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分享|"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荣新江《粟特胡人的东来与中古中国的胡化》

摘要: 点击上方“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关注我们2019年3月4日14:00,"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二楼圆桌会议厅举行。会议由"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刘元风教授主持,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发表专题讲座。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粟特胡人的东来与中古中国的胡化》主持人刘元



2019年3月4日14:00,"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二楼圆桌会议厅举行。会议由"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刘元风教授主持,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发表专题讲座。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


"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

学术讲座第4期

——《粟特胡人的东来

与中古中国的胡化》


主持人刘元风教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荣新江教授。荣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及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隋唐史、西域中亚史、敦煌吐鲁番学等。著有《归义军史研究》《敦煌学十八讲》《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等。曾发表大量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论文,在国际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影响。今天下午荣老师讲座的题目是“粟特胡人的东来与中古中国的胡化”,有请荣老师。

荣新江教授:


谢谢刘院长。我从1990年开始做粟特的研究,有大概快30年都在跟粟特人打交道。其实当时我是想做西北整个的胡人研究,一个部族一个部族的考,结果走到粟特就走不动了,资料非常多,问题也比较复杂,所以我就开始一步一步做。但是我的运气很好,在做的时候出了很多新的东西,我在后面会跟大家一一做说明。



1.粟特本土地区(Sogdiana)


粟特民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粟特”在一般的字典里也查不到。粟特族实际上是住在今天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主的地区,位于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中间的一条支流叫泽拉夫善河流域,这个流域之间存在着很多绿洲,就像新疆的南疆,一个绿洲养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王国。它在古典的希腊罗马的史料里面叫索格底亚那(Sogdiana),中文的翻译非常准确,很早就叫粟特,也有时候叫窣利,因为T和L都是一个音位,所以在把伊朗语或者梵语翻到中文的时候有这两种不同的叫法。玄奘管它叫窣利地区,就是把T翻成L了。中亚两河流域中最重要的城市是撒马尔罕、布哈拉等,随着粟特逐渐扩张到了锡尔河的外围,后来的塔什干(Tashkent)也非常重要,Tash是突厥语石头的意思,kent是城,Tashkent就是石头城。其实它古代是叫Chach,粟特文是石头的意思。粟特民族本身讲的是伊朗语,东支伊朗语。其实粟特人本身就是属于印欧人中印度伊朗人中的伊朗这一支的东边一族。


我们知道中亚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分界线,这其实与中原的王朝有些相通。中原王朝北面都是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像中华民族非常厉害,把匈奴鲜卑夷羯氐都同化了,中原基本上仍然是以汉为主的大杂烩的中原。但在中亚不一样,游牧民族南下后很多本地居民被同化在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中。所以今天的中亚,从新疆的维吾尔,到吉尔吉斯,再到乌兹别克,都是突厥人,只留了一个塔吉克是讲伊朗语的,但是塔吉克是后来的民族,讲的不是古代的伊朗语。再到伊朗,现在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还是讲伊朗语,但讲的是西支伊朗语。这是中亚的语言和民族的大体面貌。后来粟特人和新疆南疆这些讲伊朗语的民族都被突厥民族同化了,但是从长相来看,其实还可以看出一些名堂的。


所以整体上索格底亚那就是伊朗文化区,主要信奉的宗教是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中国所说的祆教。


从片吉肯特往南是一座大山,穿山大概要走一整天。穿过山就到了吐火罗斯坦,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也就是玄奘还有《新唐书》中提及的吐火罗国。吐火罗国是一个大国,里面有很多小国,它基本是印度文化区。玄奘从撒马尔罕往南翻过这座大山,然后进铁门关,铁门一带就在吐火罗斯坦。实际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给粟特的本土做一个定位。

