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丁和|《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十三):阶梯窟——克孜尔第110号窟

摘要: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饶宗颐先生题写《德藏新疆壁画》编 者 按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邀您穿越时空隔阂,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欲了解“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之背景请点击“蓝字”参阅 在河谷的西端,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精美的石窟。像许多开凿在狭窄山谷中的石窟一


图文版权属九璞十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饶宗颐先生题写《德藏新疆壁画》



编 者 按


本赏析将系列展示流失海外,现

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新疆壁画

精品与残件。图片由摄影家丁和先生赴德

国柏林,以及新疆各地石窟拍摄整理。

邀您穿越时空隔阂,

探索西域石窟的精奇与绝美。




欲了解“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之背景

请点击“蓝字”参阅




在河谷的西端,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精美的石窟。像许多开凿在狭窄山谷中的石窟一样,这个石窟在山崖上也开凿的很高。从谷底通向石窟的石壁上原来修有石阶,现在部分依然保存着,但却非常危险,于是我们把这座石窟称作“阶梯窟”。

这个洞窟中的壁画,其风格依然明显带有印度影响,不幸的是,格伦威德尔对这一洞窟根本不在意,对带走还幸存下来的壁画也没有任何兴趣。他害怕耽误时间而延长这次的考察,所以直到第四次考察活动时,来到同一地点,才“抢救”出了大量非常精美的壁画,但许多壁画已经较这一次受到了损坏。

——勒柯克




13


第110号窟

时代:约公元4世纪

谷内区。由前室和主室组成。前室平顶,主室纵券顶。因通向石窟的石壁上原来修有石阶,德称“阶梯窟"。




第110号窟平面、剖面图

及德藏壁画归位标示



▼ ①《弧形窗壁画残部》

(宽125cm 高95cm)


此残件原为主室北壁上方圆弧形端面“降魔成道”的右半部。居中的坐佛和左半部的故事画面残失(在揭取过程中被损坏),尚可以分辨出残留的绿色佛陀身光。这一幅残片的中心人物是身穿铠甲的魔王,他有三双手臂,其中一双高高举过头顶,挥舞在半空中。他的身后簇拥着一众鬼怪魔军,来势汹汹。而画面右下部是此后的另一个场面,此时魔王已重重摔在佛脚下,一个蓝肤色尖耳妖怪抱住他的腰部,试图将他扶起。

“所谓降魔成道,实际上就是佛陀克服自身种种精神障碍,达到心灵的宁静。佛陀在菩提树下禅悟,战胜了思想中的爱欲、忧恼、饥渴、贪欲、昏沉、怯懦、疑惑、虚伪、自私、追求名利等世俗的羁绊,战胜了自我的精神障碍也就是降服了摩罗。佛陀战胜摩罗的思想武器就是他在禅悟中建立的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八正道等原始佛教教义。这些即是战胜摩罗的武器又是降魔斗争的胜利果实,佛教理论在破魔中而立。”(霍旭初,《考证与辨析——西域佛教文化论稿》,第84-85页)




局部

摩罗



三头双目双眉妖怪


三眼蓝发妖怪



▼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陈列现状




▼ ②《降魔成道中的魔军残片》

这幅残片原本位于上图“降魔成道”残失的左半部分壁画的中间位置,是攻击佛祖的魔军人物。




▼③《佛传故事》

(宽294cm 高74cm)

(请横屏欣赏)

在该窟墙体上,共有60幅方格形绘制的佛传故事。它们按照时间顺序,完整描绘出佛祖一生的行迹。要看完这些故事,必须从进窟左手起顺时针沿着洞窟壁面绕行三圈,观看高度也逐圈下降。这无疑有一种朝圣的庄严感。德国考察队从窟室西、北和东壁上部共揭取了14幅方格佛传图。上图这幅就是位于西壁上栏南端的4幅,佛陀生平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由左至右):

一:睡梦中的摩耶。二:婆罗门教徒释梦。三:乔达摩诞生于蓝毗尼花园。四:龙王为新生的乔达摩沐浴以及乔达摩迈开行走第一步。



▼ 局部

左侧为释迦牟尼诞生“九龙灌顶”的场面。右方应为“七步生莲”,梵天由天而降祝颂的场面。





“乘象入胎”中的摩耶夫人


梵天



▼ ④《佛传故事》

(宽154cm 高82cm)

这两幅佛传故事原位于洞窟北壁的上栏东端。左一故事内容不明,画面右半边是站立并作说法印的乔达摩太子,身旁有一名为他打伞的黑肤色侍从;画面左半边是一个浅灰肤色女性人物跪在乔达摩脚下似乎在倾诉着什么。第二铺故事内容如下:“吠舍离国的刹帝利种姓离车毗送给未成年的菩萨一头分外漂亮的大象(正如画面所示,它是白色的)。他们把它带到了迦毗罗卫城。提婆达多在那儿看到了它,出于嫉妒,他用拳头把它打死了。乔达摩的哥哥难陀看到这头死象的身躯横放在路上,就把它拉到了路边,以使其不阻塞进城的道路。然而,乔达摩菩萨则抓住象尾把它高高举起扔到了城墙外的空地上。”(《新疆佛教艺术》,第217页)

“我们看到在这幅画面上,死象的尸体仰卧在前边,难陀被画成了一个深肤色的青年人,他在画面的右侧,正抓住象尾准备把它拖向城门的方向。难陀的遮羞布是深色的,他身披的外罩是深蓝色的,带有深色的三叶草斑点。……画面中间站着菩萨,他分开双腿站在被难陀已经拖过的象尸上,他没有抓住象尾,而是抓住了前腿的部分,准备用力把象尸通过城门而扔到城外去。菩萨的外衣应该是绿色的并且带有大量镶嵌的金箔,只是从已经被刮掉的画面上不能找到更多的这种痕迹。”(《新疆佛教艺术》,第219页)




▼图 ①②④归位示意图



▼图 ③归位示意图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陈列现状





龟兹石窟


龟兹,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大邦,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可能已经存在。其故地主要在今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地区,以库车为中心,包括新和、沙雅、拜城、轮台等地。《晋书》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龟兹被丝绸之路灌注了生命的血液,从而显现出蓬勃生机。


公元初年前后,佛教传入龟兹,至公元3世纪中叶进入全盛时期。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龟兹有六大主要石窟。分别是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和托乎拉埃肯石窟。


苏巴什寺院西寺遗址



森木赛姆石窟



库木吐拉石窟




文字来源:

丁和摄著《德藏新疆壁画》


鸣谢:

新疆龟兹研究院 吐鲁番文物局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图片:丁和



丁和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End—



冯其庸先生题书《九璞十景》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作者:丁和

更多信息...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克孜尔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