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陶质文物保护技术取得突破

摘要:   1月24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2018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跨学科合作,在陶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  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揭示古代彩绘工艺、修复历史、真伪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范例,为深入理解早期彩绘制作技术与工艺和对艺术品进行真伪判断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这些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秦俑坑出土陶俑、钟山石窟、河南城阳城遗址 ...

  1月24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2018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跨学科合作,在陶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

  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揭示古代彩绘工艺、修复历史、真伪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范例,为深入理解早期彩绘制作技术与工艺和对艺术品进行真伪判断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持。

  这些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秦俑坑出土陶俑、钟山石窟、河南城阳城遗址出土战国陶器、荆门黄付庙墓群出土陶器、户县陶器等脆弱性砖石陶的保护修复工作中。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合作始于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充分发挥其在材料学、化学、建筑规划、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学科优势,针对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于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建设中。

  例如,在“中国古代彩绘的指纹识别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保护关键技术和应用”项目中,科研人员针对中国古代彩绘出现病变的问题和古代彩绘的珍贵性、不可再生性和大型彩绘不可移动性等特征,通过材料化学、分析化学、考古修复等学科的相互交叉,创新性地开展了以“建立指纹图谱—鉴定制作工艺—研制保护材料—构建材料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彩绘系列研究,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材料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微纳米硅基杂化材料的研制及其在风化砖石陶质文物的保护应用”项目中,科研人员针对陶质文物关键病害,对用于黏接和回贴、渗透加固、表面防护的保护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保护材料的功能时效和寿命预测方法,对影响有机、无机保护材料寿命的主控环境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在研发材料模拟保护和现场保护实施的基础上,证明了微纳米硅基保护材料具有良好的基体匹配性和兼容性。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30日总第1627期)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