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尕哈烽燧

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之克孜尔尕哈烽燧

摘要: 克孜尔尕哈烽燧远景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城西北12千米,盐水沟的戈壁平台上,是目前中国新疆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极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库车县境内现有烽燧遗址多处,主要位于却勒塔格山南部,以大体呈东西走向带状分布。克孜尔尕哈烽燧所处的盐水沟东岸戈壁台地视野开阔,位于汉代出玉门关西行通往占龟兹、疏勒及天山北麓乌孙的交通要道。2001年,克



克孜尔尕哈烽燧远景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城西北12千米,盐水沟的戈壁平台上,是目前中国新疆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极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库车县境内现有烽燧遗址多处,主要位于却勒塔格山南部,以大体呈东西走向带状分布。克孜尔尕哈烽燧所处的盐水沟东岸戈壁台地视野开阔,位于汉代出玉门关西行通往占龟兹、疏勒及天山北麓乌孙的交通要道。2001年,克孜尔尕哈烽燧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3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克孜尔尕哈烽燧作为申报项目的组成部分,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烽燧高13.5米,底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4.5米。自下而上渐收,顶部残缺。南侧由于剥蚀,呈现自上而下的凹面。北侧尚保存附属建筑坍塌后的土包堆积,原或可从此登临烽顶。烽燧的构筑方式是库车古代土木建筑垒筑的最为古老的方法:四周以围板夹之,然后层层夯筑,每层厚10~20厘米不等,每层中再夹以纵横的树杆、枝杈以之为筋骨。


克孜尔尕哈烽燧近景

克孜尔尕哈烽燧始建于汉代。早在汉武帝时期,为了抵御北部匈奴的侵袭,烽燧亭障已从敦煌延至盐泽(罗布泊)。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于龟兹乌垒,整个西域完全统一于汉朝中央王朝之下。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抵御匈奴的侵扰,自敦煌至龟兹,建烽燧、驿站。唐代贞观十四年(640),设安西都护府于西州。显庆三年(658),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唐朝为了有效地抵御突厥的侵扰,在汉代烽燧的基础上,又营建了部分烽燧、驿站。克孜尔尕哈烽燧最为古龟兹地区的烽燧,汉唐以后废弃,成为遗址保存至今。

克孜尔尕哈烽燧经考古工作初步研究,其外形、材料、建造工艺、环境要素、位置等体现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其作为汉代天山南麓烽燧设施的选址、建筑形制和技术特征,以及其防御性功能特征,是丝绸之路交通保障体系研究的珍贵物证。烽燧遗址包含承载其防御性价值特征的全部关键载体,包括烽燧遗址以及与其选址各防御功能相关的盐水沟、其东岸台地以及北部的却勒塔格山,完整地反映了烽燧体系防御性特点的物质载体和特征信息。

克孜尔尕哈是维吾尔语,意为“红色的哨卡”。该烽燧是西域丝路古道上幸存下来的极为罕见的实物遗存,是目前新疆境内保存最好、年代最早、位置最靠西部的古代烽燧,是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见证,是研究考察古代历史、丝路交通、军事通讯、文化、建筑等学科的重要文化遗产。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克孜尔尕哈烽燧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