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八)︱纪要:9到10世纪陶瓷输出模式的博弈论分析

摘要: 2019年5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八讲在红五楼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以《9到10世纪陶瓷输出模式的博弈论分析》为题带来精彩讲座。秦大树教授以博弈论中纳什均衡为工具,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从经济模式上对早期的海上贸易进行了探讨。

2019年5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八讲在红五楼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以《9到10世纪陶瓷输出模式的博弈论分析》为题带来精彩讲座。秦大树教授以博弈论中纳什均衡为工具,结合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从经济模式上对早期的海上贸易进行了探讨。


陶瓷外销的第一次高峰


从距离中国较近的东亚、东南亚,到西亚、中东,乃至东非的中世纪遗址中,都有中国9-10世纪的陶瓷发现。自8世纪中叶始,中国陶瓷就开始作为商品大规模的向外国出口,安史之乱后,大规模海上贸易开始出现。


9到10世纪是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次高峰,不但外销瓷器数量、规模巨大,销售范围最远也已经到达东非,至少到达了坦桑尼亚。此交往范围直到郑和下西洋时才被突破。


此时期海上贸易是一种接力式的转口贸易模式。一条沉船上可见到环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周边许多国家的产品,每一种产品都从原产地国的港口获取是不现实的,因此当时可能是通过中间港进行贸易。马六甲海峡地区可能有两个中间港:一是位于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梵文Sri Vijaya音译)的都城旧港;另一个是克拉地峡附近的吉达港。从南中国海到环印度洋地区形成了三个贸易圈:一是从中国的广州和明州到马六甲海峡;二是从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中间的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可能是补给港或中间港;三是从波斯湾到东非沿岸地区,这三个贸易圈都由中间港做接力式的贸易。因这些贸易圈的存在,中国在九世纪时就已经和东非地区有了至少是间接的联系。


南中国海到环印度洋地区的三个贸易圈


中国沿海单纯意义上的外销瓷窑场是宋代以后在福建地区出现的。9到10世纪南北方很多窑都参与了海上贸易。但哪种瓷器和哪个地区出口最合适,是处于自发选择中。9到10世纪中国的南北方的很多窑都参与了海上贸易,如南方的越窑、长沙窑、广东地区的青瓷;北方地区的定窑、邢窑、巩县窑,以及今安阳地区的相州窑,都参与了外销。


外销产品的销售地也是被选择的。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瓷器比东南亚、日本发现的瓷器质量高得多,商人选择把附加值最高的产品运到最远的地方获取最高的利润。


市场是使用地偏好选择的结果,商人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开展贸易。从早期的越窑瓷器,到12、13世纪的青白瓷,接着是龙泉窑瓷器,到了大航海时期,青花瓷成为主要消费品。


贸易模式的博弈论分析


博弈论(Game Theory)是当代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中非常重要。博弈论经济运行模式分析的重要分析方式是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即对于博弈中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能主导自己,无法影响对手的策略选择,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态。只要和经济运行相关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经济,都可以用纳什均衡理论进行分析。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