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考古界:神秘的小河墓地

摘要: 小河,是孔雀河下游一条无名的小支流,流程很短。 第一个走进小河的人是罗布猎人奥尔德克,时间大约是1910年或是1911年。 第二个走进小河的人是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1934年4月底,以奥尔德克为向导,贝格曼一行人向着传说中的“一千口棺材”行进。1934年6月2日傍晚,奥尔德克终于将他们带到了他发现的“著名墓地”。贝格曼这样写道:“沿着东北方向,穿过低矮的沙丘,又走了整整5公里路,他领我们到达了一个 ...

小河,是孔雀河下游一条无名的小支流,流程很短。

第一个走进小河的人是罗布猎人奥尔德克,时间大约是1910年或是1911年。

第二个走进小河的人是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1934年4月底,以奥尔德克为向导,贝格曼一行人向着传说中的“一千口棺材”行进。

1934年6月2日傍晚,奥尔德克终于将他们带到了他发现的“著名墓地”。

贝格曼这样写道:“沿着东北方向,穿过低矮的沙丘,又走了整整5公里路,他领我们到达了一个覆盖着沙子的圆山前。山顶满是长长的木柱,如同一片森林——这正是我探索的目标。自4月中旬初次听说以来一直就在我的头脑中萦绕不去。我把它编作‘5号墓地’,这是罗布荒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片墓地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荒漠之中,东距楼兰古城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千镇36公里。



小河,是孔雀河下游一条无名的小支流,流程很短。当年到达这片墓地时,贝格曼为它随意起名为小河。

贝格曼于1939年在欧洲公布了此次的考古报告,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学界称小河墓地为中亚历史上和考古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谜。

然而,如同当年贝格曼对于这片墓地的向往,在数十年间,小河墓地萦绕在许多中外考古学家的脑海,成为他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这是一处多么奇特的墓地啊。罗布淖尔大地上的早期人类有着怎样的思想,怎样的生活?他们曾经创造了怎样的文明?他们与世人关注的古楼兰文明的关联……这些问题,历史文献均未作出点滴注解,但在小河这条小小的支流上,在这片神秘阴森的墓地上,却有着厚重的凝结。

解放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学者试图再次找到消失了的这方遗宝。



2000年12月6日至12月11日,一支由新疆考古、文物保护、地理、野生动物、旅游等学科的工作人员与深圳古大唐《西域纪行》摄制组人员组成的考古队,徒步迈向了埋藏着神奇小河墓地的罗布淖尔河。

这是幸运而艰难的旅途,他们成功寻觅到了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除贝格曼20世纪30年代进入过一次,66年来再未有人来访。这里没有居民,没有准确、具体的经纬坐标位置。

而中国学者圆了他们的梦想。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研究员成为首位发现小河墓地的中国考古学者。



新疆的考古工作者,从来也没有忘却小河。2002年底,新疆考古人员对小河墓地进行了试掘。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以所长为领队的小河考古队,小河墓地开始全面发掘。

沙漠曾给予了考古工作者多次磨练。但是,向小河行进,在小河发掘,竟是这样一次超常的艰难过程。

他们背着30多公斤的物资翻越沙山。他们啃干馕,嚼冰块,睡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沙漠里。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通往小河墓地的路……

跨越了3个年头,总计时间近10个月的考古取得了巨大成果。

现在,新疆考古研究所小河考古队完成了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初步揭开了小河墓地神秘的面纱。但同时,更为诱人的谜底,期待着考古学家去揭示。


