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中国考古学:人类·文化·生业·社会”学术研讨会纪要

摘要:   2019年8月5日至6日,由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主办的“中国考古学:人类·文化·生业·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报社、南京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湖北荆州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

  2019年8月5日至6日,由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主办的“中国考古学:人类·文化·生业·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长春顺利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报社、南京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湖北荆州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开幕式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主持。

赵宾福教授主持开幕式

  首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校长代表吉林大学对所有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深情地表达了对考古学和考古人的由衷敬佩,并缅怀了张忠培先生对吉大考古学科的贡献。张校长称赞吉林大学长久以来一直有一批热爱考古、富有情怀的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考古事业的优秀学生。

张希校长开幕式致辞

  然后,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单霁翔先生发表感言,他充分肯定了张忠培先生在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和故宫博物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张忠培先生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积极影响,大家应该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张忠培先生为人、为学的精神,为中国考古学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单霁翔先生开幕式致辞

  紧接着,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作了《张忠培与考古利用》的主旨发言,他对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回顾了张忠培先生在考古学利用上所走过的道路,总结了张忠培先生在考古学利用方面的思想,并指出文物利用应是中国考古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蒙河教授开幕式主旨发言

  最后,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李宏伟研究员致辞,他希望各位与会代表能够以互动增进学术友谊、以碰撞激发学术智慧、以交流深化合作了解、用争鸣繁荣中国考古。

李宏伟书记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分为五个专题展开发言和讨论。

  第一组研讨的主题是“史前生业与社会”,由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主持,共有六位学者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旧石器时代人类对火的利用:证据、研究方法与启示》,他通过回顾国内外几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用火证据的研究史,阐述了远古人类用火证据提取和分析的困难与挑战,并以北京周口店和宁夏水洞沟遗址为例介绍了用火证据提取和分析的前沿性方法。

  吉林大学蔡大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吉林大学古DNA研究新进展》,他分析了世界范围内DNA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介绍了吉林大学古DNA研究的学术队伍和他们在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学术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他从内蒙古中南部、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的几处遗址着手,分析了中国北方畜牧业起源的原因及证据,并尝试对中国北方畜牧业起源理论体系进行建构。

  吉林大学汤卓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经济地理区划的环境因素分析》,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总结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规律,并结合生业模式、经济形态、古环境等多方面信息分析了遗址与地貌、水系、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首都师范大学钱益汇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龙山文化时期石器技术与生业经济形态》,他以尹家城遗址为例分析了龙山文化时期的石器技术、专业化程度、生业形态、社会分化,并就磨制石器生产系统与石器类型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吉林大学刘爽博士的报告题目为《检测联用技术在文物产源研究中的应用》,她介绍了文物产源研究的背景和存在问题,并以吉林省大洞遗址为例,分析了检测联用技术在旧石器时代黑曜岩原料产地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张希校长全程参加了第一组的专题研讨。

  第二组研讨的主题是“史前文化与聚落”,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乔梁研究员主持,共有四位学者作学术报告。

  辽宁大学张星德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以双钩涡纹彩陶为视角看距今6000至5500年间中国北方新石器文化格局》,她通过类型学对比认为红山文化与西阴文化的双钩涡纹并行存在,表现出距今6000至5500年间中国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对峙与交流。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金象晕的报告题目为《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壶研究》,他对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壶的文化属性和谱系问题进行了类型学分析,探讨了陶壶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及特征,为理解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宋雨晗的报告题目为《张忠培考古学利用的实践与理论》,她回顾了张忠培先生在考古学利用上所走过的道路,认为张忠培先生是践行考古学利用的先驱,是积极倡导考古学利用的实践者、思想者、和引领者。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高云逸的报告题目为《固本以强基、行稳而致远:张忠培先生的聚落观》,他梳理了张忠培先生对聚落考古相关问题探索与思考的心路历程,并根据张忠培先生对考古学局限性的深刻认识,进一步反思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第三组研讨的主题是“西南地区先秦考古”,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杨建华教授主持,共有五位学者作学术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曹玮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汉中盆地青铜器的变化看商王朝势力的扩张与收缩》,他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汉中盆地商代早中期的青铜器很可能来源于盘龙城,到了殷墟时期,汉中盆地的青铜器一方面继续受商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兵器、礼器上展现出不同于商文化的地方特色。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再读张忠培先生<关于“蜀戈”的命名及其年代>》,他介绍和分析了该文的写作思路和推理过程,认为该文虽然没有得到广泛传播,但站在当代去重新衡量该文的学术价值,可知其中的观点在当时具有超前性,在学术史上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苇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四川安宁河谷先秦时期的文化格局》,他介绍了2016-2019年间以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为契机,在凉山州境内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情况,并提出这些新发现在川西南及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时空框架和谱系关系等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林珊馆员的报告题目为《试论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的几个特点》,她介绍了云南地区几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总结了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特点,并认为云南青铜时代早中期发展存在缺环,同时外部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文化进程平和缓慢。

