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敦煌古韵书《排字韵》 失传已久的存世孤本

摘要: 古韵书《排字韵》是1989年莫高窟B59窟考古发掘出土的古遗书。编号为B59:5-1、2。文书宽35.2、高26.7厘米。文面宽26.2、文面高19.3厘米。面26行,行2~5个大字,行距1厘米。为纤维交织不匀的白麻纸,纸薄,质软。木刻本,双框。

古韵书《排字韵》是1989年莫高窟B59窟考古发掘出土的古遗书。编号为B59:5-1、2。文书宽35.2、高26.7厘米。文面宽26.2、文面高19.3厘米。面26行,行2~5个大字,行距1厘米。为纤维交织不匀的白麻纸,纸薄,质软。木刻本,双框。

韵书,是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字典。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为写作诗﹑赋﹑词﹑曲者检索韵字之用。排字者,排字整齐以利查检;排列词语备采择;韵者,韵略。

根据文献的记载,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敦煌出土的唐人抄本《切韵》原书(传写本)的片断和一些增订本(见《切韵》音)。《切韵》从隋末问世,尤其被定格为官颁准式之后,内容不断膨胀,到宋,终于酝酿出了《广韵》、《集韵》及以后《新刊韵略》等大书。韵部从193增至206,收字从12158增至26194,《切韵》注本简略,甚至往往不加注释,而《广韵》务求全备,注文竟至191692字,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查检日渐繁难。于是产生“韵略”,即韵书之略本,是韵书发展由简而繁又由繁而简的一种回归。最有代表性的韵略是《礼部韵略》,系丁度诸人于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奉诏编定。其书存206韵旧部,收字与注释则以举子应试常用字为重,收字删至9590个,仅《广韵》三分之一左右。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原是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广韵》是《切韵》的最重要的增订本,它使已经亡佚的《切韵》的古音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成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

莫高窟B59窟出土的《排字韵》是刻本的两件残页,此两页书共计52行,1~6行是某韵的后部残文,7~17行是一个完整的韵部“八黯鎋”,余下的是一个基本完整的韵部“九屑薛”,相当《广韵》入声末、黠、鎋、屑、薛五韵。其版心分别有“排字匀(韵)五八”、“排字韵五九”,可知是第五卷入声的第八页、第九页。每半页有十三行,每行等距离地排列五个被注字,使其出现在相同高度的位置上。专家考其内容与王文郁的《新刊韵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韵的组织,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是继宋代《广韵》、《集韵》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韵书,但久已失传,学术界无从目睹其原貌,如此珍贵的《排字韵》重见天日,有助于印证韵书中分韵由206韵演进为106韵的变化过程。《排字韵》为失传已久的存世孤本。为中国韵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