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石窟

“问谈实录”:访问《德藏新疆壁画》作者丁和

摘要: 点击上方公众号“九璞十景”关注并订阅饶宗颐先生题书《德藏新疆壁画》《德藏新疆壁画》作者丁和“问谈实录” 自《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在公众平台陆续发布以来,得到了微友的广泛关注与积极转发。 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以三十三期的篇幅刊发完毕之际,我们集合精选了微友的来电及留言,就其中一些提问,向作者丁和先生求证,特以此篇为大家答疑解惑。也期待着更多的沟通交流、建议及意见!丁 和


饶宗颐先生题书《德藏新疆壁画》



《德藏新疆壁画》作者丁和

“问谈实录”


自《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在公众平台陆续发布以来,得到了微友的广泛关注与积极转发。


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以三十三期的篇幅刊发完毕之际,我们集合精选了微友的来电及留言,就其中一些提问,向作者丁和先生求证,特以此篇为大家答疑解惑。也期待着更多的沟通交流、建议及意见!




丁 和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旅行者》杂志首席顾问官

《德藏新疆壁画》作者



来听听他对古代西域石窟壁画摄影的见解


1


Q:您曾经拍摄西域历史文化、玄奘取经之路,这都是探考,纪实类摄影,为什么从这样比较广的围度转向比较单一、更像是闭门修造的壁画拍摄?


丁和:

几何数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点、线、面”。点是存在的基础,点成线、线成面。而我拍照片的阶段性走向恰恰是倒推着来的,这完全是不经意,是我在摄影这一爱好上付诸相当的时间和心血之后,摸索成形的一条路。

从大画幅相机的风光摄影,在新疆到处走到处拍,处处“留情”。到受冯其庸先生耳提面命,找题材找主线,完成了“玄奘取经之路”这样考实性的摄影专题,最终落实到“壁画”这一文化符号,这其实是聚焦,也是取舍。


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在以有限的生命面对一个无限的世界的时候,你就会想怎样去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我选择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的结晶——西域石窟壁画。在摄影这么多年之后,我更希望带着责任心去拍照,用我的相机镜头做点有意义的事,留点有价值的东西下来。


是聚焦,也是取舍



库车大峡谷

《流沙梦痕 西域文化影纪》


罗布大地

《流沙梦痕 西域文化影纪》


楼兰故城

《流沙梦痕 西域文化影纪》


法雅兹泰珀古代佛教寺院(乌兹别克斯坦)

《玄奘取经之路》


塔克伊巴希古代佛教遗址(巴基斯坦)

《玄奘取经之路》


鹿野苑达麦克佛塔(印度)

《玄奘取经之路》


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边境的海拉通大桥

《玄奘取经之路》


印巴边境瓦尕口岸

《玄奘取经之路》


大菩提寺(印度)

《玄奘取经之路》


那烂陀古代佛教寺院即景(印度)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在楼兰拍摄


丁和在柏孜克里克石窟拍摄




2


Q:壁画是一门比较深奥的艺术,一般人在接触的时候,可能思维会刹那陷入一种无头绪,很难读懂,只能走马观花,您作为壁画的拍摄者对此有什么建议?


丁和:

我定义的壁画,是以历史词汇编译的佛教语言。它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艺术体系。这就意味着它是解读不尽的。即使是最顶尖的学术专家,都不敢说百分之百读得懂。所以这就看“你是谁”,“你想从中汲取什么样的养分”。

我在大学学的是美术,所以壁画最初对我的吸引来自于线条、色彩、技法。我想一个画画的人,不需要做太多功课,就能被它们吸引到目不转睛、直流口水吧(笑)。佛教信徒则可以从绘画题材内容上发掘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论是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传故事,或仅仅是一尊佛像,都是把经文幻化为实像展开在你面前的一种神奇。教义中的“四谛”、“五阴”、“十二因缘”,你通过图像去了解就可以。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究竟什么样,你仔细端详体会就行。

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丝绸之路艺术源流与传播的人,那古西域壁画,就是知识信息的海洋了,这样的人看壁画,不需要我的建议,倒是可以反过来给我提建议(笑)。


龟兹壁画,是以历史词汇编译的

佛教语言



克孜尔石窟第7号窟 善爱乾闼婆局部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第178号窟 第一次经典结集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46号窟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森木塞姆石窟第26号窟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第38号窟 听法天人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第176号窟 佛龛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第171号窟 树下比丘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3



Q: 现存洞窟的数量那么多,壁画遗留也不少,为什么还要去德国拍壁画呢?


