出彩,坚定文化自信。(记者 左丽慧)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