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耶律大石与西域丝路

摘要: 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从中国长安出发,出阳关、玉门关,经西域、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这条道路自汉唐以来长期作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而繁荣兴盛,但是从唐末以后,吐蕃强盛,尽盗河湟;北宋初年,西夏建国,控制河西;加上西域中亚地区喀喇汗国、塞尔柱帝国等国的互相攻杀,使得丝绸之路长期不畅,严重阻碍了中西方的交流沟通。但是在辽金之交建立的西辽帝国

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从中国长安出发,出阳关、玉门关,经西域、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这条道路自汉唐以来长期作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而繁荣兴盛,但是从唐末以后,吐蕃强盛,尽盗河湟;北宋初年,西夏建国,控制河西;加上西域中亚地区喀喇汗国、塞尔柱帝国等国的互相攻杀,使得丝绸之路长期不畅,严重阻碍了中西方的交流沟通。

但是在辽金之交建立的西辽帝国,改变了这个局面。西辽帝国在中亚和西域的经略,不仅实现了中亚、西域地区契丹治下的文明与和平,而且进一步开拓和恢复了自唐末五代以来趋于停滞和萧条的丝绸之路。西辽帝国在内陆亚洲和中亚的统治,对中亚、西域等丝路区域的地民族、宗教格局的变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元朝欧亚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说到这一段历史,就不得不提到西辽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耶律大石。

西辽开国皇帝,辽德宗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生于108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他本是个温文尔雅,饱读诗书的辽国翰林,但在女真反辽、辽朝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时代背景下,他担负起了兴亡继绝的历史重任。他先是辅佐北辽小朝廷抗击宋金,后又北上投奔流亡夹山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在被金军俘虏后,仍逃出金营,继续效力于天祚帝。但是,耶律大石在天祚帝的身上已看不到辽复地振兴的希望,被俘金营时辽金力量的对比认识又使他更清楚的明白了现实的严峻,主观和客观的力量让他感到天祚帝已经不值得继续追随。

终于,在天祚帝不切实际的要求他与金军决战,收复燕云后,大石对皇帝彻底失望。他决定离开天祚帝,用自己的力量再造河山,重建故国。时为公元1124年。

北上镇州,西征立国

辽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一直较好,遣使往来不断。除此之外 ,辽与西域诸国商旅往来频繁,《契丹国志》卷八十二记载:“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以上诸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馀人,至契丹贡献玉、珠、犀、乳香、琥珀⋯⋯契丹回赐至少亦不下四十万贯”。因此,大石决定向西迁徙。

但是大石离开天祚帝时,身边只有二百骑人马。他很清楚仅凭这一点兵力,想实现打败金国复兴辽朝的宏愿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辽朝这座破碎的大厦中仅存的有完备军力的塞外重镇——漠北草原上的镇州城(可敦城)。

辽朝的上京路,有负责管理漠北部落的西北路招讨司,驻地在镇州城

他北行三日到黑水,见白达达部详隐(监治长官)床古儿,献马四百匹,驼二十峰,羊若干。又西行至辽军重镇可敦城,在此召集辽属边地七州十八部王开会,会上明白地阐述了他西行来此的目的:“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属臣,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剪我州邑,使我天柞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剪我仇敌,复我疆宇。”他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深深打动了与会各部首领,纷纷归附,得精兵万余,于是立排甲,备武器,置官吏,组成了一支新的军事力量。

1125年2月,辽天祚帝被俘,辽亡。于是,大石于可敦城称王,以青牛白马祭天地,告祖宗,组织大军西征,开始了征服西域、中亚的历程。

率部西征的耶律大石

公元1130年,耶律大石假道高昌回鹘王国,向西推进。大石先致信高昌回鹘王毕勒哥,说明契丹与回鹘有着长期友好关系,并声称欲赴大食,要求假道,望勿疑虑。毕勒哥接信后,亲迎大石,大宴三日,临行,献马六百,驼百头,羊三千,并愿以子录为质,亲送出境。又西进经吉里吉斯,到达叶密立(新疆额敏东南),征服了操突厥语的各部族约四万户,归者数国。“军势日盛,锐气日倍。”公元1132年,在叶密立文武百官拥戴耶律大石为帝,号菊尔罕,即“诸汗之汗”、“大汗”或“英雄之汗”之意。大石不忘中原传统,不久改尊号为天佑皇帝,建元延庆,史称“西辽”,又称“哈剌契丹”,即“黑契丹”。

