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海昏侯墓所见"羽人"考

摘要: 海昏侯,是近两年的研究热点,学术成果呈井喷状涌现。大家就刘贺的身世、海昏侯名称的缘由、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价值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笔者在关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墓中文物中多处出现了羽人图像。就已发表过的资料看,明确的有三处:出土的漆盒上有两处(图一、图二);铜当卢上一处(图三)。

海昏侯,是近两年的研究热点,学术成果呈井喷状涌现。大家就刘贺的身世、海昏侯名称的缘由、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价值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笔者在关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墓中文物中多处出现了羽人图像。就已发表过的资料看,明确的有三处:出土的漆盒上有两处(图一、图二);铜当卢上一处(图三)。


图一   漆盒上的羽人图案①


图二   漆盒上的羽人图像②


图一中,一羽人肩生两翼,腰部亦有羽毛。羽人呈奔跑状,正在追逐前面的一只兔子。兔子前面有云状物,表明此情景发生在仙境。图二中,一羽人骑在鹿上,鹿正扬蹄飞奔。铜当卢图像(图三)中,最上部有一朱雀,朱雀下面是两条缠绕四圈的青龙,一羽人站立在两龙第一圈相交处,两手各执一龙头。羽人肩生两翼,腰部亦生羽毛。除了这三处羽人图像,另一件漆盒上(图四),也有疑似羽人的形象。图像中有两男子,手持武器在做搏斗状。仔细观察两人,他们的背后和腰部都有羽毛,和图一漆盘上的羽人形象非常相似,而且他们的背后有云气飘荡,表现的场景应该是在仙界,所以两者是羽人的可能性很大。此外,据参与海昏侯墓文物整理工作的专家所述,在海昏侯的棺木之上,也出现了羽人形象。

 

图三   铜当卢上的羽人图像③


图四   漆盒上的金箔云纹和双人相搏图④

 

在同时代的其他王侯墓葬中,很少看到羽人图像,而海昏侯墓中却多处出现羽人形象,个中缘由值得深思。仔细剖析时代背景和刘贺本人的际遇及心理状态,或许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海昏侯墓中多处出现羽人形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升仙。

 

邵学海将羽人分为“神格羽人”和“仙格羽人”⑤。什么是神格?什么是仙格?神,《说文解字》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⑥可知神就是天神,是生成万物的主宰。仙,《说文解字》曰:“长生仙去”⑦。《释名》进一步解释曰:“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⑧可知仙就是老而不死之物,万物皆有可能成仙,其中包括人。万物老而不死,并迁入山中,便成为仙。山,自然是神山。可知神和仙的区别为:神为万物的主宰,而仙则属于万物。看来神比仙级别要高。神是遥不可及的,但仙是可以达到的。所以神是人所敬仰的,而仙则是人追求的。

 

据贺西林考证,早在商代就出现了羽人的形象⑨。商代将鸟作为始祖,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⑩认为自己是玄鸟的后代。商代将鸟作为始祖,就是将鸟和人结合在一起。鸟和人形象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羽人。商人的羽人信仰与秦汉时期的羽化升仙的观念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商代的羽人形象,只是作为一种图腾而存在,而不是后人幻想出来的人羽化升仙后的形态。此时的羽人是作为祖宗神的形式而存在。所以,商代的羽人,应当属于“神格羽人”阶段。

 

屈原在《楚辞·远游》中曰:“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曰:“因就众仙于明光也。丹丘,昼夜常明也。……《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人得道身出羽毛也。” 洪兴祖补注:“羽人,飞仙也。” 王逸认为羽人是人得道之后身上长出羽毛,可以长生不死。洪兴祖认为羽人就是飞仙。王逸是东汉时人,洪兴祖是宋代人,他们代表了后世观点,屈原时期的羽人观念未必如此。“仍”,《说文解字》解释曰:“仍,因也。” 可知屈原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要依凭羽人来到丹丘,留在长生不死之地。此时的羽人,应该还是“神格羽人”。