▲粟特本土地区


中国古代有一个制度,外来民族要进入中原王朝包括地方王国,入籍时要取一个姓氏。粟特人本来是没姓氏的,都是自称是某某的儿子某某,没有说姓氏的习惯。因此中国对外族人的入籍制度是以国为姓,比如你是撒马尔罕来的,在古代叫康国,你就姓康,从布哈拉(古代称安国)来的,你就姓安。比如说安禄山,他本名叫轧荦山,没有姓,他父亲姓康,但后来他母亲改嫁给姓安的一个粟特胡人,他就姓了安,名禄山。“禄山”就是轧荦山的另外一种写法,是光明的意思。他母亲是突厥人,所以安禄山被唐人称作杂种胡。陈寅恪先生说,杂种胡就是九姓胡。在中国人看来九姓胡是乱婚的,但实际上他们国家特别小,他们只能选择与别的国家的人通婚。粟特地区国家分的很细,有曹国,历史上分分合合,前后有东曹、西曹、曹,还有米国、何国、史国、石国、贺国、毕国、穆国,大概这些。其实所谓中文史料里的“昭武九姓”是一个多数的概念,各个国家分分合合,但都是一个绿洲一个国,像撒马尔罕、布哈拉是很大的绿洲,所以姓康的、姓安的在中国占比例较大。


中国传统的姓氏里没有安、康、米这三个姓,“安”姓和“康”姓在汉代就有记载,就是康居人和安息人,安息王国就在今天伊朗南边的帕提亚王国。这两个国家来的人,比如安世高,他是安息王子,他就姓安。但是当时在中国的这些人大部分是和尚,没有什么后代,所以真正在三国魏晋南北朝以后进入中国的,虽然有的在墓志中说我是康居人,实际都是康国人,也就是撒马尔罕人。

粟特的本土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很多年内基本都是苏联考古学家在做这方面工作。下图是在撒马尔罕东70公里的片吉肯特,属于塔吉克斯坦。这是一个考古城市,在穆斯林征服了中亚以后,这个城市就完全废弃了。从40年代苏联考古学家开始相关的考古工作,到现在俄罗斯还占着最肥沃的考古土地,但他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国际队伍,包括比利时人、德国人、美国人。到现在为止,大概有70%-80%的遗址都被发掘过,而最大的王宫的部分并未进行发掘。



▲片吉肯特遗址


这些房址坍塌之后,底层的壁画基本上都存在,而屋里的东西,在人迁走时都拿走了。片吉肯特遗址留下的壁画大部分都在苏联时代被揭取下来保留在艾米塔什博物馆,大概在2010-2011年,艾米塔什博物馆的中亚馆展厅就开放了。大家一定要去看的就是蓝厅,这些以蓝色为底的壁画都是从片吉肯特揭过去的。


▲艾米塔什博物馆馆藏壁画


这些壁画在1981年出版的《粟特绘画》(Sogdian painting. The pictorial epic in Oriental art)中都有解说,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介绍和考释图像,由别列尼茨基(A. M. Belenitskii)和马尔沙克(B. I. Maršak)这两位苏联学者所写。而G Azarpay是做艺术史的分析,里面的粟特文都是由V. A. Livshits和美国的M. J. Dresden两个人解读的。这些壁画与唐墓壁画中的图像并不是一个系统,它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其实唐朝的长安贵族之家也是有壁画的,但非常可惜的是我们没有一幅留下来。


▲艾米塔什博物馆馆藏壁画



上图是瓦拉赫沙红厅壁画《骑象猎豹》,瓦拉赫沙就是安国的故都,在布哈拉古城的西北边。这幅壁画是完全波斯味道的国王狩猎图,表现两个豹子在竞争。



2. 粟特商队


以上是做一个铺垫来看一看粟特本土的基本情况。粟特民族是一个商业民族,它的位置正好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路,所以粟特人从小就跟着家长出去做生意。中国史书中说他们“利之所在,无远弗至”,没有什么地方是他们走不到的,但实际上他们也是有选择的,我后边会讲到。像安禄山是在粟特聚落成长,他身上有很多粟特的符号。他曾是互市牙郎,也就是管理唐代市场的人,这是因为他懂得价格、懂得商业、懂得那些商人的名堂,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做不同民族之间的翻译。


