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考古人在干什么

摘要: 鸣鹤.分享源头在召唤戴着母亲手缝的远游冠,挑起行囊,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远行的旅程,他这一走前后就是30多年。徐霞客探索过许多江河源流,其中以对长江的考察尤为深入。出生在大江之阴的徐霞客拥有大江情怀,他要由江尾至江头究明奔腾的大江由何而来。 大江东流去,大江西源何处,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有“岷江导江”之说,徐霞客对流传了2000多年的此说心生疑惑。他“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

鸣鹤.分享

源头在召唤

戴着母亲手缝的远游冠,挑起行囊,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远行的旅程,他这一走前后就是30多年。


徐霞客探索过许多江河源流,其中以对长江的考察尤为深入。出生在大江之阴的徐霞客拥有大江情怀,他要由江尾至江头究明奔腾的大江由何而来。

大江东流去,大江西源何处,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有“岷江导江”之说,徐霞客对流传了2000多年的此说心生疑惑。他“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证金沙江源出昆仑山,长出岷江千里,由此断定金沙江才是江源所在。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400年前远行的徐霞客,他那样的精神也隐伏在许多人的血脉里。

慎终追远,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怀,对自然,对人文,我们敬畏,我们景仰。江河从哪里流来,我们怎么可以不闻不问不心动!你我从哪里来,我们的文明是怎样孕育诞生,文明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又怎么可以不偢不倸不查考?

源头在召唤,先人与后人,你我他,都会有这种隐隐的感知。

先贤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英雄史诗文本,司马迁将华夏源头追溯到五帝时代。更有人再上溯至三皇或盘古传说时代,主打仍然是英雄文本,那些是神话了的英雄。人文源头探索,又因考古学的成长揭开新的一页,考古人的一只脚留在今天之时,另一只脚却已经踏上数千数万年前的废墟。

文明起源在数千年前,这只占人类史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如果将人类起源后300万年的全史压缩成一天,那文明史也就差不多只有2分多钟。而且关于人类起源的历史上限还在往前提,这个2分多钟的文明史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要探索文明起源,那个过程是这2分多钟前面的20秒上下而已吧,相比之下更是倏忽一瞬。

这样算来,文明起源的探索似乎很简单,是关于一个很小时段的查访。

其实不然,文明的出现,经过了漫长的孕育过程,放宽一点视野,在中国这个过程经历了:

  • 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由婚姻组成家庭,由氏族社会进入等级社会;

  • 发明农业种植和家畜饲养业,从采集游猎经济转入农业和畜牧经济;

  • 发明建筑技术,由自然洞穴居所进入人工建筑居所,由时常迁徙进入定居生活;

  • 因血缘氏族形成聚落,又因部落联盟筑城而居;

  • 城邑居民因生业出现分工,因贫富形成等级,因社会复杂化导致邦国建立,千城星罗,万邦林立;

  • 逐渐形成埋葬死者的墓葬制度,信仰祖先神崇拜,这是史前造神运动的开始;

  • 发明制陶技术,烹调水准提升;

  • 发明煮盐,有了基本的调味品,促进了体格健康;发明酿酒,主要用于信仰祭祀仪式;

  • 艺术由萌芽到发展,刻画和雕塑艺术渐趋成熟,彩陶奠定了跨越史前至历史时期的艺术传统,这是由造神运动掀起的艺术浪潮;

  • 琢玉由装饰器转向礼器制作,将造神运动推向又一个高潮,这是东方独有的文化传统;

  • 中心城邑出现,宏大的治水工程见诸实施,建构起初级国家管理机构;

  • 最后发明文字,发明冶金术,人类终于走出混沌,文明诞生,王权与神权结合,国家出现。

经历了这样的风云变幻,历史一页一页渐渐隐没了自己的内容,一切都早已归于寂静。当我们唤醒沉睡的古遗址,感受到了废墟记忆的中国大历史的波澜壮阔,从混沌年代徐徐拉开的序幕,经历青铜熔铸的英雄时代,走进一统融合的大家园,一幕幕生动的历史场景历历在目。

考古人正是为着找寻失忆的年代,保存与传承一份真切的回忆,踏上了穿越时空的旅程。

考古学研究的目标,过去关注较多的是物质文化,是陶器、石器之类,讨论的是文化传播、进化和发展模式。后来开始关注经济形态,关注环境、人口、资源与消费,资源影响到消费,影响不平等现象出现,影响到文明与国家的形成。人们因共同利益聚集到一起,又因不同利益分化为阶层,社会结构模式提升,国家与文明出现。关注文明形成,梳理文化传统,成为考古人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

在古今之间游走,从今到古的距离,在考古人眼里那是在朝夕之间,可丈可量。笑谈古今,那是空论,一把手铲,古今化作零距离。当考古人的脚印出现在哪里,未知的历史便从哪里呈现。当考古人的双足叠合在古人的脚印上时,他们成了历史的探访者。

陕西西安半坡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史学家的历史是书写出来的文字,经历了反复整合修饰。考古人的历史是看得见的实景,经历了反复观察摩挲。考古人可以穿越时空,直接进入历史的层面,看到真实的历史场景,看到初始的渐入佳境的文明形态。

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发掘现场


考古人其实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遣往古代探访信息的使者,也是辛劳的行者。

使者要有自己的担当,这个担当是既忠实于现实,又忠实于历史,还心怀一个欣欣然向往的未来。这样的担当要经由不倦的探索来完成,尤其是人文源头的探索,经历过且还要经历许多的艰辛,不要说炎黄传说还是无所依凭,尧舜禹行迹也还只是初露端倪,考古人任重道远。

想来徐霞客之后又过去了近400年,对江源的探索才终于有了确定的结论。1978年国家江源科考队才确认长江正源,它真不是岷江,而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这是当年徐霞客指出的方向。

江源确定不易,河源的认识也非常曲折。河源的最早记载是《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代时认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到元代、清代都有探考河源之举,近半个多世纪经历多次科考,至1985年国家认定玛曲为黄河正源,实地树立起河源标志。这还不是最终结论,2008年三江源头科考队考察后,又建议将黄河源头定位于卡日曲。

长江和黄河都出现过五源说,有的河流还出现过十多个源头的说法,探源不易,远非一朝一代之功。华夏文明形成也有四、五、六千年或更早的认识,公允的更确定的结论还有待来日。

江河源头的召唤,我们感觉到了。文明源头的召唤,我们也感觉到了。源头的风景或许已经出露,也许我们已站立源头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太多的谜底需要揭示,变传说或证神话为信史,路程还十分遥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到源头找没有见到的东西,观不曾看到的风景,那感觉一定非常美好。


本文简本《光明日报》

2018年5月30日05版

部分配图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原作者)


本文转载于:器晤

封面图片为2017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田野实习现场


鸣鹤书苑新媒体运营部

- END -


专注考古: 荐展 / 快讯 / 学术 /



(鸣鹤书苑微信,欢迎打扰)



(鸣鹤书苑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