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丝路之绸研究的框架性思考

摘要:  “丝路之绸”是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在丝绸之路研究过程中逐渐提出的一个概念。“丝路”就是丝绸之路,包括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多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通道;“绸”的定义可以有狭义和广 ...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赵丰  2015-07-09
  “丝路之绸”是中国丝绸博物馆近年在丝绸之路研究过程中逐渐提出的一个概念。“丝路”就是丝绸之路,包括沙漠绿洲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多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通道;“绸”的定义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是丝绸,而广义的就是各种纺织品和服饰及其相关工艺和文化;“之”表明来历,包括考古出土的、民间使用的、文献记载的和图像表现的纺织品。
  “丝绸之路”与“丝路之绸”是两个伴生概念,各有侧重且相互关联——前者的关键词是“路”,后者则是“绸”。中国原创的华美丝绸开启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东西方贸易交流,是丝绸之路的原动力,中国因此成为世人心中的“丝国”。但是目前人们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大多均在“路”上,而对“绸”甚少关注。丝绸之路,不能让丝绸缺位,不能让纺织品缺位。所以,我们在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一周年之际的纪念日里,正式提出丝路之绸的概念。
  一、丝路之绸的研究意义
  纺织品是丝绸之路上最为大宗的贸易商品,在很多场合,它甚至还承担货币的功能。草原丝绸之路上发现的主要是毛织物,在沙漠绿洲丝绸之路则以丝绸为主导,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更多的是棉布。唐代史料记载,开元天宝时岁入庸调绢布2700万匹端屯,其中约1300万匹端屯用去边疆各道用兵,守护对外交通要道的通畅,主要就被用于做衣、和籴或别支,在丝绸之路上直接消费或进入流通,这约占当时财政总收入的1/3。如再加上民间纺织贸易,其量就更为巨大。所以,丝绸之路的本质是一条经济商贸之路,丝路之绸是区域经济合作繁荣的最佳案例。
  纺织品能最大程度承载丝绸之路的文化信息。纺织品不仅是一种材料,其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科技成分,如纤维的种类、染料的工艺、织造的结构、刺绣的针法等;同时,它又是一件艺术品,它是设计艺术的直接作品,有着色彩、图案、款式、题材等。所以,丝路之绸总是会带有来自丝路沿途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丝路上纺织品上出现的文化交流过程和“互学互鉴”精神,丝路所以才成为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纺织品占据衣食住行之首,是丝绸之路沿途人们生活中最为大宗的生活产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各方面都有着极深的关系。丝绸之路把人类四大文明圈里的四大天然纺织纤维毛、棉、麻、丝带去了不同的区域,也为这些区域带来了新的纺织服装材料,带来了新的工艺,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就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例,这里虽然没有考古发掘的发现,但这里历年保留下来的丝绸生产习俗,传统生产的工艺,以及丰富多彩的丝绸制品和文化制品,已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的丝绸生产遗产。丝路之绸在这里体现的是丝路沿途人们的生活和感情,丝绸之路在这里是一条精神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
  二、丝路之绸的研究对象
  1. 考古出土的纺织品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物品主要是纺织品,这一点随着近年来欧亚大陆出土纺织品的大量增加而变得更为清晰。这些珍贵的历史物证,实证着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纺织品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在经历了起源、传播、交流的阶段之后,沿着丝路逐步成为衣被天下的全球化商品。
  2. 民族特色的纺织品
  历史上丝绸之路沿途具有丰富的民族学多样性,不同的纺织文化和纺织技术在此汇集、融合,形成风格迥异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纺织品,如至今依然保持生命力的印度绸、泰丝、印尼蜡染、中亚艾德来斯绸等。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性、相对独立性和工艺多样性的活态纺织品及其传统工艺,是丝绸之路延续至今的实证。
  3. 文献记载的纺织品
  文献中亦记载有大量与纺织品相关的信息,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大量汉文、藏文、于阗文、粟特文、佉卢文等,以及希腊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献中均有大量关于纺织品使用和交易的记载,如敦煌文书中的什物历、破用历、入破历、贷绢契、唱衣历、施入疏等。诸如此类的历史文献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丝路贸易、纺织科技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4. 图像表现的纺织品
  丝路沿途遗存的大量遗址中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壁画和彩塑等遗存,如中国的墓室壁画、敦煌和阿旃陀等佛教壁画、中亚等地的建筑壁画以及波斯等地的石浮雕,从中均能觅见服装饰品和纺织图案的详细描绘,对其进行基于图像的纺织品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染织工艺、图案风格和服饰特点。
  三、丝路之绸的研究框架