大量粟特人在中国做生意是趁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乱。在北方柔然、嚈哒、突厥这些北方强国的关照下,他们向东做生意,所以有大量的生意跑到了中国的领土范围。粟特人做生意很有一套,他们组织商队:一个富人把一笔钱委托给商队首领,作为经营的底金。商队首领带着钱去组织商队,特别是组织商队过那些强人出没之地,都是三四百人一起走,就像佛经中所说的“五百商人遇盗”,这是印度的故事,但实际上中亚很多地方也都需要这样通过。粟特人自己组织队伍,队伍的首领就叫萨保,过去一直在争论“萨保”是从叙利亚文来的,还是从印度文来的,还是从伊朗文来的,其实现在这个争议已经明确,“萨保”是来源于粟特语。这是日本的粟特语专家吉田丰第一个发现的。从北周的时候到隋朝都翻译为萨保,后来北齐译做萨甫,到唐朝统一叫萨宝,都是一个词,用于称呼粟特人的商队首领。


粟特人做生意时,到一个地方先建一个殖民地,中国古代文献对此翻译的非常好,叫聚落,胡人聚落。这些聚落往往不能够在城市里建,因为城市都规划的规规整整的,不能给他们聚落,他们一般是在城边,这个聚落实际上也是商品的集散地,粟特人经商是中转贸易而不是长途贸易,他们都是“倒爷“,是一站一站倒的。

▲粟特文古信札2號


上图粟特文古信札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时间是312、313年前后,就是西晋末年兵荒马乱时候的信,其中最完整的是二号信札。这是证明粟特人经商的第一好的材料,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从这些信件可以看出他们经商的制度是非常完善的,他们是相当优秀的一批丝绸之路的商人,决不是我们凭空想的。他们来的时候是兵荒马乱的,中国文献里对他们也完全没有记载,但是他们逐渐构筑了这样一个丝路贸易帝国。从三世纪到十世纪,整个陆上丝绸之路基本上由粟特商人建立了网络,通过不同的商队共同建立了整个网络,霸占了整个丝绸之路。所以我们现在看不到任何波斯商人的影子,因此我也一直建议把《丝路花雨》中的波斯商人改成粟特商人。


我们运气非常好的是通过中国连续的正式考古发掘,发现了包括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等,把原来流散出去的和已经发掘出来的粟特系统的石棺床或者石棺墓都给判别了出来,现在完整的粟特的石棺床共有七套。石棺床的主题都是这些母题,虽然每一套石棺床都不一样,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物品,可以相互吻合。所以石棺床的图像可能是一批工匠,也可能是有大致图本,或者可能是有人规定要画什么东西。


我曾于1998年发表长文《北朝隋唐粟特人的迁徙及其聚落》,发完这篇文章后陆续出了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2003年年底到2004年,我们办了几个会,也都是与这个呼应,最早是虞弘墓,后来是安伽墓、史君墓,这些现在都已经有报告了,这也是对我们学术界非常好的。

▲史君墓石槨


上图是史君墓的石槨。史君墓中很有意思的是它的墓志是双语的,粟特语写的非常漂亮,但粟特人不太懂汉文,汉文有很多字是漏的,比如说来自西域的域只写了个提土旁。


▲凉州萨保史君墓石椁上的粟特商队图


我们在撒马尔罕、布哈拉、片吉肯特遗址中都没有看到过商业图像,但实际上粟特民族是非常富有的商业民族。我们在这些石棺床中可以看到他们经商的图像,这是非常好的参考。就如史君墓中有两屏,都是刻在石板的浅浮雕,原来上面都是有颜色的,但因为史君墓有盗洞,曾灌有泥沙,颜色就不见了,曾经贴的金箔的部分还有些可见,但整体变成了黑色。可以看到左图中的中心人物,很显然是萨保,他正在拿着一个望筒观察敌情,看看有没有强盗。图中有专门赶着牲口,牲口背上或是商品或是帐篷。还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就在外围,这就是商队的护卫队,一般是雇突厥人和嚈哒人,所以粟特人与突厥和嚈哒的关系非常好。右图是商队的休息图,可以看到骆驼已经跪下来了,很多商品的包裹都已经卸到地上。坐在外面的应该是史君或者萨保,坐在这个帐篷里的首领是一个萨珊装扮的人,这应该是他们历史记忆里面的嚈哒人。所以史君墓对于西方学者研究嚈哒是一个很大的推进。