丁和:

遗失海外的龟兹壁画是石窟的必要组成,这些壁画和石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谁离开谁,都是永久的、无法修复的遗憾。


德藏壁画,往往是古龟兹壁画比较精华的部分。他们(德国皇家吐鲁番探险队)在那样的条件下,要拿,一定是挑他们认为最好的。所以那些最精彩的壁画往往命运更为多舛。德国虽是领先世界的高端制造业国家,但当时的皇家吐鲁番探险队对于壁画的操作是相当原始和野蛮的。具体的在关于探险队的介绍篇幅里都有提到。包括后来的二战“轰炸柏林”,被认为是带走“保护”起来的壁画,损失惨重。


翻看资料,有的只留下粗糙的影像,有的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好像从未存在过。我在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馆藏部里看到,除了陈列在墙壁上的相对比较完好壁画,还有许许多多陈列在层层叠叠的架子上的小的壁画碎块。我在想,如果这些碎块是在洞窟中的,哪怕是残损,我们也可以根据它所在的位置和周边壁画的内容、关系,对它研究判断出一二,但现在几乎是不可能了。


所以我拍摄德藏部分壁画,用现代先进的摄影成像手段把它们的现状记录下来,带回来。因为图片是可以放大的,它可以把细微部分扩大许多倍放在你的面前,你可以发现在洞窟被那么丰富的内容的包裹之下,当时被你会忽略掉的细节。拍摄壁画,数码录入,这也是一层重要意义。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部

《德藏新疆壁画》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复制展出克孜尔石窟第123号窟

《德藏新疆壁画》


克孜尔石窟第13号窟 主室顶部

《丝路精魂 古代龟兹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第188号窟壁画复原

《德藏新疆壁画》





4



Q:把德藏壁画恢复到洞窟的原位是很有意义的操作,最后的成像使人为之一震,很唏嘘,在复原壁画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难题吗?



丁和:

第一个难题是要找到相对应的洞窟。20世纪初的洞窟还没有被系统编号,德国探险队把它们按照位置、事件和壁画内容片面性的描述来命名,要对应到今天的具体哪一窟往往需要一番查证。


其二,我在后期处理图片的过程当中发现,德国探险队在把分小块割取装运的壁画做最终拼合的时候,存在混拼、错拼的情况。所以还是要带着质疑的眼光去仔细审视、去取证纠错。


最后一关是在调试图片的时候,德藏壁画远离它们的原生环境,光照及干湿度的变化会使颜色随之改变,甚至我发现一些德藏壁画存在被二次上色的现象。所以后期的颜色校准是忠实于它们今天的样子还是使它们和洞窟中的现存壁画相接近也是让我纠结很久的问题。最终我还是觉得要尽力恢复它们在洞窟中的原色,进一步的真实还原,稍满足一下自己希望流失海外的壁画终有一天能够回归的期许。



丁和与考古学家王炳华教授在一起


工作中的丁和


工作中的丁和




5



Q:我们很好奇的想知道现在的龟兹石窟是什么现状,是否被很好保护起来?是否对普通的旅游者开放参观呢?


丁和:

龟兹石窟是散落在地域广袤的库车、拜城、新河,也就是古代龟兹国国境之内。分布很广,目前已知的洞窟数为600多个,绝大多数位于山石崖壁,或者戈壁、溪谷的深处。应该说是人迹罕至的。


在很漫长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颠覆的时期里,它们受到了严重的自然、人为的破坏:除了外国探险者的疯狂割取,还有地质气候原因引起的空鼓虫害、风水侵蚀,乃至坍塌;有牧民以洞窟为居所生火做饭、生火取暖的烟熏毁坏;有人为刮取壁画上装饰的金粉金箔、刮毁人物的头面部、眼睛,等等。


这些局面在龟兹研究院成立后急剧改观。目前所有的洞窟都是被严格看护起来的,洞窟里还配有专业的监控探头和干湿度测量仪。研究人员利用物理、化学的手段抢救受损壁画。


石窟群中几个规模较大的,比如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等,都是接受公众到访参观的,不过出于安全和保护的角度,只是少数个别洞窟,如果有专业的壁画爱好者,可以与院方沟通,在专人带领下,申请多看几个窟。


就我所知,龟兹研究院和上海印刷集团合作,运用数字科技,在上海复制出了克孜尔石窟第14、17、38号窟以及新一窟,现在就陈设在青浦区印刷集团的展馆里。所以,在家门口,也有龟兹壁画艺术展示馆,可以先去那里一探究竟。



克孜尔石窟第171号窟


菱格因缘故事画


克孜尔石窟第97号窟 降服六师外道 局部


克孜尔石窟第110号窟 尸毗王割肉贸鸽



6



Q:可以看到,现在“九璞十景”的平台是已经刊发出了几十篇克孜尔石窟壁画。其后还会有哪些内容呈现呢?


丁和:

克孜尔石窟壁画占了德藏新疆壁画壁画的一大部分,接下去还有龟兹的其余几个石窟群,和吐鲁番盆地石窟群。可能在德藏之后,我会通过这个平台陆续和大家分享一些龟兹石窟现状和精彩的现存壁画。这实际也是我自己在拍摄、学习、研究之后的一次比较完整的梳理。


另外,包括新疆也就是古西域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玄奘取经之路一些尚未公诸于众的图片,也借这个机会拿出来和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库木吐喇石窟新二窟 穹顶菩萨


克孜尔石窟第69号窟 帝释天


克孜尔石窟第81号窟 马与随从



本期文字录入:九璞十

图片(除人物肖像):丁和



- End -



下期预告

精彩继续


库木吐喇石窟谷口区第22号窟





欢迎转发

助力西域文化传播


饶宗颐先生题写《西域图库》


点击二维码关注我们

聆听西域声音 传播丝路文化

Email:mdh31@126.com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石窟
关键词:

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