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对话良渚考古领队刘斌:诸多疑团待解 考古还在继续

摘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良渚古城重要考古发现和申遗的全程参与者。 7月16日,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齐聚故宫“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这是10天前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良渚古城遗址首次大规模文物展。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刘斌随文物来到北京。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展览的动议始自5年前,经过半年多筹备策展,17家文博机构贡献了藏品,促 ...

人物简介】刘斌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良渚古城重要考古发现和申遗的全程参与者。

7月16日,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齐聚故宫“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这是10天前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良渚古城遗址首次大规模文物展。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刘斌随文物来到北京。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展览的动议始自5年前,经过半年多筹备策展,17家文博机构贡献了藏品,促成此次良渚文化最全的一次文物大展。

刘斌是良渚古城重要考古发现和申遗的全程参与者。1985年的8月,他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当时浙江所并不是考古热土,但时任系主任、后来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告诉他,长江下游是个独立区域,文化面貌单纯,做考古是块好地方,可以很快熟悉入门。

刘斌赶上了好时候,从入职第二年开始,良渚重要遗址如井喷般出土:1986年,反山遗址被发现,举世著名的良渚大墓——反山12号墓现身,至今为止个体最大的玉琮和玉钺出土;1987年,瑶山遗址被发现,确认11座良渚大墓与祭祀址;1987及1992~1993年通过对莫角山遗址的发掘,确认了大型宫殿基址;2007年,良渚城墙终于被找到,良渚古城重现天日。

经历良渚考古发展最快的30余年,刘斌认为,良渚遗址发掘最重要的经验是考古与保护并行,这成为申遗的重要基础。目前我们对于良渚的了解还是框架性的,对很多细节尚不了解,诸多未解之谜需要持续的考古发掘来解答。


谈良渚申遗

最重要的经验是做好保护

新京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斌:作为从事良渚考古30多年的考古人,我比任何人都高兴。良渚是几代考古人一点点挖出来、研究出来的文明,我知道从80年代以来我们是如何把良渚文化从几个点到几十个上百个点,再到整个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统逐渐找出来,并逐渐研究明白的;是怎样把良渚文化从以陶器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到以玉器和大型墓葬为代表的复杂等级社会的文明曙光时代,再到以古城和大型水利工程为代表的古王国时代,一步步寻找发现和研究出来的。

这一切来之不易,是中国考古人坚持不懈、艰苦奋斗干出来的。良渚文化有今天的成果和认识,不仅是浙江的考古人,还有江苏、上海以及北京的考古人一起合作。因此申遗成功后,我也特别怀念已经故去的浙江考古所牟永抗先生、上海博物馆黄宣佩先生等前辈们,特别是我的老师张忠培先生,在良渚文化保护研究上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指导,并在良渚申遗中出了很多力。

新京报:作为考古遗址类的世界遗产,可以说是“挖出来”的是世界遗产,良渚申遗对于国内类似遗址的保护和申遗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刘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做好保护。从1986年发掘反山遗址时,我们就考虑到保护,当地政府也很给力,每发现一个重要的遗址都进行了保护。如果没有保护,挖完就把东西拿走,现场被毁掉、盖房子,就不会有今天良渚这样完整的遗存呈现出来。

谈发掘保护

对良渚诸多细节仍缺乏了解

新京报:你参与良渚考古30多年中,最有价值的发现有哪些?

刘斌:反山、瑶山跟良渚古城发现都是极其重要的。上世纪80年代反山和瑶山发掘,让我们真正认识了良渚文化的内涵,包括的等级制度、信仰,也第一次在玉器中发现完整的神徽,雕得非常精细。然后到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真正把良渚文化推到良渚文明层级,证明了良渚有国家产生。


新京报:良渚古城保护状况如何?

刘斌:近30多年来,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并行。1986年,反山遗址发掘时,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就想到了保护展示。所以我们做了保护性发掘,清理完墓葬后,马上对墓坑进行了填沙保护。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我们积极呼吁当地政府保护,当时的余杭县很支持,把这块地征了,成立了文保所。

1987年瑶山发掘后,也实行了征地和回填保护。1987年老104国道拓宽工程中,发现了大观山果园有良渚文化遗存,所以交通部门主动改道。1991年发现汇观山祭坛墓地,也进行了征地保护。1992年莫角山遗址核心区的沙土广场发现后,当地印刷厂搬迁。

随着考古不断深入,保护的范围也逐渐扩大。1993年浙江文物考古所成立良渚工作站,1996年良渚遗址列入国保单位,开始实现整体保护,划定了33.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2002年开始启动良渚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提出了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两山之间为自然地理单元,实施整体保护,得到专家们的认可,所以总规把保护范围调整到42.4平方公里。良渚申遗成功,真正体现了考古与保护的互动。

新京报:良渚考古还在继续,未来还有什么期待得到的成果?

刘斌:我们现在认识对于良渚的了解还是框架性的,对很多细节不了解,包括玉矿的来源、良渚文化对于其他地区的影响、良渚文化到底怎样传播的等等,都还缺乏进一步了解。我们会按照考古自身的研究的方法,不断深入去研究。

考古也很难去设定预期的目标,良渚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待解,还有不少未解之谜,还有很多没有做过发掘的区块。后续我们继续按部就班去做,要按照规律来。

谈传播展示

要让人看得懂、看得心服口服

新京报:全国良渚文化玉器首次集中在故宫展出,有什么特殊意义?

刘斌:这是良渚申遗成功以后,首次举办的与良渚文化有关的大展,也是历来良渚玉器最全的一次展览。良渚玉器在故宫展览也有特别的意义,这个展览最早就是故宫已故院长张忠培先生在2014年提出的。故宫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象征的宫殿群,良渚是五千年文明的起点之一,这是两个世界遗产的相遇。

而且良渚文化与故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次展览中也展出了不少故宫院藏的良渚玉器,都是非常精美、水平极高的。

新京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接下来有哪些重点工作?

刘斌: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区有14平方公里,但良渚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范围有100多平方公里,保护的压力很大。

良渚古城成为世界遗产,成为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接下来国内外来参观的人会越来越多,如何展示、宣传好良渚文明,让人看得懂,看得心服口服也很重要。良渚考古目前还在继续,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持续的考古本身也是遗址公园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良渚文化来讲,不仅仅是一座良渚古城,而是分布于太湖流域长江下游的良渚王国。良渚古城与嘉兴、上海、江苏等地的其他次一级的中心怎么协调管理,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良渚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