  四川大学杜战伟博士的报告题目为《礼州晚段遗存检析》,他通过与周边文化的比较,提出礼州晚段遗存应该是齐家文化因素与当地土著文化因素融合后形成的一支独立的文化类型,并勾勒出了齐家文化向安宁河流域传播的两条路径。

 

 

  第四组研讨的主题是“商周秦汉时期的中原与边疆”,主持人为陕西师范大学曹玮教授,共有五位学者作学术报告。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乔梁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虎形饰牌的时空分野》,他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不同区域内金属虎形牌饰的考古发现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虎形牌饰的分布、形态、装饰和功能在不同空间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有不同的变化或规律,但是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尚难探讨。

  中山大学郑君雷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的个案和通则》,他对通常意义上以及非典型意义上的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做了深刻的分析,并指出既往的研究方法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局限性,认为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必要做更深入的思量。

  辽宁师范大学徐昭峰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辽东半岛南端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他根据地层关系梳理归纳了辽东半岛南端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编年,并对各考古学文化的陶器特征和典型器物进行了归纳。

  香港教育大学雷晋豪助理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周代曾国族姓的型塑与演变过程》,他系统梳理了西周早期以至战国时期的青铜铭文、考古材料以及传世文献之中有关曾国族姓与文化属性的资料,认为周代曾国族姓经历了从商周之际一个文化因素复杂的边陲族群到春秋晚期被华夏集团接纳并成为“汉阳诸姬”一员的演变过程。

  荆州博物馆蒋鲁敬馆员的报告题目为《郢城遗址的时代与周边秦汉墓葬出土的纪年资料》,他通过分析郢城遗址内考古发掘出土及采集的秦汉时期遗物,并结合周边秦汉墓葬出土的纪年资料,认为秦及汉初为郢城的繁盛期,并提出郢城遗址周边秦汉墓葬出土简牍所提及的“江陵”,为确认郢城遗址即是秦汉时期的江陵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第五组研讨的主题是“考古新发现”,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共有五位学者作学术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丛德新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高海拔遗址发现的意义》,他首先介绍了位于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海拔2100-2900米的青铜时代遗址情况,认为这些高海拔遗址的发现为探讨西天山地区史前至青铜时期的生业形态提供了全新材料,对于深入探讨关于游牧文化的发生环境、时代特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张文瑞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冀蒙交界坝上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初步认识》,他首先介绍了近年来这一地区的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情况,并认为它们存在着许多共性特征,可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并与内蒙古东部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相对应。

  南京博物院周润垦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考古新发现》,他介绍了2008-2018年张家港黄泗浦遗址的发掘情况,认为该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港口型遗址,出土诸多窑口瓷器证明黄泗浦遗址是一处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黑龙江大学王乐文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黑龙江抚远亮子油库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他首先介绍了该遗址2016-2018年的发掘情况,指出该遗址是一处从新石器时代至辽金时期的重要遗址,该遗址内涵丰富,层位复杂,对于建立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以来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赵里萌的报告题目为《基于区域系统调查的东北地区辽金元时期城市布局初探》,他使用区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不同级别的辽金元时期城址进行了调查,认为东北地区辽金元时期城市的布局具有很强的趋同性,十字街是城市布局的主流,北宋时期形成的开放式街巷布局在东北地区辽金时期城市中也同样适用。

会议发言与讨论现场

  会议总结

  分组研讨结束后,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研究员对代表们的发言进行了逐一点评,并指出此次会议是中国考古学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交流,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青年学人投身到中国考古学的事业中来,并期待下一次会议在故宫博物院的召开。

李季研究员作代表发言总结

赵宾福院长作会议总结

  最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回顾了此次会议从筹办过程,并指出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是以张忠培先生命名的一个科研机构,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新成果、新发现在这里进行交流和展示。(图文:吴敬 联络:李叶竹 指导:杨晨)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