▲同州萨保安伽围屏图像上的粟特商人


安伽墓中也有相同主题的图,也是商队休息的图,这个跟史君墓中的构图完全一样,下面是商队的休息图,骆驼也是跪着,商品都卸下来,三个商人在等着首领去拜会游牧首领。这个游牧首领根据披发可以断定是突厥人,所有的突厥首领全部是披发的。史君和安伽实际上是同一年下葬,580年,但是他们两个的历史记忆是不一样的,史君墓记的是他带领商队来的时候经过嚈哒的帮忙,而安伽墓记的是经过了突厥人的帮忙,其实当时他们都在北周的领地,在埋葬的时候与突厥和嚈哒首领没有关系,但他们的历史记忆是很强的,他们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忆这个场景。

▲Miho美术馆藏石屏上的粟特商旅图


一直到山东益都,已经很汉化的图中仍然有商队图。Miho美术馆藏石屏上的商队图中可以看到披发的突厥人给他们做护卫,骆驼身上高高的包裹是帐篷,他们到一个领地,就支帐篷,帐篷怎么支起来,怎么样摆正,他们都有一套办法。这些萨保带领商队,从粟特本土向外,经营贸易。在经行的丝路城镇中,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聚落),一批人留下来,另一批人继续前进,而且不断有粟特商队前来补给。于是在丝路沿线,逐渐形成一连串的粟特聚落,最远达今天的朝阳地区,就是唐朝的营州,也就是安禄山的老巢。向南到达山东半岛,我们也可以在扬州、苏州这些地方见到粟特人的踪迹,但都不是聚落形态的。为什么说它有聚落呢?有萨保就有聚落,因为萨保手下必定有几百号人。北朝末年,因为北齐北周要打仗,又要跟南朝打仗,正是最缺少兵力的时候,而粟特人可以随时打仗,是北朝末最好的兵力,所以各个政权都在争夺他们,对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从聚落到乡里》。而在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中,这一过程中逐渐变成一个聚落,像安禄山其实就生活在突厥领地里的一个粟特部落里。

▲粟特人东方贸易路线及其贸易网络


上图粟特人到东方贸易的迁徙和路线图,我把他们能成为聚落的点都点在图上,有些只有个别人的,如散在南方的一些地点,我也点上了。粟特人通过多年经营,在整个丝绸之路上建立了一个贸易网络,就是通过大大小的聚落,把商品一站一站的往前传,从撒马尔罕一直到营州。从我开始做粟特相关研究,就搜集粟特人的墓志,刚开始只有150方左右,现在因为有大量的墓志出土和发表,到现在我搜集到的真正的粟特人和粟特后裔的墓志大约有300多方,而在整个中国出土的波斯人的墓志只有4方,所以粟特人的到来是绝对不简单的,安禄山能够发动叛乱,也是有粟特背景的。如果我们把丝织品的出土地、把萨珊波斯钱币的出土地、把金银器的出土地都在图中标出,就会发现跟这个图都是吻合的,因为这些都是粟特人使用或者倒卖的东西。

3. 粟特商人的贸易


粟特人的经商贸易,是一种队商的形式,他们有出资者,有经营者,以一个大本营的形式四散出去。他们倒卖的商品也是有名堂的,在古信札里可以看到他们向外倒卖黄金、麝香、胡椒、樟脑、麻织物、小麦等粮食作物,往回倒卖丝绸。向外倒卖的大部分都是倒卖到中国,贵金属、香料、药材,都是又轻又值钱,这些是给中国的贵族阶级消费的,不是给老百姓消费的,所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影响不是太大,因为它主要是针对贵族消费。

