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

摘要: “陶寺北两周墓地”是近年来山西一项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它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北部,为区别村南著名的史前“陶寺遗址”,而命名为“陶寺北”。经考古钻探,大致搞清楚了墓地的范围,墓地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墓葬数量约为万座。时代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西部早东部晚,大中型墓葬以塔儿山方向为轴心线分布,小型墓葬分布在两侧。

陶寺北墓地全貌(自西向东拍,远处为塔儿山)

“陶寺北两周墓地”是近年来山西一项重要的考古新发现,它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北部,为区别村南著名的史前“陶寺遗址”,而命名为“陶寺北”。经考古钻探,大致搞清楚了墓地的范围,墓地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墓葬数量约为万座。时代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西部早东部晚,大中型墓葬以塔儿山方向为轴心线分布,小型墓葬分布在两侧。

陶寺北墓地发掘Ⅱ区航拍

M2224

从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考古发掘春秋时期墓葬259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大夫、士一级贵族墓葬19座,葬式明确的墓葬头均北向,仰身直肢。春秋早期平民墓葬214座,头多北向,个别头西向或南向;葬式为仰身直肢或屈肢,屈肢葬约占二分之一强;春秋晚期平民墓葬26座,均仰身直肢,头北向。

2016 M1 铜豆

出土陶器组合
贵族墓葬共出土鼎、壶、簋、敦、鉴、豆盘、匜、舟、簠、甗等各类青铜容器130余件,铜编钟5套50余件,此外还有兵器、玉器、铅、锡器、陶器等。春秋早期平民墓葬随葬器物多为陶鬲,一般为1件,极个别有2件;春秋晚期平民墓葬随葬陶器有鼎、豆、壶、鬲等。

M2009墓室,被盗一空

M2009、M2010及北部祭祀坑

马坑K2030

一对东西并列的大型对子墓M2009、M2010居于中心地位,有宽大的积石二层台。东侧的M2010规模略小,其北部也有玉石器祭祀遗存,玉石器有环、圭等。此外还有三十余个动物祭祀坑,分布于玉石器祭祀区北部、墓口周边,狗坑集中在墓口北部,马坑在狗坑外围,环绕墓口分布。祭祀动物的位置经事先安排,应是一次性的祭祀活动。墓内残存有兵器戈,墓主人应为男性。

M3011棺椁间西南部器物出土现场(第一层)

M3011出土鼓座

M3011 铜壶

M3011为一座大型春秋晚期积石墓葬,西北角有一盗洞,墓室除西北角被盗扰外,大部保存尚好。随葬品有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器、陶器等。铜礼器中镬鼎3件,形制大小相同;列鼎两套,每套各5件,鼎盖上均为三环形钮,一套饰勾连云雷纹,另一套饰蟠螭纹。乐器有镈钟12件、甬钟一套13件、鼓座1件、石磬2套10件,青铜鼓座由三条蟠龙相互缠绕,龙首昂起口衔承接鼓柱的圆筒。从目前资料来看,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随葬青铜鼓座的墓葬,墓主人多为一国之君或权倾朝野的重臣。M3011的青铜鼓座体量上不输于出土的任何一件同类器,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应该是手握实权的重臣。

M3011出土刻铭甬钟

一套13件的甬钟位于棺椁之间的南部,其中11件有刻铭,9件同铭,各有18个字;另有2件亦同铭,各有177个字。均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等文字,是目前唯一存世的卫国刻铭编钟。

                 认 识
1、陶寺北墓地春秋早期玉石器祭祀遗存在目前东周考古中是首次发现,也是继北赵晋侯、曲沃羊舌等墓地之后又一处发现有动物祭祀遗存的墓地,为进一步探索古代“墓祭”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2、陶寺北墓地葬式明确的春秋时期贵族墓葬均仰身直肢,头北向,与姬姓贵族的葬制相符。春秋早期贵族墓葬均有残存的铜翣,《礼记·檀弓上》载:“周人置墙、翣。”陶寺北墓地中的贵族墓因袭着周人的传统,大中型墓葬的主人应是晋国分封到此地的贵族。陶寺北墓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伴随了晋国的兴衰,无疑是晋国的一处“邦墓”。战国时期属魏。

项目名称:山西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
发掘时间:2014年9月~2018年9月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襄汾县文化局
项目负责:王京燕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