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高清复原国内首次大规模呈现
克孜尔石窟壁画:龟兹王后头像 钟欣 摄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应妮)“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僧侣与艺术家”18日同时在位于北京798的木木美术馆开幕。137幅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以高清图片形式复原,这在国内是首次大规模集中呈现。
坐落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现存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寺,是研究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艺术史及音乐史等学科之源的珍贵遗存。石窟群始凿于公元3世纪后期,于8世纪后期逐渐被废弃;克孜尔石窟现存洞窟339个,壁画近4000平方米,以及少量的彩绘泥塑遗迹,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它也是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齐名的“四大石窟”之一。
克孜尔石窟壁画:天人头像 钟欣 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掀起了西域探险热潮,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探险队先后到克孜尔石窟进行考察探险活动。这些探险队或多或少都从这里带走了壁画、彩塑等珍贵文物。其中,德国探险队在克孜尔石窟揭取的壁画最多,近500平方米。
目前海外收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大部分保存在德国,其次是俄罗斯,还有一部分散藏在法国、英国、匈牙利、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内,还有一部分散落在私人手中。
自1998年起,新疆龟兹研究院开始关注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人员先后赴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和韩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调查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等文物。2012年,新疆龟兹研究院和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2016年,新疆龟兹研究院启动了和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合作。
经过20年长期艰苦的努力,在世界范围内收藏克孜尔石窟壁画最多的两大博物馆的支持下,新疆龟兹研究院现已收集到海外8个国家20余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465幅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高清图片。
克孜尔石窟壁画:五髻乾达婆或五髻童子 钟欣 摄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正是20年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对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新疆龟兹研究院研究人员与洞窟内揭取痕迹进行反复核对与测量,并将揭取壁画的洞窟和壁面进行三维立体扫描,现在大部分壁画已经找到了其所出洞窟及被切割的位置”。此次展出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图数量达137幅,同时还将展出两个复原仿真洞窟,其中的38窟是首次公开展出还原效果。同时展场内还借助VR技术让观众能体验彷如亲临四个洞窟。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首次展出了木木美术馆近年来陆续购藏的三件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包括“龟兹王后头像”“五髻乾达婆(五髻童子)”“天人头像”等。
“龟兹王后头像”系木木美术馆创始人之一的林瀚于2016年从日本辗转购得。这幅壁画描绘了一位造型和设色都极为优美的女性头像,她脸上若有似无的微笑在穿越千年之后,仍带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壁画背面题有德国探险队的精确题记,与哈佛大学博物馆馆藏克孜尔壁画题记拥有高度一致性。可推测其为1914年德国探险队第四次赴克孜尔石窟科考时由冯·勒科克切取,并带回德国。冯·勒科克曾将包括这件壁画在内的部分文物出售给美国各大博物馆及美术馆,经多次可考的辗转后,这件壁画长时间停留于日本,并曾一度被误认为是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龟兹研究院研究员赵莉经过长时间对比研究后,确认此为克孜尔石窟第171窟主室前壁左侧下部龟兹王后头部像。
壁画“五髻乾达婆(五髻童子)”所表现的人物头生五髻,瞠目怒眉,唇色深重,耳饰硕大,有典型的异域特征。壁画背后有德国冯·勒科克探险队的两次题记,一为外框题记,一为石膏内部题记。关于其身份目前仍存争议,有推定为乾达婆,即佛教中以音乐与香气等缥缈之物供养佛祖的神;也有根据同类壁画题材推定为童子。
当代影像装置《睁开你的眼睛》 钟欣 摄
“天人头像”系2018年新购藏,壁画所描绘的人物表情娴静,设色典雅,晕染过渡自然,并运用了克孜尔石窟最为典型而珍贵的材料——来自遥远阿富汗的青金石蓝,与画面线条的土红色相得益
与这三件壁画一同呈现的还有一系列来自古埃及、古希腊、犍陀罗和古代中国等地的人像雕塑,当代艺术家卡德尔·阿提亚(Kader Attia)的影像装置《睁开你的眼睛》,以及行为艺术环节的“当代精神洞窟”,共同构成名为“僧侣与艺术家”的展览。策展团队希望借此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式的叙事,展现艺术本身纯粹和打动人心的那部分,并构建一种跨时代、跨地理的视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2日。期间木木美术馆将与新疆龟兹研究院共同举办一场“克孜尔石窟与丝绸之路研究”学术研讨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