B死神的立柱殿堂


沙丘顶部密植着多棱形木柱,如同森林,这样的遗存形式在国内外独一无二。

小河五号墓地绝非平凡的墓地。每位立于它面前的考古者在表达内心感受时,都说了相同的两个字:震撼。

它的地理位置非同一般,气势超凡。“这个墓地给人一种阴惨可怕和难以置信的感觉。”当年,贝格曼这样描述。

它的外围地势开阔、平坦,四周分布着零零散散、形状优美的小沙包。稀稀落落的柽柳,衬托出荒漠的凄凉、单调。

墓地位于孔雀河南部支流小河东侧约4公里处。它地势很高,4公里外就可以清晰地看见,在你的视线与它相撞的一刹那,你就会领略到它的非同寻常。



墓地外观为一个椭圆形沙山,位于一座原生的高阜沙丘之上,在自然风积和构筑墓葬时的人工堆沙过程中,沙山越积越高,高度达7余米,面积达2500立方米。

沙山在四周平坦、低矮的沙丘簇拥下格外引人注目,是方圆几公里范围内的明显标志物。

沙丘顶部密植着多棱形木柱,如同森林,这样的遗存形式在国内外独一无二。木柱多达100多根,高3米至4米,其间竖插着十多根卵圆形立木。在墓地中心,相当显著的是一根中段呈八棱形,顶部为尖锥状的立木,充满神秘意味。



据说,当年奥尔德克发现墓地时,立柱所在之处曾经有一座小木屋。厚厚的木板构成了小屋的墙和顶,屋顶上还盖了一张牛皮。木屋内墙则涂染成红色,屋内地面上散置着牛头。

就在小屋中部,奥尔德克曾挖出过一口内盛女尸的棺木。

贝格曼记录:柱子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颜色已消失殆尽。但将柱子基部的沙移走后,可见其表面曾被涂成红色。

看来这座“死神的立柱殿堂”,曾经笼罩在一片耀眼的红色之中。

人们将这些木质纪念物涂成红色,对魔法的敬畏肯定大于对美学的追求。红色是墓地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

而首次发现“一千口棺材”的奥尔德克则认为,那里住着伊比利斯(魔鬼)。他因此非常恐惧,不敢带贝格曼前去。



他觉得墓地充满了令人生畏的气氛:15年前发现这个地方时,奥尔德克的一个同伴病倒了。而他自己在那里过夜里时,半夜突然从梦中惊醒——他看到了可怕的幽灵。

后来,奥尔德克则要求带上枪,因为魔鬼惧怕枪。

整个墓葬分5层,第5层即底层墓葬建于厚厚的沙丘上。这个墓葬的南北两侧,各立着一排整齐的、保存完好的木栅墙,它将墓地分为南北两个墓区。

南区墓葬有139座墓,保存较好。北区墓葬由于罗布泊强烈的东北风的侵蚀,绝大部分墓葬被破坏,现仅存28座。

另一个有趣的特征是类似船桨的纪念物。它们或为极度夸张的大桨,或类似芭蕉扇形立于地表,一共有10个。桨片的下方通常有一条由数道刻线结成的装饰带,它也曾被涂成红色,“不管怎么说,这些桨形物暗示着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经常划桨。”



若按一般程序挖掘小河独特的遗存,发掘结束后墓地将不复存在。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小河考古队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建议:在保证获取墓地全部资料的前提下保留底层遗迹,为后世子孙留下这一珍贵而奇特的文物景观。

这意味着他们的劳动变得更加艰辛。在发掘中,那些高达四五米的立柱大多已露出柱根,容易倒下。考古队员一边清理沙子,一边留意木柱的动静,在一座座阴森的墓葬里,又增添了相当紧张的气氛。

队员这样描述:“开始是不停地出汗,到后来没汗可出了,人也差不多快成干尸了。”



C罕见的船形木棺


木棺如同一只倒扣在岸边的木船,主人安静地仰躺在里边,仿佛超越了时空。

小河的墓葬排列密集,高低错落,在寒风或者热流中耐心细致地清理墓葬极为辛苦。清理者常常只能在墓与墓之间的“夹缝”中保持一种姿势:或站、或跪、或趴、或蹲。

小河墓地出土的这种奇异的墓葬引起考古学家强烈的兴趣。木棺如同一只倒扣在岸边的木船,主人安静地仰躺在里边,仿佛超越了时空。墓葬形制均为竖穴沙坑。棺具基本统一,由两根完整的胡杨木做成弧形侧板,个别的做成直板。两块侧板相对合并,将两端分别揳上。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