建国初期的西辽周边形势(图/A站 布哈林)

就在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建造宫室城池、整顿军备、养兵待动之际,1133年,东喀喇汗王朝阿尔斯兰汗哈桑死后,其子伊卜拉欣继位,为耶律大石重新进兵大食提供了机遇。1134年,由于康里人和附属于东喀喇汗王朝的葛罗禄人的侵扰,伊卜拉欣邀请耶律大石率兵至巴拉沙衮,并将其汗位让给耶律大石。这样,“菊尔汗进抵巴拉沙衮,登上那不费分文的宝座。”耶律大石遂建都巴拉沙衮,并改成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1134年),降封伊卜拉欣为伊利克-伊·土库曼,统治喀什噶尔、和田等原东部喀喇汗王朝的边境。因而东喀喇汗王朝成为西辽藩属国,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康里人,以东、以南的葛罗禄人等也悉归属西辽。于是,辽军便从伊犁河上游(今霍城口岸)进入巴拉沙衮,又先后降服了南疆盆地各国。这样耶律大石通过西征,终于重新打通和恢复了从漠北经天山南麓,沿塔里木盆地北沿至于阗(和田)、喀什的漠北丝路以及传统的绿洲丝路,保障了西域乃至中原与中亚丝路腹地的畅通。

一连串的军事胜利,让大石认为东征金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他派六院司大王肖斡里剌为兵部元帅,率骑兵七万树旗誓师东征击金,“期复大业,以光中兴”。然而,所谓造化弄人,当年大石几百人能穿越的茫茫大漠,却让数万人的大军陷入绝境。“大漠阻隔,牛马多死”,大军难以前进,班师而还。大石仰天而叹:“皇天弗顺,数也。”残酷的现实让大石不得不放弃在中国恢复辽朝的计划,这个在北京长大的翰林知道自己也许再也喝不到永定河的水了。于是,他开始全力在周边开疆拓土,经营西域大地。

1137年,西辽军控制费尔干盆地,与西部喀喇汗王朝大汗穆罕默德交战,西辽军大胜,穆罕默德逃回其都城撒马尔罕,并向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求援。1138年,塞尔柱王朝与其附庸花剌子模发生战争,花剌子模击败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攻占阿姆河流域的布哈拉。1141年,在河中地区,西部喀喇汗王朝与其所属的军事部落葛逻禄人发生冲突,应西喀喇汗王朝大汗穆罕默德所请,塞尔柱王朝苏丹亲率呼罗珊、西吉斯坦、古尔等国的国王们集结十余万大军渡过阿姆河,开进河中地区,进攻葛逻禄人。葛逻禄人向耶律大石求援,耶律大石写信给塞尔柱苏丹桑贾尔加以调停,然而不仅遭到塞尔柱苏丹桑贾尔拒绝,苏丹反而要求耶律大石接受伊斯兰教,并威胁如有不从即以武力解决。于是,耶律大石率契丹、汉人和归附的突厥部队在撒马尔罕北部的卡特文草原与塞尔柱王朝的多国联军进行大战,结果耶律大石大败塞尔柱王朝的联军,“忽而珊大败,僵尸数十里”,卡特万会战,也成为中亚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

卡特万之战示意图

卡特万之战后,西辽夺取了被塞尔柱帝国控制的河中地区,吞并了西喀喇汗国,不久又迫使原隶属于塞尔柱王朝的花剌子模也成为西辽的藩属。至此,西辽成为了一个东起土拉河上游,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抵阿姆河流域,幅员万里,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建立了丝绸之路中亚腹地与西域等地契丹治下的和平,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中亚、西域等地多国割据争战、关卡林立、征收重税、商旅萧条、丝绸之路停滞和衰落的局面,使得陆上丝绸之路重新恢复了繁荣和生机。