屈原认为丹丘是羽人所在之地,是不死之乡。丹丘在何处?柳宗元的《古今诗》中有曰:“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认为屈原被南逐,有意留在丹丘,则丹丘应在南方。《吕氏春秋·求人篇》中,有大禹到四方求贤的内容,其中南方到达的地区为:“南至交趾、孙朴、续樠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 。大禹求贤,南方到达交趾、孙朴等地,以及“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说明人们心目中的羽人、不死之乡,处于南方。《永乐大典》中对“九阳之山”解释曰:“南方积阳,阳数极于九,故曰九阳之山也。”九阳是因为南方温暖,为阳,而最高的阳数是九,所以称为九阳。又对“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解释曰:“羽人,鸟喙,背上有羽翼。裸民,不衣衣裳也。乡,亦国也。” 羽人为背生羽翼之人,裸民则为不穿衣裳之人。羽人和裸民,都是长生不死之人,所以他们的居住之地,称为不死之乡。宋代王应麟认为:“《吕氏春秋》:‘禹南至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此屈子《远游》所谓‘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朝濯发于汤谷兮,夕晞余身兮九阳。’”他认为《吕氏春秋》中羽人所处不死之乡,就是屈原所向往的丹丘。《浙江通志》中曰:“丹丘,明《一统志》在宁海县。南晋孙绰《天台赋》‘仍羽人于丹丘’是也” 。《浙江通志》认为屈原所说羽人所在地丹丘就在宁海县,属于现在的浙江沿海地区。我们虽然不能断言丹丘就在今天的宁海,但大致方向应该在南方,这和《吕氏春秋》中所说羽人所处方向一致。《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有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人为长颊” 。羽民国在海外的东南方向,也和《吕氏春秋》等文献记载相合。

 

羽人形象在春秋战国时的出土文物中多处出现,如在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现了羽人形象(图五):这是曾侯乙墓内棺的漆画。画面中有两个羽人,尖头大耳,身生羽翼,持戟站立,旁有四个持戟神怪。此外,2000年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漆凤鸟羽人木雕(图六)㉑:一羽人站立在凤鸟的头部,凤鸟下面是蟾蜍造型的底座。这些羽人形象,大多数出土于楚地。从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羽人信仰盛于南方,都在楚文化覆盖或影响范围之内。

 

图五   曾侯乙墓内棺漆画


图六   湖北荆州天星观2号墓羽人木雕

 

到了汉代,羽人不再限于南方,已成为各地普遍的信仰。西汉时期,至少到汉武帝时期,神和仙的概念已经混淆。如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㉒这里就将神和仙混称。出土的汉代铜镜中,有一些刻有铭文,有的铭文中有“神人”题记,有的为“仙人”题记,而这些铜镜中所刻画的“神人”、“仙人”图像,大多为身生两翼的羽人形象。说明在汉代,羽人被称为“神人”或“仙人”。汉武帝时期,醉心于求仙问药之事。汉武帝渴望成“仙登天”,在他在位的五十余年中,成仙一直是他孜孜以求之事。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视弗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㉓汉武帝派使者身穿羽衣,夜间站在白茅之上,让五利将军亦穿羽衣,接受使者所授“天道将军”的玉印。这样,五利将军便成了天帝的使者,专门为武帝沟通天神。无论是使者,还是五利将军,他们都身穿羽衣,为羽人的形象。看来,在汉武帝时期,羽人被视为天帝使者,是天和人之间沟通的媒介,也成为引导人成仙的介体。贺西林认为:“结合图像与文献,可以认为汉代羽人肩负三项神圣使命,即:一、接引升仙,赐仙药;二、行气导引,助长寿;三、奉神娱神,辟不祥。”㉔他总结的非常到位。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让使者和五利将军扮成羽人形象,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这种神秘化的仪式,能达到由羽人接引升仙的目的。

 

西汉中后期,升仙的社会风气早已形成。刘贺深受其影响,内棺上有羽人,正是刘贺渴望死后成仙的心理表现。且海昏侯国地处南方的豫章郡内,而豫章郡所处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楚文化波及范围之内,羽人信仰由来已久,所以墓中出现羽人形象不足为怪。在汉代,马经常被神化为“天马”,是沟通天人的重要载体。当卢处在马头的上部,是最尊贵的位置,在此处刻画羽人,更是有着深刻含义。希望在羽人的引导下,由天马载之而升仙,这种意思表达的特别明显。

