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王 巍:发展考古学 服务新时代

摘要:   作为一名从业40年的中国考古人,作为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学习的历史学科研究人员,能够参加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见证这一在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心情十分激动。  一、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意义重大  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视与关怀。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研究,他指出:“历史研 ...

  作为一名从业40年的中国考古人,作为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学习的历史学科研究人员,能够参加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见证这一在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心情十分激动。

  一、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意义重大 

  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视与关怀。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研究,他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研究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一直是人类关于自身最基本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历史学责无旁贷。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先人们走过的道路,留下的印记;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都与其后代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本民族的历史传承,或用文字记载,或以神话、传说等方式口头传承。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优良传统,历代史家为记述和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宝贵遗产——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和以史为鉴的范例。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40年前,改革开放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史学的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中国历史学提出了新任务,赋予了新使命。总书记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这既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开展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也指出了中国历史研究院的重大使命。

  二、中国考古学迎来发展新契机 

  总书记对考古学高度重视。2016年6月,他参加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期间,接见了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中国学者,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至今记忆犹新。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也对考古学在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文化交流领域中发挥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这些都令全国考古工作者备受鼓舞!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利用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历史,研究人类过去的生活,探讨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与规律,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借鉴。考古学可以提供很多不见于历史记载,又对于研究各个时期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历史研究,只有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有理由认为,考古学与文献学是推动历史科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考古学是具有自身强烈特点的学科。第一,是一门交叉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第二,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解释的多样性及难以确定性,更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需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学术作风与精神。第三,研究区域和内容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又具有国际性,适于开展国际交流。第四,离现实政治关系较远,便于开展国际交流;有些涉及边疆问题和国家安全,又十分敏感、尖锐。第五,研究年代既古老又与当今社会息息相关(比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保护利用)。第六,具有可视性、神秘性,不断有新发现,民众关注度高。

  中国是考古学的沃土,发展中国考古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原生文明,历史悠久,发展进程自成体系,国际学界广泛关注。第二,环境生态多样,文化丰富多彩。国际上流行的各种研究方法与手段往往都有用武之地,产生的成果往往远远大于在其他地区的应用效果。第三,民族文化延绵不断,生生不息。许多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依然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肌体之中,民众对考古学具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第四,研究对象是自己祖先创造的文明,发展考古学,阐释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可以为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是中国考古学的独特优势。

  三、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应该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考古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为总目标,提高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掌握国际话语权,争取在21世纪中叶把中国从考古资源大国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强国。

  要达成这个总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古研究资料是实物,但这些考古资料除了诸如甲骨文、金文那样的文字资料之外,都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都需要考古工作者进行阐释。不同的人,对同一批资料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释。因此,考古学研究特别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最为锐利的武器,无可替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国家和民族服务。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立场。我们要以研究历史、传承文明为己任。在一系列涉及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坚守底线,与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考古学上的表现作坚决斗争,旗帜鲜明地捍卫人民的利益。

  其次,丰富和完善中国考古学体系。(1)大力开展涉及考古学全局的重大课题研究。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围绕古代都城考古、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各区域间的互动与古代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南岛语族文化起源等重大课题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2)加强考古学理论研究和中国考古学发展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动员组织全国学术力量,编写《中国考古学百年史》;举办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3)弥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继续加强边疆考古,抓紧甲骨文和金文以及简牍、纺织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等濒危学科和“绝学”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避免“青黄不接”。(4)充分发挥中国考古学会下设的16个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全面促进中国考古学各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办好中国考古学大会。(5)组建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促进各高校考古和文博专业的交流,提高考古文博专业的教学质量;争取尽快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动员在职以及刚刚退休的研究人员做专任教师,努力培养高水平本科生,为中国考古学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再次,大力推进中国考古学的科学化、国际化和大众化发展。

  科学化。大力发展科技考古,加强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使考古研究手段更加科学化;与此同时,大力提高考古学者的科学素质。

  国际化。一是要具备全球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二是加大考古“走出去”的力度,促使中国考古学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我国的赴外考古始自2000年,近5年逐渐形成高潮,目前已在近20个国家开展考古工作。三是继续办好高水平国际学术论坛——世界考古(上海)论坛,搭建对外交流和对外展示中国考古学成就的国际平台,使国内外考古学工作者加深相互了解,为提高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增强学术话语权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围绕国际学术热点积极开展研究,引领国际学术潮流。围绕现代人起源、农业起源、世界各古老文明的起源、古代城市化、世界范围内各区域文化交流(如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南岛语族文化的起源等国际学术热点,积极开展考古发掘和跨学科研究,争取国际话语权。五是积极与国际顶级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的合作研究。

  大众化。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后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建立中国考古博物馆。这是几代考古人的夙愿,我们一定要办好,使之成为国际一流的考古博物馆,成为中国历史研究院乃至我国考古学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让更多的国内外民众感受中华文明、了解中国考古学成就。积极参与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申遗等工作,发挥考古学的基础作用。积极与媒体配合,通过制作纪录片、举办公共考古论坛和讲座,大力开展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与宣传。

  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为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新纪元。我们要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原文刊载于《历史研究》2019年第一期)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王巍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