1142年,降服花剌子模,疆域鼎盛的西辽(图/A站 布哈林)

宽仁治国,重振丝路

耶律大石为了经略中亚丝路腹地和西域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辽帝国的稳定政策,客观上实现了传统的绿洲丝绸之路和漠北草原丝绸之路的畅达和繁荣。

其一,西辽统治者对于臣属的邦国采取汉唐在西域行之有效的羁糜政策。这个政策体现在:一是对多数地区,包括新疆南北、七河地区、河中等地,西辽中央政府派“少监”或“监国”等官吏常驻,进行监督,但不直接干预本地统治者的行政事务。二是对边远地区,如花剌子模等地,中央只派官吏前往征收赋税。三是对宗教势力较强的地区,委派当地宗教首领治理并代为征收赋税。甚至“对待属国王,极有恩惠,凡附属于他的,只要用一个银牌系于衣带上,表明是他的臣属就够了。此种既采取将契丹汉制与中亚突厥语诸民族制度相结合、“因俗而治”,又废除可能导致中央政权旁落的原中亚采邑制度,实行中央对丝路腹地的直辖统治政策,无疑保障了西辽帝国对西域、中亚地区统治的稳定,也有助于建立起契丹治下的和谐、共生与文明。

其次,减轻中亚地区原来的赋税,奖励丝路贸易,恢复丝绸之路的畅达和繁荣。原中亚喀喇汗王朝实行重税政策,商旅萧条。西辽则对统辖的地区实行轻税。一是按户征收,每户缴纳一地纳尔(货币单位);二是按亩征收,农民只交纳收获物的十分之一。极低的税率,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比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西辽还奖励保护工商业和国际贸易,丝绸之路重新出现了生机与繁荣,丝路沿线出现了一系列繁华的工商业城市,除西辽直辖的巴拉沙衮外,东、西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以及西州回鹘均贸易发达,并出现了统一的国际货币。

西辽行政区划图

第三,在民族宗教政策方面。西辽王朝统治区域内有契丹、汉、回鹘、塔吉克、样磨、葛逻禄、蒙古、吐蕃等民族。宗教有萨满教、佛教、儒教、祆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犹太教等。西辽对所统辖地区各种宗教实压行开明宽容政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各宗教自由传播。佛教是耶律大石等西辽统治集团所信仰的宗教,但是西辽帝国并没有制其他宗教的发展,“由于西辽王朝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改变了喀喇汗王朝法定伊斯兰教为国教、限制其它宗教的政策,因此,在西辽帝国境内各种宗教都活跃起来,包括伊斯兰教在内都有很大发展”。兼容并蓄且多元的文化宗教政策,不仅使西域、中亚地区的不同文明和谐共生和交融,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丝绸之路区域文明的进步。

