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漫漫丝路 泽遗百代——草原、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粹》序一

摘要:   文化的发生从来不是静态的,当局地文化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寻求突破,于是文化的交流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数万年前,欧亚大草 ...

  文化的发生从来不是静态的,当局地文化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寻求突破,于是文化的交流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数万年前,欧亚大草原上就形成了一条天然通道,即所谓“欧亚草原通道”。这是一条以欧亚草原腹地为主线的东西通道,东起中国北方长城沿线以及南西伯利亚地区,经中亚、西亚抵达欧洲,其东端向南则可沿黄河、桑干河和永定河等河谷地带抵达中国的中原地区。这条连接欧洲、西亚、中亚、东亚之间的通道还被称为“石器之路”和“青铜之路”。特别是“青铜之路”,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欧亚草原上的早期青铜文化之间就存在着诸多的交流和联系,而这种交流和联系就成了搭建在欧亚草原通道上的桥梁和东西方交流最重要的途径,从而保证了古代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畅通。“青铜之路”传播的不只是青铜器和青铜技术,还包括其他众多的技术和观念,比如关于牛、马、绵羊的饲养技术,轻型车和骑兵的普及,奢侈品的传播等。又如小麦起源于西亚,后传入中国,并逐渐取代粟和黍成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考古资料分析,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距今4500 ~ 4000 年之间。所以,除了青铜器和牛、马、绵羊,能够反映古代文化交流的还应该有小麦。“青铜器、绵羊和小麦,这三类物品最早都发现于西亚,在早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它们很有可能是捆绑在一起向外传播的。这个捆绑在一起的文化包裹由西亚传入中亚后,在欧亚草原诸多早期青铜文化的接力作用下,由西向东逐渐传播,最终到达蒙古高原地区。然后,在长城沿线北方文化区的作用下,通过河谷地带,由北向南最终传播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区域,即黄河中下游地区。欧亚草原地带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和扩大”[ 赵志军:《小麦东传与欧亚草原通道》,《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 年]h。     

  鄂尔多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草原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心地区。这里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也是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畜牧游牧文化的汇集地。20世纪初发现的著名的“河套人”(鄂尔多斯人)及其文化,以及2010 年发现的“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的文化因素均显示出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侯亚梅、王志浩等:《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2010 年1 期试掘及其意义》,《第四纪研究》2012 年第2 期)。从19 世纪末叶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以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也最具典型性,因此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它始于夏商,经春秋、战国鼎盛时期,一直到西汉前期,是活动在长城沿线地带以狄—匈奴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地区早期畜牧—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这批物质文化遗存种类繁多,形制多样,以大量的动物造型为装饰题材。其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精湛,造型优美,与卡拉苏克文化和斯基泰艺术相互影响、包容,反映了早期北方草原民族自身文化艺术特征以及与欧亚草原文化交融的信息。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北方系青铜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搭建起了中国中原地区与欧亚草原文化沟通的桥梁,在世界青铜时代文化发展史上谱写出绚丽的篇章。 

  由“石器之路”到“青铜之路”再到“草原丝绸之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在欧亚草原腹地这个东西大通道上往来驰骋,进行货物贸易、信息传递、技术交流以及人群迁徙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唐,繁荣于宋元,转变于明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之一。其路径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彰显了人类征服海洋的冒险精神,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融,是一条文明进步之路。 

  主席高屋建瓴,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既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的公共产品,既超越古代,又超越近代,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充分展示了“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旋律。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作为博物馆,我们应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内蒙古自治区“向北开放”通道建设战略,组织有影响的展览,努力重现“丝绸之路”昔日的辉煌。  

  早在2012 年,我馆就已经开展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学术交流与文物展示工作——将鄂尔多斯独具特色的北方草原文化和青铜文化展现给“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番禺和泉州,并与番禺博物馆及泉州博物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和交流互动平台,积极推进“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融会贯通。    

  2017 年适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 周年,由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牵头,邀请泉州博物馆、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和内蒙古包头博物馆联合举办“漫漫丝路 泽遗百代——草原、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粹展”。该展览旨在以物观史,努力为观众展示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的辉煌的数千年前欧亚大陆和浩瀚海洋之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再现“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以此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 周年献礼。该展览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好评,社会效应良好。     

  历史证明,由“丝绸之路”带动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国际化视野的开放交流也因此成为世界发展的思想共识。“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应顺应时代需求,肩负使命,为传递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精神贡献力量。   

  本文由孙莉、闫广宇摘编自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编《漫漫丝路、泽遗百代——草原、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粹》之序一。内容有删节、调整。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