▲吐鲁番出土麴氏高昌国称价钱文书


一个证明粟特商人经商的最好材料是吐鲁番出土的高昌国时期称价钱文书,所谓称价钱文书就是高昌王的小金库的商业税,当时市场的商业税进的是高昌王的小金库。这是一个老太太剪了个鞋样,但还是留下了不少残卷,没全部剪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了好几个半个月半个月的统计账。

我列了一个表统计,可以看到,买的和卖的基本都是粟特人,而且他们的名字都是从粟特语直接译过来的,表明没有入籍,这么判断是因为一般来说唐朝人或者高昌国的人都会给入籍的外族人选三个字的名字,这样的名字很像汉人,慢慢就融入到汉人中。像表中所列的这些人就是行商,他们不入籍,把货卖给当地的粟特胡人就走,再由粟特胡人往前倒。粟特人的经商是整个贸易网的经商,一步一步最后到长安、洛阳那些市场里,在市场里也是胡人在卖。而且表中还有一个特征是物品数量都很大,因此可以推测他们是批发商,把大宗的货物卖给粟特商人后就离开。我觉得这个可以说是我们说“一带一路”最好的材料,是中国古代经营丝绸之路最佳的史料。姜伯勤先生和英国的辛维廉先生在1992年都发表文章得出结论:粟特人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这个贸易担当者的意思是说,他们不仅仅经营中亚和中国的商业,也经营中国和印度的商业,中国和北方草原游牧民的商业。


▲买卖统计表


《周书》卷五○《吐谷浑传》记魏废帝二年(553),“是岁,夸吕又通使于齐氏,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率轻骑袭之于州西赤泉,获其仆射乞伏触扳、将军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其中“潘密”就是一个粟特名。内容就是吐谷浑人要跟北齐人做生意,粟特人帮着吐谷浑人跟北齐沟通,但从北齐回来的路上被北周的凉州刺史史宁打劫了。从数字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商队。中国有些人否定古代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好好分析过这些史料。


粟特人是用萨珊银币来做生意,我前面说过,我们现在只见过四个波斯人的墓志,而真正出萨珊银币的地方都是粟特聚落。萨珊银币因为纯度非常好,一直是丝绸之路最好的钱币,经过粟特人的经营变成了丝绸之路上的统一货币。七世纪后半叶唐朝控制了中亚,当时萨珊也被阿拉伯占领,萨珊银币就此衰落了。这个时候中国的开元通宝逐渐流入丝绸之路,但是32个开元通宝才与一个萨珊银币等值,对于丝绸之路上的大宗贸易来说并不方便,所以开元通宝是无法成为丝绸之路的通用钱币的。因此唐朝经营丝绸之路是钱帛并重,就是以丝绸为货币,而不是用钱做货币。

▲敦煌莫高窟45窟“胡商遇盗图”


上图是莫高窟45窟中的观世音经变中的“胡商遇盗图”。这是佛经里的故事,原型应该是印度的萨薄及其所率的印度商人。但不论敦煌壁画还是克孜尔壁画中,只要是画商人的形象,没有一个印度人,都是粟特人模样,这与安伽墓等墓葬中的图像相同。图中的萨保就是戴着翻沿高帽的老者,与史君墓中的相同,他穿着与众不同的袍子,把两件东西放在地上向强盗求饶,一样是钱袋子,另外一样就是一捆一捆的丝绸。所以中国的丝绸非常重要,实际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象征物。


4.粟特人的物质文化

——安伽墓图像为例


琐罗亚斯德教真正进入中国是随着粟特人进来的,基督教、摩尼教进入中国,也都与粟特人有绝大的关系,这是后话。在唐朝初年以前,来华的粟特人基本上都是信琐罗亚斯德教的,从粟特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在大概670-680年之前粟特人名字中没有“佛”这个字,名字中都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神,但在此之后他们就有“佛的仆人”这样的名字了,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信佛了。有人说安伽墓中很多图像是佛教的,当然,粟特人经过信仰佛教的中亚王国到中原,他们一定会受佛教的影响,在一些图像上,可能借用了佛教的图像,但是他们整个内涵、整个上下文的表达绝对是琐罗亚斯德教。