余风遗韵,影响深远

1143年,耶律大石溘然长逝,享年56岁。他建立的西辽帝国在西域、中亚的统治,历时八十余年,不仅实现了中亚、西域地区在契丹治下的和平,政局稳定、农牧业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而且,重新开拓和恢复了自唐末五代以来趋于中断和萧条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首先,西辽帝国的建立,将西域、中亚地区的西州回鹘、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以及康里、葛罗禄等部落置于西辽帝国的直辖或宗藩体系之下,结束了丝绸之路腹地民族宗教纷争冲突频发的政治格局,保障了丝路区域政治的稳定和东、西方国际贸易的畅通,不论是传统的绿洲丝路,还是漠北草原丝路,重新恢复了繁荣和生机。自唐末五代后长期衰落的陆上丝路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得中西方交流重又密切起来,为元朝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二,西辽的疆域位于天山南北,中亚西域腹地,西辽采取的鼓励丝路贸易政策使得丝路区域一系列新兴的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西辽正位于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东接宋、金,西通印度、伊朗、阿富汗,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据《松漠记闻》载,回鹘人“多为商贸于燕,尤能别珍宝。蕃欲为市者,非其人为侩,则不能售价”,这说明了回鹘人在金朝商业贸易乃至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宋金的漆器也远销中亚。有《西游录》中为证:“城中多漆器(巴尔赫以西的抟城),皆长安题识”。东西交通的通畅,商业的繁荣,与西辽政府秩序安定,关卡壁垒减少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城市生活普遍高涨,“据统计,仅伊犁河谷地区,在十二世纪已达到五十六个(城镇)。”海押立、哈刺楚克、伊基斡耳朵、阿什纳斯、巴尔钦里格干这样一些大城市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原有的城市,如巴拉沙衮、乌兹干、恒逻斯等城市的规模也有较大的发展。从欧洲、西亚、中亚通过丝路输往中原地区和南方的贸易品,主要是棉布、珠宝玉器、香料等,尤其是棉布的大量输入,结束了中原汉人以麻布为衣的历史,开创了中原汉人的“穿衣革命”的新时代。西辽帝国还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但丝路流通的主要还是喀喇汗王朝的铜币。此外,西辽帝国已经以黄金作为普遍的价值尺度,应该说黄金作为硬通货的流通,表明西辽已实际上统一了帝国境内的货币。而黄金硬通货的统一,有力地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的发达。

西辽人形象

最后,西辽帝国的建立,也有力推动了丝路区域各种文明的对话和交融,促进了丝绸之路区域文明的进步。一方面,汉文化在中亚地区得到进一步传播,耶律大石建立的王朝虽在中亚立国,他却以大辽正统自居,典章制度除了必要的变通之外,其他均和辽朝一样。他极力把中原汉文化和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融人西辽王朝。“顽强的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汉文化的特点。”中外学者们普遍认为,西辽官方文书是汉文,所铸钱币,用汉文年号和汉族对钱币的称呼,如“康国通宝”、“感天元宝”、“天禧通宝”等。这说明西辽是受汉丈化影响而不自外于中华的王朝,是辽王朝在西域中亚地区的继续。另一方面,西辽开明的民族宗教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宗教发展。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突厥语,汉族百姓和契丹百姓在和当地人民长期交往中也逐渐掌握了突厥语言和文字。《元史》中记载,西辽王朝菊儿汗聘请高昌畏兀人(维吾尔)哈刺亦哈赤北鲁到巴拉沙衮做他儿子的教师。可见,契丹贵族对学习突厥语也具有很高的热情。回鹘是当地主体民族,许多从事畜牧业的契丹人也开始与回鹘人一同从事农桑,并逐渐回鹘化。在宗教上,不仅伊斯兰教依然流行,基督教得到发展,佛教得以传播,摩尼教等早已销声匿迹的宗教也又出现了。各种宗教信仰竞相发展,思想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辽文化、汉文化与希腊、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马迦特认为,“从来注意太少的文明帝国哈剌契丹在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暗淡无光的历史背景中是光芒四射的。”

西辽、西夏、南宋、金对峙图,浅绿色为西辽(图/新浪微博 苍天熊猫)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契丹一词变成了中亚各国用来称呼中国的名称,后来这个名称又经由中亚,俄罗斯传到欧洲。今俄语中的Китай和英语中的Cathay,都是契丹一词的对音。由此可见,西辽国祚虽不足百年,但汉文化的远播和它在亚欧历史上产生的深刻影响,都是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耶律大石以其一生的才华和业绩,说明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中杰出的代表一人物,为契丹族的发展、历史进步和中华疆域的开拓、中华文化的远播以及扩大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都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他建立的西辽帝国,让传统丝路得以重新恢复和开拓,西辽帝国在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营,让丝路沿线地区得到了和平与发展,让古老丝路焕发了新的光彩,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西域中亚的民族、宗教格局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元朝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正如丘处机所说:“大石林牙⋯⋯克西域数十国,幅员数万里,凡百余年,颇尚文教,西域至今思之。” 耶律大石的英名永载史册,留芳百世,为我中华子孙深深地怀念。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巴里黑城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