 

 

海昏侯墓出现羽人,应该是刘贺希望死后解脱,追求自由之心态的表征。

 

羽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由。这一点贺西林也曾提到:“正如顾颉刚总结之:仙的中心观念,即长生不老和自由自在。羽人作为飞仙,具备仙的一般特性,即不老不死与自由快乐,是永生与自在的典范。”㉕自由自在是羽人的一大特点。汉代的很多画像,都描绘了羽人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如河南新野出土的画像砖(图七、图八)㉖:图七中一羽人正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图八中上面两羽人在开心地六博,下面一羽人正在戏马,马生双翼,是为天马。这两幅图充分体现了羽人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他们悠闲地六博,戏马,自由地在天空翱翔。

 

图七   河南新野汉代羽人画像砖


图八   河南新野汉代仙人博画像砖


先秦秦汉时期一些著名思想家,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仙,像羽人一样,自由遨游于天空之中。屈原就是典型代表,前面已经提到,他希望自己“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汉代思想家,秉承了屈原天马行空,自由不羁的个性,这从汉赋中充分表现出来。汉文帝时期,贾谊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心情抑郁,于是做《吊屈原赋》。哀叹屈原忠直却被谗而放逐,和自己的境况一样。他也和屈原在楚辞中表现的一样,希望能“凤缥缥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㉗像凤鸟一样身生双翼,高飞远游于太空。东方朔在汉武帝时期虽然得宠,但他是以俳优身份出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角色。他连续上书奉献自己的政治见解,但都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东方朔心情抑郁,发出“折羽翼兮摩苍天”㉘的感叹。暗喻自己的处境就像被折断羽翼一般,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又希望自己身生羽翼,搏击长空。司马相如并不羡慕西王母的神仙生活,他在《大人赋》中说:“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㉙他认为西王母虽然为神仙,但被困于洞穴之中,这不是他向往的神仙生活。他所向往是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无拘无束。以上是西汉早期到中期著名思想家,他们都是不得志者,都渴望搏击长空,自由翱翔。

 

从刘贺一生际遇可知,他应该更渴望自由。刘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政治人生,从尊贵的侯王到九五至尊再到被废为庶人,虽然后来又为侯,但并没有任何实权,而且处于朝廷严密监视之下,一举一动都不得自由。生前不得志,便幻想死后能够得到超脱。

 

刘贺并非没有政治野心之人,正如王刚在分析“大刘印记”玉印时指出,“所谓的‘大刘’,也就应该有刘贺蔑视昭、宣二帝,并进而否定宣帝接续武帝正统的同时,隐然自任为正统传人的内在意向。”㉚刘贺的祖母李夫人,是最得汉武帝宠爱的妃子。汉武帝死后,只有她有资格配食武帝,被谥为“孝武皇后”,这其实是霍光及群臣承认了她的正统地位。身为李夫人的孙子,刘贺当然也以正统自居。“大刘印记”玉印的出现,其实正反映了刘贺隐藏的心事。刘贺既以正统自居,他当然对被封为昭帝皇太子之事产生排斥心理,所以他对昭帝的丧事表现并不积极。在为昭帝服丧期间,刘贺做了一件为当时人所不容的事情:“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㉛颜师古指出:“时在丧服,故未祠宗庙而私祭昌邑哀王也。”㉜新皇帝即位,要举行祠祀祖宗庙的仪式,以表明承袭皇位。刘贺服丧期间,还没来得及举行祠祀祖宗庙仪式,却私自下玺书,派使者持节前去祠祀他的父亲。“三太牢祠”是祠祀死去皇帝的礼仪,而“称嗣子皇帝”,则表明继承的是他父亲的江山,而不是昭帝的。刘贺此举其实是要为他的父亲正名,并宣布他的正统、合法性。刘贺在做这些时,完全忽略了霍光的实力,他以为自此就稳坐江山,成为九五之尊,但没有想到霍光会联合太后和群臣废掉他。刘贺对朝廷的真实状况没有充分了解,他对霍光完全没有防范,可以说,刘贺是一个没有清醒头脑的政治家。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宋艳萍

更多信息...

海昏侯墓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