  1. 资源调查和信息整理
  丝绸之路的广袤时空为沿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但涉及纺织品文物的资源调查相对缺乏,急需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丝路之绸资源调查,重点包括丝路沿途国家遗存的纺织品及相关文物、遗址、壁画、传统纺织技艺等;同时,丝路之绸及其相关资料散藏于世界各地,有很大部分资料尚未整理完成,已经整理的资料缺少对于纺织品角度的详细研究和描述,即使整理较好的资料也因为语言等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较好的出版和展示,所以必须进行巨大的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基于此形成调研报告,标本库,数据库,网站等成果。
  2. 价值认知与研究方法
  以丝路之绸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外技术交流与互动的特定视角,探索应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适用于纺织品文物的研究方法体系;借此系统揭示纺织品材质和制作工艺特征,全面探讨其原料来源、产地、制作技术的演变和传播历程;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资料,全面深刻阐明其中蕴含的价值内涵。
  3. 保护项目和技术培训
  针对丝绸之路沿线保存纺织品的不同状况开展针对性研究,基于此形成一系列适用于丝绸之路沿线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专利、材料、技术、装备和规范;与丝绸之路沿线相关机构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促进人员交流,合作开展研究,共同提升丝绸之路纺织品文物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纺织品文物研修班和案例实施的方式,将已有的纺织品文物认知保护专有技术、材料和标准进行推广应用。
  4. 展示展览和出版宣传
  兼顾草原、陆上、海上等丝绸之路,整合丝路沿途各国的纺织品文物资源,开展国际展览合作,从纺织品的角度对丝绸之路进行勾勒和诠释;利用智慧博物馆建设理念,构建跨地域、跨博物馆的分布式知识库及综合展示平台,形成永不落幕的网上展览;同时通过博物馆陈列、网站、出版物、学术研讨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全面展示丝路之绸的研究成果。
  5. 传承创新和设计制作
  针对活态民间纺织品在当地传承应用的现状,开展传统纺织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合作;加强高新技术与织造、印染等丝绸之路沿途传统纺织工艺的有机结合,在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高端饰品、服装、设计等行业的应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丝路之绸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丝绸之路一直是国际上的一门显学,每年都有大量的以丝绸之路为名的书籍出版或展览开幕,甚至音乐出现,然而,在这其中真正研究丝路上的丝绸或是纺织品的并不多。在西方西尔凡、安德鲁斯、里布夫人、陆柏等人对巴泽雷克、诺因乌拉、吐鲁番、敦煌、黑水城等地出土的纺织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中国以夏鼐、王予予、武敏等为首的考古学家对西北地区出土纺织品进行了大量研究。
  近年来,国际上有更多的机构和学者推出丝绸之路的展览或是研究成果,其中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推出《丝如金时(When Silk Was Gold)》、《走向盛唐(Dawn of the Golden Age)》之后,又推出《全球交织(Interwoven Globe)》,引起国际关注;丹麦国家基金会纺织品研究中心每年都推出类似主题活动,2014年举办“东西纺织术语:1000 BC – AD 1000(Textile Terminology: from Orient to Mediterranean and Europe)”和出版《全球纺织品的邂逅(Global Textile Encounters)》;大英图书馆在纪念国际敦煌项目10周年之际推出“丝路之绸(Silks on the Silk Road)”系列讲座;此外,以法国的国际古代纺织品研究中心CIETA和美国的全美纺织品协会TSA均有双年会,每次均有关于纺织文化东西交流的内容。2005年开始,东盟又推出以传统纺织品为题的研讨会,2009年起成为双年会,今年第五届东盟传统纺织品年会将在泰国举行。
  但是,与丝绸之路的研究人员相比,研究丝路之绸的人非常少,而面对一带一路沿途的国家时,其发展空间却非常大。这就使得我们开始设想在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之间建立一个丝路之绸的研究联盟。在合作过程中,中国丝绸博物馆已经有了大量的同盟者,如在编纂《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时与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吉美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的合作,与丹麦合作研究欧亚早期羊毛织物、与美国合作研究丝绸之路丝绸产地、与俄罗斯合作金帐汗国地区出土蒙古时期纺织服饰、与乌兹别克合作研究费尔干纳出土丝绸、与塔吉克斯坦合作研究粟特时期织物、与韩国合作研究明代丝绸及中韩丝绸交流、与瑞典合作研究彼得大帝时期中国丝绸、与意大利合作研究19-20世纪之交时意大利与中国养蚕技术交流等,使得条件渐趋成熟。我们也在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巴林、俄罗斯、泰国等地举办各种类型的丝绸展览。同时,纺织品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在新疆、甘肃、西藏、河南等地开展了大量的纺织品文物保护项目,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在今年10月将组织全国八省市的2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大展,并在展览期间推出相应的研究活动。这些都将为在丝绸之路沿线开展丝路之绸研究带来更大的契机。

分类: 中文 研究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