▲安伽墓墓门上方的祆教圣火图案



安伽墓墓门的上方有这么一幅图,最中间是三个骆驼驮的火坛,马尔沙克说这是最高等级的火坛,是神供的火坛,左右两边是人面鸟身。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说这是斯洛伽神,就是在祆教徒去世的第三天护送他的灵魂进入到天国的神。


▲安伽墓的围屏石榻


上图是安伽墓的墓室的榻,三块石板,分成12个画面。这样的图案风格可以证明他们是有画样的,特别是史君墓中,一个图像中间有石缝,为什么不躲开这个石缝呢?说明一定是有画样的。粟特各个聚落掌握的图本有些相同,但又有些不一样,史君墓安伽墓中都有商队图,基本构图是一样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安伽墓中图像基本上没有什么宗教内容,史君墓中图像的宗教内容就比较多。安伽墓的墓志是汉语的,史君是双语的,虽然是同一年葬,但史君是凉州萨保,更靠西,所以史君墓的记忆也更早,是嚈哒时候的记忆,所以它的图像中保留的琐罗亚斯德教的分量更多,而安伽是同州萨保,是在今陕西大荔的粟特聚落,他们都埋在了长安城。关于这些图像的解读,我过去写过一篇文章,我认为这个图像应该是从中间往两边读。


其实安伽墓、史君墓这些图像出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唐朝前期女孩子最时髦的服装就是胡人的男装。网上图片中的胡姬,其实都是唐朝的女孩,不是真正的胡姬,胡姬长什么模样,其实并没有太多材料。



5. 中古胡人带来的胡风

——以展子虔《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

为例

我们现在受考古的牵引很大,出一个东西就跟着考古的说,但其实很多考古的东西在文献记载里面就有,不能只靠考古资料。另外,在做研究时,应当将传世的图像与画史并重,比如说我们提到展子虔,所有的绘画史都举《游春图》,但其实展子虔最擅长的是楼台亭阁、车马人物。他曾画过一幅《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虽然我们今天看不到这幅图了,但搜索历史文献发现,其实还是有人看过的,而且做了非常详细的记录,这个人就是金朝的郝经,他代表金朝出使南宋,被南宋扣留了十来年。郝经的这首诗就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


跋展子虔画〈北齐后主幸晋阳宫图〉


盲人歌杀斛律光,无愁天子幸晋阳。

步摇高翘翥鸾皇,锦韉玉勒罗妃嫱。

马后猎豹金琅珰,最前海青侧翅望。

龙旗参差不成行,旄头大纛悬天狼。

胡夷杂服异前王,况乃更比文宣狂。

眼中不觉邺城荒,行乐未足游幸忙。

君不见,宇文寝苦戈满霜,

黄河不冰便著一苇航。

痴儿正看新点妆,浪走更号无上皇。

狂童之狂真可伤,展生貌此示国亡。

图边好着普六茹,并寄江南陈后主,

门前便有韩擒虎。


其中“步摇高翘翥鸾皇,锦韉玉勒罗妃嫱”一句中,“翥”是振翅高飞的意思,“鸾”是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皇”指凤凰,雄曰凤,雌曰皇。这里的上句是说随行宫女所带的首饰步摇,就像是高高奋飞的凤凰。诗中步摇的造型与现在的出土物以及文献记载都能够对应,可以参考孙机先生在《步摇·步摇冠·摇叶饰片》中绘制的《女史箴图》中的步摇。


▲《女史箴图》中的步摇

图版来源:孙机《步摇·步摇冠·摇叶饰片》,《文物》1991年第11期,55-56页。


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是“马后猎豹金琅珰,最前海青翘翅望”,用猎豹狩猎的方式其实就是胡人带来的。对于唐朝的贵族来说,带着猎豹打猎是最刺激的。但是不论是我的老师张广达先生,还是美国的阿尔森教授,在讲猎豹的时候都是追溯到唐朝初年,但其实根据展子虔的图可知,北齐就已经有了。永泰公主墓、金乡县主墓均有出土猎豹狩猎男俑,带着猎豹的就是胡人。这都是唐朝的胡人带来的物质文化,但基本都是在贵族的圈子里。

▲永泰公主墓出土骑马胡俑及猎豹


▲金乡县主墓出土彩绘骑马带猎豹狩猎男俑


“龙旗参差不成行,旄头大纛悬天狼”,大纛也见于北齐高洋陵仪仗中。这两句是描述出行队仗和他们的旗帜,先头卫队高悬着绣有天狼的大旗,但帝王的龙旗下的队伍却不够整齐。仪仗本来是整齐划一的,这里说“参差不成行”,也是郝经对于齐后主的批评。


“胡夷杂服异前王,况乃更比文宣狂”,其中“杂服”是一个特别的概念,这是按照等级制度来讲的。诗中所云胡夷式样的“杂服”,可以从太原徐显秀墓壁画中看到,如徐显秀墓壁画宴饮图墓主夫妇身边两个捧盘侍女所着带联珠对兽图案的红裙、东壁备车图牛车后伞盖下戴卷发套的侍女所着菩萨联珠纹图案的白色长裙、西壁备马图马鞍上所披菩萨联珠纹图案的鞍袱等等,应当就是使人眼花 缭乱的杂服,为前所未见。


▲徐显秀墓墓室东壁壁画备车图中的侍女


▲徐显秀墓墓室西壁壁画备马图中马鞍局部


图中侍女穿的裙子或者衬裙还有马鞍子上的图案,基本构图是一样的,都是联珠纹图像,这完全是属于粟特系统的东西。联珠纹图案是从哪来的?其实就是撒马尔罕,下图是撒马尔罕康国宫廷西壁壁画中的波斯和中亚的高贵的使者,这些使者身上穿的都是联珠纹的衣服。


▲撒马尔罕康国宫廷西壁使者图细部


6. 中古中国社会的胡化


在中古时期,也就是安史之乱之前,前辈学者都说“长安的胡化”,关于胡化的表现的研究,有向达先生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其中讲了很多,实际上都是西胡,也就是粟特人或者是塔里木盆地的胡人,在文化上其实他们是一个系统的,但粟特人有琐罗亚斯德教的背景。


关于中古中国社会的胡化表现,可以举三个例子。一个是金银器。何家村出土的金银器分两类,一类是舶来品,一类是唐朝人仿制的,都是非常有粟特特色。对比汉代,汉代基本上都是陶器,高等级就用漆器。而用金银器作为承装食物的器具,是粟特人对中国贵族社会的影响。


▲何家村出土粟特式银杯


一个是葡萄酒。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是喝葡萄酒,汉代、唐代、元代都流行过一阵子,这是因为葡萄酒主要流行于贵族圈子,随着贵族被消灭而消失。

▲虞弘墓石椁上的酿葡萄酒图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是人口。其实粟特胡人是人口贩子,把那些胡人的小孩倒卖到中原。唐朝的市场里有口马行,口是人口,马是牲口,小孩子被胡人倒卖来就变成了奴隶或者唱歌跳舞的胡姬。这是高昌吐鲁番墓葬里出土的一个完整的粟特文卖女婢的契约,因为汉人买了粟特的奴婢又怕粟特人来找他的麻烦,就把契约带到墓葬里。


▲吐鲁番出土粟特文买女婢契约


这些粟特人带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古中国社会,但是一个安史之乱就影响了中国社会。不论是安禄山还是史思明,他们虽然都是杂种胡,但他们都是粟特聚落长大,都是一身的胡性。所以安史之乱以后,中唐就出现了以韩愈为代表的反胡人、反佛、原道思潮,就是什么都要回到中国的先秦时代,搞古文运动,思想要回到原来的天道。

我还列了一些可以继续阅读的书目,大家可以参考阅读。谢谢大家!

▲有关粟特研究的主要论著




“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

将陆续推送,敬请期待!



微信公众号ID:

BIFT_DUNHUANG2018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作者:荣新江

更多信息...

金乡县主墓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